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很凶(校对)第2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9/864

  只要长安城有天子,六路藩王就不敢名正言顺的过来抢,不然得位不正坐不住。
  反一个肃王,总比六路亲王一起反要好。
  一时间,太极殿中安静下来,百官左右四顾,目光渐渐锁定在站在宫殿角落,脸色带着哀意,泪流满面的燕王宋玉。
  要选君主肯定得姓宋,因为宋暨没有立下皇储,长安城中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也就几个庶出的皇子和燕王宋玉。
  崔皇后英年早逝,没有留下皇子,几位小皇子的母妃,都是出身小世家或者官宦之家。
  按理宗族礼法,没有嫡长子就立长子,但宋暨的长子也才六岁,穿上龙袍也拿不住事儿,也没有母亲那边的外戚依仗,上了位也没用呀。
  而宋玉则不同,宋玉是先帝的嫡次子,和宋暨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当年都是有资格继承皇位的,现在自然也有。
  论文韬武略,宋玉一直才气过人,不争不躁,常年在国子监教书。
  论为人自不用说,‘当代真君子’无人不知。
  哪怕是手腕比宋暨差些,也比六岁的小娃娃强。
  百官思索了一圈儿,此时在长安城,又能站出来主持大局的皇位继承人,好像只有宋玉。
  不过这话显然是不能直接说出来的,因为拥立弟弟当皇帝而不是皇子,总的来说还是有点不合适,若是谁说出来最后被否决,小皇子继位长大后,是个什么下场都清楚。
  于是乎满朝文武,都把目光集中在了大殿角落,等着宋玉自己站出来。
  只是宋玉看起来并没有争皇位的心思,只是面带哀色,不停掉眼泪,看来被亲兄弟的死伤的不轻,还没缓过来。
  不少朝臣叹了口气,又把目光投向了在场官职最高能拿主意的人。
  按理说这时候,没有皇后,皇帝的嫡母萧太后该出来做主,开口请宋玉继位,宋玉婉拒几次,然后无奈登上皇位。
  可萧太后前些天跑到避暑山庄去了,可能还没收到消息,而且萧太后是萧楚杨的妹妹,让太后拿主意,不就是让萧楚杨拿主意。
  于是乎,满朝文武都把目光聚集在了三公之上,等着这三人的答复。
  朝堂的最前方,太尉刘平阳默不作声,没有第一个开口,因为现在的人选只有宋玉,局势走到这里,不需要刻意操盘了。
  稍微沉默片刻后,御史大夫崔怀禄叹了口气,上前准备说话。
  而就在此时,百官之首,当朝宰相萧楚杨就站了出来,沉声道:
  “国不可一日无君,按照礼法,当接皇长子宋玲入宫继位,诸位,可有异议?”
  ???
  满朝文武都是有些莫名其妙——形势都这么明朗了,你萧家拥立小皇子,这不得罪宋玉嘛?
  宋玉满是哀色的脸微微一沉,眼神瞬间暴怒,又连忙遮掩了下去。
  刘平阳有些急了,连忙想上前插话,御史大夫崔怀禄也开口道:
  “我附议。”
  朝堂上顿时掀起了些许嘈杂声,有些弄不明白情况。
  明明此时立宋玉最合情合理,为什么要立个屁事儿不懂的小皇子?想要控制年幼君主左右朝堂,也得挑个太平日子,这长安都快没了,一个六岁小皇帝,怎么号令六位亲王?
  可三公之中两个都站出来拥立皇长子,按照礼法也确实该如此,他们也不敢随意驳斥得罪新君,只能看向掌管大玥军伍的太尉刘平阳……
第九十四章
当代君子,明日帝王
  刘平阳自不用说,和宋玉谋划这么多年,就是为了把重文抑武的宋暨从龙椅上拉下来,距离宋玉登基只有一步之遥了,岂能把皇位就这么让给宋暨的儿子,那他和韩家的从龙之功岂不是全没了。
  刘平阳吸了口气,站出来朗声道:
  “如今战乱将起,皇子年幼难统大局,我私以为,燕王宋玉能担此重任,诸位意下如何?”
  百官沉默不言,目光移向了少有穿一条裤子的萧楚杨和崔怀禄。
  崔怀禄张嘴正想说话,宰相萧楚杨便往前一步,正义凛然:
  “自古以来,只有立长立嫡之分,皇子尚在,岂有立兄弟为君的道理。”
  崔怀禄眉头紧蹙,看了萧楚杨一眼,沉声道:
  “我附议。”
  朝臣见宰相萧楚杨和御史大夫都如此坚决,自然而然也不好在多说,再说就有逼宫篡位的嫌疑了,此时都微微点头:
  “附议。”
  有一人开口,后面的自然就越来越多。
  只要朝臣都同意了,待会就可以把宋暨的长子接进宫了。
  眼见形势忽然变成这样,本就是过来继承皇位的宋玉脸色自然很难看,给刘平阳和韩忠瑜使了个眼色。
  刘平阳和韩忠瑜两名武官,布局这么多年只为今朝,岂能就这么竹篮打水。
  刘平阳连忙走到大殿中央,沉声道:
  “胡闹,肃王世子谋逆,六王尚不明动向,此时此刻谁能主持大局?燕王年少有才,又是先帝嫡子,本就该继承大统,乱世将起,岂能袖手旁观。臣斗胆,请燕王继承大统。”
  说着便面向宋玉跪下,韩忠瑜也连忙跪下;
  “臣恳请燕王继承大统!”
  两名武官之首一跪下,所属派系的大部分武官都跟着跪下了,恳请宋玉坐上龙椅。
  宋玉也不敢婉拒了,带着几分哀意,朝上方的龙椅走。
  崔怀禄脸色暴怒,张嘴正想说话。宰相萧楚杨又往前一步,怒声道:
  “放肆,宋玉,你想篡位不成!?”
  崔怀禄张了张嘴,眼中显出几分恼火,却无可奈何,跟着道:
  “萧相说得对!皇子尚在,岂能乱了礼法。”
  宋玉脚步一顿,被指名道姓骂篡位,他自然脸色涨红,但这一步不走上去,所以心血便付之东流,只能看向了刘平阳。
  宋玉不好开口,刘平阳为了保宋玉,自然据理力争,怒声道:
  “国难在前,乱世将起,长安城除了燕王,还有谁能在此时主持大局?”
  萧楚杨正要说话,殿外忽然就传来了奔跑声:
  “报——报——”
  满场惊悚,刹那间收回了心神,转眼看向了宫殿外的御道。
  太极殿外,一个太监急匆匆跑进大门,急声道:
  “急报!肃王亲率大军八万出秦州,已经过了麦积山!”
  “什么?!”
  “完了!完了!”
  “肃王反了,怎么会反这么快……”
  朝廷瞬间炸锅,百官皆是脸色煞白。
  刚才还在讨论打还是不打,现在可以讨论该怎么打了。
  肃王防线在西北,带着八万兵马出秦州,目的地不用想都知道是六百里外的长安城。要是郭忠显挡不住,跑的快一点十天就能兵临城下,他们就可以去地下讨论谁当皇帝了。
  朝廷上顿时惊慌起来,而刘平阳见肃王造反的消息终于传来过来,急忙站起来朗声道:
  “肃王已反,两天便能过千阳关与郭忠显部接敌,此时再没有一位明君坐镇,我大玥可就全完了,臣恳请燕王继位,坐镇大局。”
  韩忠瑜也连忙开口符合。
  萧楚杨怒火中烧,还要开口说话,刘平阳却是率先一步,怒声道:
  “来人,请萧相出去。”
  “诺!”
  踏踏踏——
  太极殿外,忽然想起了密集的脚步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9/8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