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败家子(校对)第4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0/2132

第四百八十六章
读书,不是读死书!
  王康当然知道这位翰林学士,就是在有意激他,但他还是认了,正如方孝廉所讲,他并不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但心中确实憋着一口气,谁都不是圣人,这是人之常情!
  这个方孝廉,他知道科考的弊端,也明白赵皇的意图,但可能也是没有方向……
  这跟水平无关,而是时代所造成的局限性,毕竟科举制度,是延习已久所成型的,想要立即转变,也不现实,但现在的情况是,秋闱在即,时间紧迫……
  既然如此,那我便让给你们说道说道,一众人惊愕的看着王康,在此翰林院学士,参知政事,礼部主官,王康是品级最低的,但此刻,却成了中心!
  宴立群摇了摇头,他此刻终于明白陛下为什么会让王康,来参与这么重要的事了……
  因为也只有他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曹尚正纵然是万般不愿,也没有丝毫办法,两位大人都已经发话,他又算什么,黄裕老脸更是拉到了底……
  见得王康如此,方孝廉眼中闪过一抹赞赏,而后问道:“其实你刚才说的,也基本差不多。”
  “但还有几个细节想问你。”
  “您说。”
  “若按你的说法,应该将考试内容,定到哪些范围?”
  “先前我已经讲过。”
  王康开口道:“读书不应该是读死书,科举选拔,更应该如此!”
  “再我看来,应该直接取消诗赋,贴经,墨义。”
  这一开口,就是一众哗然,自来科举诗赋,贴经,墨义,就占有很大比重,王康竟然是要直接取消!
  有一人开口,“这是不是有些……”
  方孝廉沉声道:“继续说。”
  这也把那些欲要反驳的人口堵住,王康接着道:“取消这些,专以,经义、论,策,取士!”
  所谓经义,与论相似,是短篇文,只限于用经书中的语句做题目,并用经书中的意思去发挥,经书就是四书五经的通称,论,策自不用说,是根据当下时政,提计写策,如之前王康写的那篇教战守策,“这样做的目的,是通经致用!”
  王康解释道:“选取其中实用的东西,有针对性的考取!”
  他的话说完,暂时无人说话,显然都陷入了思考中,其中道理,王康已经言明,就在于自己分辨了,“你说的这些,勉强占的住脚。”
  这时黄裕冷声道:“但仅是这些,作为省考是不是太简单了。”
  他说的这个也是正常,省试是最艰难的一关,原来的难度在于贴经,这需要通篇背书,难度极大,现在王康直接取消几项,项目减少,明面上看起来,是简单了,“黄大人所言我也明白,认为如此是简单了。”
  王康开口道:“其实不然,先前科举的比重是在于记,而我所侧重的是在于理解。”
  “首先说明,我从来都不认为四书五经,各家经义,这些是糟粕,也没有偏见。”
  “我所强调的是读书,不是读死书!”
  这是王康第二次提到这句,再一次的发人生省,“死记硬背,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关键在于对其的理解,明白其中的道理!”
  “说的好!”
  听到此,纪宁赞赏的开口,“谁说你是败家子,大字不识的,我看比很多读书人,都有见的。”
  这话让先前嘲讽王康的那人,顿时尴尬不已,王康接着道:“整天摇头晃脑,之乎者也,摇了半天,是记下了,但却不知是什么意思,更不知道怎么用,这就是白废!”
  这话虽然粗糙,但理并不糙,“纵然如你说这般,那还是简单了一些!”
  又有一名侍读学士冷声道:“省试是二级试,百里挑一,一定要严格甄选,你以为是儿戏吗?”
  方孝廉也是点头赞同,事实确实是如此!
  “当然不是这样。”
  王康又是道:“在这基础上,还要加入一些科目,明法,明字,明算。”
  “明法,明字,明算?”
  “这不是胡闹吗?”
  “对啊,科举如此镇重加这些干什么?”
  明法即是法律,明字即是文字,明算即是算术,这些在之前科举中,是根本就没有的项目,也难怪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反应了,“明字,可以理解,可明法和明算是怎么回事?”
  “明算和官员任职毫不相干,这才是真正的画蛇添足。”
  “对!”
  就连纪宁也有些疑惑,几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王康身上,王康目光投向了另外一个侍读学士,“郝大人觉得明法不重要吗?”
  郝成冷哼一声,“至少在科举中,不重要!”
  “哈哈!”
  王康突然大笑,“你笑什么?”
  “有您这种学士,我才明白为什么陛下为什么要急着科举改革了。”
  “你……”
  这句明显的嘲讽之语,让郝成顿时怒道:“我看你是根本胡拼乱凑,你说我们所定的没有实际意义,那么你呢?”
  “王康,注意言辞。”宴立群不悦的指正,这小子说的说的就是冒出来几句,可真是个刺头,他一个小小的主客司郎中,就没点敬畏之心吗?
  “为官不懂法,还叫官吗?”
  王康讶然道:“这难道不可笑吗?”
  “你们口口声声说我藐视朝庭法度,可你们自己都不重视。”
  “王康。”宴立群又瞪了他一眼,“知道了。”
  王康又是道:“礼法是朝廷治国的核心,也是根基,科考是选拔官员,自然也应该具备这种素质!”
  “哪怕不需要全部了解,但至少不能是法盲吧,各位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黄裕冷眼问道:“这个暂且不谈,那么明算呢,这又有什么用?”
  “在我看来,明算更是重中之重!”
  王康沉声道:“这不止是在科举上,而是在经后,都应该引起重视!”
  “因为明算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更关键的是,它能培养人的思维能力,这一点对于人来讲很重要。”
  说着他摊了摊手道:“当然我说的这些你们可能不懂,也理解不了,但他确实是极大。”
  “总之我的主要目的,是能够选拔出综合性的人才,这才是我们需要官员……”
  王康说完,便是环顾众人,这时方孝廉与纪宁对视了一眼,而后像是做了什么决定……
  
第四百八十七章
把自己绕进去了
  王康的话音落下,四周一片寂静,都是不言,显然都被他的这番话震惊,更准确的说是被他本人震惊!
  先前的这一番话,都是全新之语,很大程度上推翻了以前的规程和人们的认知,经,义,论,策,法,字,算,将原本的偏重,全部取缔,甚至就连一直所注重的诗赋都是取消!
  这可是极为的大胆!
  原本形容才子,饱读之士,所衡量的就是诗词文章,诗可是第一位,却被王康说砍就砍!
  但若细想,却发现王康所说,确实有几分道理,读书,不是读死书!
  在坐的都是为官论学之人,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学以致用,选拔综合性人才,不管他们能否接受,此刻也明白,王康根本就不是外传的那般,斗字不识的富家少爷,败家子,而是确实有着本事,才学,说起科举头头是道,观点新颖,明确,令人细思,发人生省。
  比很多人都有着见的,一众人不可思议的看着王康,都好像是第一次认识,纪宁问道:“那在科举制度上,你又有什么建议?”
  “之前科考,屡次发生徇私舞弊,建新元年,陛下继位第一次科考,发生大规模泄题事件!”
  “同一考场,所有考生所答之题,全部雷同,简直令人发指!”
  这件事王康也是听说过,那还是赵皇刚继位那年,一次省考,发生了一次相当恶劣的舞弊事件,试题外泄,但惊奇的是最终彻查,却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手段相当高明,最终结果,也就不了了之,若不是一个考场考生,都是笨蛋,恐怕很难发现,千万不要小看人的智慧,各行有各行的道,有应对的法,这也是历来科考的一大难题,王康想了想开口道:“可严格执行糊名和誊录制度!”
  糊名便是将考生的姓名,籍贯等信息密封起来,不让人能认出,誊录是在这一基础上的更高一层,将考生将考生的试卷另行誊录。
  考官评阅试卷时,不仅不知道考生的姓名,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
  “这是个不错的办法。”很快有人点头认同,这种制度实行,对于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的确产生了很大的效力。
  “但制度定下,最终执行的都是人!”
  王康又接着道:“只要是人,都可能会出现遗漏,所以必须要保证,科考的严肃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0/21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