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校对)第2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1/282

  李明应了一声,缓声道:“你毕竟是个女儿家,回去好好修身养性,也好。”
  “陛下,”李明应下了,上官旭却有些坐不住,他从群臣中出列,皱眉道,“肃王殿下尚且年幼,将这样重大得事交给肃王殿下,怕是不妥。”
  “你说得是。”李明点点头,上官旭舒了口气,随后就听李明道,“那就让柔妃辅佐肃王,在后面帮着肃王吧。”
  “陛下,”上官旭震惊抬头,急道,“柔妃娘娘毕竟乃后宫贵妃,怎可插手朝政之事?”
  “平乐不也只是个公主吗?”李明看了一眼李蓉,“过去几乎都没涉及过朝政,如今不也干得挺好吗?”
  众人一时堵住了话头,有些说不出话来。
  便就是在此刻一个宫人急急赶了进来,跪到大殿上道:“陛下,不好了。”
  李明皱起眉头,随后就听宫人急道:“一群书生领了一大批人把宫门堵了,说是自己参加春闱的名额被人抢走,求陛下还他们一个公道!”
第131章
告状
  听到这话,
众人面面相觑。
  这事儿不该出的。
  不过几个书生的事儿,
竟然能直接闹到大殿上来,
怎么看都不体面。如果是寻常时候,且不说这几个书生能不能聚在一起,
就算千里迢迢来了华京,聚在一起,
到了宫门口,不等他们跪下就遣散了,
更别提一路被人通报到宫里来。
  此事是有人刻意为之,
众人心里都明白,能把这种消息传到这里来的,
必然不是寻常之辈,
朝臣不由得都揣摩起来,这是哪位布局,做这样的事。
  朝臣对下面的弯弯道道知道得清楚,
李明却不一定不知道。一个人被人从上到下哄了几十年,越是这样的小细节,越是很难明白。
  大家见李明皱起眉头,他似乎只当是发生了大案,立刻道:“怎么回事,
且去问清楚!”
  “问清楚了,”传话的人喘着粗气,“那些书生说,他们本是各地考过了州试的乡贡,
按理要来华京参加春闱,最后却被人抢走了名额,故而来华京,想将此事呈于天子。他们现在都跪在外面,想求陛下让人去见他们,给一个说法。陛下,现在宫门口都被老百姓围了个严实,都等着陛下的决定呢。”
  听得这话,李明沉默下来。
  这些书生也聪明,进了大殿,那就是朝堂中的事,如何处理就看朝堂的意思。他们跪在门外要一个说法,那就是所有百姓看着给的结果。
  最重要的是,进了大殿,最后未必有人接他们的案子,可能就是随便指派一个人来草草了事。而他们如今要求一个人出来,那日后有任何问题,就可以盯紧这个负责人。
  也不知是谁给他们出的法子,倒也是个办法。
  “他们有多少人?”
  李明缓了片刻,敲着桌子,似乎是在思索,传话的人气息均匀下来,恭敬道:“禀陛下,近上百人。”
  上百人,来自全国各地,这案子牵扯的,就不是几个小家族的事了。
  政令最难,不在于华京,而在于这些地方的小宗族。李蓉可以在华京顺利处理下来高官大族的案子,却也没把握能处理好这么多人的地方小案。
  李明沉默着不说话,许久之后,他抬起头来,将目光看向了李川。
  李川等了许久,他察觉到李明抬头看他时,缓慢抬起头来。
  从名义上说,这样的案子,没有比太子李川更适合的人选。可是李川若是接了这个案子,他要么失去民心,要么失去世家之心。
  这么多人能够顶替名额,必然是一条完整的链条,从地方到华京朝堂,得罪的人不在少数,而且得罪了,还不一定能把案子做好。
  案子做不好,李明便有了惩治他的理由。
  这个案子可谓一把再好不过的利刃,捅到李川身上。
  李蓉不由得看向一旁一直低头站着,似乎一切事不关己的苏容卿。
  直到此刻她终于确定,苏容卿所有的目标,当真是李川。
  这样一来,那苏容卿最初要投靠李川的理由,也就显得十分有意思起来。
  如果苏容卿从他们见面之初,就已经是重生的,那他必然知道,未来李川会被李明一步一步逼到绝境,直到最后被废。
  其实他什么都不需要做,只要在最后关头,阻止裴文宣游说世家,那么李川也就死定了。
  他在明知这样的情况下,以扳倒李川为目的投靠李川,那只有一种可能性,就是他要潜伏在李川身边,在最后时刻给李川最后一击。
  如果她和裴文宣没有重生回来,苏容卿的打算,也的确不错。
  只是她和裴文宣回来了,所以她建立督查司时,苏容卿的反应才会这么大。
  因为她打乱了苏容卿的计划,她有了实际权力,而苏容卿又知道她绝对不会背叛李川,那么他静待李川灭亡的方案也就必须改变。
  所以他拼命阻止督查司的建立,裴文宣的崛起,因为他清楚知道,裴文宣和李蓉的权力,最终都会转化到李川身上。
  李蓉目光停在苏容卿身上,静静思索着苏容卿所作所为。
  而李明在和李川视线上短暂僵持之后,李明缓慢出声:“川儿,这件事涉及到各地州县,又为大夏选拔人才国本之事,你是太子,不如由你来负责吧?”
  李川听到这话,没有出声,他迟疑这片刻,上官旭出列来,恭敬道:“陛下,此事涉及科举,当由管理科举的长官来处置,又或是刑部、大理寺等掌管律法之官署来依律行事。太子为国储,本事务繁忙,此等案件复杂之民案,怕是有心无力,还望陛下三思。”
  上官旭说着,转头看向吏部尚书王厚文:“王尚书,听闻此次你欲自请为科举主考官,不如由刑部协你办案吧?”
  王厚文听到这话,赶紧上前来,急道:“陛下,老臣年迈体弱,前些时日的确自请为科举主试考官,但近来便觉身体不支,如今主考光尚未定下,还望陛下另择优选。”
  王厚文一句话喘了三次,陪着他胖乎乎的身子和白色飞舞着的胡须,听得李蓉都感觉胸闷气短。
  李蓉猜想着,李明大概也不希望王厚文承接这个案子。
  查几个顶替名额的人,在李明心中,算不上顶重要的事,这国家大事太多,今日天灾,明日战乱,相比之下,数百个人的前程,也就算不上什么。
  可若能让李川太子之位不稳,就太重要了。
  他需要让李氏摆脱上官氏的桎梏,李川从出生那一刻开始,无论再优秀,都不再适合这个位置。
  于是就看李明点了点头,缓慢道:“王大人年纪也大,科举主考官的位置,朕心中的确另有想法。”
  李明说着,抬眼看向群臣:“不知各位大人,谁愿意出去,接下这些学子的诉状呢?”
  李明问着这话,大家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如今这种场面,谁都不会去接这个烫手山芋。
  没有回答,案子最后还是要被李明强行塞到太子手里。
  李蓉用小扇轻轻敲打着扇子,看了一眼不远处的苏容卿,就见苏容卿回过头来,静如死水的眼在她脸上微微一顿,又看向了裴文宣。
  他已经出招了,就看裴文宣如何应对。
  如果李川接下这个案子,无论李川怎么办,都是输。
  要么失了世家之心,要么失了百姓之心。
  李蓉也不由自主看向裴文宣,她不免也想,裴文宣会如何应对?
  他早知了苏容卿的举动,不该没有半点设防。
  裴文宣察觉了两人的目光,他悠悠抬眼,含着笑的眼对上苏容卿审视的眸,片刻后,他忽地出列,跪伏在地上,扬声道:“陛下,臣愿接下此案!”
  李蓉瞬间捏紧了扇子,心跳都快了起来。高座上的李明皱起眉头,盯紧了地上跪着的裴文宣。
  李明本就想收拾李川,裴文宣竟然出来替李川挡事儿?
  裴文宣这狗东西,怕不是疯了!
  不止李蓉这么想,朝上所有人也是这么想。
  李明按耐住性子,劝着裴文宣:“裴大人,你不过刚刚担任吏部侍郎,这样的案子,你怕是资历不够。”
  “陛下,”裴文宣跪在地上,“臣虽资历不够,但胜在有心。如今朝堂之上,既无大臣愿意承办此案,不如交由微臣。微臣非世家出身,乃科举入仕,科举之于微臣,意义非凡。如今学生名额被顶之怨痛,微臣感同身受,故而请求陛下,将科举一事全权交由微臣,微臣必定还众多学子一个公道。还望陛下应允。”
  “你还太年轻,”李明听他说这些,有些不耐烦,“资历也浅,就算有心,怕也做不好事儿。”
  “陛下说得是。”
  苏容卿终于开口,他恭敬建议:“不如让裴大人辅佐太子查案,替太子分担一些,”苏容卿回头看向裴文宣,似在商议,“裴大人以为如何?”
  “陛下,”裴文宣听了李明的话,没有半点退让,“太子事务繁忙,最终做事儿怕也是落到下面人身上,陛下若将事交给微臣,微臣必将尽心尽力。”
  “裴大人说得有理。”
  李川这边的人见有人主动把锅背下来,赶忙道:“陛下,其实这件事也不是大事,科举毕竟只是一场考试,比起各地灾祸、边疆战乱,也算不得什么。裴大人乃四品侍郎,处理这个案子已算绰绰有余,陛下不如就将此事交给裴大人,由他全权处理。”
  “此言差矣,”苏容卿的人立刻站了出来,“科举乃官员筛选之制,为国本,如今有人舞弊作乱,涉及全国各地,若太子不出面,何以平民心?”
  “此话不妥……”
  李明的人、苏容卿的人、太子的人,几方会战,朝堂一时吵吵嚷嚷起来。
  李蓉转眼看了跪在地上的裴文宣一眼,裴文宣抬头朝她笑了笑,李蓉见到这个神情,便知他是心里有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1/2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