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败家子(校对)第19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43/2132

  官报虽是挂靠在礼部下辖,但却具有独立性,直接向皇帝负责。
  这确实是一个比较有创造性的东西,对于民众来说,也相当新鲜……
  官报主要刊登朝廷政策动向及众大事件,比如哪个官员被处决了,犯了什么罪。
  还有趣闻轶事版块,类似民生事件,值得一提的是文学版块,这里会刊登一些文人才子佳作。
  文人追求的是什么?就是名。
  能上官报刊登,这是多大的殊荣?
  也因此掀起一波文化狂潮。
  遗憾的是普及率不是太高,主要还是文盲太多,但这不影响民众对此的关注,他们总会找识字的人读诵了解。
  最新版,太上教的所有详情公布而出。
  其荒唐离谱程度,触目惊心,经过大肆宣扬,引起众多抵制。
  这也是张纤纤的主意,等王康回来还不知多会,恐怕也会来不及,现在应对可还不晚……
  
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备战状态!
  太上乱世在大陆各国各地同时展开,王康的秦国也不例外,只不过相对而言,情况并不严重,只有小规模的爆发,这是王康一直以来都比较警惕的缘故。
  而今事件发生,张纤纤在幕后主持大局,她反应很快立即做出各种应对措施,并且跟王康的思路还基本相同。
  以控制为主,宣传为辅。
  在朝廷大规模的宣传下,太上教被定为邪教,号召人们远离邪教保平安……
  根本无需夸大其词,那些事迹就是实实在在的证明。
  地方上,则同时采纳京都政策应对,直接参照就可以。
  因为应对及时,虽带来些影响但也在可控范围。
  主要是他们之前基础就没有打好,被扼杀在摇篮中。
  他们也明白这种情况,因而也不指望用这种方式乱秦,因为他们有军队……
  卫国,这个曾经毫不起眼的国家,已经不可忽视!
  攻占巴国,又逼迫吴国加入,东方三国合为一国。
  只可惜,吴巴两国经历两次大战运气不好都站错了队,损失惨重,哪怕是被卫国占据,实力也是有限的。
  卫国也明白这种情况,就这两个国家还不一定能拉出一支十万人的军队,因此他们占据之后,只提出一个要求,将太少教定为国教,允许传播!
  很明显,太上教已经变了,或者说是转型了。
  由一个江湖宗门,转为宗教性质,这样更容易骗人。
  可这种方式比直接的侵占更加恐怖,类似于思想腐蚀,短短时间,就掀起了一波狂潮……
  巴国,位于大秦东部,与庸国相邻接壤,这只是个小国家,总面积大约跟以前楚国的两个诸侯国相同,甚至还不如。
  它处于吴国,卫国中间,夹缝生存。
  在这种地理位置之下,想要生存下来,就必须选择一个依靠,巴国选择了吴国,成为其名副其实的小弟……
  占地面积小,国力又弱,在卫国突袭之下,很快沦陷,丧失主权!
  吴国自身难保,也罩不住了,只能默认这种结果,巴国便遭难了。
  太上教光明正大的传播,大肆发展教徒,已经成为了重灾区,也成了所需人员兵力的输出地……
  近日,卫国接连向边境调兵,眼看着就要发动战争了!
  主战场,正是在曾经东楚诸侯国之一的厥国。
  当时王康下令诸侯王进京朝见,厥王是唯一没有去的,当然他也受到了打击!
  王康以最快的速度调急十五万骑兵前去厥国,将厥王及王室宗亲杀了个干净!
  此举大大震慑其他东楚诸侯王,保证了后来推恩令的顺利执行……
  其实王康很早就有对付卫国的打算,就算是厥王前去朝圣,他也会找由头灭掉,只因为一个原因。
  厥国,是大秦唯一跟卫国接壤的地方,这里就是边境线,一但起事首当其冲,这样的重地,一定要归朝廷控制!
  就这样,武力夺回。
  厥国也是东楚诸侯国中,唯一没有实行推恩令的,因为王室子弟都让杀光了……
  此后,改厥国为东陵郡,并直接派人管理,而最早前来的十五万
  骑兵也顺理成章
的留了下来。
  之后卫国突变,王康又令枢密院调集十五万大军,共同组成边境守军,主要防御边境!
  这般动向,显然给了秦国子民极大的安全感,别的他们或许会有担心,但在这方面,没有丝毫顾虑!
  大秦以武立国,本身就具有极强武力。
  但现在不行了。
  巴国,吴国那边也出了问题,这守卫边境线就会拉长,兵力必须进行调配,驻守厥国的兵力也就会减少。
  而卫国这边却在增调。
  国内一片祥和,但边境阴云密布……
  谭城,最靠近边境的一座城,这里也成为边境守军的大本营。
  城外大军驻扎,不时有令兵骑马奔走传送敌情,看起来气氛紧张。
  城中,原来的城主府已经成为总指挥部,在一间宽畅的屋中,十多人围坐在一起,正中所摆放着的,是一张巨大军图。
  “诸位,请做好准备,我们很快就要面临战事了!”
  在主位,一个看起来面容白净,文质彬彬的男子沉声说着。
  他虽穿着战甲,但也掩饰不了那种透出来的书生气质。
  这样的人在军中属实算是异类,而更特殊的是,他才是三十万边境守军的大将,负责所有防务!
  温通书,曾在第二次对越国打仗中被王康发现其才能,开始重用。
  他是赵国人,北疆行省中江郡人士,出身贫寒,并且还高中举人,走上官途。
  但当时北疆行省情势复杂,贪墨腐败严重,温通书不屑与之同流合污,受尽欺压,他心灰意冷,毅然从军,被王康赏识,委以重任!
  都说文人狠起来,才是最狠的,这一点在温通书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他所用计谋毒辣,擅长剑走偏锋,往往出其不意,尤其是大局意识相当强,这也是王康所看中的,便让他挂帅,守卫边境。
  温通书沉声道:“根据情报探明,卫国近日不断增兵,预估兵力已达近三十万!”
  “而我们这里兵力调至其他地方,现今只有十五万,兵力相差一半。”
  卫国,巴国,吴国基本是在一条线上,这样战线拉长,分兵再所难免。
  目前看来,卫国主力集结于此,想要以此为突破口,这种形式越来越明朗。
  “枢密院要求我们以防守为主,能不打还是不要打,这也是陛下的要求,但现在怕是不行了。”
  温通书沉声道:“现在本帅正式下达战令,全军进入备战状态,时刻防备,希望各位严阵以待!”
  “卫国主力军队,卫武卒,天下闻名,战力卓越,而此地地形多山地丘陵,骑兵难以发挥实力,对我们有较大影响,很有可能我们要面临山地作战!”
  听到此。
  众人的面色都凝重了起来。
  相比较而言,他们所擅长的皆是平原地带作战,这突然转变环境,自然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打仗讲究的就是天时地利人和,这还真是个大问题……
  
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哪有不应之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43/21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