非洲酋长(校对)第3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5/459

  “啊,”徐滨在电话那边颇为惊讶的说道,“曹先生决定开发原型车?这个我跟黄忆江以及徐立铮是有些想法的,只是没有想到会这么快走到这一步,之前也就没有怎么提——我们见周启智应该不会太晚,你晚上有没有时间再见一面,又或者明天邀请顾蕃一起会到中心去?”
  徐滨他们之前对原型车的开发就有想法,就意味着他们或多或少也想介入车匠的发展,也就是说更具体的合作细节,还要咨询一下他们的意见。
  “我们在这边吃饭也不是多开心,我们现在直接回田子坊,你们跟钱总见过周启智后,也直接去田子坊跟我们会合吧——等你们到了再详聊。”曹沫干脆利落的说道。
  钱文瀚、徐滨他们在津鸿会见周启智,避免意外撞见尴尬,曹沫觉得不能图省事再跑去津鸿会,还是到田子坊找家地方,等钱文瀚、徐滨他们赶过去谈话为好。
  曹沫挂掉手机,跟顾蕃说道:“对原型车的开发,徐滨他们也有一些想法,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走到这一步,所以跟我沟通不是太多——不过,既然我已经将这事推进到这一步,而且必然要启动去做,集思广益还是有必要的。我们现在就直接去田子坊,等他们见过周启智后,再一起详聊,怎么样?”
  “好!”
  跟徐滨、黄忆江他们在一起谈,顾蕃都觉得能更踏实一些,当即也就毫不犹豫的让赵芝先去买单,他们直接赶去市区;留下来吃什么也都会没滋没味,他们也不在乎浪费这一桌酒菜。
  “你们怎么就走了?我刚应酬过几桌老客,正准备要去再找你们喝几杯呢!”肖长民站在收银台后正跟赵芝拉拉扯扯,看样子是他要请这顿饭,不让赵芝买单,看到曹沫、顾蕃他们下楼,赶忙走过来要挽留他们。
  肖长民担忧顾蕃日子难熬,会向他开口借钱,所以态度变得冷淡,这也是人之常情,曹沫不觉得他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同时他也觉得肖长民这人没有顾蕃有意思,不愿意搭理,那也是他的自由。
  曹沫这么想着,就跟沈济先出去,让顾蕃、赵芝留在店里跟肖长民拉拉扯扯,解决买单的事……
  ……
  ……
  新海晚高峰的交通确实堵得叫人绝望,曹沫他们六点从田湾村工业园出发,花了不到半小时不到驶上中环高架,但花了一个半小时走完最后六七公里的路赶回到田子坊。
  时间都这么晚了,钱文瀚、徐滨他们随时会结束赶过来。
  曹沫他们就没有再找中餐馆,正儿八经的点一桌子菜,而是找了一家提供商务简餐的咖啡馆坐下来。
  曹沫他们各自点了一份简餐吃完,刚换上茶水,钱文瀚、徐滨、黄忆江、葛军就赶了过来。
  “你小子又想撇开我搞什么大动作啊?”钱文瀚坐下来笑哈哈的问道。
  “我想做点什么事,哪敢撇开你啊?”曹沫说道,“车匠的不确定性很大,直接纳入天悦工业,葛总那边会有些卡,所以我琢磨了小半天,就觉得在天悦工业之外,将车匠作为独立实验室发展,可能会更合适一些。当然,独立实验室要怎么发展,还是要大家来集思广益。”
  “东江证券的产业投资基金,是需要更稳健些,原则上不参与风险投资,这个原则不是不可以突破,但会相当的麻烦。”葛军直截了当的说道。
  也就是说,车匠能独立发展,不跟天悦工业捆绑,东江证券可以投天悦工业的可转债,葛军也有把握说服投委会的其他成员,但要是牵涉到一起,事情就麻烦了。
  葛军对国内外的产业发展也很了解,曹沫想要在车匠实验室的平台上开发原型车,两亿只够前期试水,压根不需要指望两亿就能拿一套成熟的技术出来。
  这种投入及风险,都不是东江证券的产业投资基金所能承担的。
  而钱文瀚的新鸿投资,是私有资本,盈亏自负,钱文瀚又对新鸿投资绝对控股——他想参与车匠及原型车的开发,他觉得风险与预期的收益潜力是对等的,他自己就可以拍板做出决定。
  “我就知道天悦工业是个大坑,不能轻易答应你的,”钱文瀚看咖啡厅里有人抽烟服务员也不制止,就让司机到车里拿出雪茄分给大家,说道,“现在也只能硬着头皮陪你玩心跳啊……”
  “曹先生是决定收购车匠,还要在车匠这个平台上继续开发原型车?”徐滨坐下来,郑重其事的问道。
  曹沫点点头,说道:“你们有什么想法,藏着掖着没跟我说?”
  “也不是我们有什么想法,”徐滨说道,“被新海大学聘请过去负责国家汽车动力工程实验室的郑潺原,我们跟曹先生提过,老顾、郑工跟他都是认识的——要是曹先生决定要在车匠的基础上,发展一个独立的实验室,我觉得可以跟郑潺原见一见。”
  “行啊,可以见面,但到底怎么回事,你们也不要跟我打哑谜。”曹沫说道。
  这个郑潺原,徐滨跟他提了不知道多少遍,早年也进华宸工作了两年,之后出国留学,留在德国一家汽车实验所工作,然后作为国家重点青年科学家引进回国,在新海大学任教,并主持新海大学所属的一座国家级汽车动力工程实验室。
  黄忆江还是郑潺原在德国时留学、工作的同学、同事,徐滨是经郑潺原介绍,邀请黄忆江到天悦工业主持产品研发及测试中心的。
  很可惜曹沫几次回国,日程都安排得很满,还没有机会跟郑潺原见上一面。
  而这次天悦工业下定决心要上新的项目,不管起步规模大小,曹沫都要抽时间跟国内汽车动力工程领域的新锐人物见上一面的。
  “老顾拼装的这部车,因为关系都比较熟,我、立铮很早就有跟着,郑潺原回到国内,以及忆江加入天悦工业,我们也都拉着他多次跟老顾吃过饭,讨论过另外一条技术路线。当然了,老顾做这个比较早,也做出一定的基础,而我们谁都是穷光蛋,拿不出钱来,即便推测另一条路线有可能更合理,但现实也是限制住老顾只能照老路子走下去……”徐滨说道。
  曹沫说道:“我投资车匠后,你们希望车匠能实践另外一条技术路线?”
  “不知道你对新能源汽车有没有了解?”徐滨问了一句,却也没有考较曹沫的意思,他直接简单介绍起来,“新能源汽车也非新世纪所独有,事实上早在燃油汽车出现之前,纯电动汽车就早开始应用。据统计,1900年,也就是将近一百一十年前,欧美当年售出的四千多辆汽车里,百分之四十是蒸汽机车,百分三十八是铅酸电池电动汽车,剩下的百分之二十二才是燃油汽车。当时的燃油车还是外燃机,噪音大、还冒着黑烟,很不受欢迎,直到发动机技术发展成熟,燃油车才占据绝对优势,纯电汽车则彻底退出市场。而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石油危机爆发,同时欧美国家又开始重视环境问题,纯电动汽车发展又重新受到重视。之后十多年时间里,电动汽车的驱动技术有了极大的发展,一些小型电动汽车开始占据固定的市场,比如高尔夫球场的代步车等等。不过,受限于电池技术的发展,电动汽车制造商到九十年代,开始研发混合动力汽车,以克服电池和续般里程短的问题,同时燃料电池、氢发动机等技术也陆续冒头,但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电池密度快速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水平以及电机的动力表现,已经强过一般的低排量燃油车了,又重新成为这一领域的主流技术……目前国内还没有哪座城市正式试点推广新能源汽车技术,但新汽、长安、北汽等大厂都已经着手发展、储备一些新能源汽车技术……”
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购(三)
  曹沫常年在国外,对新能源汽车确实是不怎么了解。
  而新海作为中国最为繁华的金融之都,普通市民心目中,现在都还对新能源汽车没有什么概念;至少曹沫回国期间,日常生活当中都接触不到有关新能源汽车的信息,更不要说他留居非洲期间了。
  当然,对这方面的信息,徐滨、黄忆江以及顾蕃、许爱华都不陌生。
  中国经济腾飞二三十年,取得巨大成就,但高精尖技术领域基础薄弱,跟欧美等发达国家还不好比。
  不过,国内并非没有在各国高端技术发展及学术研究领域追赶的计划跟安排。
  新能源汽车领域,虽然普通市民阶层还不怎么接触到相关信息,但新海市科技局零四年时就将“汽车用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系统实用型研发”纳入“关键领域突破项目”之列。。
  郑潺原所负责的新海大学汽车动力工程实验室承接下这个课题,零七年就开发出实用性的技术。
  相关团队在这个技术基础之上,在新海市政府的扶持下,组建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除开这个之外,国内其他研究机构、企业这几年也陆续有一些相关技术获得突破——这些技术,可能跟国外在这一领域最尖端的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但也奠定一定的基础。
  而今年下半年,国内也已经借奥运会之机,开始用政策支持加财政补贴的方式推广新能源车,但由于前期的影响力还没有铺开,曹沫在国内滞留的时间短,才没有注意到。
  国外汽车工业发展要比国内早近百年,又有成熟而庞大的市场源源不断的反哺、滋养,传统的汽车制造,国外车企大厂的技术、品牌以及市场等各方面的积累,都要比国内车企深厚得多。
  中低档车款,技术相对公开,天悦工业甚至可以购买全套的技术进行消化,但在国内汽车制造产业链日益完善、质量越来越稳定的今年,中高档乘用车跟国际大厂还难以相提并论。
  高端,意味着每一个细节都要尽善尽美,意味着每一个细节采用的都应该最先进且稳定、可靠的技术;天悦工业想要在中高档乘用车领域,有能力跟国际一流车企竞争,绝对不是三五十亿的技术投入就能做到的。
  然而在纯电动乘用车领域,国际一流车企进入并真正重视起来的时间并不比国内早几年,甚至还有很多国际知名车企都还没有进行相关技术的研发,意味在这一领域,国内车企存在弯道超车的机会。
  国内相关的产业配套、产业链端日益完善,车匠也好,天悦工业也好,在这个产业链的基础之上,开发整车技术的开发门槛要比想象中低得多。
  当然,国家即便会很快就会出台相应的激励补贴政策去培育国内的市场,但前期力度也不可能有多大,前期还有可能集中在公共交通领域,而国内进入争食的车企也多。
  这些也决定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前期会相当的惨淡,也问题频出。
  照正常的节奏,天悦工业都拿不到在国内生产、销售普通乘用车的资质,当然不可能奢望花费巨亿,去研发新能源乘用车的整车技术,短期目标还是集中放在他们已经在非洲开拓出一部分市场的皮卡制造生产上;下一步是往可以跟皮卡共用生产平台的中小型越野车领域发展,市场也都定位在非洲。
  现在曹沫不介意个人掏腰包,花费巨资在车匠上玩票,徐滨、黄忆江就考虑是能不能兼顾新能源乘用车整车技术开发。
  也就是说,哪怕车匠的投入,都是曹沫一个人掏,但也不能太任性,技术路线还是要跟天悦工业的长期发展规划相结合。
  目前在跟天悦工业有关系的人里,郑潺原受聘于新海大学,在汽车动力系统方面研究极深;顾蕃看似野路子,但除了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外,在华宸工作了十年,才专门做汽车改装,对整车技术开发极为熟悉,这也是他身上最大的价值所在;黄忆江专长则在摩托车系统研究以及产品开发组织等方面。
  过去近两年时间里,天悦工业为开发自己的摩托车,投入近两亿的资金,也组建、磨砺出一支能用的研发团队来。
  “天悦工业拿下华宸的皮卡资产,下一步还是要尽快在皮卡平台上开发越野车,车匠有没有可能在开发燃油型中小型越野车的同时,兼顾纯电动越野车的技术积累?”曹沫收购车匠,是他任性的一面,但根本目的还是要为天悦工业的发展撑开想象的空间,能兼顾当然要尽可能兼顾。
  “老顾觉得呢?”徐滨没有直接回答曹沫的问题,而是将问题抛给顾蕃。
  曹沫知道徐滨心里有答案,但还是想让顾蕃在他跟钱文瀚、葛军面前多表现表现,加强他们对顾蕃的信任。
  “越野车要求对环境有最大的适应性和极高的稳定性,对新技术的态度也就表现最为保守,甚至在其他乘用车上已经相当成熟的技术,通常都要过五到十年才会放到越野车上——因此,这也使得开发越野车产品的门槛,比其他乘用车要低一些,在技术方面不会存在太大的代差。不过,也因为这个原因,此时在其他乘用车型上还没有完全成熟的纯电动技术,想要直接用来开发越野车型,门槛也就变得更高——这个门槛不单是针对国内的车企,对国际车企也一样。”顾蕃说道。
  曹沫摸着下巴,说道:“钱总、沈济都要介入车匠,很多事情也不能是我任着性子玩,我对技术的事情也不擅长,也就不宜过于指手画脚摁住车匠一定要做什么——就前期而言,我跟钱总、沈济会单独组建一家独立的投资公司,先出资两千万完成对车匠的收购,至于后续怎么注资,顾蕃你跟创始团队留在车匠是直接采取年薪制,还是年薪加期权,以及徐滨、黄忆江你们要不要在车匠持有一定的股权,要不要邀请郑潺原以某种方式加入进行,你们接下来再讨论。车匠的将来,更依赖你们做事的激情,所以你们不要怕跟我提条件,而我就怕你们不跟我提条件……”
  说到这里,曹沫跟钱文瀚说道:“钱总,你可要想好了——我们三人注册独立的投资公司,就要捆绑到一起,别人中途还可以选择从车匠撤出,我们则要玩到最后啊。”
  “我就照在天悦工业的持股及可转股比例跟投,你吓唬不了我。”钱文瀚笑道。
  “我对技术的事虽说不擅长,但多多少少也清楚玩车这坑会有多深,钱总有决心陪我们玩到最后就好,”曹沫笑了笑,又跟徐滨、顾蕃正色说道,“车匠的发展,现在还是要更多的兼顾天悦工业的利益。在收购华宸皮卡资产之后,结合非洲的气候、地形以及实际需求特点,对皮卡产品进行改造,以及着手开发适合非洲市场的中型越野车,是车匠需要立即组建研发团队去做的事情。在这个之后,你们则可以深入讨论新能源汽车领域要进行怎样的技术储备,兼顾做起来。今年全球经济金融形势,确实不是太乐观,所以我也不会给你们太乐观的承诺什么,只能说接下来的每一年,我都会先拿一个亿给车匠花着。然而相对乐观的看,天悦这次并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而等到全球经济金融形势有所改善,天悦能动用的资金多起来,我在国内要选一个产业进行重点发展。目前科奈罗食品能容纳的资金有限,我对其他行业也缺乏兴趣,跟我在非洲做的产业也缺乏必要的联动性,目前来看,也就车匠能更多的容纳天悦溢出的那部分资金……”
  曹沫在国内及非洲的资产配置要更好的平衡起来,后续更多会采取融资的方式,解决乌桑河铜金矿的建设资金需求。
  即便这会不断降低天悦在乌桑河铜金矿等项目里的权重,也是应该的。
  而这必然将有大量的资金溢出,需要转移到国内或其他产业投资领域去。
  科奈罗食品、天悦工业作为天悦在国内直投的两个项目,产品链及市场端又横跨国内跟非洲,本身就是曹沫精心选择、培育出来的,未来必然要成为容纳溢出资金转移的重点。
  然而科奈罗食品局限性太大了,就算是将全国的高端可可脂、可可粉市场都要占下来,也容纳不了多少资金。
  天悦工业才是曹沫真正看重的蓄水池。
  同时天悦工业发展起来,不仅能不断加深在国内的根基,对巩固天悦在非洲的市场地位,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曹沫对技术端不是多精深,但对天悦未来的产业布局,却一直都有思考。
  这次回国也是跟沈济他们深入谈这个话题的契机。
第三百八十四章
收购(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5/4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