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很凶(校对)第3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0/864

  小鹿没有靠近,站在祝六的背后,平静道:
  “陆鸿雪。”
  许不令没有去过东海陆家,但对外公家的人自然了解,陆百鸣是肃王妃的长兄,也就是他大舅。而陆百鸣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便叫陆鸿雪,也就是他表哥。
  得到对方确认后,许不令脸色的笑容消失,左手按在了剑柄上:
  “你和打鹰楼混在一起,若是暴露身份,可知会牵连多少人?”
  许不令现在过来,可不是找陆鸿雪攀亲戚套近乎的。
  当年东海陆氏违逆朝廷,被宋暨下令清剿陆氏全族。肃王两难之下,不得不亲自带兵去东海陆家,杀了陆家家主给朝廷赔罪,才强行保下了东海陆氏。
  这件事直接导致了肃王妃郁郁而终,也让肃王与宋暨之间的隔阂加深,坚定了宋暨削藩的决心。
  如今东海陆氏的嫡子,又和反贼打鹰楼混在一起,若是暴露出去,宋暨抓住把柄肯定会清算东海陆氏。
  到时候肃王不可能袖手旁观,很可能为了保陆氏直接跳反。而以目前的局势来看,肃王造反的成功率很低。
  许不令让宝宝研究了些火炮火药的图纸让肃州军器监研制,但终究还在研发阶段,装配到军队至少得好几年,所以不想这么早和朝廷闹翻。
  如今陆鸿雪已经和打鹰楼混在了一起,最好的解决法子,是直接宰了陆鸿雪,把他的人头交给朝廷,证明肃王和东海陆家不知情,以免朝廷借题发挥提前挑起纷争,这也是许不令现在跑过来的目的。
  陆鸿雪明显看出了许不令的意图,所以一直站在祝六身后,语气轻和:
  “世子听我把话说完,陆家有反心是什么下场,我自然清楚。因此离家前,陆氏已经将我逐出了家门。陆家在江湖扎根数百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不可能不报。家父面壁思过十年,姑姑郁郁而终,这些事情都得有个交代,不能就这么算了。”
  许不令眉头紧蹙:“大势如此,你翻不起浪花,只会害了陆许两家。”
  “肃王当年力保陆氏,家父与我铭记在心,我陆家不会牵连到肃王。”
  “陆家真遭了灭顶之灾,你以为我父王会袖手旁观?你们私自行事,只会搅局,对大势没半点益处。”
  陆鸿雪听到这里,沉默了下,还是摇头:
  “天下之大,无人能洞悉全局,世子和肃王也一样。宋暨继位之后,施以暴政肃清江湖,本意可能是好的。但地方官吏曲解圣意,借机大发横财,趋炎附势的歪门邪道安然无恙,反倒是无数守规矩不殃及百姓的势力被斩草除根。
  我陆家当年掌控整个东海的航运,船队出海远渡重洋,来往贸易都得过我陆家的手,番外蛮夷喜欢中土的丝绸瓷器茶叶,全是走我陆家航道运过去,再从外面拉回来金银药材,青州、徐州当地的百姓也以此为生。
  结果十年前,朝廷想要把这些全拿回去,不给便指为逆贼。我陆家最后全交了出去,航道落在了官府手上。官吏可不像我陆家那样讲信誉重规矩,层层剥削两头吃,进出还抽取重税,海外盗匪也不清剿,到了现在根本没有商贾愿意出海,百姓找不到活儿干走投无路犯事儿,官府便施以重刑。这些例子很多,世子千金之躯,可能看不到,我却看得清清楚楚,民间早已积怨深重,只是缺一把火罢了。”
  许不令对这个没有否认,东海陆氏给整个东海的走私贩子当保护伞,肯定被朝廷清算,但朝廷灭了陆家肥了一帮贪官污吏,也确实处置不当。
  不过这和当前讨论的是没关系,许不令冷声道:“光靠打鹰楼和百姓积怨,造了反也只是昙花一现,你成不了事儿。”
  陆鸿雪笑了下:“只凭我和打鹰楼自然成不了事,不过当今天子想灭的藩王可不止肃王,此事与肃王一脉无关,我建议世子静观其变,或许能坐收渔翁之利。”
  许不令自然知道宋暨拿肃王开刀只是开始,七位藩王权势太大,肯定会挨个削一遍。陆鸿雪这番话,是在说有其他藩王有了反义,暗中扶持了打鹰楼等组织,准备夺权。其实燕王早就动手了,不过燕王是出于私仇。
  其他五位宋氏藩王,各个都有造反的本钱,很难猜出是谁。
  许不令思索了下,干脆直接询问:
  “是谁?”
  陆鸿雪摇了摇头:“只有厉寒生知道是谁。”
  许不令思索了下,将剑穗丢给了祝六:
  “你最好藏严身份,若是暴露出去,我会看着陆家死。”
  陆鸿雪微微抬手:“此事与肃王无关,若是暴露身份,我自会撇清关系不留后患。”
  许不令没有说话,转身便离开了竹林……
第六十章
月下泛舟(146/449)
  天色已黑,湖畔的楼船上空空荡荡,没有消遣物件,时间过得极为缓慢。
  寻常时候,宁玉合可以打坐练功打发时间,可肩膀受了伤没法习武,得知君山岛出事儿的消息也没法静心,一直在屋里走来走去,担忧着许不令和清夜的安危。
  可能是屋里太枯燥的缘故吧,宁玉合总觉得心烦意乱,很想找个人聊天说话,身体还感觉有点憋得慌,老是想起许不令的模样。
  就这样待了半个时辰,宁玉合明知道过去可能帮不上忙,还是没能忍住,换了衣裙稍作打扮,从墙上取来长剑,独自下船前往渡口,想去君山曹家看看。
  渡口的船比较多,不过全是从君山岛回来的船,找了半天竟然没有一条船过去。
  宁玉合知道肯定是有人封岛了,只许出不许进,免得有人打扰岛上办事。
  封了整个洞庭湖,这手腕肯定不一般,宁玉合见此更加心烦意乱,四处寻找,在僻静处找了条小渔船,和船家商量买了下来,独自撑着小船前往了湖对面的君山岛。
  洞庭湖很大,月色下天水一色,星空和银月倒影在湖中,风景美不胜收,宁玉合也没心思欣赏。期间瞧见寥寥无几的几条船从湖上离开,只是距离太远,看不清上面坐着什么人。
  君山岛距离岳阳的渡口将近十里,要独自撑船过去时间不短,宁玉合却没什么感觉,稍微走神儿胡思乱想了下,便来到了君山岛的渡口广场外。
  此时岛上渡口的船只全走了,一个人影都没有,宁玉合提着剑小心翼翼上了岸,正想进去寻找,忽然就瞧见渡口空荡荡的石台上,一个白衣公子抱着剑匣站在护栏边,单手叉腰眺望空无一物的湖面,看起来有点茫然。
  宁玉合从背影认出了是谁,眼前微微一亮,提着裙子小跑到了背后:
  “令儿?”
  渡口登船的石台上,许不令暗暗抱怨夜莺办事不周,连条船都不给他留,正琢磨是不是要游回去。
  听见后面的脚步声和呼唤,他回过头来,却见宁玉合提着剑跑到了跟前。
  宁玉合少有的打扮过,乌黑绸缎般长发梳成比较流行的垂云髻,两缕秀发柔顺的附在面颊两旁,面色洁白如羊脂玉,琼鼻下一张红润小嘴点着胭脂,还带着两枚晶亮的碧玉耳坠,随脚步微微晃动,配上无可挑剔的面容,用倾国倾城来形容半点不为过。
  许不令明显楞了下,方才乱七八糟的思绪荡然无存,看着跑过来的绝色佳人,差点没认出来。
  宁玉合走到跟前,仰面看着比她高半头的男子,也没奇怪许不令怎么一个人,清夜去哪儿了,开口第一句话就是:
  “你没事吧?”
  “呃……我没事,师父你……”
  本来想问‘师父你没事吧?’,想想还是没说出口,许不令站直了几分,淡淡的桂花香味若有若无,用的还是满枝的香粉……这是要作甚……
  宁玉合丝毫没察觉到许不令的异样,站在面前笑容温婉:
  “没事就好,我以为出了岔子,就跑过来看看,其实不该过来了,就是忍不住想过来……”
  许不令满脑袋问号,想了想,微笑道:
  “方才打鹰楼找曹家麻烦,没打起来,清夜已经先回船上了,你没遇上?”
  宁玉合摇了摇头:“我自己划船过来的,没遇上,可能错过了吧,你怎么站在这里不走?”
  “船都跑了,走不了……你过来就好,回去吧。”
  许不令抱着剑匣,转身前往宁玉合过来的湖边。
  宁玉合走在许不令跟前,瞧见许不令安然无恙,心里放松不少。时不时抬头瞟一眼,自然而然,不再像往日那般偷偷摸摸。
  许不令来到了不大的渔船上,船头还放着渔网,船篷里收拾的很干净。将剑匣放在船篷里,许不令从旁边拿起船桨,将小船推离了湖面。
  划船可是个技术活,许不令肯定没什么经验,离开岸边后就在水里转圈儿。
  宁玉合在船篷里的凳子上坐下,见许不令笨手笨脚的模样,抿嘴轻笑,站起身让许不令起开,接过船桨,熟练的一左一右,才将小船驶离了君山岛。
  湖面波光粼粼,佳人月下泛舟的场面是极美的。
  许不令坐在宁玉合对面,稍微打量了几眼,随口聊起了方才的事儿:
  “曹家的长子曹英投靠了朝廷,以前出卖了清夜的娘亲,被厉寒生找上了门……不过曹家的老家主看起来还是个讲道义的人,护子心切无可厚非。便如同我父王,为了救我造反合情合理,为了尽忠不顾我性命也合情合理,江湖人为了这个揪着不放有点不应该,曹老家主把这当成心结更不应该……其实现在看起来,江湖也没什么好的,就一群黑社会……”
  宁玉合眉眼弯弯,笑的很好看:“江湖本来就什么好的。当年我小的时候,和你一样也向往江湖的,什么鲜衣怒马、仗剑天涯,什么侠义心肠、千金一诺。后来忍不住,便自个跑出去看了看,结果侠女侠客没见过,反倒是遇到了不少人贩子,还有瞧我孤身一人想打劫的,要不是我会点功夫,早被抢了……”
  许不令目光放在宁玉合脸上,见师父没有反感的意思,便摆出毫无邪念的模样认真欣赏,嘴上接话道:
  “正统的江湖人很少,而且大半活的很累,千里救母的寇猛、心灰意冷的张锭等等,在我看来才是真正的江湖人……”
  “确实如此,不过这样的人再少,只要还有,江湖就还有些意思。”
  宁玉合慢慢划着小船,看了看许不令,忽的说道:
  “令儿若是出身江湖,肯定也是个人人敬仰的侠客,可惜了……”
  许不令笑道:“可惜什么?可惜我出身王侯之家,注定当不了以武犯禁的侠客?”
  “不是……”
  宁玉合想了想,摇头一声轻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0/8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