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秦多元宇宙帝国(校对)第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49

  但问题是在一统天下之前,嬴政不想让任何一个本世界的人知道诸天万界的存在。
  “大秦能有今日的兴旺,和这些年来仲父的辛苦是分不开的。”一句话,嬴政就定下了基调。
  闻言,吕不韦也放松了许多。就凭仲父二字,今日自己就不会太惨。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灵机一动,吕不韦便有了新的想法。
  “老臣临走之前,愿意捐献家产,包括洛阳封地,包括祖传财物,惟愿大秦兴盛。”
  “善,仲父还有什么要交代的吗?”
  “最后老臣送陛下一本书,这是老臣毕生心血,其名吕氏春秋。”
  “在老夫看来,距离我大秦一统天下的日子已经不远了。兵力、国力上并无太大问题,但是大一统之后的文治、思想方面却还有所欠缺,然后便有了此书。”
  “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但凡对我大秦有利的,取之。有害的、弃之。”
  从太监那里接过这本书的时候,嬴政的脑海中便自动浮现了一份曾经在现代时空看过的文字。
  《吕氏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上应天时,中察人情,下观地利,以道家思想为基调,坚持无为而治的行为准则,用儒家伦理定位价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观念、名家的思辨逻辑、法家的治国技巧,加上兵家的权谋变化和农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学说。
  咦?这种治国思想我好像在哪里见过?好熟悉的样子。
  打开吕氏春秋,嬴政认真的翻阅了几页,随即点了点头:“仲父用心了,孤日后会时常翻阅的。”
  “仲父劳苦功高,不能不赏。传孤王令,让少府从府库之中拿出最新铸造的一万万金。”
  嘶!
  一万万金!
  恐怖如斯!
  “除此之外,赐仲父太师之职。可以随时上书于孤,每逢十、五,还可入宫见孤,亲自教导。”
  有了这么一句话,吕不韦退休之后的生活才算有了保障,否则他会被不起眼的阿猫阿狗们给一块肉一块肉的吃掉。
  这也让大臣们意识到,嬴政并不是一个刻薄寡恩的家伙。只是严厉了些,遵守秦法就没什么大事儿了。
第八章:孤一日不死,帝国一日不亡
  书房中,嬴政看着手中的史记,一个问题又一次浮上心头——秦朝为何会二世而亡?
  这个问题历朝历代都讨论过,汉朝人认为这是制度的问题,秦朝就是不行,根子上就不行,哪儿都不行!
  虽然汉承秦制,虽然汉朝的制度和秦朝相似度极高,但汉朝官方就是这么认定的。
  而汉朝之后的各朝各代,观点和汉朝大同小异。
  暴秦不得好死!
  定体问!
  在现代时空之中,嬴政也查阅过许多专家学者的意见,最后他还征询了广大沙雕网友们的意见。
  有人认为胡亥是个大傻子,所以秦朝二世而亡。如果换上扶苏的话,再不济秦朝也能占据关中,恢复战国七雄之一的地位。函谷关一关,多少人都打不进来。运气好的话,还可以将大秦顺利传承下去。
  有人认为秦法太严,六国百姓受不了,所以秦朝就亡了。
  还有人认为,这是废除分封制,实行中央集权的反噬。扛住了便是一个三百年王朝,然后秦朝没抗住。
  当然也有一些观点独特的人认为,这是军功爵制度失去敌人而自我崩溃的结果。旧的制度崩塌了,新的制度还未建立然后就亡了。
  这些原因,嬴政都仔细的分析了。分析之时,他还认真地通过少府收集的大秦各项数据,以及如今整个天下的详细情况进行对比。
  除此之外,他还认真地阅读了后面汉、两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乃至于民国、现代的一切史书。
  然后他的内心之中就有了答案:这些观点都有些道理,但都不全,而且都是次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朕死了,朕死的太早了。
  想到这里,嬴政便拿着铅笔在白纸上写下了八个大字,还是楷书一笔一划很是端正——寡人不死,谁敢反秦?
  想了想,嬴政写下了两个名字——陈胜、吴广。
  如果寡人不死,他们还敢造反吗?
  不敢,最多就是逃亡罢了。更何况在徭役方面的秦法,从来都没有失期斩首的说法,他们只是徭役又不是军队。
  刷的一下,二人的名字便被嬴政划掉了。紧接着在下面又写下了一个名字——项羽。
  如果说陈胜吴广的起义,算是为王前驱,那么项羽则是直接让秦朝灭亡的家伙,他歼灭了大秦主力。
  孤活着他敢造反嘛?
  他估计是真敢,但他叔叔项梁没死,哪里轮得到他这个小辈当家做主。
  六国余孽敢吗?
  胆子最大的张良,也就是搞搞刺杀,博浪一击。至于起兵造反,有胆子的没实力,有实力的没胆子。
  想到这里,嬴政便在白纸上写下了最后一个名字,这一回很是用力——刘邦。
  推翻了大秦,建立了新朝的就是这个家伙。而且他的后代,还往死里黑秦。汉朝的文武百官也是如此,尤其是司马迁这个家伙,就是个大黑子。
  孤一日不死,帝国一日不亡。
  咚咚咚
  听到了敲门声,嬴政便从思索中回到现实,看向门口之时右手微微抖了一下,面前的这张白纸便自动化为粉末。
  “原来是先生,请进,赐座。”
  等到尉缭子坐下来之后,嬴政则是来到了他的对面。二人相对而坐,都坐在垫子上。面前则是一张小桌子,上面摆放着白纸、铅笔以及一些相关资料。
  此刻的大秦,和后世决然不同。不仅仅是君主挑选人才,真正的顶级人才,也是有权挑选君主的。
  所以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的时候,需要建专门的拜将台,以示诚意。
  而尉缭子则是眼下这个时代的最顶级战略人才,比起那俩名不副实只知道砍砍砍的鬼谷双剑,更加像是鬼谷子弟。
  “先生的祖父是魏国国尉,先生的父亲也是魏国国尉,先生自己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仍然会是魏国国尉。可先生却舍弃魏国国尉的身份,在孤邀请之后便来到了大秦,孤很是欣喜。”
  为了请我,你派出了八名葵花卫,八十名辟邪卫,这么大的诚意,我能不来吗?
  “哈哈,不过是看好大秦罢了。我祖父三代均为魏国国尉,统管魏国军方,对于七国也算是比较了解。如果说有哪一个国家,能够一统天下的话,也只能是秦国了。”
  “天下定于一,这本就是有志之士的共识。而如今,我更看好大王。”尉缭子捋着胡子淡淡的道。
  只可惜五代相韩的张良,就没有尉缭子这么好的觉悟了,面对嬴政的邀请,他选择了拒绝。
  “先生有什么可以教我的?”
  “以秦国的强大,诸侯好比是郡县之君,我所担心的就是诸侯合纵,他们联合起来出其不意,这就是智伯、夫差、闵王之所以灭亡的原因。”
  “希望大王不要爱惜财物,用它们去贿赂各国的权臣,以扰乱他们的谋略,这样不过损失三十万金,而诸侯则可以尽数消灭。”
  “只要做到这一点,其余的只要尽力做到不出错即可。以大秦的国力,不出错,不给诸侯合纵的机会,天下就定了。”
  “至于更具体的治国方略,更详细的治军之法,我不会和大王详谈,这些是将军、太守、县令们该知道的。”
  “大王要做的,就是掌握全局,站在高处,站在大秦的最前方指引方向,制定目标。其余的交给我这个丞相,交给蒙骜这位上卿,交给李斯这位少府即可。”
  此刻尉缭子很是坚定,同时也在注视着嬴政,等待着他的回应。
  “善,寡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嬴政笑着道。
  在后人记载的史书上,自己每天阅读的奏折数目多达好几车竹简,再加上身体不好,直接就累出毛病了,后来更是累病而死。
  这种未来,嬴政可不想重复经历了。
  “先生,为了一统六国,孤将拜先生为相,改革大秦的重任就交给先生了,下面是孤对你的些许要求。”
  “这些要求如果做不到,可以提出来我们再商量。如果做得到,就拜托先生了。”
  “首先是军队方面,每天都要训练。一天三顿,顿顿吃饱饭,每两天至少一顿荤菜,每天都要有汤。军官方面……”
  “其次是百姓方面,要吃得饱,咸阳附近,更是要做到一天三顿,每旬至少一顿荤菜……”
  “此外还有财政预算制度、第一个五年计划、修路、鼓励人口,鼓励生育,多生多奖励。养不活的,可以送给朝廷,朝廷帮忙养,人多力量大……”
第九章:尉缭子拜相
  听完了嬴政的要求,尉缭子并未直接答复可以或者不可以,而是开始思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