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很凶(校对)第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9/864


  长安城一百零八坊华灯如海,街坊如棋盘格路,一座座建筑坐落其间。
  朱雀大街尽头的巍峨皇城比所有建筑高出一截,遥遥看去如一面不可跨越的高墙,隐隐可见其内宫殿的穹顶,在月光下显出些许轮廓。
  许不令身着夜行衣,全速飞驰过房舍与坊墙,如同一道黑影般快速逼近皇城。
  皇城很大,四面十六道宫门,每道门必然有高人坐镇,狼卫在外秘卫在内,加上明面上的五卫禁卫军,从内到外把皇城围成了铁桶阵,想要从外面进去难比登天。
  不过许不令不是领兵逼宫,禁卫军自然不用正面应对,避开防守严密之处即可。长乐宫许不令上次已经踩过点,有高手但不多,大部分地方都空着。
  夜幕降临,宫门尚未关闭,此时的防卫集中在城门处。许不令来到了永昌坊和皇城毗邻的街道外,遥遥便靠的大队的禁卫军手持强弓劲弩,提着灯笼沿着城墙来回巡视。
  许不令屏息凝气,在原地安静等待了片刻,直至城墙上下巡视的禁卫军远离尚未折返之时,猛然动身,穿过宽阔的长街来到城墙下,袖中滑出两把匕首,刺入墙砖之间的缝隙,身体借力便往上爬了上去,壁虎游墙般眨眼便到了墙垛下,侧耳倾听没有动静后,才翻身跃上了宫墙……
  ————
  夜色渐深。
  太极宫后方的御书房亮着一盏青灯,两个红袍太监手持拂尘站在门口,正前方是太极殿,遥遥可见宫殿顶端上的几只瑞兽。
  从朱雀门到承天门是外城,禁卫军驻扎在其中,入了承天门后,则是百步一秘卫,从承天门到御书房外,星罗棋布般布满整个太极宫。
  无论是大玥还是前朝大齐,历史上都发生过江湖悍勇或死士潜入宫城的事儿,只可惜太极宫墙高三丈五,自朱雀门至御书房近六千余步,从没人能成功闯过千步,也就是说连承天门都没进,更别说太极宫后方的后宫了。
  夜深人静,随着鼓声响起,长安城的一道道城门相继关闭,宫城内安静下来,与墙外繁华的都城隔绝成了两个世界。
  御书房内,宋暨站在崔皇后的画像前,点燃了三炷香插在了香案上,抬头凝视画卷,脸色一如既往的古井无波。
  贾公公端着一壶清茶走了进来,放在了桌案上,开口劝慰道:
  “圣上,龙体要紧,年关无事当早点歇息。”
  宋暨背负双手,幽声一叹:
  “贾易的去向,可找到了?”
  贾公公满是褶子的脸颊露出几分唏嘘,摇了摇头:“贾易天赋不错,但死士出生太过耿直,多番教化仍不开窍,可能被人利用了……凶多吉少。”
  “皇后当年就亲近一个贾易,连朕也拿她没办法……贾易忠心护主,皇后走后这么多年,他恐怕也没能放下,人各有命,任他去吧。”
  “……贾易不该入宫,若置身江湖,假以时日成就不下于陆百鸣之流,可惜了……”
  宋暨听见这话,转过身来在御案前坐下,稍微沉默了会儿:
  “近些年的江湖,确实没什么出彩的人物。朕当年铁鹰猎鹿,初衷并非想打断武人的脊梁,把江湖变成一潭死水。只是那些个江湖势力,地盘大了,人手多了,便忘记了本分,开始想着染指朝堂,至今还有一群宵小之辈暗中谋划,想要挑起三国纷争,倾覆朕的天下……
  ……侠以武犯禁,朕管的松了不行,收的紧了也不行,堂堂东海陆家的家主,连陆家的门都不敢出,说起来,有些矫枉过正了。”
  贾公公微微点头,自古君王大多自负,极少反思自己的错误。但宋暨明显不是这样,只要臣子谏言属实,哪怕是指着鼻子骂,宋暨也会欣然接纳改正。
  不过对于‘矫枉过正’,贾公公却是持不同意见:“武人开国,文人治世,太平盛世武人太多,有百害而无一利,不管束必然殃及市井百姓。嗯……不过管束太严,江湖人精力无处发泄,也会助涨了暗中烧杀劫掠的风气,长安明面歌舞升平,每年暗中私斗死伤惨重便是例子。”
  “大兴武举本就是给武人一条出路,那些个江湖客却自恃清高不肯从军入伍,朕总不能再把政令放开任由他们互相仇杀不干涉,那天下岂不是乱套了。”
  贾公公稍微琢磨了下:“人之所求,无非权钱名色,江湖人重名色要多一些,只要入了江湖,都想在江湖上占据一席之地。以前这个‘名’是靠杀出来的,现在不让他们杀,只能切磋谁都不服气……
  ……东海陆百鸣剑术不下与祝绸山,江湖上提起‘剑圣’,却只知老剑圣祝稠山而不知陆百鸣,因为陆百鸣未曾游历江湖积攒声望。老奴觉得,倒是可以从这方面入手。”
  宋暨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虽然武行的事儿是小事,但作为大玥帝王,能让一方太平自然不会懈怠。认真思索了片刻,看向了挂在墙上的画卷:
  “先帝年间有‘宣和八魁’,在江湖市井传唱至今。要不朕亲封个‘昭鸿十魁’,赐武进士出身放榜天下,让天下武人去争?”
  贾公公走到近前颔首道:“江湖上倒是有这说法,但一直未能成气候。常言‘武无第二’,圣上若是亲开御口赐下匾额,江湖上怕是会热闹许多……
  ……市井百姓其实对才子、豪侠、美人的事迹最为追捧,百姓白天劳作,闲暇时能在酒馆茶肆闲谈几句放松放松,也有助于安民心。”
  贾公公这句话是很有远见的,哪怕是现代社会,广播、电视等物的出现,最初的目的便是让底层百姓疲惫之余有放松的地方。
  宋暨也来了几分兴致,稍作斟酌便点头:“明日与萧相等人商讨一二,若是可行,便把诏书发下去吧……文无第一,才子就免了,至于天下美人……去把徐丹青给朕找回来,赐他一支笔,问他接还是不接。”
  “那十武魁的人选?”
  “朕又不是江湖人,你可有合适的人举荐?”
  贾公公仔细回想过往,沉声道:“剑圣陆百鸣、千仞门司徒岳烬、肃王世子许不令可以入榜,其他人难分高下,得打过一轮才知晓。”
  宋暨略显意外:“许不令年仅十八,能进天下前十?”
  贾公公认真点头:“年幼成名,如果没中锁龙蛊,排在第十想来够格。”
  宋暨不会武艺,了解最多的高手也就贾公公,当下问道:
  “你在十人之中,排第几?”
  贾公公满是褶子的脸上露出几分谦虚:
  “老奴年事已高,排在许世子后面即可。”
  宋暨手指轻敲桌案,摇头一笑:
  “罢了,把你除外,让外人去争。”
  “诺!”
  主仆二人商谈了片刻,门外忽然有一道黑影落下,在御书房外沉声开口:
  “圣上,有客人进宫。”
  宫门已经关闭,这时候来客人,自然不是请来的。
  自从铁鹰猎鹿之后,潜入宫城报仇的人不在少数,宋暨也没在意。
  贾公公躬身行礼之后,便持着拂尘缓步出去关上了房门……
第三十二章
皇城大内,虎穴龙潭!
  呼——
  呼——
  诺大的太极宫内,只有寒风扫过宫阁的轻微呼声。与外城的禁卫军云集相比,太极宫的游廊御道空空如也不见半个人影。
  许不令自长乐宫潜入这里之后,并没有掉以轻心,反而把谨慎拉到了顶点。据他的了解,天子身边至少都有百余名高手,他虽然身处太极宫的角落,距离御书房尚有三千步的距离,也不可能一个人都没有。现在看到不活人,那只能说此处的护卫藏在暗处,他都难以发现。
  从长乐宫走过来,步步为营之下用了半个多时辰,此时找不到暗处的护卫,反而被限制住了不敢贸然行进。
  踏踏——
  时间一点点过去,许不令在阴暗处等待许久,直至夜间添灯的小太监,提着蜡烛走过游廊,检查一个个灯笼。
  清脆的脚步声传出很远,自然也引起了周围人的警觉。
  许不令目光如夜鹰,总算在一栋建筑的飞檐下发现了个黑影动了下,应该是转头查看情况。
  知晓了暗哨的位置后,许不令暗暗谋划路线,卡着暗桩的视野死角,朝着太极宫深处的御书房行进。
  只可惜,许不令还是太小看了天子身边的护卫严密程度。
  从古至今从未有人能接近天子千步,许不令本以为能走的近一些,却没想到道刚走出十来步,夜猫跑动的沙沙声便由远及近。
  声音很轻微,但在幽静夜色中可以用刺耳来形容,明显是有人朝着他过来了。
  许不令脸色骤变,才刚跨入太极宫便被发现,他有一百条命也不可能走到皇帝跟前,前路已断的情况下,当机立断折身便跑。
  “贼子休走!”
  带着几分尖锐的呵斥声自上方响起,身着道袍的中年男子跃出飞檐,整个人如腾空白鹤般落下,手中长剑已然出鞘。
  添灯的小太监大惊失色,手中一捆红烛掉在地上,发出叮叮咚咚的闷响,摔成了碎块。
  周边建筑之间,两道黑影被惊动,同时飞身而起朝这边冲了过来。其余暗哨原地待命,防止调虎离山。
  许不令已经被发现,没有再隐匿行踪的必要,奔袭如风跑向宫墙,两把漆黑匕首倒持在手中。抬眼看向空中落下来的道士,眉头不由一皱。
  虽然没见过这名道士,但这手‘白鹤亮翅’绝非寻常牛鼻子能使出来的。自大玥入驻长安前,便有无数世家门阀投靠,而附庸的江湖上势力也不再少数。
  道教自前朝起便地位很高,武当、龙虎山等名门在宋氏平定天下时出了不少力,大玥定都长安后,彼此关系融洽,每年也会派高人驻守皇城担任天子亲卫。
  眼前这个道士看穿着明显出自武当,武当山现在有六位师叔,按照顺序推算,今年在京城的应该是老三陈道平。
  根据江湖上的传闻,陈道平在武当山上武艺仅次于武当杀神陈道子,名气虽然没有陈道子那么大,但武艺和张翔比起来也在伯仲之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9/8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