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月(校对)第1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4/327

看完之后,李世民一把将手中的奏折摔到桌案之上,面色阴沉得厉害。
“好个刘英!枉朕对他信任有加,将如此重要的差事交由他去办理,可是他却敢包藏祸心,阳奉阴违,真是死不足惜!”
出乎程咬金的预料,皇帝最为恼怒气愤的不是废太子身亡,身份被人冒领,而是在苛责刘英办事不利,死有余辜。
果然,事如他之前所猜想,这件事情并不似表面上所看到的那么简单,废太子这件案子本身,必有猫腻!程咬金心思转动,隐隐已经猜到了事情的真相。
“你们都退下吧,没有朕的吩咐,谁也不许擅入!”
发泄了一阵,李世民挥手把周围侍候的内侍宫女全部打发出去,只留程咬金一人还在殿中。
“圣上息怒!”程咬金躬身劝言。
李世民站起身来,在书案之前来回走了两步,突然停下身形,开口言道:“废太子被人冒充一事,是朕亲自下的旨意。”
果然,程咬金心神微动,轻声言道:“圣上是要中山郡王假死,釜底抽薪,以图万全?”
心中早有猜测,自然是一点就透,程咬金忍不住为李世民的妙想叫好,这么做确实能够一劳永逸,将李承乾彻底从废太子的阴影中解脱出来。
只是可惜啊,圣上所托非人,刘英把这件事情给办砸了。
“朕只是想要给自己的儿子留一条生路。”李世民淡声道:“现在朕还活着,就有人千方百计地想要除去他的性命,若是有一天朕不在了,谁还能庇得住他?”
程咬金深以为然,有些人的胆子确实大得有些没边儿了。就连这次刘英的事情也保不齐是有人从中掺和,刘英只不过是一枚棋子而已。
程咬金不得不再一次地感叹,废太子真是运气好到暴棚,在这样的绝杀之下都能保得性命。
“皇上,老臣斗胆问一句,这件事情除了您与刘英之外,还有何人知晓?”
李丰满也不隐瞒,直声道:“只有辅机与玄龄二人最为清楚,这条计策,最初就是由他们二人提出。”
程咬金轻点了点头,如果是长孙无忌与房玄龄的话,他并不觉意外,这二人一向都以智谋过人而闻名于世,确实都是耍鬼心眼儿的能手。
“怎么?”李世民突然抬头望了程咬金一眼,“你可是在怀疑他们二人泄密?”
“老臣不敢。”程咬金连忙摇头否认:“赵国公与梁国公都是圣上的肱骨之臣,他们对圣上的忠心,老臣自是不敢置喙。况且他们与中山郡王无冤无仇,赵国公更是中山郡王的亲娘舅,断是不会有加害之心。”
长孙无忌与房玄龄的身份在那摆着,程咬金也不敢轻易地对他们二人说三道四。
“朕也觉得不可能会是他们,毕竟这釜底抽薪之计就是他们二人所提,也着实是在为承乾那个逆子着想。”李世民紧皱着眉头:“只是为何刘英会违背朕的旨意,是谁给了他这么大的胆子?!”
刘英一直跟在李世民的身边侍候,说是李世民的心腹其实一点儿也不为过,平素李世民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没有刻意回避过刘英,如果连刘英都是别人故意安插在他身边的棋子,那那个幕后之人也不免太过可怕了些。
李世民有点儿不寒而栗的感觉,这种事事都脱离了他掌控的感觉,让他很不爽。
“皇上,事情既然已经发生,多思无益,涪川的事情已迫在眉捷,中山郡王殿下已在狱中,如果没有圣上的旨意送达,中山郡王的处境堪忧。”
程咬金出声提议道:“现在中山郡王的冒牌身份已成定局,废太子身亡的消息相信也很快传扬出去,老臣觉得,如何在这场乱局中的到一个别人都无法反驳的借口来保下中山郡王,才是重中之重。”
“是啊,一个合理到让那些言官全都闭嘴的理由才是最为紧要。”李世民轻叹道:“本来这个由头朕已经找到,如果刘英没有抗旨的话,现在这个理由应该是已经名正言顺地传扬了出去,可是现在,似乎有些晚了。”
传扬蒙学,教化万民。
医治晋阳公主,使其康复如初。
这些理由的份量虽然不轻,可仍是稍有不足,本来李世民是想要借助此次的西北旱灾来大作一篇文章,既然能解决掉西北赈灾所需的钱粮,又能让李承乾以此功德完美脱身。
但是现在,因为刘英的刻意耽搁,使得承德茶的炒制方法不能及时传回长安,李世民纵是有心想要庇护,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理由。
赈灾的事情已然刻不容缓,多拖一天就会多饿死数以千计的灾民,李世民不知道刘英到底有没有跟李承乾或是晋阳公主提过以茶赈灾的事情,如果他刻意隐瞒,涪川的那些人,又有谁能想到,承德茶的制方就是李丰满的脱罪之基呢。
王朝那边或许还有一些希望,只是刘英欲杀废太子的时候也不曾见有暗卫出动,显然,暗卫也有可能已被直假废太子身份给迷惑,正在摇摆不定。
“圣上,现在传旨过去,两天后就能及到涪川,应该还不晚。”程咬金小声提醒。
李世民摇头道:“一来一回,四天就过去了,等到怀弼将制茶之方传回,已是第六日,六天的时间,足以出现更多的变故,朕是担心,那个逆子可能会撑不到朕去下旨赦免他的那一天。”
两地相隔甚远,传讯不便,哪怕是通过军中的秘道也要两到三日才能成行,而这一来一回之间,时间就这么白白耽搁了。
到时候不管是朝臣还是宗室,都会以李丰满冒充皇室血脉来进行诘难,李世民虽为皇帝,若是没有足以服众的借口,却也很难开口为其辩驳。
归根结底,事情还是坏在了刘英那个奴才的身上,刘英才是造成现在这种困局的罪魁祸首!
“也罢!现在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朕现在就拟旨,着程怀弼全权负责此案,在事态未明之前,让他务必要确保废太子的周全!”
李世民再度转回桌案前,不再犹豫,提笔开始拟旨。
第258章
皇爷爷亲启
李世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距离太远才是一切的硬伤。
起初考虑到要把废太子给发配到黔州的时候,就是因为那里距离长安够远,很多人的手都伸不到那里去,把废太子安排在那里,可以最大限度地确保他的安全。
现在看来,哪怕隔着千万里路,也阻不住那些想要取废太子性命之人的狠毒心思,这才半年的时间,就已然发生了数次刺杀事件,这一次,更是连刘英都被人收买利用,差一点儿真的就要了废太子的小命。
而他这个做父皇的,却因为距离太远而不能及时施以援手,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等着,心急如焚也无能为力。
早知如此,当初还不如直接就将废太子圈禁在长安城中,再不济让他去看守皇陵也好过发配到黔州那么远的地方。
李世民一边拟旨,一边心生悔意,同时也对李丰满下一步的安排有了一定的计较。
“知节啊,”李世民手中的笔墨未停,分心二用,轻声向程咬金言道:“若是承乾此次能够顺利度过危局,彻底摆脱了废太子身份的一束缚,你觉得让他以一个寻常百姓的身份在长安城里安个家的话,如何?”
程咬金一下就明白了李世民的心思,接声道:“圣上此言大善。如果中山郡王能够住在长安城里,有什么风吹草动,立马就能被圣上得知,也更加方便圣恩的庇佑。就算是圣上不方便出面,还有老臣,还有赵国公,我等都能在暗中出手照拂一二,中山郡王的处境必然要好过在涪川万分。”
长安城里就是再凶险,好歹也在皇帝的眼皮底下,不再是山高皇帝远,鞭长莫及,没有人敢再像涪川时那样胡作非为、肆无忌惮。
至少在李世民活着的时候,可以确保李丰万事无忧,断然不会再有刺客之类的事情出现。
至于李世民百年之后李丰的下场会如何,那就要看他自己的本事了。听说废太子失忆之后整个人性情大变,再不似做主东宫时那么软蛋,说不定还真能让他闯出一片天地来。
“确是如此。”李世民点头道:“朕之所以让他假死,就是为了让他脱去之前的种种罪责,不再将他的活动范围仅限于黔州一地。如果能重新返回长安的话,那自是再好不过!”
对于李承乾,李世民的心中一直都饱有一种很特别的情感,或许是因为他是李世民的第一个儿子,也是他与长孙皇后的嫡子,李世民不忍见他被人迫害。
既然发配到边远之地都不能保他性命,那就索性将彻底地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绝了那些人的想要斩草除根的心思。
李世民心中已然有了定论,无论如何,他都要保住这个逆子的性命。他是朕的儿子,如果朕不想让他死,谁也拿不走他的性命!
程咬金感觉自己到了表现的时候,出声接言道:“现在李丰只是一个囚犯,与中山郡王再无关系,圣上不宜出面将其召回。而老臣的三子现在涪川与李丰的关系还算融洽,回头老臣就去给老三修书一封,让他出言相邀,一同到长安来转一转,如此也算是与我程府搭上了关系,以后就算是出了什么问题,我老程也有了可以为他出头的借口!”
李世民一愣,不由抬头看了程咬金一眼,这个方法不错,凭着程咬金在长安城里无人敢惹的流氓形象,还真能够为废太子挡下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这老程可以啊,每到关键的时刻都能挺身而出,为朕解忧,是个好同志!
“如此,那就劳知节多费些心思了。”李世民点头应允,“待他到了长安,朕也会以他医治好了兕子的气疾为由,给他一些赏赐,让他不至于没有一点儿依靠。”
不管是李世民还是程咬金,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根本就不怕有人能猜测或是看破李丰满的真实身份,他们现在只需要有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就够了。
把废太子身亡的消息坐实,就是他们最好的借口。
“废太子的尸体朕会令涪川县当即组织人手运回,葬以国公之礼,朕特允其可以陪葬昭陵,宽宥其生前的一切罪过!”
听到李世民的决定,程咬金一愣,探声谏言道:“圣上,这么做会不会太过抬举了那具无名尸?毕竟他并不是真正的中山郡王,他岂能受得起如此大的礼遇?此举,怕是会对长孙皇后不敬。”
以国公礼葬也就罢了,李世民竟然还要让他陪葬昭陵,这就有点儿过了。
昭陵是什么地方,那是长孙皇后的长眠之地,将来皇帝百年后也是要睡进去的,这么神圣的地方,岂能容一个外姓血脉玷污?
“无防,到时候真正入葬的,只能是一副空椁。”李世民不以为意道:“待日后真正的承乾薨逝,再让人将其移葬进去即可。”
程咬金一阵无言,圣上不愧是圣上,这算计得可真够长久的,李承乾现在才不过二十余岁,就算是寿元不足,只能活个五十余岁,那至少也还有三十余年的时间好等,到时候李世民肯定已然不在,没了李世民的叮嘱,谁还会再来操这个闲心?
“观音婢是承乾的生母,生前也最为疼爱于他,如果她知道朕如此行事也是为了保全承教的性命,想来在九泉之下,她也不会怪罪于朕。”
李世民一声长叹,不知是在怀念已经故去的长孙皇后,还是在为废太子以后的道路担忧。
片刻之后,李世民停笔收墨,所有的安排全都拟到了手谕之中。
将写好的手谕拿起又前后观看了一遍,确认无误,李世民在手谕上轻吹了两下,墨迹全干之后直接将其递予程咬金。
“速去将这道手谕送至涪川县,着令右金吾将军程怀弼全权处理废太子被冒允一事!”
程咬金躬身接过手谕,高声道:“微臣遵旨!”
言罢,手举着手谕后退三步,然后才转身直接出了殿门,一路疾驰,重新返回了府里。
书房之中,程咬金也奋笔疾书了一阵,跟程怀弼透露了一些他在宫中与李世民对话的心得体会,叮嘱程怀弼一定要小心谨慎,莫负皇恩。
事毕,就在他想要召集军部的秘探准备将手中的圣谕与他刚刚写好的书信一并送至涪川的时候,秘探竟然自己闯了进来。
“国公大人,涪川又有新报送至,小人不敢怠慢,即刻就送了过来,请您过目!”
程咬金直接懵逼,这么快就又有了新的消息,这两道消息的时间间隔,前后也不过才就两个时辰吧,你确定不是在玩老夫?有什么消息你不会一并发送回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4/3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