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很凶(校对)第4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2/864

  也是那时候,钟离玖玖在城门下的告示牌上,见识到了‘八魁’高不可攀的风采,心里也第一次萌生了成为八魁的想法。
  短短十年,转瞬即逝。
  钟离玖玖再次来到梦开始的地方,却早已物是人非。
  两丈高的城墙依旧巍峨,但明显没了往日的精气神,四个抱着大枪的官兵懒洋洋靠在城门下,晒着大雪初晴后的冬日暖阳。
  城门外的告示牌还在,却再无当年被众人围观的盛景,老旧木牌上贴着几张发黄的告示,告示上是官府通缉的匪类,画像模糊不清,有的告示残缺不全,也不知多久没换过了。
  在钟离玖玖的印象里,范阳郡和冀州交界,是两边来往的必经之处,十分繁华。
  此时看去,衣着光鲜的江湖客荡然无存,只剩少有几个跑江湖的,也是风尘仆仆快进快出,官道边上时长可见面黄肌瘦的寻常百姓,挑着山货去城里贩卖,而往日经常在城门处招揽打手、镖师的富家师爷也消失了,整个郡城都好像死了一样。
  钟离玖玖牵着大红马,走到告示牌前看了几眼,此时才察觉到,当年一场铁鹰猎鹿,把中原江湖打成了什么模样,可能整个范阳郡,就只剩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了。
  不过江湖终究是江湖,可能一时沉寂隐于地下,却永远不会消失。
  钟离玖玖牵着马进入郡城,在冬日萧索的街道上寻找了片刻,凭借往日的记忆,来到了西市小街的一家小客栈外。
  小街不长,坐落着几家妓坊、赌坊,生意并不火红。
  客栈的屋檐下,戴着毡帽的中年汉子靠在躺椅上,手中端着紫砂壶,旁边有个年轻小伙儿,应该是中年汉子的徒弟,正在含笑说着什么。
  中年汉子钟离玖玖认识,是范阳城的消息贩子,名为刘武。
  江湖人一般把这种人称作‘白纸扇’,联络买卖、打听消息都得靠这种人,黑白两道关系都密切,连长安城天子脚下都能混的风生水起,铁鹰猎鹿自然不会受到殃及。
  钟离玖玖走到跟前,在躺椅对面的椅子上坐下。
  刘武的徒弟李霖,停下了话语,瞧见钟离玖玖的倾城容颜,眼前微微一亮,率先开口道:
  “姑娘不是第一次来范阳郡吧?看着面生,地方倒是挺熟。”
  刘武端着紫砂壶,半眯着眼瞄了下,又闭上了,轻声道:
  “你这丫头,还没死啊?又准备过来祸害谁?”
  钟离玖玖被对方认出来,并不意外。干这行的记性都好,她当年年纪小,在幽州江湖兴风作浪,还把风头正盛的画圣徐丹青绑了,若是不记得她才是不称职。
  “刘掌柜记性倒是不错,我才二十出头,若是没意外,恐怕能送您先走。这次过来不祸害人,只是找人。”
  “呵呵……”
  刘武扫了眼茶案上的银锭,点了点头:“说吧,最近江湖上过来的人有点多,恐怕要出大乱子,看在回头客的份儿上,给你提个醒,当心竖着进来横着出去。”
  钟离玖玖年少轻狂时得罪的道上人物不少,对此并不在意,轻笑询问:
  “刘掌柜有心了。我打听个年轻公子的下落,二十左右,比你徒弟高半头,骑着漠北的踏雪马,带有随从。按时间推算,这两天应该从范阳郡路过,可能已经过去了,刘掌柜可曾见过?”
  刘武眯着眼沉默了下,抬手把茶案上的银锭滑了过来,点头:
  “前天中午,是有这么个人从城里路过,未曾停留,去向不明。姑娘在城里歇息一晚,我派人去打听打听,明早把消息给姑娘送过去。”
  “多谢。”
  钟离玖玖总算找到了下落,心里放松不少,起身行了个江湖礼,便牵着马出了小街。
  刘武将银子丢给徒弟李霖,轻声道:
  “去打听一下,两女一男,三个人两匹马,男的带一刀一剑一枪,往北边走的。”
  李霖收起了银锭,目光依旧停在钟离玖玖消失的方向,稍微犹豫了下,附身询问道:
  “师父,这姑娘谁啊?还是头一次见着这么漂亮的姑娘走江湖……”
  “夜九娘,南越的人,以前和宁玉合争过宣和八魁,自然漂亮。不过其极善用毒,以前年纪小不懂规矩,在幽州走动时得罪了不少人。”
  “哦……”
  李霖微微点头,眼珠转了转,又问道:
  “得罪过谁啊?”
  刘武端着紫砂壶,稍微沉默了下,睁开眼睛扫了徒弟一眼:
  “干我们这行的,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不然,死的早。”
  李霖脸色一僵,连忙点头道:“我就是好奇问一下……一个姑娘家走江湖,江湖上挺少见的。”
  “以前多的很,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罢了。”
  刘武随意抬了抬手,便闭上眼睛靠在了躺椅上。
  李霖点了点头,小跑出了巷子……
第四章
哼~弱鸡……
  带着两个丫头纵马疾驰,十几天长途奔波后,总算抵达了幽州境内。
  龙凤河畔,许不令翻身下马,在渡口上等待供车马渡河的渡船。
  幽州距长安两千里,已经算是山高皇帝远的地方。不过七位藩王中没有‘燕王’,幽州当地的军政由辽西都护府管,是朝廷的直辖地域,整个大玥最强的军备力量都堆在这一片,正面面对北齐中路军和右路军。
  肃王许家防的是北齐左亲王和西域诸部,两边加起来也就四十多万军队,算是边缘战场。幽州边境至太原等地是正面战场,两国军备竞赛堆积大量兵马,整个江南和蜀地都在为这里输送养分,拖得江南闹灾荒都不敢减免税赋,可见有多夸张。
  以前幽州是向关外走私盐铁的主要地域,算是繁华地带。铁鹰猎鹿把幽州、青州等地扫了一遍后,祝家、陆家这些龙头先后折戟,江湖群龙无首,依仗这些势力做保护伞的商贾也跑光了,如今龙凤河的渡口上,只剩下一片萧条,甚至有些贫瘠。
  许不令作为藩王世子,其实也理解宋暨的做法,堂堂国主,总不能放任一地商贾明目张胆走私盐铁货物,卖私日常物件还好,只是重创税收。运铜铁给北齐,要是北齐再造三万‘铁罗刹’出来,可能就被北齐打回来了。
  许不令身侧,祝满枝裹着小棉袄,站在河水汹涌的龙凤河畔,插着小腰道:
  “看起来也很普通嘛,说书先生经常讲这里,说什么经常有高手从龙凤河路过,乘麒麟飞凤什么的,没想到就这么一条河,还没汾河好看……”
  汾河在太原,距离幽州其实并不远。
  许不令站在跟前,抬手搂着满枝的肩膀,轻笑道:
  “等忙完了唐家的事儿,我陪你回去看看。”
  祝满枝摇了摇头:“我爹娘都跑了,就是一片桂花林子,有什么好看的,还是去祝家看看,听说我爷爷埋在那里,我还没去上过坟呢……”
  夜莺站在旁边,回忆了下,轻声道:
  “老剑圣在祝家战死后,本来狼卫要把尸体带会京城,也不知是谁授意,把老剑圣厚葬了祝家祖坟。”
  许不令思索了下,轻声道:“以前听张翔说起过,是贾公公给祝家求了情,才只杀了满门男丁。估计厚葬老剑圣,也是贾公公授意吧……老一辈的江湖人其实都挺讲道义,现在实在没什么意思。”
  祝满枝不清楚当年的情况,但毕竟是伤心事,没有在这上面多聊。
  渡口并不繁荣,渡河的都是南来北往的当地百姓,约莫等了个把时辰,渡口上聚集了几十个背着箩筐准备进城采办年货的百姓,也有风尘仆仆的江湖客。
  许不令牵着万里挑一的追风马,身材又比较高,站在人群中有些鹤立鸡群,自然吸引了不少人目光。
  寻常百姓没有敢过来搭讪的,一个四五岁的小丫头,倒是被许不令身上的狐裘吸引了,跑到跟前摸了摸,还奇怪的嘀咕了一句:
  “大哥哥,你衣服怎么长毛了……和熊瞎子一样……”
  “……”
  许不令看着还没他腰高的小不点,心里一阵无语,也不知该怎么解释。
  祝满枝倒是很会和小孩打交道,嘻嘻道:“小妹妹,你什么眼神儿,哪有这么俊的熊瞎子。”
  小丫头仰起头瞄了眼,煞有其事的点头:“也是哦……”
  “呵呵……”
  许不令彻底无语了,抬手在小丫头脑袋上摸了下,小丫头的娘亲就把她给抱了回去,显然怕得罪了城里的大户公子。
  很快,几艘船到了渡口,裹着厚实袄子的船公放下踏板,挨个收银钱。
  许不令带着两匹马,小船肯定上不去,去了比较大的一艘。不过最大的船也只能承载二十几个人,两匹大马上去后,占据了三分之一的甲板,为此还多掏了几文钱。
  龙凤河水流很湍急,河低有暗礁石块,算是比较危险的地方,坐在船上和漂流似得。船公撑着竹竿在河面上左摇右摆熟练的绕过暗礁,船上的乘客却是有些心惊胆战。
  幽州当地江湖人比较多,船上有个看面向二十来岁的游侠儿,抱着剑靠在渡船的围栏上,可能是路途有点无聊,一直在打量外貌神俊的追风马,最后走到跟前,抬手行了个江湖礼:
  “兄台马不错。”
  江湖上讲究个快意恩仇,同乘一舟攀谈结交是常事,不过走这么远,敢和许不令搭讪的还真是头一个。
  许不令扫了一眼——容貌普通气质寻常,不过很干净让人看的很舒服,不像是江湖上的地痞流氓。手中拿着的剑看起来很古朴,木制剑柄都包浆了,显然常年持握,不管武艺如何,至少很刻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2/8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