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败家子(校对)第20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12/2132

  而自觉搬迁至京都也是表明心意,他们是真心实意的,他们愿意在监管之下!
  “准奏!”
  王康的回复只有两个字。
  至新朝建立以来不久,推恩令执行,到如今开明二年年底,东楚诸侯王的问题全部解决,东楚尽归中央朝廷掌控。
  这对大秦的发展有重大意义,一来维护了大一统,再有东楚之南,一直便有粮仓之称,其土壤肥沃,物产丰盛,足矣缓解而今粮食短缺的窘迫……
  所有人再一次的领略到这位陛下的手段!
  贪官污吏被惩治,吏治清明,百待废兴,在此期间人们都在关注,当时设立的都察司会永久保留,还是就此解散……
  
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监察,惩处!
  在这次事件中,最亮眼的无疑是新成立的都察司,为了惩戒贪官污吏,专设新署,并且主官由两位枢密使皆任主官,规格之高,前所未有!
  朝臣们当然希望都察司被取缔。
  一个专门惩处官员的衙署,之前还从未有过。
  只有一个监察机构,就是御史台!
  御史台,监察百官。
  但在王康离开期间,御史台的官员也大多被腐蚀,形成官官相护。
  而且御史台只有监察之责,而无惩处之职。
  这就形成了一个大的漏洞。
  毫无疑问,都察司就相当于悬在百官头顶上的一柄利剑,尤其是这次的事件,给都察司竖威立名,谁不惶恐?
  百官开始谏言了,请奏取缔都察司。
  毕竟谁敢说自己就清清白白,很多人在这次清洗之下依旧留存,完全是侥幸。
  因为王康还要考虑各派系的平衡。
  他们谏言的理由也很充分,会让人心不定,都察司权利太大。
  为官为臣掌握权柄,可现在有一个可以随时处理他们的衙署,谁能愿意?
  在这一当面,三大派系竟然形成默契,达成一致……
  最初王康设置都察司,其实想的也是临时设立。
  林祯,姜承化二人主职依旧是枢密使,而今边境不定,军务繁忙。
  可因为官员们这种态度他反而愤怒了!
  行正走直,神鬼不惧。
  就算有都察司,又能怎么样?
  在一次朝议中,王康发了火,现在他反而觉得设立都察司,很有必要了!
  而且也确实需要一个监管机构!
  王康下达旨意,都察司由临时机构,转为正式衙署。
  当然都察司的权利太大,也是一个弊端。
  因此,将相应的职责划分。
  御史台监察百官,若发现有贪官污吏或其他行为,则交由都察司进行调查惩处!
  职权已经变了。
  这样御史台和都察司相辅相成,可以对官员形成最好的威慑!
  都察司设主官都察长,级别等同御史大夫,不属三省六部管辖,直接对皇帝负责。
  既然已经确定了。
  尤其还是在大清洗之后,哪怕再多不愿,也不敢触其眉头。
  只是这个都察长,该由谁来做?
  谁都知道,两位枢密使是不可能长久皆任的。
  结果让人错愕。
  一个谁也没有想到的人,甚至很多都不认识的一个人,被王康定为了首任都察司长!
  他就是马画屏。
  出自大秦书院,被调至都察司期间,他表现亮眼,不畏强权,敢于直谏,表现出来的还有种愤青之感。
  最出发现苏羽存在问题的就是他,经他主办审查官员多达五十多位,其中不乏品级官员,无意中,他已经得罪很多人了。
  在私下,人们称之为第二个杜怀远。
  任其为都察长还是林祯,姜承化二人推荐。
  王康详细了解之后有了些兴趣,便将之召来。
  年纪三十出头,皮肤略黑,目光明亮坚毅,似乎还有一股特殊的劲。
  恍然间,好像看到了杜怀远。
  这是王康很遗憾的事情。
  新律推行初期,杜怀远不畏强权,坚持自我,正是因为刚正不阿,不与他人同流合污,而被人整死……
  第一印象,就很不错。
  思绪闪过。
  王康平静道:“朕欲任你为都察长,你怎么看?”
  “陛下让臣干,臣就敢干。”
  没有丝毫犹豫,马画屏直接开口。
  “你可知道这是个什么位置,可能你会遭受到很多你以前从未想象的事情,知道杜怀远吧,你可能会有他的下场。”
  听到此。
  马画屏开口道:“杜大人的案件臣主持审理,知道详情,若能有杜大人的下场,是臣的荣幸,这说明臣尽职了!”
  “好!”
  王康沉声道“官场就是一个大染缸,初入者谁都想着要成为一个好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迷失在权利欲望之中,真正能坚持本心的又有几个?”
  “朕希望你能记住你今日之言,若干年后,依旧如一!”
  这番话,让马画屏面色镇重。
  他沉声道:“臣永记陛下教诲!”
  “从今天起,你就是都察长了。”
  一句话,马画屏平步青云,由大秦书院的学子,成为了权利极大的都察长!
  这位陛下从来就不按常规出牌,在任免官员方面,也是如此。
  太大胆了!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马画屏都不是合适的人选,他的从政经验,资历出身都不足矣。
  可王康所看中的,恰是这些。
  贪官污吏经过了一场大清洗,整个官场也该进行一场大清换了。
  据王康统计,在重要职位任职的官员平均年纪近五十。
  这样的人早已经没了冲劲,思想陈旧,奉行中庸,讲究无过便是功。
  这样的人,王康不需要。
  他需要的是思想活泛创新,能够快速接受新兴事物,干事的人!
  大量官员被查处,便有大量的位置空缺,在这期间,王康大任用新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12/21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