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校对)第2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4/282

  “三来,我希望尽量能在陛下在世时,解决世家和皇权之间的矛盾,让太子登基时,能有一个平稳的朝廷。我知道你想要太子殿下能够当一个贤明君主,在史书上留下美名。可刀总要有人来挥,不是太子,就是陛下。”
  李蓉听着裴文宣说着这些,她低着头没说话。
  裴文宣见她不语,心里有些发闷,可他面色平静,只道:“我知道你不会同意。你从来不觉得科举能选拔出什么可用之人,所以我也没告诉你,就是怕你拦着。”
  “我知道你介意我瞒着你这些,可再来一次我还是会瞒。你要罚就罚吧,”裴文宣声音顿了顿,迟疑片刻后,他软了语调,“罚完了,今晚留下来,好不好?”
  李蓉没说话,她静静注视着他。
  她的沉默是他的凌迟,裴文宣不由得有些后悔,同她争什么呢?
  可事情做了就做了,他也没什么办法,只能是跪在地上,挺直了背,同她僵持。
  许久之后,李蓉疲惫出声:“裴文宣。”
  “我不是不高兴你力推科举制,”她抬眼看他,低低出声,“我是担心你。”
第133章
为夫(一更)
  李蓉的话让裴文宣愣了愣,
李蓉看着跪在面前的青年,
缓声道:“起来吧,
你我若为君臣,你可以跪我。你若将我当做妻子,
大可不必如此。我知道你是不想与我起争执,但我也无需你如此忍让。”
  “我不是十几岁不懂事的小姑娘,
”李蓉给自己倒了茶,“我不会因为你跪我改变什么想法,
这只会让我觉得你在逼我。”
  裴文宣听到这话,
他一时有些无措,犹豫许久后,
李蓉抬眼看他:“怎么,
还要我扶你吗?”
  裴文宣得了这话,终于站了起来,李蓉拍了拍她身侧,
轻声道:“坐吧。”
  裴文宣应了她的话,坐到李蓉身边,李蓉躺在摇椅上,慢慢悠悠摇着摇椅:“你觉得我不会同意你做这件事,你可知我不同意在何处?”
  “此次,
陛下最终之意,在于定额。”
  “定额?”
  李蓉抬眼,裴文宣倒也没有瞒她,实话实说道:“从今年起,
世家推举人数需得定额。又或者是科举制出身的举子,统一要有个去处,在这里磨炼至少一年后,才由吏部分到各部。”
  科举如今最大的问题,便是一旦李明不盯着,寒门官员便到不了实权位置。
  大夏如今寒门囊括了两种人,如裴家、秦家这种低等世家,以及连氏族谱都没入的普通家族。
  大夏中所谓的世族,是以是否名列“氏族谱”为标准。
  氏族谱几百年修订一次,记录各地最受认可的世家大族。氏族谱又将这些世家大族划分为一、二、三等,不同等级之间的贵族互相通婚,若有越级,便是巨大的荣耀。
  所有家族都以与一等世家通婚为耀。而一等世家的子女,哪怕终生不婚,也不会与低等贵族通婚。
  这种几百年民间的姻亲方式,构建了世家在朝堂上的绝对话语权。当年李氏为了平衡原来的贵族,于是与幽州范阳上官氏姻亲,将这个八大姓末尾的地方大姓带入华京,作为制衡南方大姓的方式。
  可三代之后,上官氏盘踞朝廷,与其他世家千丝万缕,反制皇权,李明便意识到,这种以世家平衡世家的弊端,于是便从前朝的经验中,重开了科举制,想通过这种不拘于家族选拔人才的方式平衡朝堂。
  李明强行开科举,但世家也有自己的法子,且不说这些普通的寒门子弟能不能考过科举,就算考过了科举,每年几百位举子的官位安排也是吏部一手操办,全放到又苦又累又没前途的位置上去就是了。
  参与考试难,考过难,考过之后做官难,分配之后升迁难。
  裴文宣当年如果不是背靠裴礼之,他哪里能当状元?
  崔玉郎如果不是当年以诗文得了贵人赏识,他的试卷,怕都到不了李明手中。
  今年科举交给裴文宣,又要将殿试作为常规,这就是为了解决考试难的问题。
  而限制世家推举名额,又或者是要统一规定科举举子入世第一年的去处,就是为了解决做官难的问题。
  李蓉听着裴文宣的话,想了片刻,便明白了这些举子考试之后要去的地方:“所以,这些科举出身的举子第一年要去的地方,是不是内阁?”
  奏事厅被烧了,李明便立刻临时组建一个名为内阁的奏事厅。
  当时他们只是想,李明是为了让折子不受世家所控制到达他手中,可如今李明提出这个要求来,李蓉才明白过来:“父皇是不是早已筹谋?”
  “殿下,陛下让您建督查司之前,督查司的地、兵、钱,他都准备了多年,您不建督查司,他早晚会让柔妃建。您给了他建立督查司的契机。以陛下之性子,如今他要做改制,也不可能是一时兴起。”
  “奏事厅走水,是他建内阁的契机。而内阁建立,就是为了给今日科举改制铺路。”
  李蓉听着,没有说话。
  她突然意识到,其实她不了解李明,就像当年,她也不了解李川。
  只是皇家之中,谁都带着面具,李明和李川,也不曾真正了解过她。
  “你是觉得,我不会同意改制。”
  李蓉想了一会儿,缓缓出声,裴文宣没有应答,李蓉笑了笑:“我的确也不同意。”
  “但这件事发生,不会以殿下的意志为转移。不是这一次,就是下一次。”裴文宣抬眼看他,“这是皇帝的意志,哪怕今日陛下死了,换任何一个稍有野心的君主上去,都会将陛下今日之局捡起来。”
  就像上一世的李川。
  当他坐上李明的皇位俯瞰这个江山时,便会发现,他不过是下一个李明。
  李蓉坐着没有说话,她感觉自己像是坐在了一架一路奔跑往前的马车上,她停不下来,只能看着这架马车坠到悬崖去,撞得鲜血淋漓。
  裴文宣看着李蓉发着呆,他一时有些难受。
  放在上一世,他大约早已同她吵起来了。
  他恨她心里那份固执,恨她对寒门的偏见,最可恨的就是,他偏偏喜欢她,而他喜欢这个人,骨子里却看不起他。
  只是如今他不愿意吵,他们走到如今不容易,他不想为这点事儿再同她争执。
  于是他只能是在短暂沉默后,有些艰涩解释道:“蓉蓉,我知道你心里觉得,科举制选不出什么好的人才。但是你要想,其实上一世,我身边许多人都是寒族出身,他们也很好的对不对?世家大族的确有他们的风骨,他们所受的教导,也的确不是靠看几本书能学到的,所以推举制也还在。”
  “血统虽然重要,但是……大家都是人。”裴文宣勉强笑起来,“你看我,寒门出身,不也……挺好的吗?”
  李蓉听着裴文宣说这些,她缓缓转过头来。
  她的眼睛很明亮,月光落在她琥珀色的眼里,像溪水一般静谧流淌。
  她半倚着身子,缓缓起身,便将唇落在了他的唇上。
  裴文宣愣了愣,就听李蓉轻声安慰他:“别难过。”
  浅尝即止的一个吻,似乎就仅仅只是为了安慰,她又抽回身,斜倚在躺椅上,温和道:“文宣,我没有这么看重这些,若真看得这么重,当年也不会喜欢你。”
  裴文宣看着李蓉平躺在摇椅上,摇椅一下一下来回摇动,她看着虚空里散落的月光,缓慢着道:“所有人都告诉我血统和姓氏之重要,可是也不知道为什么,当年见你的时候,最初竟也没想过你是寒门还是世家,就是想着,这个人可真好看。”
  “殿下……”裴文宣沙哑出声,一时竟不知说什么。
  “以前我总同你吵,你每次都觉得我是因为在意门第,有偏见,其实真正在意门第的,是你啊。”
  “我以前不同意你改制,的确是我觉得科举制过于刻板,而你也看到,前世哪怕是科举制,也是世家子弟中举更多。只是后来我年纪大了,慢慢就改了想法。世家看似更为优秀,是因为他们得到的资源更多,并非生来谁就更好更坏。所以后面你在各地推学堂时,我也鼎力支持。我如今不同意你改制,是因为太急。”
  “文宣,”李蓉抬眼,“父皇没有几年了,可你还年轻。今日要是柔妃不来,你怎么办?”
  裴文宣一时说不出话,李蓉肯定回答:“你本就是打算自己接案对不对?”
  “你同我和离了,出了什么事,也牵连不到我。所以你就算了两个方案,如果柔妃把案子接了最好。如果柔妃没有,那你就把这个案子接了,倒时父皇会鼎力支持你,如果成了,自然皆大欢喜,没成呢?”
  “上一世你和川儿改制有多难,你不知道吗?你以为我为什么不愿意你动世家?因为每一场变革之后,都是动荡。你我的动荡是执棋人的生死,你们想过这些动荡落在百姓身上是什么?”
  “川儿改制那些年,各地动乱四起,朝堂的仗打了又打,你我花了二十多年去修生养息,可动荡之时,那些百姓怎么活的,你不清楚吗?”
  “殿下,如今不会如此,”裴文宣皱起眉头,“当年太子殿下太急,所以我把事情放到今日来做,便是缓慢推进。”
  “你若把世家逼急了,他们反了呢?”
  李蓉盯着裴文宣,裴文宣沉默着,许久之后,他缓慢出声:“殿下,这世上,没有任何一次改变,是没有代价的。可如果不变,百姓的日子,难道就更好了吗?”
  “他们反了,百姓苦不堪言。可北方军饷不够,北方的百姓和战死的士兵不苦吗?南方赈灾修河道年年无钱,那些灾民又不苦吗?底层的百姓,生来为奴为民,不能经商,又不能做官,只能世世代代种田为世家所奴役,又不苦吗?”
  “你和你爹真像。”李蓉嘲讽笑开,“可惜了,你父亲走得早,不然见了你,他一定十分欣慰。”
  裴文宣说不出话,她隐约觉得,这个人目光里有几分水汽,可是又消散下去。
  两个人静静对视,李蓉看着面前人,她心里微微发颤:“我不想当你母亲。”
  “殿下不会是我母亲。”
  裴文宣笑起来:“无论成败,此事都是在为太子铺路,陛下与世家都会被削弱,太子有秦临军权在手,登基之时,殿下……”
  话没说完,李蓉一耳光便扇在了裴文宣脸上。
  耳光响在屋中,李蓉盯着他:“你是我的谁?”
  “是我的谋臣还是死士?”
  裴文宣脸被她扇得侧过去,他没敢看她,也就没有动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4/2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