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小姐(校对)第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251

  还特意在端午节家宴的时候派了体己的女官送过来。
  这一刻,就算是王晞看到了宝庆长公主和前小叔子金大人在一起,也觉得宝庆长公主是个非常好的人。
  王晞想到金大人的夫人,在心里暗暗叹了口气,再次向青姑道谢。
  太夫人和侯夫人等人自然是喜出望外,不停地说着感谢长公主的话,还留了青姑在家里晚膳。
  青姑笑着拒绝了:“长公主府那边也设了家宴,长公主还等着我回话呢!”
  太夫人听了不好多留,要亲自送了青姑出门。
  青姑笑道:“哪里敢劳驾您!让表小姐送我就行了!”
  太夫人想想觉得既合适也有道理,忙吩咐王晞代她送客。
  王晞却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
  可她还是笑着送青姑出了玉春堂。
  等到永城侯府侧门,长公主府的轿子已经等在门口。
  青姑笑着说了句“表小姐留步”,然后若有所指地又道了句“东西送到了,我还得早点去给我们家二公子回话呢”,就头也不回地上了轿,留下王晞在门口沉思了一会儿。
  宫里出来的人就没有一个简单的,何况是长公主身边的贴身女官。
  她绝对不会说什么废话。
  难道这鬓花是陈珞帮她找到的?
  或者是,长公主府的人实际上是奉了陈珞之命才会想方设法帮她找到鬓花的?
  那今天安排青姑来送鬓花,帮她正名的也是陈珞啰!
  王晞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晚上,她又拿着千里镜在雪晴园假山上的暖阁趴着眺望鹿鸣轩。
  已是掌灯时分,鹿鸣轩却黑漆漆不见半点光亮。
  难道像常珂说的,他平时并不住在鹿鸣轩?
  那她能遇到他舞剑,还挺有缘分的。
  王晞想到陈珞射箭时完美的侧面,坚毅的目光,又想到在树林里他暴戾的表情和大家对他不同从前的视若无睹。
  或许,并不是视若无睹,而是已经习惯?
  王晞天马行空地想着,英姿勃发和阴郁冷漠,哪一副面孔才是陈珞真正的面孔呢?
  她越想,就越觉得陈珞仿佛被一层纱笼罩,让她看不清楚。
  *
  到了五月初七,薄明月派人给济民堂送了一封信,说是已经和大觉寺的主持和尚说好了,初十那天朝云都在庙里,他们随时可以去找他。
  没想薄明月办事还挺仔细周到的。
  王晞得了信,提前跟太夫人说了一声,初十的时候带了王喜和王嬷嬷几个,随着冯大夫去了大觉寺。
  大觉寺建在西山,从小时雍坊坐马车过去需要两个时辰左右,王晞等人到的时候已快到午时。
  这还是她第一次到大觉寺。
  和所有的古刹一样,大觉寺红墙灰瓦,门口立着两株合抱粗的参天古树,虽然人来人往,香火鼎盛,但正门紧闭,只有皇帝来了,才会开正门迎接。
  普通香客多由正门两旁的侧门进去,又因大觉寺是皇家寺院,除非是宫中嫔妃或是皇子皇孙,就算是达官贵人或功勋世家来礼佛,大觉寺也不会清道,而是由知客和尚领着由后门进出。
  应该是沾了庆云侯府的光,大觉寺的知客和尚领着王晞他们从正门而过,拐进了旁边的小道,走了约半个时辰,从后门进了大觉寺。
  王喜精通人情世故,没等王晞下马车就向那知客和尚表示要捐赠五百两银子的香油钱。
  那知客和尚的笑容都变得热情了几分,带着他们去大雄宝殿敬香之后立刻就安排斋饭,还问王晞要不要先午憇再去朝云调香的厢房看看。
  王晞没想到这五百两银子的香油钱这么划算,惊喜地道:“能行吗?”
  知客和尚五十来岁的年纪,花白的眉间有颗豆大的痦子:“这有何不可?几位可是贵客,还是专程来向他请教调香之术的,去他调香的厢房岂不是能看得更明白,说得更清楚?”
  不知道这位知客和尚是觉得朝云调香手段了得,就是他们看了也学不去呢?还是觉得调香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学去了也无所谓?
  朝云知不知道大觉寺有和尚对他调香是这样的态度呢?
  王晞和冯大夫交换了一个眼神,神情愉悦地和知客和尚去了斋堂。
第62章
寺庙
  大觉寺的斋席果然是名不虚传,就算是王晞这样吃遍南北,家里有自己私房菜谱的人,都对他们席面上的一道用豆腐打底,加了香菇、萝卜、青菜捏成丸子,油炸后淋汁的烧素丸子赞不绝口。
  丸子外酥内嫩,淋汁酸酸甜甜,特别的开味,王晞一口气吃了五、六个,还对冯高道:“回去后我就试着做做,肯定能做个八、九不离十。”
  冯高哈哈大笑,想起王晞小时候,王家老太爷去别人家的馆子里试菜,把还没有桌子高的王晞带上,回到家里就问她哪道菜好吃,为什么好吃,王晞不仅能答出个十之八、九,还能说出大部分的菜是用的什么食材,王家老太爷回去之后,还真能做出来。
  现在王晞又要故计重施了吗?
  他道:“要是那些馆子的老板知道了,肯定不敢让你去他们家吃饭。”
  王晞嘿嘿笑,道:“我想和我祖父一样,写个菜谱。”
  冯大夫和冯高都有些意外。
  王晞道:“我发现大多数菜谱都是告诉这菜是怎么做的,没有什么规律,看了还是会记不住。我想写一本可以让人想怎么做菜就怎么做的书。比如说,鱼香是怎么调出来的,大家知道了方法,就可以做鱼香肉丝、鱼香茄子、鱼香豆腐,所有带鱼香味的菜了。”
  冯大夫听着眼睛一亮。
  他想了自己这些年收集的那些药例,沉吟道:“如果这样,是不是也可以用在药理上。痰热和风热有什么区别?湿寒和风寒有何不同?”
  大家突然讨论起写书来。
  来之前的那些担忧和忐忑一下子都不翼而飞。
  让人看了更像是来大觉寺游玩的人。
  那知客和尚领他们去朝云制香的厢房路上还委婉地怂恿着他们:“再有月余就是六月六了。想必这位老先生也曾听说过,我们大觉寺藏经阁的经书是京城最多的,每年这个时候我们寺里都会晒书,举办法会,还会免费赠送些经书。京中六部的大人们都会来凑个热闹。老先生要是有空,不妨来看看。”
  还道:“说起我们寺里送的那些经书,也是有典故的。那还是太宗皇帝没有登基之前,看那些家境贫寒的学子进学困苦,觉得大觉寺与其和其他寺院一样送药送粥,不如请那些学子帮着抄经,然后免费赠给香客。所以我们寺里的经书可谓是洛阳纸贵,一书难求。
  “老先生下次来,可以买几本回去,就当是做善事了。”
  冯大夫青衣襴衫,加之清瘦文雅,凭谁看了也觉得是位学识渊博的鸿儒,也难怪这位知客和尚要和他推销寺里的经书了。
  王晞抿了嘴笑,很想问问这和尚经书多少钱一本。
  想来不会太便宜!
  冯大夫但笑不语。
  落在那知客和尚眼睛里,心中就更没有底了。
  来和大觉寺约人的是庆云府的二总管,这位二总管向来是管内院之事的,因是庆云侯府太夫人的陪房,素来有些蛮横,只说让朝云等着,也没有说是受了庆云侯府哪位所托,来的是什么人。
  他当时还想着,他在大觉寺做了三十几年知客,这京城大大小小的权贵就算他不认识,也混了个面熟,就算外放的封疆大吏,看穿着打扮,说话述事,他也有信心不会认错。
  等见到冯大夫等人,不仅面生,而且一个六旬老翁轻车简从带着七、八个仆妇,加一个二十来岁不知道是儿子还是孙子的小伙子,一个刚刚及笄却富贵逼人的小姑娘,称呼间管家不像管家,长辈不像长辈的一群人,他就是到现在也没有弄清楚这三个是什么关系。
  能和庆云侯府搭上话,还让二总管亲自跑了一趟……不会是从哪里新冒出来的权臣吧?
  那知客和尚在心里琢磨着,言行举止间更恭敬了。
  几个人说话间就进了个院子。
  这院子不大,也就半亩地的样子,青砖灰瓦的三间厢房,角落有株高大的玉兰树,旁边种着各式各样的香料,不认识的人看了会误以为长的是杂草,感觉颇为荒芜。
  估计是不只一个人误会过。
  那知客和尚进院就笑着解释道:“你们别小瞧这个院子,朝云最拿手的百合香、金香、衙香的材料都取之于这里……”
  冯高自然是识货之人,他一进来不仅耳朵竖了起来,眼睛也四处张望。只有冯大夫,看着墙边并排长的两株青、红花椒树,眼睛发红。
  这是他师傅的习惯。
  喜欢在种香料的地方种上两株青、红花椒树,别人以为是用来制香的,实际上只是为了满足他师傅的口腹之欲。
  虽然没见面,冯大夫已隐隐觉得朝云很可能就是他要找的人了。
  他不由得握了握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2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