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名侦探(校对)第5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3/884

  主要考量的是人脉、臂助之类。
  娶个大户人家的庶女做老婆,好歹也能借岳家些东风,因而一些急于上进的,便总忍不住把这三部曲倒过来演。
  闲话少提。
  却说眼见那迎亲队伍甚是臃肿庞大,张成便收住了缰绳,把马车牵引到路边儿,打算等迎亲队伍过去之后,再继续赶路。
  谁知那迎亲的队伍到了近前,却忽然停了下来,连居中的花轿都落了地。
  紧接着又有人打马上前,朗声招呼道:“车内可是二堂哥当面?”
  二堂哥是什么鬼?
  莫说南宗在京城,只有两个小辈在,就算真是来了同辈的,也该称呼一声十三哥才对。
  可要说是认错了……
  那人甩蹬下马,径自到了车前,却是一副笃定不疑的样子。
  虽说丈二和尚一般摸不着头脑,可人家既然已经到了近前,总还是要支应一下的——尤其看阵仗,就知道这家不是普通门户。
  因而孙绍宗挑帘子下了马车,上下打量了那少年几眼,迟疑道:“恕我眼拙,却不知尊驾是……”
  那人闻言略有些尴尬,不过马上又释然的笑道:“家父是国子监祭酒孙焘,去年秋天两家连宗时,二哥您不在京中,也难怪认不得我。”
  原来是准国舅——太子妃的亲弟弟当面。
  孙绍宗顿时恍然大悟,怪不得这般排场,感情是太子妃娘家有人出嫁。
  不对!
  两家既然已经连宗了,理论上就是亲戚,没道理他家嫁女儿,孙绍宗却一点消息都没收到。
  “原来是兆麟兄弟当面。”
  孙绍宗一口道出了那年轻人的名字,随即狐疑的望向不远处的花轿,奇道:“这却是谁家姑娘出嫁,怎得倒劳烦贤弟出面相送。”
  孙兆麟见这声名远扬的孙二哥,也曾听说过自己的名姓,正喜不自禁之际,忽听他问起那轿中新娘的身份,不由又尴尬起来。
  嗫嚅了半晌,方讪笑道:“里面实是我二叔家的妹妹。”
  说着,又往前凑了凑,压着嗓子道:“因她嫁的信阳王,所以我爹便不肯声张。”
  看来那信阳王终究还是弄死了牛家女儿!
  不过……
  因当初的事情,太子对信阳王应该是极为排斥的,又怎能允许太子妃的娘家,与信阳王联姻?
  这孙兆麟和他姐姐一样,也是个眉眼通透的,只看孙绍宗的脸色,便又忙解释道:“家父也极力反对,可无奈二叔一门心思想要家里出个王妃,于是……”
  啧~
  如果孙绍宗没记错的话,太子妃那位二叔,如今不过是太常司七品小吏,被信阳王妃的名头迷了心窍,也属寻常。
  只是这样一来,太子妃的处境怕是更要尴尬了……
第651章
人浮于事
  步出大理寺正厅,孙绍宗摸出怀表扫了一眼,发现已经将近午时【十一点】,心下不由暗叹了一声。
  虽说先前两天就已经发现,这大理寺上下人浮于事,可今儿这场圆桌会议,还是刷新了孙绍宗的认知。
  堂堂大理寺三位堂官,聚在一起商议了半日,讨论的竟是万寿节时,到底要不要带那只白象一起入宫贺寿。
  敢不敢再无聊点儿?!
  当然,这事儿也不是不能讨论,毕竟以前还没有先例——白象被封为正一品的那年,恰逢广德十年大寿,请的是京城老叟,没文武百官什么事儿。
  后面又因为日食的缘故,万寿节连着停办了两年。
  直到今年,朝廷才又恢复了在京四品文武官员,在万寿节当日入宫贺寿的规矩。
  因而也便引发了一个问题——那只有正一品官衔的白象,要不要也按品级带去贺寿?
  可就算有疑问,也没必要专门抽出一个上午,引经据典的扯个没完没了吧?!
  直接给皇帝上个折子,问一问不就结了?
  归根到底,就是闲的蛋疼!
  孙绍宗又是不屑、又是憋闷,径自到了左寺属衙,却不急着回自己的官署,而是趁机里里外外转了一圈。
  来这大理寺上任已经是第三天了,却还连左寺属衙的格局都没闹清楚,这可不是孙绍宗为官的一贯风格。
  却说不转不知道,一转之下才发现,这左寺属衙用来办公,简直是糟践了——寺中有近半院落都是傍水而建,期间点缀着凉亭朱阁七八栋,皆可将湖光水色尽收眼底。
  其中一个院落里,竟还用水车、竹管引了条小溪,专行那曲水流觞的把戏。
  从痕迹上来看,这些设施应该是经常有人使用的,频率远超居中那座断案用的内堂。
  这官当得,都跟度假差不多了!
  唉~
  果然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啊。
  带着一肚子‘任重道远’的心思,摇头叹息着回了自己官署,进门就见柳湘莲正扒拉几块铜牌子——却是已经到了点菜时间。
  孙绍宗凑上去扫量了几眼,发现比刑名司丰盛了不少,还有几道用什刹海水产,专门制作的特色菜。
  捡那新鲜的随便勾选了十来道,孙绍宗又交代帮厨的杂役,顺路把寺丞杨志铭喊来一起用餐。
  “二……”
  待那杂役领命去了,柳湘莲面色顿时一垮,张口想喊二哥,忽又想起这是在衙门,忙改口道:“东翁,昨儿忙成那鬼样子,今儿我铆足了劲儿,却枯坐在这里一整个上午,连个鸟毛都没瞧见半根!”
  “叫二哥就成,什么东翁不东翁的,听着别扭。”
  孙绍宗说话便进了里间,在那酸梨木的书桌上铺开了纸笔,又取了一锭祗园斋出的集锦墨,在端砚里注水研磨着。
  柳湘莲见状,忙夺在手里,边捣弄边抱怨着:“二哥,我是来给您当师爷的,总不能就这么闲着吧?”
  “急什么。”
  孙绍宗顺势往那高背椅上做定,用手指梳拢着笔尖上的紫毫,微一咧嘴道:“你二哥我是属坠子的,既然到了这大理寺为官,就不会一直跟他们玩和光同尘的把戏。”
  说到这里,他忽然想起许诺,要带赵楠来帮衬柳湘莲的,昨儿‘睡’的太早,就把这事儿给耽搁了。
  于是又道:“那帮手,我明儿再给你带来,趁着眼下还没忙起来,你同他好生熟悉一下,免得……”
  “大人!”
  正说着,就听外面有人扬声呼喊。
  见柳湘莲还在那里研墨,孙绍宗无奈的冲他使了个眼色,他这才恍然大悟,忙撇下那端砚出去应对。
  那墨汁虽还没完全研磨开,但用来打草稿也勉强够用了。
  于是孙绍宗便提笔沾了些,在那雪白的宣纸上,前言不搭后语的胡乱涂抹着。
  不多时,柳湘莲便领了左寺丞杨志铭进来,因瞧见孙绍宗正在提笔疾书,那杨志铭忙拦住柳湘莲不让通报,又往角落里挪了挪,三十五度躬身侍立。
  孙绍宗眼皮也不抬一下,口中却问:“咱们寺里羁押待审的案子,眼下都有哪些?”
  杨志铭忙把身子又低垂了些,赔笑禀报道:“回大人的话,刨去正在侦办的户部给事中一案,还有三名知县、一名同知、以及宁波府守备在押待审。”
  以前在顺天府的时候,多是处置民间百姓的案子,如今到了这大理寺,倒有些‘非官莫入’的意思。
  他又追问道:“都是些什么罪名?下午你把卷宗送来,咱们赶在万寿节前清一清,也算是给陛下贺寿了。”
  “这……”
  杨志铭抬头瞄了孙绍宗一眼,见他依旧伏案疾书,丝毫看不出心思如何,便也只得讪讪答道:“大多都是些贪腐之徒,只那宁波府守备,是因为贻误战机被王太尉参劾下狱。”
  说到这里,他吞了口唾沫,这才继续道:“那几个贪官,人虽然押在咱们这里,可抄检的结果、以及具体罪状,都察院那边还没有行文过来,因此……因此怕是不好定罪。”
  “至于宁波府守备,按例这等贻误战机的罪名,兵部那边儿先要彻查,然后再将结果报到咱们这儿。”
  孙绍宗听到这里,终于停下笔,抬头盯着杨志铭道:“如此说来,咱们堂堂大理寺,竟是只能等别人查清楚一切,再照本宣科的判罚喽?”
  被这鹰鹫也似的眸子牢牢盯住,杨志铭心下便有些打鼓,连吞了几口唾沫,才又鼓起勇气讪笑道:“这……这也是往年的成例,再说人犯毕竟是都察院拿下的,咱们也不好随便插手。”
  “成例?呵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3/8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