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月(校对)第1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9/327

真的能吃吗?
房玄龄心中疑惑,如果不是李世民说种子稀有,他真的想要亲口试一试。
其余四人,除了程咬金外,长孙无忌、褚遂良与王正瑞,全都目光炯炯地盯着房玄龄手中的土豆,好奇之心大盛。
如果真能亩产二十六石,那么这一枚小小的土豆就能一跃成为国之重器,成为整个大唐走向贞观大治的关键,土豆虽小,却又重逾千均!
在场的五位朝臣,无一不是大唐的国之栋梁,无一不清楚一种能亩产二十余石的农物究竟有多么地重要。
房玄龄之后,是长孙无忌,再之后是褚遂良与王正瑞,程咬金因早就已然入手把玩过,所以并没有再凑这个热闹。
一番流转下来,最后由王正瑞一脸激动与不舍地将土豆又交还给杨震,再次回返到李世民的手中。
“王卿精于农事,对天下农物都多有见解,不知你在此之前可曾见过此物?”李世民率先征询的是王正瑞的意见。
还是那句话,术业有专攻,这么专业的问题就当去请教更为专业的人才。
王正瑞面现羞愧之色,恭声回道:“微臣才疏学浅,从未见过听闻过此物,这土豆或是真如李丰所言,是出自极西之地,我天朝国域并无产出。”
虽然羞愧,可是王正瑞心中更多的还是兴奋与激动,天朝没有,那就更说明此物的来历非同寻常,说不定那奏报所言并无虚假,这极西之地的物种,真能有极高的产量。
“皇上!”王正瑞再次站起身来,躬身请命:“微臣再次恳请皇上,能允微臣亲自赶赴黔州,尽快查明此物真伪,如果为真,当极早培育并推行天下。”
刚才有人出言阻止,是以奏报不准不由,此刻有晋阳公主的信笺及土豆实物为证,谁敢再出声质疑?
李世民的目光移向长孙无忌及房玄龄、褚遂良三人,见他们此刻都不再多言,不由微微一笑,看来小兕子的一封书信,已然彻底打消了眼前这三位谋国重臣心中的疑虑。
“好!”李世民高声应允,道:“那就有劳王卿亲自走一趟黔州,今夜就走,一路马不停蹄,以最快的速度赶至涪川,一定要将这土豆的情况调查个清楚明白!”
王正瑞身子一挺,然后深躬而下,高声道:“微臣遵旨,定不负皇上所托!”
李世民又交待嘱咐了两句,然后冲杨震摆手,示意杨震亲自将王正瑞送出宫门。
第282章
玄甲军出动
程咬金这时站起身来,粗嗓门儿一震,高声道:“皇上,老臣是个粗人,不过我也知道有过要罚,有功就要赏的道理。”
说完,程咬金看了一眼在座的几位老哥,郑声向李世民建议道:“那李丰虽然有过错,可亦有大功于朝廷。先是两篇启蒙文章开蒙万千幼童,再有承德茶制方赈救百万灾民,现在又整出了一个能够亩产二十余石的土豆,这么大的功劳,足以抵得了他犯下的那些过错,所以微臣恳求皇上,能够下旨将其身上的罪过皆尽赦免,以全人心。”
今天正好三省六部最主要的三个头脑皆在,早点儿把话挑明,也好早点让废太子脱身。
这样的话,晋阳公主与程怀弼也就能早点回来,话说,他们家老三已经在涪川呆了快有两月了,堂堂的一个右金吾将军却每天窝在黔州那种偏远山区之地像什么话?
李世民眉头一挑,这个问题早在李丰满将承德茶制方通过程怀弼送到长安的时候,李世民就已经在中书省的议政堂上与房玄龄几人议过。
只是当时承德茶初制,功效未显,怕不能堵住宗室及满朝文武的嘴,再加上晋阳公主病重,李丰亦不能及时回返,所以这件事情就一点点地给拖到了现在。
此刻,程咬金旧事重提,李世民也不免有些意动。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时机,承德茶的功劳已经得到了全面的证实,所以不管土豆的事情是真是假,李世民都有借口能够趁机免了李丰的罪过。
“玄龄啊,此事你怎么看?”李世民首先向房玄龄看来,他是中书令,是百官之首,最有发言权。
房玄龄没有犹豫:“微臣附议!”
李世民点头,而后又将目光移向长孙无忌:“辅机,你觉得呢?”
长孙无忌亦恭声回道:“微臣亦没有异议。土豆之事虽还未经证实,但是承德茶的出现已然救活了逾百万灾民,可谓是居功至伟,此功足以抵他冒充皇室血脉的罪过!”
“登善,你以为如何?”李世民再看向褚遂良,登善是褚遂良的字,私下里的朋友皆如此称呼于他。
褚遂良道:“长孙大人说得明白,微臣也觉得,李丰之罪,当赦!”
“除此之外,如果土豆的事情能够经得起王大司农卿的验证,微臣以为,这李丰非但无过,反有大功,而且还是堪比开疆裂土的不世之功,当大赏!”
褚遂良的为人比较实在,在场的四位朝臣之中,只有他不知道李丰其实就是废太子,所以也只有他敢这般直言要大肆封赏李丰其人。
房玄龄、长孙无忌与程咬金虽都觉得李丰功劳不小,但是到底该不该大肆褒奖,他们可不敢胡乱言语,这一切还都得看李世民自己的意思。
毕竟,李承乾可是曾经做过逼宫之举的逆臣逆子,冒然替他说讲好话,谁知道会不会因此触怒了圣意?
李世民微摇了摇头,道:“登善言之有理,其罪确可赦免,但是至于要不要追加封赏,现在而言还为时过早,一切还是待王爱卿从涪川回来之后再作计较吧。”
李世民一句话就定了调子,褚遂良遂不再多言,皇帝说得不错,现在就论功寻赏,确实还早了点儿。土豆之事未定,当事人也不曾被押送到长安,现在说什么都是虚言。
房玄龄探声问道:“如此的话,那微臣明日就拟旨下放,彻底赦免了李丰李承德的罪状?”
只要皇帝首肯,中书省亦有替皇上草拟圣旨并传达圣旨的权力。事实上,李世民每天所下达的圣旨政令,有百分之八十都是经由中书省向下级各地言官衙传达。
李世民摆了下手,“不急,赦令等到他们到长安之后再颁布也不晚。”
提前赦免的话,那个逆子就提前恢复了自由之身,若是他不愿意随着小兕子一同来长安的话可该如何是好,总不能让程怀弼强行把人给绑来吧?
李承乾见不见无所谓,但是轻寒那几个丫头,李世民可是真的有些着想了,让次轻寒的来信李世民一直都有保存,每看一次都泪眼婆娑,思念及怜悯之情与日俱增。
所以,让李丰以待罪之身押解到长安城来才是最为妥帖的选择。反正晋阳公主与程怀弼都知道他的身份,在路上自然也不会受什么委屈。
一时间,房玄龄四人都不再说话,只要皇帝同意赦免,晚一些似乎也没什么关系。
“行了,今日就到这里吧,诸位爱卿且都回去歇息,有什么事咱们明日再议!”
李世民宣布散会,现在已凌晨两点钟左右,在场的几个人年岁都已不小,再不去休息的话明天可能会顶受不住。
“臣等告退!”
房玄龄四人同时起身,躬身告退。
片刻后,大殿内就只剩下李世民一人安坐在殿中,低头又看了一遍王朝与晋公主主分别所书的奏报与信笺,同时右手握着那颗已经被清洗得极为干净的土豆,神色清明,目光炯炯。
今天晚上传来的这条消息对他的刺激实在太大,现在哪怕已近凌晨,他却是一点儿睡意也没有了。
亩产二十六石的粮食,想想都让人激动兴奋。
哪怕土豆的缺点很明显,可是他的优点与长处却是更为突出,总体来说,这种农物,就是一种上天赐与大唐的神物,它的出现,定然能够让大唐彻底摆脱战时无粮、荒年无粮的积弱之局。
褚遂良说得不错,李丰的这份功劳,确实可以与开疆裂土相媲美,是足以流芳百世、遗泽万年的不世之功。
这样的功劳,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一朝一地,说句不太吉利的话,哪怕是在许多年以后,大唐的国祚不存,后来的新朝也会因此而受益并劳劳铭记住李丰的名号。
“这个逆子终于长大了,可惜啊,开窍得有些晚了!”
坐在御案之前,李世民摇头长叹。李承乾是他的儿子,他并不忌妒李承乾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与声望,反而是儿子越优秀,李世民的心中越是痛快自豪。
唯一可惜的是,李承乾是在被废去太子之位之后才绽放出了非同寻常的才智,这让李世民不免觉得自己在教育子女方面多有缺失。
“杨震!”李世民轻唤一声,杨震急步走到近前,“皇上,老奴在!”
“去一趟东宫,把太子……”话说到一半,李世民又轻摆了下手,“算了,此刻太子肯定已睡下,还是明天再让他过来吧。你记一下,明日一早,着人去东宫通传一声。”
杨震躬身应道:“是,皇上,老奴记下了!”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上午,早朝过后,不久,赵德全再次匆忙赶到殿前,与昨夜一样,手中亦捏着一份相似的奏报。
涪川那边又来消息了。
“这是怎么了,有什么话不能一气说完,非要分两次奏报,从黔州到长安相隔数千里,送信是不要钱的吗?”
接过奏报,李世民心中腹议,不由便想到了前段时间程怀弼似乎也搞过这么一出,怎么人一到了涪川,全都变得这么毛躁了呢?
不管是军部还是暗卫的秘线,组建起来都极耗资源,每送一次信都是一场巨大的消耗,如果不是为了紧要的事情就这么随意地利用,简直就是在浪费朝廷的资源,是在犯罪!
“咦?这是什么?”
装盛奏报的竹筒里似乎还有别的东西,李世民在将奏报掏出的时候,明显地听到里面似有晃动,轻轻将其中的东西倒出,是一个淡黄色的犹如牙齿一般形状的颗粒。
李世民不由抬头向赵德全看来,这奏报是他送来,当是知晓这是什么东西。
赵德全躬身禀道:“回圣上,此物名曰玉米,王副统领在秘报之中做有详述,请皇上过目!”
“玉米?”
李世民的神色不由又是一震,不由便想到了昨晚晋阳公主从涪川的来信,以及那颗让人激动不已的土豆。眼前的这一幕与昨夜何其想像,莫不成这玉米也是同土豆一样的新型农物?
想到此处,李世民便迫不及待地将奏报打开,瞬时,一种熟悉的画风辣着眼睛扑面而来,这特么竟然又是一封王朝亲笔所书的奏报!
真是要了老命了!
胡莱呢,朕突然有点儿怀念那小子的笔迹了!
昨晚刚刚受到王朝神一般字迹的摧残,眼睛都还没有完全恢复,现在又要被迫忍受同样的煎熬,李世民心中突然涌起了一丝想要把王朝召来并亲手掐死他的冲动。
明明身边有一个不错的代笔,你自己瞎比划什么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9/3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