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败家子(校对)第18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77/2132

  卫国是临国,不得不防备。
  因此会留下来一部分赵军,以自愿的方式,当然军费是由王康这边负担。
  对于越军王康有同样的打算,只是越君也不在这,王康也不好意思直接留下。
  现在还在纠结中。
  总之,各项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这是一个富有朝气的新朝。
  同时,新律也开始了正式推行!
  在朝廷各部署的布置下,关于新律的布告张贴在了街道各处,也有专人进行宣扬解读。
  受王康的命令,邢部尚书杜怀远亲自监督执行情况。
  没到一天的时间,就有多位贵族按新律查处。
  起因很简单,一个街头的流民见到一个贵族没有跪拜让行,这位贵族便气极不忿,教唆下人将之打死。
  在前朝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人们都见怪不怪了,可现在却不正常了。
  流民也是有正式身份的国民,现在应该称为秦人了。
  既然是秦人就受律法保护,他没有义务跪拜让行,而打死了他,就是犯了重罪!
  这位贵族的来头不小,但还是被处死了。
  同样的事情,发生了好几起,也让人们感叹,也有更多的贵族在哀嚎,这位陛下难道是要把贵族折磨死吗?
  同时他们也感觉到极其不忿,最大的贵族不是他们,而是那些诸侯王。
  新律在东楚肯定推行不了,凭什么他们就要执行?
  怎么还双重标准?
  矛盾就这样产生了,当天有很多人都联名上书表达不满,但无一例外,都得到了强硬回应……
  眼看着新律推行如火如荼,新朝加之每个人身上的烙印越来越重,短短时间,已经有不少人自傲的以秦人自居。
  在这种情况下,温漳却越发的感觉到有种不好的预感。
  他们并没有回去,因为过不了几天他们各自的王上就要来京朝见了。
  虽然王康已经明确表示会和平解决,但却冒出来一个新律。
  这新律如果在东楚推行不下去,这不是打自己的脸?
  可王康会打自己的脸么?
  肯定不会。
  所以温漳就感觉到了不安,可到了这个时候,他也没什么好办法。
  这几天,他一直都在想王康跟他定的赌约,可怎么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只能等着了。
  不止是他,现在寿春所有人都在等着诸侯王进京朝见……
  
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议定!
  这将是一次新旧碰撞,也是新朝将要面临的首要问题,新律究竟能不能在东楚推行下去,就要看这次朝见了。
  虽然王康明确表示过会和平解决,但直接过来,依旧是有风险?
  因此人们都在考虑这些东楚的诸侯王敢不敢来?
  这就还有一个问题。
  王康可是在登基当日就说过,登基大典举行十五日之内,若不来朝见,便会直接出兵清缴,这也算是最严厉的威胁。
  对此,人们并不怀疑。
  这位陛下可是征伐天下,以武立国,相信不会犹豫……
  这会是一场大戏,吸引所有人的关注。
  同一时间,东楚奉国王都高堡城,各位诸侯王也都在商议着去与不去的问题。
  他们并没有离开,因为是在等着寿春那边的消息。
  现在消息已经传回,各种情况也知晓,就看该如何抉择?
  气氛凝重。
  各位诸侯王都在考虑着,此去寿春或许安然无恙,或许就会遭遇险境,这是谁都说不准的。
  王康已经正式答应了他们允许保留封国一切如常,但也给他们出了一道难题。
  必须在十五日期限内前往寿春,不然就会派兵清缴。
  往常朝见,都有相应的礼节。
  朝见,也是朝贡。
  需要准备厚礼等等。
  但这十五日,时间太紧了,根本没有给他们准备的时间。
  不是准备礼品,而是安排妥当,万一在寿春出事,该如何应对……
  因此,他们很是纠结。
  过了良久,奉王项百川低沉道:“现在的情况,诸位想必已经知晓,那王康既然已经要求我们十五日之内到达寿春,这就说明,他知道我们都在奉国,时间上是足够的,而且温漳给我送回的信也说明了这一点。”
  这才是可怕的。
  这就说明,他们的动向一直都被王康掌握着。
  “各位,该如何是好?”
  项百川沉声问道。
  “去吧,能怎么办呢?”
  尤王项见山无奈道:“打又打不过,好不容易争取了保留封国的机会,难道就错过吗?”
  对于王康他始终是存有很大的心悸,因为他知道其真正实力有多强大……
  “是啊,王康是在登基大典上,众目睽睽之下宣布,他刚即位,难道还敢出尔反尔坏了声名?”
  “据使臣送回的消息,王康确实承诺会和平解决东楚问题,也证实了这一点。”
  众人都说着。
  “可万一呢?”
  也有人有着顾虑,毕竟这可不是小事情……
  “现在王康得了好声名,东楚各地城民百姓对其充满信任,他把选择交给了我们,若是我们不去,他就有了切实的借口,在大义上站稳,这是阳谋,我们没有任何办法!”
  有人说出,引得众人点头。
  这才是最难受的。
  当初王康说是为了东楚地域不受战乱,为了民众不受侵扰苦难才会寻求和平解决之道。
  在有心传播下人尽皆知。
  毕竟都知道以王康的实力,即使是强攻下东楚也是可以的。
  普通民众只看表面,而不会分析内在的问题。
  这也为王康赢得了民心民意,人们抵触情绪大大降低。
  若是诸侯王不去朝见,那就是你的问题了。
  新君继位,前去朝见是很正常的。
  虽说时间紧迫,也许王康只是要一个态度。
  “如此看来,我们不去也不行了?”
  “是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77/21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