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很凶(校对)第6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6/864

  他们还以为是宋暨派人刺杀许不令,没想到是冲着家眷去的,这是……脑壳有水?
  杀许不令家眷有个屁用,杀干净了,许家该干啥还不是照样干啥,除了激怒许家还有半点好处?
  关鸿卓不知道内情,但知道肯定和圣上撇不开关系,为了个圣上打掩护,开口质疑道:
  “这两人既然投敌,为何不直接去刺杀许世子,反而对世子家眷动手?”
  许不令偏过头来,看向关鸿卓:
  “因为这俩受人指使的刺客,打不过我。关太尉,这个解释,够不够?”
  “……”
  关鸿业顿时语塞,想了想,默默了退到了一边。
  萧楚杨脸色微沉,眼中带着些许担忧:
  “萧绮可安然无恙?”
  “被刺客所伤,至今昏迷不醒。”
  群臣听闻此言,眼中也显出几分怒意,陆承安开口道:
  “真是荒唐,将帅在前线血战,后方家眷竟能遭刺客袭杀,若是事情传出去,边关将士谁还有心思打仗?”
  群臣皆是迎合,痛骂北齐无耻,但这番话真正是骂给谁听的,三公九卿都明白。
  宋暨听着朝臣言语,眼神依旧平淡,不过摩挲愈来愈快的手指,已经显现出了心里的愤怒。
  他只下令杀见不得光的崔小婉,根本没让死士动许不令家眷;因为崔小婉本就是死人,即便被刺杀,许不令也无法拿其做文章,杀其他人则是吃力不讨好。
  宋暨知道身边暗卫的行事风格,不可能自作主张,许不令这是明目张胆的栽赃。
  可知晓有任何?这种事不可能放在台面上讲道理,既然派去的死士成了证据,那宋暨有一百张嘴,也不可能为此辩护一句。
  许不令待群臣讨论片刻后,看着两个人头,继续道:
  “既然这俩人,圣上说是投敌被收买,臣也不在多说。前些时日,圣上下旨,命西凉步卒回防西凉,命臣待在南阳坐镇后方。臣百思不得其解,特来长安,询问圣上,臣领兵以来,可有失职之处?”
  满朝文武安静下来,抬眼看向宋暨,等待宋暨的答复。
  其实能站在朝廷前排的,都知晓宋暨让许不令撤军,只是因为害怕许家兵权太重,日后骑虎难下罢了。
  但这个理由,显然没法敞开了说,因为许家现在还没反,也从未表露出过反意。
  宋暨面对许不令的质问,只是平淡到:
  “前些时日,缉侦司传来线报,北齐左亲王姜驽,秘密集结兵马数万,意图不明;楚地已经暂且安稳,为防西凉有失,调遣兵马回援。这些朕在圣旨上已经说过,许爱卿,有异议?”
  朝臣暗暗摇头,他们早听过这解释,可这算个屁的解释?
  无凭无据说北齐左亲王集结兵马,便调前线将士回三千里外的老家,和瞎扯淡没区别。而且即便是真的又如何?肃王麾下还有十五万精兵,难不成还守不住西凉?
  许不令抬起头来,看向宋暨:
  “臣自然有异议。江南去年洪灾,拖到今年尚无人赈灾,致使江南流民千里,无数百姓被反贼裹挟成为叛军,每天都有成百上千人饿死荒野。
  北方强敌入境,边军连战连败,每天亦有无数将士战死沙场。
  四王乘乱而起,强征壮丁民夫近百万,扰的整个大玥东边不得安宁,田地荒废无人耕种,秋天又不知有多少人要饿死。
  内忧外患之下,为君者,称百姓为子民,为天下百姓之父母,当先内安天下,再退外敌,避免无数子民横死。
  现如今,臣携西凉军五万,自配铠甲战马,为圣上平灭内乱,眼看大局将定,圣上却以无稽之谈强令臣退兵!
  圣上可知,臣这一退,天下乱局便要拖延多久?
  大江南北有多少百姓因兵祸变为流民,又有多少百姓因灾荒横死荒野?”
  言辞激昂,虽有不敬之处,但却说道了朝臣的心坎里。
  从正月初一开始,满朝文武眼睁睁看着正处于繁华盛世的大玥,在四起的狼烟中变的千疮百孔。
  整个天下陷入战火泥潭,强征壮丁粮草,每天都有无数人饿死,各地起义的声音也越来越多,不速速平叛,每拖一天对大玥来说都是元气大伤。
  作为这个天下的父母官,岂会不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若是连百姓安危都不顾,头上的官帽子,乃至皇帝的帝冕都戴不稳。
  满朝文武没日没夜的讨论局势,便是为了先安内部,再退外敌,把大玥恢复到战前安居乐业的状态。
  眼见局势有点起色,宋暨忽然就在后面拽着了缰绳,群臣心里岂能没有怨言?
  天子宋暨也明白这个道理,也从心里想攘外安内,想让百姓减少死伤。
  但为君者,皇权重于一切!
  天下平定后,若宋氏没了,要这天下太平何用?
  这不是自私,而是君主本该如此,没有谁会慷慨到,为了百姓安危,连皇权都让给其他人。
  听完许不令的言语,宋暨只是平淡到:
  “西凉百姓,也是朕的子民。北齐左亲王蠢蠢欲动,调兵回防,并无不妥之处。关鸿业带着两万西凉军和府兵,足以平定四王。”
  许不令上前一步:“那圣上,为何让臣远离前线,退守南阳?”
  宋暨坦然以对:“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调度比冲锋陷阵更重要,你年纪尚轻,不能只凭匹夫之勇冲锋在前,亦要多磨砺这方面的本事……”
  “圣上只是怕我许家造反!!”
  宋暨正在解释,昂首而立的许不令,忽然朗声大呵,压下了宋暨的言语。
  声若雷霆,在空旷大殿中极为响亮,认真聆听的臣子都被吓的一哆嗦,继而便是满眼错愕。
  关鸿卓吓了一跳,反应过来后,怒目而视:
  “许不令,你放肆……”
  许不令没搭理关鸿卓,转过身来,面向满朝文武:
  “所有人心知肚明,何必在这朝堂上遮遮掩掩!
  西凉军奔行三千里,来到武关抛头颅洒热血,为的是大玥的太平。
  只因为我能征善战,连克南阳和襄阳,忽然就强令西凉军滚回西凉,能是什么原因?
  我许家坐拥十二州之地,手握二十万重兵,兵强马壮、功高震主,早已遭人猜忌。若我再平灭四王,收拢兵马树立威信,关中军便压不住,圣上怕我许家造反!
  除了这个原因,还有什么能让圣上,下这道近乎荒唐的圣旨?”
  怒声呵问群臣,文武百官却是呐呐无言,不太敢回答,毕竟这就不是该摆在台面上说的话。
  关鸿卓脸色憋的通红,怒声道:
  “你胡说八道!圣上岂会……”
  许不令双眸带着锋芒,扫视满朝文武: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此理自古有之;但我要问一问你们,我许家可曾造反?
  甲子前开国,我祖父许烈屠户出身,征战数十年官拜大将军,统领大玥兵马近百万,如今的辽西军、关中军、西凉军,皆是我祖父手下兵马。
  我问问你们,我祖父当年可曾愧对孝宗皇帝分毫?”
  群臣默然,对于大将军许烈,天下三国,上到帝王将相、下到市井百姓,没有一个不服气的,人家就是为天下开了太平,还不贪权势当了一辈子大玥臣子,未曾愧对朝廷半分。
  许不令扫视群臣:“我祖父功高震主,朝野无人不服,当年想要篡位,不过是开个口的事情。
  但我祖父没反!自己解了兵权,领下孝宗皇帝封赏,带着几万亲兵出关门,跑到两千里外的蛮荒之地吃沙子,给大玥守国门,至死都没有半句怨言!”
  群臣乃至宋暨,都无言以对。
  许不令停顿了下,继续道:
  “再说我父王。我西凉军兵强马壮,要攻关中,就凭郭显忠和十几万关中军,也想挡住我父王麾下劲旅?
  十二年前铁鹰猎鹿,东海陆氏不听朝廷调令,朝廷讨伐。东海陆氏是我娘的娘家,陆家家主是我父王岳丈,我父王拥兵二十万,在那种情况下反没反?”
  百官呐呐无言,肃王许悠确实也没表现出反意,唯一的一次,还是出秦州奇袭北齐,人家兵行诡道为大玥收复疆域,你总不能说人家有反心吧?
  许不令在龙椅前的台阶下,来回踱步:
  “我父王不仅没反,还亲自请命带兵,前往陆家大义灭亲,致使我娘郁郁而终。我问问你们,我许家忠烈至今,哪点对不起朝廷,哪点对不起天下百姓?”
  宋暨紧紧攥着拳头,和百官一样,说不出一句话。
  因为这些都是事实,哪怕是帝王,也辩驳不了半句。
  许不令眼神扫过群臣,见无人应答,继续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6/8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