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凡间来(校对)第2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8/2519

  净夜司虽挂着“司”的名号,实际上不入流品,管事的是个驼背老头,自称吴管事,甚是和善。
  许易亮出玉戒后,吴管事越发客气,召集了净夜司三四十号杂役,前来见礼。
  许易性情虽然孤愤,却通人情,晓事故,知晓初到贵宝地,结交地头蛇的主要性。
  当下,掏出金票,按人头,每人十金,转瞬,便散出数百金。
  欢喜得一众杂役,眉开眼笑,奉承之声不断。
  待众杂役散后,许易给吴管事拍过一张千金金票,道,“许某分至此处,还请吴管事多多照应。”
  吴管事乃是宫中老人,老实巴交,要不然也不至于混了几十年,混到了这净夜司。
  他何曾受过别人馈赠,更不提如此数额的赠与,激动得浑身直哆嗦,老半天才平复下心情,紧攥着金票,哆嗦道,“官人是贵人,定是犯了小人,才被分派来净夜司。其实,在老朽看来,此事说不好也好。净夜司看着下贱,那是对杂役,对警卫工作而言,实则轻便,您想啊,谁吃多了没事,会来偷盗夜香桐,粪刷之类的杂物?”
  “而官人的应差点卯,皆由老朽上报,老朽担些责任,帮官人遮掩一二便是,官人有时间则来此处现现身,露露脸,无事,可寻僻静所在休息。只是宫墙森严,五日一休,官人要想出宫,须得五日之后。此后官人可择机而入,不来也无妨,这点担待,老朽还是有的。”
  吴管事本是胆小之人,可千金当前就是蚂蚁也生出了黄龙的胆量。
  许易大喜过望,这点钱于他而言,已是毛毛雨,能取得如此效果,已超出预计。
  当下,吴管事便唤来杂役,吩咐将偏殿的上房腾出来,好生铺陈,供官人入宿,又指着外间宫墙道,“左右无事,官人可在左右行走,此处虽是宫禁之中,却是偏僻之所,所居皆下等人物,官人不出宫墙,不闯禁地,可在此间随意游逛。莫看此是偏僻之所,到底也是皇城,亭台楼阁,平湖翠柳,皆为胜景,乃外间难见。”
  许易抱拳谢过,朝外行来。
  吴管事说的不错,宫城之中,景致极佳。
  平湖缀着艳阳倒影,十里翠柳直接青天,粉墙黛瓦之间,山环水抱,一路行来,宛若走在画图中。
  吟赏片刻,耳畔忽的传来朗朗诵读之声,正是当世流传最广的《开山拳诀》,锻体期入门最常见的功法。
  循着诵读之声前行,来到一处种着数颗梨花的院落,洁白的梨花,铺了半地。
  二三十缁衣童子,规规矩矩安坐院中,随着一位身形硬瘦的须发花白夫子,诵读着拳诀。
  “周夫子?”
  许易强忍住激动,试着叫一声。
  花发老头转过头来,瞧见许易,吧嗒一下,手中书本落了下来,怔怔望着许易。
  “真是夫子!”
  许易快步近前,一把将他抱住。
  原来这须发洁白的老者,正是当初许易在芙蓉镇讲武堂初遇的授业的夫子。
  许易的武道基础惦记,乃至《霸力诀》的获得,皆由此夫子而来。
  后来,周夫子调任州郡,传讯许易,若是有缘,州郡再见。
  岂料,许易调职神京,阴差阳错,竟在此处相逢。
  老友相逢,周夫子哪里还顾得上一众童子,不顾许易劝说,将众童子放学,在梨花树下,摆了茶具,烹饪香茗,共叙别情来由。
  原来,周夫子调来此间,是他几十年教授之功结下的善缘。
  十五年前,周夫子教授过一名陈姓弟子,这陈姓弟子颇具天赋,武道之上,成就不凡,十余年达到气海中期,顺利考中进士,入了京中为官。
  恰巧宫中缺乏传导童子宦官武道入门知识的教授,陈姓弟子便想起了周夫子,一纸调令将周夫子调来此处。
  周夫子武道修为全废,只靠教授课业为生,在皇城作教谕,不管待遇、身份,自是远胜地方多多,算是得了肥缺。
  周夫子话罢,许易喟叹道,“周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夫子廿载辛苦,终得回报,实在可喜可贺。”
  周夫子摆摆手,“就不用说我了,老头子侥幸而已,倒是你小子处处透着神奇,怎么就突然调入神京,还入了这皇城了呢。”
  许易道,“此事说来话长,我和黑龙堂一战……”
第三百三十章
再传
  他极看重周夫子,故此,除了功法,秘术,宝物,等必须隐瞒的,一番别情来由倒说了个七七八八。
  此外,他如今的修为也无有隐瞒,只不过掩盖了化成无量之海。
  熟读故往之事,他已知晓无量之海,世所罕见,乃是重大私隐,如何能宣诸口外。
  周夫子将盏中清茶一饮而尽,抚掌道,“周某早言你是非常之人,岂料竟是当世骄雄,着实令人赞叹。”
  “夫子过誉了,某算得什么骄雄,若是骄雄,也不至蜗居此处,入了敬事司。”
  “一时挫折,偶遇小人,算得什么!对了,入了气海之境,武学之上,你可有疑问之处,不瞒你说,老朽闲来无事,最爱翻阅武道典籍,十数年下来,确有不少心得,若你有不悟,老夫或能开解一二。”
  对周夫子的武学见解,许易深为敬佩。
  此人虽无半点武技傍身,数十年钻研,自有番深刻见解,几已到看山非山,看水非水的境地。
  恰巧近来许易初入气海境,于武道修炼,颇有疑惑难解之处,周夫子动问,自是再好不过。
  “不知夫子可听说过,不败金身,和星移斗转,两门神功?”
  如今许易的全副精力,都在钻研此两门神功上,却见解有限,周夫子在侧,自希望他能给出独到之见解。
  周夫子道,“如何能没听过!七大高门,八大世家,乃至皇族,勋贵之家,哪家哪派没有镇山绝学。有好事者甚至列出天地双榜,专为录入天下绝学,以上几家之镇山绝学,皆录入其中。星移斗转乃是八大世家之姜家不传绝学,能化敌力为己力,修到高深处,能化解一切真气,端的是厉害无比,位列天榜前十。”
  “此功法,我曾见姜家子弟使过,按您的说法,此种神功,能化解一切真气,岂非天下无敌?”
  许易隐隐觉得有说不通的地方,倘使此门绝学如此生猛,姜家早就无敌天下了。
  周夫子道,“你可能曲解老夫之意,老夫所言化解一切真气,却不能化解兵气,人体再是强大,筋络再是修炼,如何能容纳兵精之气?可以这么说,此门神功,空手搏斗,堪称当世第一。”
  许易暗道,原来如此,如此说来,才算通顺,又问道,“不知这不败金身,排名第几?”
  周夫子道,“地榜最末,此功法乃大越皇族镇宫之宝!可惜,最后三层,于五百年前,消弭无踪,以至于大越皇族武道不昌,不得不另觅其他绝学。此功法讲究以万物之坚淬体,神妙非常,修行到第九层,自能以感魂巅峰之境,硬抗阴劫之力,最终脱胎换骨,成就仙人之体。”
  “正因最后三层消失,最初的三十年内,皇族几无人跨入感魂境,后来不得不转修其他玄功,这才陆续间隔百年,便有人跨入感魂境。饶是如此,皇族之武道气运,也不可避免的衰弱下来。以至于堂堂不败金身,竟只位列地榜最末。”
  许易根本未想到不败金身,竟有如此大的来头,心念一闪,道,“水家老祖之绝学,便是不败金身,已修至金身五转的境地,水家非是皇族,不知此门神功怎么传入水家?”
  周夫子道,“此事非无因由,自不败金身最后三层失传之后,皇族对此功法的重视,一日弱似一日,到得后来,干脆赐予了拱卫京城的八大侍卫统领,此八大侍卫统领传承下来的,只有水家和文家。水家最终衰落,流落广安也说不定,文家却日渐崛起,最后更是在四王之乱中,立下功勋,成为勋贵,也就是如今的桓候文家。不败金身也成了如今桓候家的镇家绝学。”
  周夫子不愧精研武道典籍,各家各派之绝学,掌故,来龙去脉,如数家珍,令许易大开眼界。
  “只剩了前六层传世?这如何是好?”
  许易心中暗生焦躁,稍稍转念,便即释然,不管此门神功到底剩几层,当前来看,仍旧是了不得的神功。
  正如水家老祖,才修到金身五转,便有叫板凝液巅峰的实力。
  见许易眉间有异,周夫子笑道,“都是绝顶神功,若得机缘,不管都修得几层,都是造化,切勿挑肥拣瘦。”
  许易点头,又道,“夫子,我一直心存疑惑,气海境的武技之重要,似乎远在锻体境之上,却思索不透其中道理,夫子可否见告。”
  周夫子轻拍一下石桌,赞道,“早知道你小子悟性不凡,不料敏锐至斯。当世武者,浑浑噩噩沉浸功法,又有几人抬起头来,纵观全局,你小子有这份格局,修行之路,注定比旁人行得更远。”
  “你小子说的不错,气海境的武技之重要,远胜锻体境。你可想过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灵光一现,许易道,“莫非是战斗方式的转变!”
  周夫子哈哈一笑,站起身来,“闻一知十,说的就是你这种家伙,天赋异禀,如何能不在武道之路上,行得更远。不错!正是战斗方式的差异。锻体期内,多是近身战斗,锻体前期和锻体中期,彼此力量,速度差异太大,对战之际,境界低者几乎不可能完成对境界高者的逆袭。”
  “反观气海境战斗,多为远程战斗。不同境界的强者,只在真气强弱上有差距,气海前期能击出气流,气海中期能击出气浪,气海后期能击出气墙,气海巅峰随手攻击,便有排山倒海之威。然而,真气之强弱,只决定了打击力度的大小,却不能决定打击多样化和精准度。”
  “举个例子,气海巅峰强者攻击一拳,强大气浪击中最难防御的头部,中者头颅破碎,就此身死。气海前期强者击出一拳,微弱真气击中对手头部,中者头颅现出孔洞,同样是身死。”
  “这个例子的意思便是,不同气海境强者的差异,往往只体现在打击的力度上,而无关打击的多样化和准确性。方才你也提到了星移斗转,试想一位只会寻常武技的气海境后期强者,遇到了已将星移斗转修炼到能容纳气墙的气海前期强者,双方赤手对战,我敢保证,气海后期强者将无丝毫胜算!”
  “说了这些许多,你应该理解了武技在气海境的意义了吧。”
第三百三十一章
力道和气劲
  许易点点头,“难怪世家大族能横行世间,一门镇山绝学,足以光大门楣!”
  意识到武技的意义,许易心中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定要将两门玄功修成。
  周夫子道,“你能看出气海境武技的重要程度,要胜过锻体境。那你可曾思考过,气海境武技,和锻体境武技的差异?”
  许易诧异地望了周夫子一眼,霎时,眉头皱了下来,陷入了沉思。
  这个问题,他从来不曾思考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8/25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