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败家子(校对)第3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2/2132

  “只要与之建立联系,它就能源源不断的改善你的身体,提升你的实力,当然具体的方法,也只有在功法中才有……”
  “还真有这种神异之物?”王康有些不信了。
  “当然,还有人练成过,再说出家人不打诳语。”
  王康翻了个白眼,就你还出家人,哪点像了。
  内心虽然腹诽,王康又是问道:“就算如此,想要修炼此功肯定也没这么简单,又有什么代价,或者是说后遗症。”
  “有!”
  大和尚点头,面色涌上几分凝重,沉声道:“天蚕是灵物,而人身是凡体,两者结合,欲借其力,自然要经历一番苦难!”
  “再在之结合,修炼之始,每一年,都会经历一次非常苦难,具体如何,我也不太清楚,但只知,这苦难非常人能受,每一次都是生死之间!”
  大和尚看着王康道:“而这需要接连经历九年,九年之后,天蚕会与你的身体,彻底相融,从而功法大成……”
  “所以,这也是此功法,叫九死蚕的缘故?”
  “对!”
  王康摇了摇头,“你说这,太过荒缪,先不说这功法如何寻得,单是这天蚕,就不知何处寻找?”
  大和尚回复了随意模样,“我只是为你指条路,至于如何,就是你的事了。”
  他说着,撑地站了起来,沾染的灰尘,也不拍,就这般了事。
  “酒也喝了,肉也吃了,贫僧该上山睡觉喽。”
  大和尚说着,又道:“下次我来,可要喝那烈酒哦……”
  而后他便踩着破鞋,似乎酒意这才上来,晃荡的走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大和尚哼唱着无名小曲,一摇一晃,县衙之人都古怪的看着,但也不敢说什么。
  因为,这位可是康少爷的贵客……
  王康看着大和尚的背影,目中深沉,出自太上忘情教的天蚕功,就连李清曼这个太一教传人,都是不知。
  他怎么能够知道?
  还有,王康自来就有一种特殊功能,算是他的金手指。
  能够解读别人的身份信息。
  信息详情,有多有少,因人而定,最次也有一个名字。
  而这功能,在这个大和尚的身上,却是失灵了……
  没有丝毫的解读。
  这种情况,还是首次所见。
  光这一条,就值得王康慎重对待了。
  他到底是谁?
  真正的身份,又是什么?
  王康不知道,只能是日后慢慢发现了,不过他有着把握,这神秘的和尚,一定会被他拉拢过来……
  大和尚走后,王康又去了县衙后院,在这的一间屋子,阴晾烤制着一箩烟叶。
  在无名寺发现烟草,被王康论禅赢回,之后他就派人都移值下来。
  这可是他现今的重点,一定要好好培育。
  这烟不止是他自己要抽,也是拉拢大和尚的秘密武器。
  制烟并不复杂,难点在于烟叶的处理,不同的处理方式,制成的烟,也不尽相同。
  而王康准备所制的,是烤烟。
  将烟叶经过加温烘烤,叶片色泽金黄,光泽鲜明,味香醇和,也是前世,生产卷烟的主要原料……
  连着几日,王康都在这烟房中忙碌,而在这期间,新奉县的改造,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东城区已经改造完成,并且有城民已经住了进去。
  受到人们广泛好评……
  而在王康的安排下,政务人员开展了新一轮的人口登记,这次登记,不同于之前的统计。
  而是在给新奉县的城民登记户口,办理身份证。
  这个证件将是经后福利政策的基准,只有真正的新奉县城民才能享受。
  这个事件宣布,原本就已经有不少外迁来的人口,更是增多。
  这其中以安义县所来最多。
  又过了一日,之前王康安排富阳小报小报所印制的三字经,终于已经全部完好,而在这时,表弟苏哲也来到了新奉县……
  
第三百七十五章
识得其字,理解其意
  又是新的一天,天色微亮,整个新奉县已经是一片忙碌之景,各处都干的火热……
  而在这时,一列列的兵卒走上了街头,在新奉县的各处,都有张贴了一张纸。
  人们好奇围观而过,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体。
  在最上方,是三个大字。
  三字经!
  “为开展新奉县扫盲运动,提升城民百姓文化素质,康少爷特地所编启蒙教材,三字经……”
  在张贴后,负责的士卒对着围观群众大声道:“要求每人能够认识全文,默背全文,并深刻理解!”
  这一言,瞬间引起一片议论纷纷。
  “这是什么意思?还有特殊要求?”
  “这还不懂,康少爷是想让咱们识字!”
  “我明白了,前几天康少爷,还上街询问,咱们这有没有学堂。”
  “是该识字了,咱们新奉县,现在名声大的很,就连州府的人都有来,要是咱们不识字,也说不过去。”
  “小李,你不是识字吗,给念念那是啥?”
  根本就不用城民念,就已经有专门的人过来了,是一位年轻的书生。
  “诸位乡亲们好,我叫刘同保,来自于阳州书院,现在我来教大家念诵这三字经,并做解释。”
  年轻书生落落大方的介绍自己。
  “阳州书院?”
  有人了解,顿时惊道:“这可是阳州最好的书院,听说在那读书的人,最次也能考个秀才。”
  “对啊,这样的人来教咱们?”
  “安静点,康少爷专门请来了人相教,咱们得认真学。”
  而这时,刘同保伸手示意,顿时围观的人,都安静了下来。
  指着所张贴的文告开口道:“这一篇,名为三字经,他的创作者,便是康少爷!”
  “这篇三字经,涵盖认字,识文,明理,希望大家,不要辜负康少爷之心,跟我认真研读,听我解释。”
  刘保同说着,身边一人递给他一根教棍,他用教棍,指着纸上之字,开口念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这是说,人在刚出生时,本性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发生变化。”
  “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一个善字……”
  刘保同逐字诵读,逐字解释,而其外,围观的人都在认真的听着,逐渐进入了状态……
  这般讲解,持续了一个时辰,三字经,也不过讲了五六句而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2/21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