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败家子(校对)第21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04/2132

  他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可想而知他有什么样的经历……
  不管如何,姜岚武的计划开始了!
  接下来的几天,一场关于王康的巨大舆论风波在赵国掀了起来。
  姜岚武显然是有所准备,暗中派人前往各地散播谣言,皆是关于王康的负面话题。
  王康已经是大陆上最强大国家的帝王,他早已经不是那个为国为民的安国公,他一直压迫赵皇,逼迫赵皇交出赵国,他的目的,就是要将之吞并!
  在这种情况下,赵皇姜承离为了避免惹起祸端,引秦军攻赵,在万般无奈之下,只能留下如此遗诏,不立皇位,不定国君……
  赵国怎么能拱手让人?
  类似之言,迅速流传。
  在这般有意的引导之下,王康成为罪大恶极,十恶不赦,利欲熏心的野心家!
  最善良的是普通百姓,但最无知的也是普通百姓,当人们说的多了,不自觉的便相信了……
  纵然是有些人不相信,发出不同的声音,历数王康之好,但很快便被淹没。
  伴随着这种舆论,便有矛头直止皇室,直止当朝摄政王……
  赵国,是在先皇励精图治之下,才发展到如今,怎么能够拱手让人?
  为何皇室如此懦弱?
  竟然不敢于之对抗?
  赵国之事,凭什么由他人决断?
  像这种流传太多了,不断发酵,扑天盖地的席卷而来!
  舆论对王康极为不利。
  这正是天问的计谋,他深刻吸取了失败教训,或者是王康提点了他,让他这次懂的利用民心民意。
  而老百姓却不知道,他们是被利用了,这本来就是有意的引导。
  民众抵制王康的情绪越来越严重,希望皇室强硬,也在这时,一个人出现在民众视眼,他便是姜岚武!
  这显然也是故意引导,也是最终目的。
  武威王在赵国人的心目中,地位极高,一把年纪,生生支撑赵国度过最艰难的时候,而姜岚武作为武威王之子,正统皇室血脉,也被看为是武威王的继任者。
  乱世武威,安定盛闲。
  现在赵皇驾崩,正职动荡之际,姜岚武顺势而为,赢得人心!
  既然皇室懦弱,要将赵国交出,那就应该有人站出来,保住赵国!
  虽说是违背了先皇遗诏,但出发点是为了保住赵氏江山,在种种舆论之下,这些已经不重要了……
  姜岚武的计划成功了,或者说天问的计谋成功了,在他的背后就是天问。
  上次失败之后,天问遭受重大创伤,但他不甘心失败,转而来到赵国隐匿了下来,他用了三年时间,帮助姜岚武策划,只为了现在……
  他要用这种偷梁换柱的方式夺得赵国,然后继续跟王康对抗!
  挑起局部隐患,破坏同盟,然后再与之继续相争……
  天问发现了,他败给王康不止是因为王康拥有最强力的武器,更重要的是王康将整个大陆联接了起来,形成铁板一块。
  因此,太上乱世没起到任何作用!
  赵国曾是王康的铁杆支持者,赵国出现问题,就是在这个大同盟中撕开一道口子,陆续燕国,越国,齐国等相继都会出问题,然后联合抗秦,大事可成……
  这是天问最后的念想。
  或者说执念更为合适,因为他不甘心……
  舆论扑天盖地,在这同时,京都也开始弥漫起一种诡异的氛围,朝臣们都有预感,这是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了……
  “这是要逼宫吗?”
  垂拱殿,摄政王姜烨声音略微颤抖。
  他毕竟还年轻,从未经历过什么大事,他所有的底气自信都来源于他的父皇。
  他最崇拜的就是他的父皇,以其为榜样,他经常坐在这垂拱殿就是一种模仿……
  “宇文大人,你说王康真的会来吗?”
  他终于表现出了慌乱。
  “会的!”
  宇文奈低沉道:“先皇算无遗策,他说会便一定会,开明陛下一定会来的……”
  
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
政变!
  哪怕是宇文奈如此说,姜烨还是有些慌乱,姜承离临逝前,对他也交待过,可毕竟这不是确定的事情……
  这几天朝廷动荡,情势严峻,也不知姜岚武使了什么手段,很多人都被拉拢了过去,就在前几天还在朝议中逼迫他,以拉练的名义,把拱卫京师的城防军调离。
  虽然这个时间并不长,但也足矣让姜岚武做很多事情了……
  很多迹象表明,姜岚武要动手了!
  “别慌!”
  宇文奈低沉道:“今日之事先皇早有预料,哪个国家皇位更迭会没有动荡?这是对殿下的历练,也是先皇为了试探开明陛下之意。”
  “如果开明陛下帮助清除内乱,在由其助您登基,那您的皇位才是真的稳了,谁也干涉不了,在这之前,都是白搭!”
  “可现在舆论对开明陛下确实不利,而且……”
  “没用的!”
  宇文奈摇头道:“你根本就不了解开明陛下,等他回来,一切都不一样了,至于姜岚武,只是纸老虎而已。”
  “你那边准备好了吗?”
  “没问题。”
  正说着,有一个小太监急匆匆的走了进来。
  “殿下,宇文大人。”
  “锦衣卫那边传来消息,开明陛下已经进入赵国,不日就能到达京城……”
  又过了几日,局势越来越紧张,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各种奏章如纸片般呈送垂拱殿,上奏摄政王,虽然述说不同,言语不同,但意思都是相同的。
  要求拿出态度,当下立决。
  更有甚至,直接举荐大军机姜岚武主持朝政。
  这已经是最后的造势了。
  阴云密布,笼罩京城。
  张府,坐落在皇城边上的华阳街,在此居住的无一不是达官贵人,而张府算是比较特殊的存在。
  这家府邸的主人,曾是赵国西山行省总督,后又入朝堂任二品参知政事,这已经是位极人臣。
  当然,与之相比他还有一个身份更为特殊,那便是大秦开明皇帝陛下的国丈。
  他就是张纤纤的父亲,宣平候张敖。
  他年至八旬,算的上是高龄,早已告老回家,也因为年长,他不便前去秦国,便一直在此居住。
  “老爷,京都风声不对,近日我们府邸之外,多了些陌生面孔,更有一支执勤军伍常驻,这是监视啊!”
  府邸护卫总管禀报着。
  张敖趟在摇椅上,眼睛微眯晒着太阳,确实年纪已经大了,不复从前。
  “我们是不是该有所准备,这明白着是要针对咱们,赵国跟开明陛下是要闹翻了,而您又是……”
  “不用……管。”
  张敖眼睛微睁开,低沉道:“先皇刚走,有些人就不坐不住了,他们想做什么?”
  “放下吧,这天塌不下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04/21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