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能开挂(校对)第4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3/1023

  他们一来,顿时庄嫚婷的担子就变轻了。
  贺前倒是不担心蓝鲸海购不被重视,他们和拼多多压根是两个赛道。
  一个多月的时间,装修公司那边速度够快。
  当提前招聘好的员工走进这栋法式写字楼的时候,他们瞬间被惊艳到了。
  宽敞透明的一楼大厅,正对着就是拼多多的logo,走廊的设计也颇具独特性。
  在白色墙面和黑色顶面的基础上,加上一抹红色直线,整个走廊就变得活跃了起来。
  总经理办公室的配色采用了彩度较低的墨绿色和鹅黄色的搭配,使得整个空间宁静清新又不失柔和。
  庄嫚婷非常满意,比起之前那家金融公司古板的设计,在这种环境下办公,心情都会好很多。
  一楼和地下室作为公共区,又细分为会客区,茶水区和健身娱乐区。
  这三个空间被网状造型的铁艺隔断分割,既能区分各个区域的独立功能,又保持了公共区整体的联系和空间的通透性。
  楼顶的露台,更是精致中不乏婉约。
  可惜,这套洋楼不临浦江。
  要不然喝着下午茶,欣赏浦江两岸的风景,估计来应聘的人会更多。
  总体来讲,庄嫚婷对这家公司赞不绝口,心里也对魏子良的评价悄然提升。
  魏子良看着不算靠谱,但办事还真没的挑。
  陈东成对拼多多肯定大方,启动资金就给了一个亿。
  财大气粗谈不上,但比起那些其他手头拮据,办公环境寒酸的创业公司而言,幸福太多了。
  入职拼多多的员工感受的最清楚,这种办公环境,几乎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
  老板还是有温度的那种,虽然加班累了点,但起码加班有工资可拿。
  其他的高温补贴,打车费,也都没少过。
  员工齐心协力,对于App的研发自然更加用心。
  绝大多数的互联网公司,想要持续发展,都离不开自家开发的App。
  不过开发软件需要时间,庄嫚婷需要做的就是更深入的了解一直被忽视的三四线城市,甚至是更下面的农村市场。
  在淘宝跟京东拼命抢夺高端消费市场的时候,拼多多走截然相反的路线。
  但也唯有这样,才可能在两大巨头的高压下,有翻盘的希望。
  至于亏损,那也无关紧要。
  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上市前,亏损一个比一个严重。
  只要能讲得一手好故事,不怕资本不买单。
  庄嫚婷一直在等着App的研发,第一版APP不需要太复杂,能满足正常的购物即可。
  既然叫社交电商,肯定得通过微信着手。
  国内最庞大的社交软件就是微信和QQ。
  陈东成主动找上藤讯,有着微重银行的关系在,小马哥非常大方的同意拼多多利用微信推广。
  要是没小马哥的授权,拼多多在微信上推广链接就是笑话,随手都能给拼多多的链接封杀掉。
  小马哥同意的爽快,是因为他压根没太把陈东成的拼多多当回事。
  藤讯自己扶持的京东还搞不定淘宝,更别提一个小小的初创公司。
  拼多多的冷启动阶段,才是最费力的。
  不少被淘宝冷落的中小商家,最近陆续的被拼多多的运营人员打电话联系。
  淘宝那边就算听到风声,但也没当回事。
  市场上的电商平台太多了,多出一家新公司又能如何。
  市场的龙头位置,一直是他们稳坐。
  有的商家在犹豫,毕竟拼多多压根没听过,鬼知道自己去了能有什么好处。
  庄嫚婷能拿出的优势,只有流量方面的扶持,比如多给一些首页推荐的机会。
  陆续的谈了不少,只有一小部分商家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同意在拼多多上试试。
  不过庄嫚婷联系的时候,有一个细节。
  她筛选的都是在淘宝上是爆款商品的卖家。
  只是因为客单价低,导致淘宝方面不够重视。
  比如有个卖家就是在淘宝上做童鞋生意的,生意做得很大,一年有几千万元的营业额。
  童鞋这门生意有一个非常不好的点,就是库存压力非常大。
  因为一个童鞋,它的码数非常多,颜色也很多,最后难免会有一些库存。
  庄嫚婷联系对方,开店流程简单不说,还愿意给一些首页推荐。
  刚开始卖家有些犹豫,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同意在拼多多上售卖一些库存鞋。
  比如他在淘宝上,把成本40元的鞋,卖78元。
  庄嫚婷推荐他在拼多多上,把产品的价格定在38元。
  对用户而言,性价比肯定非常高。
  销量也很可人,几乎库存每天都在减少。
  类似于这种商家有不少,他们的销量是不错。
  但对淘宝这种全品类平台来说,就是个基数,一点都不起眼。
  淘宝不重视,拼多多把他们捧成宝。
  拼多多运营部门的人,负责制定各种推广链接。
  于是,各种家人朋友发来“帮忙砍一刀”的砍价链接,开始疯狂蔓延在各个微信群中。
  只要在24小时内邀请足够多的人点击链接“砍价”,发起“砍价”的用户就可以用免费拿到这个商品。
  比如售价数百元的行李箱、投影仪、无人机,也有售价十几元的餐具、化妆品等等。
  可以砍价免费领的商品五花八门,看似价值很高,但实际上获客成本远低于京东和淘宝。
  在帮忙砍价的同时,这些点击链接进入的人,也就自动完成了拼多多的注册过程,成为了拼多多的用户。
  这种社交概念不算新颖,利用微信发起拼团模式购物的还有一家平台,正是黄征刚刚创立没多久的拼好货。
  只不过拼好货做的是生鲜电商,虽然也玩的是拼单,但拼的都是些水果。
  原本轨迹中,黄征手下会有一个游戏公司CEO,提出把这个拼单模式做成平台。
  拼多多从这之后,才开始一路开挂之旅。
  三天破十万,半个月破百万。
  拼多多的注册用户人数,几乎是马不停蹄的飞速增加着。
  虽然不少人出于各种原因,下完帮着拼单后就选择卸载。
  但这不妨碍拼多多的注册用户人数,正在飞速攀升着。
  在拼多多上开店非常容易,除了生鲜,美容之类的产品,需要交一万的保证金。
  其他的企业开店交一千,个人交两千就行。
  这无疑是在放低门槛,但门槛越低,平台的话语权就越强。
  拼多多干脆不设置购物车模式,所有商品默认包邮。
  有些商家不爽,但抗议无效。
  从设定门槛的时候,陈东成就留着这一手。
  这家不接受,有的是其他商家愿意接受。
  9.9十包的卫生纸,商家还能有的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3/1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