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月(校对)第1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8/327

是了,一定就是这样!
否则的话圣上不会是那样一副表情,祭酒大人也不会如此忌惮。
如果那个人真是废太子的话,那这一切就都解释得通了!
只是,这怎么可能呢?
相通了其中的关节,张柬之心中的疑惑反而更甚,传闻中废太子不就是一个只知吃喝玩乐的饭桶吗,怎会有如此才情?
三字经与弟子规绝对不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饭桶能够书写得出来的,这是实打实的学造诣,做不得假。
还有那黑板,粉笔,也绝不是一点小聪明就能随意想到,否则字诞生数千年,这期间甚至连圣人都出过数位,为何却无一人想到用黑板来授学?
想到此处,张柬之忽然对那位已经被贬的废太子提起了一丝丝兴趣。
“能够这么快就想通其中的关节,老夫果然没看错你。”褚遂良没有否认,对这个张柬之更为看重起来。
“既然你已猜到,接下来自然也当明白该怎么去自处。”褚遂良淡声交待道:“不闻,不问,一如往常。你只需记住,那人不是废太子,他就是李丰李承德!”
张柬之郑重点头,同时深深向褚遂良鞠了一躬。
此刻他才算是真正明白,为何褚大人会特意向圣上询问三字经、弟子规署名的问题,原来是在试探圣上对废太子的态度。
结果显而易见,圣上并没有直接点明这件事情与废太子有关,而是将错就错,直接把李丰这个名字给推了出去。
连圣上都如此忌讳,不愿提起,可想而知,如果真的与废太子在名义上扯上了关系,张柬之也必会受到牵累。
现在,装糊涂才是最好的选择。
“想来,魏元忠那个家伙也是这么想的吧,否则为何他不在信中直接点明李丰的真实身份?那厮曾经在长安厮混了两年,不会连废太子长什么样子都不记得吧?”
张柬之心中了然,对魏元忠的先见之明亦是钦佩不已。
他们现在还只是一名学子,就算今日得圣上恩典,赐了一个秘书省的郎中之职,却也算不得是正式踏入官场,对他们来说,履历清白干净却比什么都重要。
废太子什么的,能不沾还是尽量不沾得好,否则有了这样的污点,以后再想得新皇的重用,可就难了。
“行了,退下吧!”褚遂良冲张柬之轻摆了摆手,“稍后我会让人给你送去一份老夫的名贴,明日去秘书省就职的时候,能省去你不少的麻烦。”
“多谢褚祭酒!学生告退!”
再次躬身一礼,张柬之这才弯身退走。
他知道,他今日的表现,不止是入了圣上的眼,而且也入了这位褚大人眼,平日里有多少国子监生想要求一份褚仆射的名贴而不得,不想今日却这般轻易地就到手了。
饮水思源,张柬之怎么也没想到,有朝一日废太子竟然成了他的进阶之梯。
虽然理智与现实都不允许他去赞扬或是感激一位废太子,但是在心底里,张柬之已经悄悄地为李承乾记下了一笔,将来若有机会,他并不介意偿还今日之德。
太极宫中。
李世民把玩着手中的半支粉笔,在他身后的屏风上,一块只有一米见方的小黑板直挺挺地挂着。
黑板上几个清楚的粉笔字很是醒目,是李世民刚刚亲手所书。
“李丰,字承德。”
站在御案下方的暗卫统领赵德全小心地抬头朝黑板上看了一眼,这五个字深深地印入他的眼睑。
李丰是谁,他当然知道,事实上,当初关于废太子改名换字的消息,就是通过他传到李世民的桌案前。记得当时圣上很气愤,甚至还摔了一只他很喜欢的茶杯。
赵德全有些不明白,今天圣上为何又突然提起了这个废太子来。难道废太子在黔州又搞了什么事情惹了圣上不喜?
“王朝那里可有消息传来?”李世民没有抬头,很随意地向赵德全问了一句。
赵德全恭声禀道:“回禀圣上,王副统领那边,已有月余没有消息传来,想来涪川那边,当是风平浪静,一切安好。”
“风平浪静,一切安好?”李世民轻点了点头,继续问道:“算算日子,兕子那丫头当是已经到了涪川,可是王朝那边却没有一点消息传回,你觉得这算得上是一切安好吗?”
“这”赵德全一怔,然后额头开始一个劲儿地往外冒汗。
是啊,晋阳公主都已经到了涪川,不出意外的话当也与废太子见了面,正常来讲,哪怕没有任何意外发生,废太子身边突然出现了一位帝国公主,无论如何王朝也得写信通报一声,这是他们暗卫的规矩。
毕竟,晋阳公主去涪川找寻废太子的消息,他们事前并没有向王朝透露过半点,有这样一位重要人物与废太子接触,王朝没有理由不禀报。
可是现在,涪川方向却是音讯全无,这很不正常!
“不止如此。”李世民的声音逐渐转冷,“兕子进了涪川之后,竟然没有半封书信传回,甚至边个报平安的音信都没有。如果不是程处弼沿途通过军中的渠道汇报他们的行踪,朕甚至都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进的涪川县城!”
“赵德全,你觉得这样也很正常,也算得上是一切安好吗?”
赵德全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头上的汗水更密,“微臣失职,请圣上责罚!”
“朕叫你过来,可不是为了责罚你!”李世民一声冷哼,不怒自威,“朕让你亲自去排查一下,朕想要知道,到底是谁做了手脚,到底是什么消息,他们不敢让朕知道!”
第184章
彻查!
李世民有很多生气的理由。
生气的同时,也伴随着无尽的震惊与后怕。
是谁拦下了涪川送来长安的消息?他们想要做什么?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其他人也就罢了,王朝可是他的暗卫副统领,他传送消息的渠道一直都极为隐秘,怎么可能也被人给截断?
还有程怀弼,到了涪川之后,为何就再没有进一步的奏报,是他粗心没发,还是发出来的奏报也同王朝一样,遭到了别有用心之人的拦截?
程怀弼代表的可是军方,如果连他这条线也被人给动了,那它的问题甚至比王朝的隐秘渠道被人发现还要严重得多。
军队是利刃,传递消息的渠道出了问题,那就相当于是这把利刃的把柄已经握到了别人的手中,他这个皇帝岂不是也随时都能遭人鱼肉?
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竟然有人敢如此胆大包天,李世民如何不惊恐震怒?
是谁给他们的胆量,是谁提供的种种便利,连皇帝的奏疏都能随意截流,还有什么事情是他们不敢做不能做的?
打了一辈子的仗,李世民最害怕也最痛恨的,就是这种躲在暗处背地里捅刀子的人。
而整个长安城内,凡是有能力能够做到这些事情的官员,无一不是李世民一度觉得最放心最信得过的人。
而现在,就连这些人他最信得过的人中,也有人选择了背叛他!
后怕,担忧,暴怒,这是李世民现在的最切实的心情。
如果不是今日他心血来潮去了国子监,正好碰上张柬之向他进献《三字经》、黑板等物,提到了李丰这个人物,让他再度勾起了对废太子李承乾的思念,他甚至直到现在还被蒙在鼓里,还不知道要过多久才能留意到这种不太正常的通讯状况。
这段时间,西南大旱,将近五个州郡受灾,李世民一直忧心忡忡,忙着处理各种救灾事宜,甚至连已经离去月余的晋阳公主都很少时间再去关注,更别说是已经被他给发配了半年有余的废太子了。
这些人竟然选择在这个时候悄悄发难,借助国难来分散他的注意,借助国难来对付他的亲生骨肉,简直就是罪大恶极!
李世民咬牙切齿。
赵德全跪在桌案前,头上的汗水如织。
这个时候,如果还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那么他这个暗卫统领就可以回家抱孩子去了。
军方还有晋阳公主等一些传令渠道他可以不予理会,但是王朝那边送来的消息遭人截留,对他来说才是最为要命的问题。
他所统率的暗卫出问题了,至少负责传递消息的暗间已经被人渗透,否则的话,王朝的传回来的讯息肯定会在第一时间送到他的手中。
赵德全已经很明显地感觉到,李世民现在对他已经起了疑心,现在他只要是稍有应对不当的地方,都极有可能会被门外的禁卫拿下。
跟在李世民的身边足有二十年,赵德全见过太多次李世民对付背叛之人的手段,那绝对是狠辣无情,诛杀连座,不留一点儿余地,赵德全绝对不想步入那些背叛者的后尘。
若是因为这件事情被冤死,累及家中妻儿老小,他绝对会死不瞑目!
“圣上,或许情况还没有那么遭。”
赵德全颤声回禀:“自到了涪川之后,王朝那边便一直风平浪静,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为了节省资源,王朝传递消息走的都不是暗卫的隐秘渠道,负责转送消息的都是暗卫的编外人员。”
“微臣相信,一旦王朝察觉到不对,或是没有及时收到微臣的回复,定然会心生警觉,并立即启动隐秘渠道,以最快的速度把消息传回来。”
“而现在,王朝那边还没有动静,那就说明,事情应该还没有那么遭。微臣相信王朝的能力,同时也相信暗卫经营了数十年的那些暗间,他们便是身死,也绝对不会背叛圣上!”
“真是如此?”李世民冷冷地注视着赵德全,审视、辨别,良久之后才淡声道:“赵德全,朕一直都很信任你,仰望你不要辜负了朕对你的这片信任!”
赵德全说的情况,并不是没有可能。
废太子被发配黔州,暗卫派去的那帮人,说是为了护卫,其实更多的就是在那里退休养老,自然不会像是在长安时那么尽心。
况且,暗间的培养耗资甚巨,每一个成熟的暗间都价值非凡,为了一个已经被废的前太子,他们不舍得动用暗间,倒也在情理之中。
赵德全心中长松了口气,忙跪地伏身,感激涕零:“圣上放心,微臣这条命是圣上给的,便是死,微臣的心也是向着圣上!”
“那你现在还愣着做什么,还不快去给朕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8/3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