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很凶(校对)第5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3/864

  萧湘儿说到这里,便觉得浑身不自在。
  巧娥耳闻目染之下,早就对那方面的事儿见怪不怪了,此时打趣道:“也是哈,要是崔皇后也和小王爷成了一对儿,小王爷又喜欢把小姐你拉着一起。以后闺房之中,崔皇后要是叫小姐母后什么的……”
  萧湘儿微微眯眼:“巧娥,你信不信我现在就在外面挑个人把你嫁了?”
  巧娥脸色一变,连忙正经起来,摇头道:“婢子开个玩笑。”
  萧湘儿这才满意,淡淡哼了一声。不过想起那个被孤零零留在花海的可怜女子,她心里还是有点不放心的,终究婆媳一场,此时此刻,也只希望小婉能开开心心一个人过日子吧……
  ————
  肃州城外。
  率先从各地汇集而来的西凉边军,在大漠戈壁之上整齐列阵,手中战刀长枪高举,士饱马腾,气势如虹。
  横风席卷黑旗,烈阳下刀光如雪。
  肃王许悠身着蟒袍,站在高台之上,手持长剑,朗声发表着誓师词。
  许不令少有的穿了身墨黑铠甲,红色盔缨随风飘舞,追风马安然肃立,黑色丈八马槊横在万军之前,不言不语,单枪匹马的气势,却似能压住在场数万军旅。
  杨尊义同样手持马槊,站在许不令身后,目光打量前方高挑的背影,虽然是纵横沙场多年的老将,资历比许不令高得多,眼中却也不得不服气。
  天下之间,八荒六合。
  论‘名将’,众说纷纭,北齐的左清秋、辽西的王承海、关中的郭忠显,乃至他杨尊义,胜负未定之前,很难说谁棋高一着,因为名将重在谋略大局,没打过打仗当不起这两个字。
  但论‘猛将’,天下三国能猛的过眼前这小王爷的,估计没有第二个。
  许不令幼年便敢单枪匹马出关,斩首百余无伤而还,本来就已经很猛了。这两年没待在军旅之中,但所作所为,却把这个‘猛’字发挥到了极致。
  太极殿破北齐来使、登龙台杀皇帝、黑城闹左亲王寿宴、洪山湖单骑灭水匪、幽州力战十武魁、太原万军之中擒贼首……
  这还只是明面上的,不管是哪一件事儿,放在寻常人身上,都足以在好武成风的大玥名传天下。而许不令如今的名望,虽然还没上战场打过大仗,便已经家喻户晓、人尽皆知,提到许不令的名字,第一印象就两个字——无敌!
  西凉边军之中更是如此,每次消息传来,肃王都会把许不令干了啥传到边军之中,也不用添油加醋的编,光实话实话都把西凉军卒听的一愣一愣的,心目中的形象都快和老肃王许烈比肩了。
  古来行军打仗,最重者莫过于一个‘士气’,士气如虹,哪怕是朽戈钝甲,照样百战百胜。士气低迷军卒心里没底,哪怕用着最好的军械战马,照样一触即溃。而有个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将军顶在前面,对士气提升有多大可想而知。
  正常情况下,将门世家的年轻子弟,首次带兵都得从基层坐起,避免直接挂帅,军中将士不服气或者心理没底,打起仗来畏首畏尾。
  而许不令以前只当过斥候小队长,忽然挂帅领五万西凉精锐边军,将士从上到下,竟然没一个觉得有问题的。
  杨尊义身后这些副将,哪个不是在沙场磨砺多年的猛人,有的刺头连他都敢顶两句。此时许不令往前面一站,这些个勇猛无双的大将,竟然紧张起来了,在马背上坐姿笔直,生怕被小王爷给看扁了。
  军伍之中,本事大就是横,没人不服气。拼马术、箭术、枪棒功夫、拳脚等等都被吊起来捶,眼前这小王爷发起狠来,在场这么多将军,加上他杨尊义和旁边的屠千楚,估计都不够人家打的,除了服气还能说什么?
  眼见麾下将士气势如长虹贯日,恨不得现在就跟着世子殿下出去横冲直撞的模样,杨尊义心里的些许担忧也烟消云散。行军安排、兵法谋虑是他们这些副帅、军师研究的,许不令这主帅,就负责一个‘帅’字,只要军卒心中帅旗不到,那就出不了问题。
  高台之上,肃王许悠讲完了誓师词,许不令驱马上前,从肃王许悠手上接过虎符帅印。而后拔剑遥指东南:
  “拔营!”
  “虎——”
  “虎——”
  “虎——”
  战鼓如雷,呼喊声直冲九霄。
  许不令和肃王许悠道别后,调转马首,带着先锋部队开始依次拔营进军……
  ————
  第八卷:烽火连城篇(完)
  第九卷:破锋血骑篇
  寒锋孤胆震西京,无双血骑破龙城!
  敬请期待……
第九卷
破锋血骑篇
第一章
三分天下
  庐州,青峰岗。
  厉寒生面带些许愁容,看着山下的乡野。
  春风唤醒万物,蛰伏一冬鸟兽重新活跃在了乡野之间,一起出现的还有数以万计的军卒,前不见头、后不见尾,不停汇聚、壮大,朝着遥远的西方行进。
  剑圣祝六站在身侧,轻声道:“楚王宋正平刚刚昭告天下,支持吴王弹劾皇帝,算是正式倒向了东部三王。四王暗地里已经达成约定,等罢免皇帝之后,再商量谁继承大统的事儿。如今看来,形势不太妙啊。”
  厉寒生和祝六,乃至打鹰楼所有门众,都无一例外身负血仇。江湖人讲究血债血偿,厉寒生暗中蛰伏这么多年,为的肯定不止是换个皇帝那么简单,他要灭的是宋氏!
  投靠吴王,是因为吴王丧失爱子,对朝廷已经有了不臣之心。厉寒生扶持吴王起势,是想把东部三王都拉下水,让朝廷和东部三王爆发内战;同时暗中用宁武关培养好的内应,里应外合放北齐大军入关。
  这件事从很早就开始谋划了,去年让常侍剑去问北齐左亲王要玉佩,左亲王姜驽会答应,便是因为厉寒生已经和北齐牵上了线。
  只要目的达成,按照厉寒生的推算,大玥朝廷面对养精蓄锐六十年的北齐和东部三王,肯定压力极大,会拉拢楚、肃两王来抗衡,整个天下也就成了三分之势。
  大玥朝廷有楚、肃两王为依仗,兵力强横,同时面对北齐和东部三王,也不会陷入颓势;三方之间陷入拉锯战,直至大玥国力消耗的差不多,厉寒生再带着拉起来的起义军,和北齐里应外合,给大玥一个背刺,从而达到灭宋氏的目的。
  可目前的情况,显然没按照厉寒生谋划的路线走。
  厉寒生本以为朝廷会拉拢楚王,楚王却因为皇帝态度强硬,扭头就和吴王结了盟。
  吴、魏、豫三王召集而来的军队,加上零时募集的壮丁民兵,足有七十万之众,要是在加上楚王的三十万府兵,兵力直接就过百万了。
  而朝廷那边,蜀王刚遭大灾可以当做不存在,手底下能用的兵马,就西凉军、关中军、辽西军三只军队,关中军、辽西军要挡北齐南下,朝廷哪怕让藩王篡位成功,也不可能把两只军队抽回来,那能用来挡四王联军的军队,就只剩下西凉军了。
  若是西凉军全军出击,自然能挡住四王联军,但西凉军全走,整个西北就丢了,朝廷最终只调了五万西凉军过来。
  五万西凉军,加上关中的府兵、民兵,来挡拥兵过百万的四王联军,厉寒生怎么想,朝廷都不可能挡住。
  这要是朝廷挡不住,四王成功兵临长安,那接下肯定就是宋暨禅位、新君登基、整合兵马反攻北齐,一套下来,大玥还是姓宋,北齐又得滚回漠北。
  天下平定之后,厉寒生不说报仇血恨了,估计还得混个从龙之功,完成当年‘学得文武艺、报于帝王家’的梦想。这要是被亲生闺女和亡妻知道,他不就真成抛妻弃女无情无义的禽兽了?
  剑圣祝六身负灭门血仇,肯定不愿意帮着藩王谋取霸业,面对眼前这个局势,他开口询问道:
  “以后该怎么办?难不成拉着起义军让朝廷招安,帮忙挡四路藩王?”
  这自然是玩笑话,起义军在江南,加起来也才二十多万散兵游勇,总不能现在倒戈,追着四王联军打。
  厉寒生沉默了下,摇头道:“大势如此,就看许不令能不能挡住四王入关中了,只要许不令能挡个一年半载,让北齐在黄河以北站稳脚跟,还有的打,”
  祝六手指摩挲剑柄,抬眼望向西北:“就五万西凉军,加上一堆不堪大用的府兵,挡四王百万之众,我这当老丈人的还帮不上忙,唉……咱们这些混江湖的,确实玩不转天下大势。”
  厉寒生知道祝六和东海陆家等江湖势力都有点失望,不过能搅乱天下局势,已经不容易了。他转身走下山岭,平静道:
  “乱世之中,局势瞬息万变,我等谋而后动等待机会,总有翻盘的时候。”
  祝六只是个剑侠,对天下大势了解不多,对此也唯有点头,想了想又道:
  “许不令单枪匹马能以一当千,换做带兵打仗,说不定也能以一当百。五万西凉军,以一当百就是五百万,直接从关中道平推到江南,再反手灭了宋家,这事儿是不是就算办完了?”
  “那小子若是能用五万人平推到江南,我以后叫他岳丈。”
  “江湖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就这么说定了。”
  “?”
  ————
  三千里之外。
  五万西凉军从各处抽调汇集,大军行进速度不快,此时才刚刚出雍州辖境。萧绮带着家眷先走,已经赶到了渭河畔的码头。
  王府楼船在这里停靠,码头附近大兴土木,数千民夫在其中劳作。战时状态昼夜不停开工,加上肃王府积蓄多年的雄厚财力,不过十余天的时间,占地百亩的军器作坊已经逐渐成型。从西凉十二州重金聘来的老资历铁匠、木匠、泥工等等,已经在旁边零时搭建的房舍中,接受田奇胜的培训。
  萧绮是闲不住的性子,到了码头,便前往了军器作坊开始视察工作;祝满枝和松玉芙在马车上憋坏了,都在船上待了小半年,自是没兴趣直接回船,结伴去了码头附近的镇子;陆红鸾有点闷,也跟着一起逛街散心。
  萧湘儿则没这么好的待遇,和姐姐共用世子妃的身份,姐姐出门她自然不能再露面,只能老老实实的回了船上,等待萧绮视察完了起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3/8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