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小姐(校对)第1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3/251

  镇国公怄得不得了,想来想去,又招了陈璎过来说话,道:“你的婚事,无论如何也要说动长公主出面才行,不然压不住施家啊!”
  陈璎倒觉得这样挺好的。
  他和长公主趁这个机会撕裂开来,以后也免得总有人拿他和陈珞比较。
  他唯唯诺诺的,并没有把镇国公的话放在心上。
  谁知道陈珏却从澄州赶了回来。
  “怎么会这样的?”她两个眼睛都哭得肿了起来,像两个核桃似的,眼睛只能模模糊糊地看到一些景物了,大夫严重地警告过她,让她不能再哭了,不然一双眼睛肯定要出事了,可她看见陈璎,拉着他的手,她还是没能忍住,又哭了起来,“你怎么这么糊涂,就算是施珠陷害你,你也应该想办法脱身,而不是给施珠背锅才是!”
  虽说陈璎的姐夫已经打听得清清楚楚了,可陈珏还是觉得自己的弟弟是受害者,自己的弟弟不可能,也没有这样的手段在宫里欺负施珠。
  她苦苦地哀求陈璎:“我们去求父亲!要是父亲不理会,我们就进宫去见皇上,这门亲事怎么都不能成!”说到这里,她眼睛顿时一亮,道,“要不,不如让施珠嫁给陈珞好了,他不是也一直没有订亲吗?正好,你这个做兄长的成全他好了!”
  只要陈璎有事,她本能地就觉得是陈珞捣的鬼,这次也不例外。
  但她一直想不通陈珞是怎么陷害陈璎的。
  这让她心里有一丝警觉。
  陈璎不以为然,道:“大姐你开什么玩笑?懿旨可不是儿戏,怎能出尔反尔。”
  陈珏听着怒了,厉声道:“你怎么能娶施珠?你知不知道,施珠喜欢的是陈珞。你难道要捡陈珞不要的破鞋穿不成?”
  陈璎愕然,瞪着他姐姐道:“你怎么也信这些胡言乱语的,我可是打听清楚了,前些日子她差一点就坑了陈珞一把。”
  陈珏压根不相信,觉得自己的弟弟上了当。
  陈璎只好解释道:“小时候,谁没有一、两个喜欢的人。”像他,小时候就喜欢过襄阳侯府那位嫁到庆云侯府做了世子夫人的解家大小姐。可那不是小时候吗?长大以后,他都不太记得解大小姐长什么样子,只留个不深不浅的印象了。
  “你也别听风就是雨的,”他试图说服陈珏,“这门亲事,不知道多少人在看笑话呢!你更应该和我站在一边才是。”
  “你也知道别人在看笑话啊!”陈珏听着就哭了起来,道,“你让我怎么和你站在一边?我什么时候不是站在你这一边了?你也不能总靠着我才行啊!我这才出去几天,你一桩接着一桩事的闹腾,我就不能有个消停的时候吗?要不是我让你姐夫时时关注着你,我还不知道这赐婚的事呢?”
  陈璎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他当然知道姐姐是为他好,可有时候,他会觉得她管得有点多。特别是他知道他姐姐从小就不喜欢施珠,因而一直想找个合适的机会告诉姐姐,而不是随便说说了事。
  “我也不想瞒着你。”陈璎喃喃地道,“上次你就说了,让我娶谭家的姑娘或者是解家的姑娘。可这不是怕你不同意吗?”
  陈珏气得都说不出话来了。
  因为她不同意就不说,那他为何还要打施珠的主意呢?
  分明是翅膀长硬了想自己飞了。
  她不是觉得施珠不好,可问题是,施珠不是因为喜欢陈璎才嫁的,这其中分明有什么误会,偏偏陈璎却半点也觉察不到这其中的凶险,就不能不令她担忧和愤慨了。
  陈璎还是很喜欢自己这个事事处处都维护自己的姐姐的,他不想姐姐生气,忙搂了陈珏,温声道:“好了,好了,你别生气了。木已成舟,我们再生气也没有用。你从小不就告诉我,遇事说事,不要东扯西拉吗?我有信心和施珠好好的过日子,你就放心好了。”
  陈珏半信半疑的,决定亲自会会施珠了再说。就说起了陈璎的婚礼。
  陈璎把家里的事告诉了陈珏:“……长公主不愿意帮我主持婚礼,我正不知道如何是好?姐姐来了就好了,我们也不用去求长公主了,您帮我主持也是一样的。”
  陈珏才知道原来长公主不愿意出面给陈璎主持婚事。
  她立刻跳了起来,道:“那我们就不理睬她。我就不相信了,离了她,我们就什么事都办不成了?正好也让京里的人都看看,她是个什么东西?看看到底是她不慈还是我们不孝!”
第169章
无视
  陈璎觉得这样更好。
  他是非常信任他姐陈珏的。
  好在是陈珏精明能干,这些人情来往她非常有经验又颇有见识,看一看就知道要做些什么的了。
  姐弟俩忙了起来。
  长公主只觉得这是陈珏防着她,像从前无数次的事情一样,怕她对陈璎不利,干脆自己担起重担来,冷笑了一声,袖手旁观。倒是镇国公,不知道在忙什么,陈珏去见他的时候他是反对陈珏主持陈璎订婚仪式的,可等到陈珏真的上了手,忙了起来,他又什么都没有说。
  陈珏姐弟包括长公主和陈珞都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王晞却愤愤不平,觉得镇国公府这样没规矩,就是长公主和陈珞惯的。
  她干脆趁着夏末秋初时节,又有好几家举办赏花宴,和参加宴会的人家嘀咕起来:“镇国公府也挺奇怪的,继母没个继母的样子,继女也没个继女的样子。皇上御赐的婚事,陈家长辈不出面打点,让一个出阁了的姑奶奶回家主持,知道的说是陈家大姑奶奶能干,不知道的,还以为陈家没什么人才。镇国公这也能忍!”
  和她说话的有一位是谭家的小姐,这位小姐说话一点也不顾忌,闻言笑道:“他们家要是有规矩,也不会去尚公主了。要是有规矩,也不会尚了公主又把别人冷落到一旁了。”
  有妇人模样的人听了微微蹙眉,叹息着接话道:“从前我觉得阿珏是个难得的明白人,如今看来,她却是行事越来越偏激了。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就算担心自己的胞弟被欺负了,陈珏做为外嫁女,也不应该直接去主持胞弟的婚事。她若真心为了弟弟和娘家好,就应该请了陈家的长辈出面,她在旁边帮衬,而不应该把这件事都拉到自己身上来。
  这也是她嫁的夫家不给力,不然,夫家就应该第一个跳出来指责她了。
  王晞看这妇人很是担忧的样子,悄悄地问过谭家的小姐才知道,这位原来是陈珏未出阁时的闺蜜。只是如今大家都嫁了人,养儿育女了,少了来往而已。
  她就特意当着那妇人的面道:“就怕施家觉得受了怠慢,以后为难的还是陈家大公子。”
  那妇人没有说话,可转头就把这件事告诉了陈珏。
  陈珏这些日子没少听这样的话,她全都没有放在心上。
  她觉得她父亲说的对,你手握大权了,谁也不敢把你怎样;可你若是没有权力,就算是你再守规矩,别人想欺负你的时候还是会欺负你。
  她扯了扯嘴角,问那妇人:“你知道这话是谁说的吗?”
  她怀疑和陈珞有关。
  只有他,才会不遗余力,不分场合地到处坏她名声。
  那妇人想了想,道:“好像是永城侯府的一位表小姐,姓王来着。”
  陈珏没听说过。
  不过,永城侯府的表小姐,多半又是哪里来的打秋风的。
  她把这名字记在了心里,准备以后有机会要会会王晞,就把这件事丢在了脑后,问起了身边的人陈珞和长公主都在做什么。
  陈珏回到京城就会派了人盯着陈珞和长公主,她身边的人早已知道她的秉性,想也没想地道:“长公主这几天常去探望江太妃,听说江太妃的病越来越严重了。二公子则在长公主府没有出门,就是刑部那边的差事,也找了个借口推了。”
  陈珏听了不喜,道:“他找了什么借口?不会是说因为大公子要成亲了,他要帮忙吧?”
  下人不敢回答。
  陈珏低低地骂了几句:“惯会做表面文章的,谁不知道他黑心烂肝的,阿璎成亲,他不捣乱就是好的了,还帮忙。”
  下人们噤若寒蝉。
  话传到陈珞这里,他躺在床上动都懒得动弹,更不要说回嘴了。
  他因为从小不是活在长公主眼皮子底下就是活在镇国公的眼皮子底下,偏偏这两个人一个管他礼仪管得严格,一个总是鸡蛋里头挑骨头,后来到了皇上眼皮子底下,又会被人妒忌。让他感觉自己被人看着,就是意味着被人挑剔,被人教训,被人非议,他非常的不喜欢。
  可他明明知道窥视的人是王晞,还是高举轻放,就这样揭过了;明明知道男女有别,他一有什么事,翻墙闯院都要去见见她,只觉得在她身边,他就能放松,自在惬意。
  但这意味着什么,他就是从来没有喜欢过谁,心里也隐隐有些明白。
  他只要想想就觉得忐忑。
  别人若是跟了他,连性命都会不保,他不是喜欢别人,那是害别人。
  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王晞回蜀中,嫁给别人,从此老死不再相见,他也不愿意——王晞的性子那样的精灵古怪,寻常人都会觉得她闹腾吧?她要是嫁的人不喜欢她这性子怎么办?
  陈珞想了几天都没能想明白该怎么办。
  他来来回回像烙饼似的在床上翻来覆去,只觉得人生苦短,没有什么滋味,与其以后后悔难过,不如就这样蒙了头,什么也不做,仿若时间永远这样的停了下来似的更好。
  只是他想掩耳盗铃,别人却未必能让他如愿。
  大皇子突然派了身边的贴己的侍卫来见他,说是灵光寺今年培育出墨菊来了,请他去灵光寺吃斋赏花。
  陈珞一个字也不相信。
  大皇子因为生母生前喜欢去红螺寺,他也喜欢去红螺寺。若真的有心请他,应该去红螺寺才是。选了皇后娘娘和二皇子都喜欢的灵光寺,要不是想通过他向皇后娘娘或者是二皇子传递善意,要不就是为了向他表达善意。
  何况灵光寺在真武庙和大觉寺的争斗中得利,他们又和真武庙联手,隐隐有和真武庙瓜分僧道之众的味道,他这些日子天天坐在家里如同困兽,出去散散心,看看大皇子找他到底要做什么也好。
  陈珞慎重惯了。特别是当他意识到谁也不是他永远的依靠之后,他在去灵光寺之前查了查大皇子。
  刘众嗤笑他小心过头了:“大皇子这段时间安分守己的,除了皇上配给他的亲卫,身边并没有其他的人出没。倒是您,王家请的几个游侠客的确厉害,有几个我打听来打听去都没有打听到,打听到的身份不菲,可见王家是下了大力气帮你的,不知道你以后怎么报答王家才算有情有义。”
  他现在和陈珞是一根蝇上的蚂蚱,陈珞若是声誉不好,他也很受影响。
  陈珞听到这话脑海里立刻浮出“以身相许”四个字来……他面无表情,冷冷地对刘众道:“债多不愁,虱多不痒。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就怕他想以身相许,人家都未必愿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3/2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