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败家子(校对)第20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54/2132

  这是逼着人死!
  最关键的是,现在人们已经知道这并不是朝廷的做法。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人们已经知道是太上教在实质性的控制这个国家。
  民众对太上教的抵制情绪越来越大,各地都有爆发的起义骚乱……
  但小规模的行为,根本就没有什么作用,迎来的是血腥镇压。
  反而这样也如了天问的愿,以前是驱赶,现在民众们只能是被迫离乡,踏上一条逃亡之路……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天问拉起几十万的军队,并且发往边境。
  同时,在占领区的巴国,还有吴国,也实行相同的政策。
  内部矛盾尖锐到了极点,就如同紧绷的弦,只需要轻弹,就可能直接崩断……
  而这些天问已经不管不顾。
  现在就等着那些过去的难民全面影响大秦,第三次大战,就会开始……
  
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
阳奉阴违!
  天问在准备着,种种严苛措施,使得更多的难民涌入秦国,这面临的压力更大了。
  也在这时,王康也终于到了此处……
  这一路真的是没怎么停歇,为了不惊扰地方,王康也没有通传,只是以朝廷名义过郡行路,倒也没遇到什么阻碍……
  其实他也抱有着暗访的意思。
  曾经这片区域,都为前朝东楚诸侯王的控制管理。
  在他各种措施之下,诸侯国瓦解分崩离析,曾经的东楚十一国,划分为三十六郡。
  越靠近京都,朝廷的掌控越严格。
  而相对于偏于的地方,就有些不同了,建设恢复期间,为稳是重中之重。
  大头的诸侯王已经拿下,其余的也就没那么难了。
  温水煮青蛙,这是迟早的事情……
  但没想到突然生了事端,要救助难民,还真的需要就近郡城的配合。
  王康也想实地看看,这些地方到底是什么情况。
  东南诸郡,确实是有些富裕之地,水源充足,气候适宜,不愧为粮仓。
  王康也颇为重视。
  在起初这几年,虽说是不得已而为之,但这几个郡城确实发挥了作用……
  总体来说,人们的生活还是不错的。
  归根结底,是曾经没有遭受过战火的侵袭破坏,又没有了诸侯王等阶级贵族的压迫,城民百姓没有了负担剥削,生活很快就提高了……
  也有不满意的地方。
  对于秦律的推行,明显不如其他地方透彻,至少王康就发现很多以前保留的陋习。
  其实这种情况早有预料。
  当时为了维稳,地方官员的任选,很多是就地选拔。
  这里前朝氏族,根深蒂固,就算朝廷派人过来,恐怕也一时难以打开局面。
  这些都是要处理的问题,王康的眼里可不揉沙子……
  而随着继续往北,他内心的不满也越来越重!
  这里已经靠近边境,根据温漳他们制定的方案,这周边的郡城应该是第一批顶上的。
  具体文书早已经加急送到当地,按照时间推算,救助已经开始了……
  可事实上,王康没有发现任何这样的迹象。
  如同地方官员上报的难民涌入,影响治安,发生抢掠的那种情况根本没有!
  因为连几个难民都没有多见。
  甚至王康还听得禀报说,有看到官差对于难民任意殴打驱赶的情况发生。
  有听到流传,这几个郡城相互推脱,只要有出现难民,都会直接赶出自己管辖区域……
  这说明了什么情况?
  他们是在阳奉阴违!
  置朝廷命令不管不顾!
  如果真是这样,那些难民该怎么处理?
  必然是积压在边境守军那里,影响正常军事行为,如果敌军在这个时候攻来,那会是什么情况?
  王康愤怒到了极点!
  真是以为天高皇帝远,没人管的了他们么?
  简直是连装样子都懒的装!
  坐在马车上,王康定夺着。
  这几天随行的天罗地网都已经散了出去,打探着相关消息,虽然不知道详细,但也能推断出个大概!
  王康一行并不高调,随行近三千护卫军,几辆普通的车架,通关过郡用的是兵部文书,打的是兵部名义。
  这种情况并不罕见。
  边境驻军以来,也经常有这种行为,又因隐藏极好,控制消息,这边的偏远的地方,并不知道是王康来了……
  “陛下,前方是咸西郡的郡城,我们进去,还是绕行而过?”
  周青的声音从车帘外传了进来。
  “过了咸西郡再往北就到首阳要塞了。”
  “进城吧!”
  都到这里了,必须要进去看看,而且他发现这里的问题确实是有些严重……
  “是!”
  “必要时候该表露身份就表露身份。”
  这里必须要整治了。
  咸西郡的郡城,就叫做咸西,作为首府城池,自然也是相当的不错。
  正在王康准备要去的时候,在郡守府,也在进行着一场密谈。
  这次密谈是由郡守徐解组织召集,就连山都郡的郡守马天工也被找了过来,还有其他几个郡城的官员。
  徐解是四大郡守中最年长的,身份地位也是很高的,在当地也有威望……
  咸西郡曾属于挚国的范围,徐解也是挚王的老臣。
  当时推行分封制,诸侯王的儿子们都被分封掌权,后来随着时间稳定,王康在一番运作下,将那些声色犬马的诸侯王儿子们也废除了……
  徐解就是在那个时候提拔任命。
  因而他对咸西郡有很高的掌控力,也自拭老成,当然也不会把朝廷放在眼里……
  郡守府,议事厅。
  徐解坐于主位,气定神闲。
  回到本地所属,也没有什么顾及,穿着上比那时在首阳要塞要华丽许多,算的上是最好的丝绸。
  曾经的楚国,纺织手工业并不重视也不发达,也是在新朝建立之后,跟周边赵国,燕国建立了商业联系,丝绸,茶叶等引进流通。
  但这些东西都算是奢侈品,只有少部人才能用的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54/21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