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很凶(校对)第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864

  “……”
  许不令表情一僵,旋即摇头:“太后言重了,我绝无此意。”
  太后脸色冷淡了下来,看着茶杯轻哼了一声:“你也就骗骗那些有所避讳不敢开口的朝臣,还想连本宫也骗了?许悠在京城的时候,我又不是没听萧相说起过,他若是会写诗词,本宫说不定就去西凉当王妃了,进什么宫……”
  许不令自然不敢接这话,世上没人敢接。
  太后心里的话憋了好几天,一开了头便收不住:“许老将军本宫不提,就说陆红鸾,她嫁进我萧家是门当户对,但诗词歌赋可从来不擅长。当年许悠在京城,红鸾整天跟在你娘后面瞎跑,把你爹都能气得吃不下饭……”
  许不令摇头轻笑:“父王在京城求学之时,陆姨才十岁,有点玩性理所当然。”
  太后睫毛轻抬:“她现在也没见长大,整天除了你,对谁都不客气,还‘载不动、许多愁’,哼~就差当着本宫的面说‘我侄子比你厉害多啦,气不气,气不气?’……”
  “……”
  许不令满脸黑线,摸了摸鼻子,还真没话说。
  太后说了片刻,心中的不满总算消了些,纤指轻抬指向外面: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身为王侯更当言出法随。今天了,要么你自己出去把自己炖了。要么你就给本宫写几首诗词,不然呢,本宫就给肃王送封信,以后我来带着你,把红鸾送回淮南……”
  “啊?!”
  许不令浑身一震,不可思议的看着太后。
  太后挑了挑眉毛:“不信?本宫若是连这点权力都没有,这太后也不用当了。而且红鸾是我萧家的媳妇,我让她回淮南萧家,名正言顺。”
  “……”
  最毒妇人心,古人诚不我欺也。
  许不令万万没想到,太后能用剥夺监护权来威胁他,这要是没了陆姨,在京城的日子还怎么过。
  “嗯……太后三思,陆姨对我宠爱有加,天各一方实在有些不合适。”
  太后转着茶杯,随意道:“合不合适,可不是你说了算。”
  许不令一时语塞,以前都是他对别人说这句话,轮到自己身上,果然不怎么好受。
  “呃……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晚辈本就才学不高,写诗词实在强人所难……”
  太后勾了勾嘴角,端着茶杯小抿一口:
  “本宫不急,都在长乐宫待十年了,有的是时间。今天若是你写不出诗词,可以慢慢想,实在想不出来就说一声,以后本宫来教你写。”
  许不令满脸无奈,现在打听消息,太后肯定来句‘写首诗词就告诉你’,还是得先安抚太后的情绪。
  许不令斟酌片刻,勉为其难的点了点头:
  “嗯……我试试吧。”
  太后眼前一亮,坐起身来,拍了拍手:
  “备笔墨纸砚。”
  “诺!”
  宫女闻声总算松了口气,跑到侧屋把早就准保好的竹溪宣纸、漠北狼毫拿了过来,书案在许不令前面放下。
  太后再无方才的冷淡之意,笑意盈盈的起身,站在书案旁边,轻扶袖摆往砚台里加了点清水研墨,动作轻柔优美,赏心悦目。
  许不令坐在书案前,还真有几分‘李太白让贵妃研墨’的感觉。太后艳丽动人却又不失端庄,自内而外的大气又凭添了几分别样韵味,估计比杨玉环更加动人,毕竟杨玉环只是个贵妃,这可是正儿八经的太后,皇帝他娘。
  沙沙——
  墨条在砚台里轻轻滑动,太后居高临下,笑容亲和:
  “本宫读的诗书不少,可莫要随便抄一首糊弄人,要专门给我写。”
  许不令点了点头,拿起狼毫,琢磨该抄哪一首。深宫词史上还是比较多的,即便想不出,随便来首耳熟能详的‘无言独上西楼’也能应付。
  只可惜,太后好不容易把许不令请来,又受了气,可不会让许不令敷衍了事,还加了点要求:
  “待在深宫本就凄苦,我可不想听‘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嗯……要寓意好点,写出来能让本宫开心的。”
  “嗯……”
  许不令抬眼望向太后,稍作犹豫,还是点了点头。
  让人开心倒是简单,无非是溜须拍马夸一顿,女人嘛,下到八岁上到八十,夸她漂亮可能明面上不会承认,但心里面肯定不会生气。
  许不令轻扶袖摆,做出苦思冥想之色。
  太后见许不令答应,似是猜出许不令的想法,抿了抿嘴,又开口道:
  “等等。”
  许不令头皮发麻,无奈抬头:“嗯……太后还有什么要求?直说即可,反正我不一定写的出来。”
  太后眉眼弯弯笑了下,抬手冲着巧娥勾了勾:
  “把那幅画拿过来。”
  巧娥似乎知道太后会提这个,急急忙忙便跑去了太后的卧室……
第八章
美人图
  让巧娥去取画卷后,太后稍微整理衣冠,在旁边的软榻上坐下,拿起铜镜看了看,眉宇间带起几分愁色:
  “在深宫待了十年,早已过了风华正茂的年纪,比不得当年了……”
  许不令含笑摇头:“太后莫要自谦,在不令看来,太后正值青春年少,哪有年纪大了一说。再者,佳人如同醇酒,历经岁月沉淀的佳酿,自是比刚出来的新酒味道好。”
  这是太后曾说过的话,太后闻言眨了眨眼睛,以袖摆掩住嘴唇‘嗤—’的笑了一声:
  “没看出来,小不令嘴还挺甜,怪不得红鸾整天盯着你不放。”
  许不令正义凛然:“实话实说罢了,绝无吹捧之意。”
  太后心情明显好了许多,放下铜镜,摆出个颇为端庄却又不掩风韵的姿势,稍微琢磨了下:
  “岁月不饶人,比不得当年。嗯……徐丹青你可听说过?”
  许不令点了点头:“当代画圣,宣和年间曾画过八位美人,我娘是其中之一。至今那副画像还挂在父王的书房中。”
  太后眸子里明显闪过几分小得意,微微颔首:
  “当年徐丹青做客淮南萧家,也曾给本宫画过一幅。当年江湖上还因为这事儿传的沸沸扬扬,弄了个‘宣和八魁’的说法,把本宫也捧了进去。”
  “有所耳闻。”
  “可惜啊~如今早已物是人非,徐丹青先后画过八个人,无一例外都身世坎坷。皇后崔小婉郁郁而终,唐家小姐逃婚出了家,你娘……唉~本宫还算幸运,可也逃不过在深宫之中孤独终老的命数。也不知是不是徐丹青笔里有毒。”
  “子不语怪力乱神,太后不当为这些事烦心。”
  许不令也不好安慰,毕竟一个太后,这辈子肯定离不开深宫了,除了放宽心态过得开心点,别无他法。
  片刻后,巧娥小跑而来,手中小心翼翼捧着画匣。
  太后显然对这副画很重视,起身接过后,手持画轴在许不令面前展开,一副美人图跃然纸上。
  画卷上的女子和太后有七八分神似,身着罗裙手持团扇,周围有青竹两棵,喜鹊一只,下笔简单随意,却在一笔一划间,将豆蔻之龄的美人展现的淋漓尽致,透过画卷便能感受到美人身上那股略显俏皮的活泼。
  太后兴致颇高,很有耐心的讲解:“画上的两颗竹子是湘妃竹,本宫乳名‘萧湘儿’,上古年间,帝舜继尧位,娥皇、女英为其妃,后舜帝至南方巡视,死于苍梧。二妃往寻,得知舜帝已死,埋在九嶷山下,抱竹痛哭,泪染青竹,泪尽而死,此竹便被称之为“潇湘竹”……”
  许不令对于这个倒是听闻过,点了点头:“那这只喜鹊……”
  巧娥站在旁边帮忙撑着画卷,含笑道:“太后幼年性子活泼,听闻徐丹青路过,就派人把徐丹青请了回来,叽叽喳喳劝了好几天……”
  太后脸颊微红,带着几分不满。
  巧娥连忙闭嘴,低下头去不说话了。
  许不令拿着毛笔坐在书案前,忽然有点感同身受。
  徐丹青一个江湖客,哪里惹得起淮南萧氏,估计当年的境遇和他差不多,‘请’‘劝’之内的措辞太过文雅,说‘绑’‘威胁’估计要更符合实际。
  许不令都能想象出太后娘娘当年瞪着眼睛,说:“你今天不画,这辈子就在萧家住着不用走了”的模样。
  不过太后入‘宣和八魁’,单凭相貌也当之无愧,能入宫为国母者,皆是天生丽质的美人,之所以要绑着徐丹青做画,可能有其他原因吧。
  太后很热络的介绍了片刻画卷后,便把美人图竖在身旁,含笑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8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