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月(校对)第2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0/327

“至于剩下的那几个,除了李承德本人外,皆是五姓七宗推举出来的俊杰。”
李治面色一变,怕李世民会有误会,连忙出声解释:“父皇,此事儿臣并不知情,也从未参与。儿臣不知为何那李丰会将儿臣的名字也提了上去……”
五姓七宗,对于皇室子弟来说,那就是一个雷,谁触谁死,李治虽贵为太子,却也没有那个胆量与这些士族有太深的牵连。
现在,不止有人把他摆到了一个抢功的位置上,而且还扯上了五姓七宗的人,这明显是在陷害好不好?
李世民冲他轻摆了摆手,给了他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淡声道:“治儿,先不急着辩解,这件事情是朕默许的,没有人会胡乱猜疑!”
一句话,李治一下就安静了下来,疑惑不解地看着李世民。
“崔、卢等七大世家,早在数日之前就已经与李承德达成了交易,一家出五百万贯,购得一个利民万世且流传千古的贤名,就是名单下面的那七个人,到时会随同李丰的功绩一同传扬天下。”
李治闻言,直接开口否定:“这怎么能行?为了些许铜臭就枉顾事实,曲改历史,实非君子所为。”
李世民点头,这孩子的三观很正,是非很明,是个好孩子,不过尚缺一些调教。
当储君当皇帝,可并不只是三观端正,心思良善就够的。
“五姓七宗,狼子野心。他们这么急于求名,肯定是别有所图,欲对皇家不利。父皇明鉴,断不能让他们的野心得逞!”
李世民再次点头,眼光是有的,不过看得还是不够深远,到底还是年轻,需要打磨的地方还有很多啊。
可惜承乾,经过一番磨难之后已然脱胎换骨,变得更加成熟稳重,再加上他已有十余年的储君经历,可谓是轻车熟路,他若是再为太子,定然能够游刃有余。
奈何,造化弄人,那孩子这辈子也就只能做一个安平候了。
“父皇,儿臣观那李丰,尽走一些歪门斜道,不像是正经人那,以后还是让兕子离他远点儿比较好,免得跟他学坏了。”李治开始告状,小报告打得贼溜儿。
李世民哑然失笑,“何以见得啊?朕看是皇儿你对他似乎有些偏见吧?”
“父皇明鉴!”李治拱手正色言道:“儿臣对李丰可是打心底里感激,他不但医好了兕子的气疾,而且还献出承德茶拯救了百万灾民。现在更是又拿出了土豆、玉米两们高产神物,惠利天下。”
“他之前的所做所为,儿臣敬佩。但是现在,看他竟然为了区区五百万贯钱财,而屈服于五姓之人,更甚者为了讨好儿臣,竟将儿臣的名字也添了上去,实在是……”
“咳咳!”
李世民轻咳了一下,“治儿怕是误会了,朕刚才说了,这件事情是朕默许的。把你的名字添上去,其实并不是为了讨好你,而是为了国本,为了我李唐的江山稳固。”
“你入主东宫尚不足三月,根基远不及其他几位皇兄深厚,现在正是需要名望与竖立威信的时候,李承德能够主动让出这么大一份功劳与你,可谓是用心良苦,你当怀有感恩之心去铭记。”
李治被噎了一下,直接就尴尬了。
尼玛,会错意了!
原来父皇也有这方面的意思,甚至还很欣赏李丰的识趣。
“儿臣愚钝,没有父皇看得深远!”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李治直接低头认错,“经父皇这么一点拨,儿臣好像明白了一点,这份名单上加上儿臣之后,以太子的身份力压所有人,包括李丰在内,所有人的功劳都被分薄了许多,七大世族的影响也会随之降到最低。”
“这么看来的话,李丰确实是用心良苦,七大世族花钱却没有买到想要的效果,想来一定会被气疯吧?”
李治声音一顿,面露忧色:“只是这样一来的话,他的处境岂不是会变得很危险,七大世家应该不会就这么轻易放过他。”
真是个机灵鬼!
李世民深看了李治一眼,明明一开始就看出了其中的利弊,可是为了不引起自己的猜忌,却只拣攻诘的话来讲。现在一下探明了他的态度,立马就又转变了方向。
机灵是好事,说明耳目聪慧,能察颜观色。
但是却少了几分自己的坚持与立场,换句话说就是耳朵根子有点儿软,容易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看来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为人君者,岂能没有自己的主见?
“所以,”李世民接声道:“朕决定封李丰为安平候,并赐下候府一座,让他在长安城扎稳脚跟,当可护他周全。”
“安平候?”李治若有所悟,拱手迎合,“父皇圣明,李丰与朝廷有功,自当赏罚分明。”
第311章
宫门前的冲突
临近正午时分。
李丰满在大理寺监被传召入宫,过来传诏的是内侍总管杨震,看到李丰满本人的时候,杨震先是一愣,随即笑脸相迎。
“李公子,咱家这里有礼了!”隔着牢门,杨震冲李丰满微微拱手见礼,道:“皇上刚刚下达了旨意,赦免了李公子身上的一切罪过,并请李公子入宫一叙。”
大理寺卿赵恬一直跟在杨震的身后,见杨震竟也对李丰如此客气,顿时心中惊诧莫名。
这个李丰到底何德何能,卢国公对他青睐有加,五姓七宗对他趋之若鹜,便是皇上也一直都有关注,昨日竟然让人连夜过来探视,深怕他在大狱里受了什么委屈。
这还罢了,现在,连皇上身边的内侍总管都对他如此客气,甚至主动放下身段上前去见礼,这特么比他赵某人这个大理寺卿的面子还要大。
还有天理么?
这厮可是个冒牌货,虽然与废太子确实有几分相像,但纵是真的废太子,这般时候也不会有人如此捧场吧,毕竟是落了毛的凤凰,谁还会把他当回事儿?
所以,赵恬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些大人物到底都是怎么了,为何偏偏对一个穷乡僻壤出来的罪人这般看重?难道就只是因为一个承德茶,或是一本《三字经》?
这不科学啊!
大唐有钱有才的人多了,咋不见卢国公和皇上对那些人青睐有加,却独独青睐李丰?
我赵某人也不赖啊,四书五经读了半辈子,满腹的才华竟无人欣赏,凭什么?
心里有点儿酸,不过这并不防碍赵恬去刻意交好这位贵人眼中的新贵,从牢头手中要过牢房的钥匙,亲自去为李丰找开牢门。
“李公子,杨总管的话你也听到了,从今而后,你身上的案子就算是彻底的消了。之前因为职责所在,不得不将公子收押,得罪之处,还请李公子多多担待!李公子请吧!”
牢门大开,赵恬伸手请李丰满从牢中跨出,杨震笑眯眯地看着,亦是一脸期盼。
李丰满客气拱手:“有劳赵大人,有劳杨总管。”
到目前为止,一切还算顺利,无罪一身轻,畅通皇室血脉的案子终于了结了。他在这个时代的身份也算是正式被洗白,也再没有了废太子终身不得离开黔州的约束,可谓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一脚踏出牢门,李丰满的心情很舒畅。
外面,赵恬令人备好了热水,让李丰满沐浴更衣之后,这才随着杨震一同上了马车,勿勿赶往太极宫。
路上,杨震仔细地向李丰满交待了一些宫里的规矩,免得君前失仪,在皇帝还有朝臣的面前闹了笑话。
说了半天,见李丰满神游物外,似乎并没有听在耳朵里,杨震便知趣地闭上了嘴巴,李丰的身份杨震一早便知,跟一个曾经当过太子的皇子讲宫中的规矩,确实有些搞笑。
不过,不是说在涪川的时候落水失忆了吗?难道也跟废太子薨天一样,都是假装的?
杨震深看了眼正在透过马车的窗帘往外观瞧皇城景致的李丰,心中多有猜测,直觉得自己可能已经猜到了事情的真相。
李丰满没有理会杨震,不是因为他对宫里的规矩知之甚详,更不是因为他瞧不上一个没有了卵蛋的太监,实在是看到了长安城现在的街景街貌,心中有了感触,一下就又回想起了后世的种种。
此刻,跟他昨日初到长安时不同,昨天到长安时天光已然放暗,街道上行人不多,光线不明,再加上周围全都是兵丁围拢,让他根本就无暇看到太多长安城内的真实状况。
千年之间,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长安城经过一千三百多年的演变,到了二十一世纪,古城依在,虽然破了些,也几经修缮,但是根基未变,建筑未减,依然还是当年的那些方位。
顺天门,嘉德门,钟鼓楼,太极门……
入眼的景致,看在李丰满的眼里,分外的眼熟,这些地方,他都来过,而且不止一次。
人活一世,最多不过百年,而这些建筑,却可是屹立千万而存,让后人见之不甚唏嘘。
李丰满突然想到,循着古城,他或许可以寻到他们知味轩所在的方位,如果可能的话,在原来的地方重新一座知味轩,或许也是不错。
这个念头一经冒出,就再也止不住,李丰满整个人一下就变得兴奋起来。
他现在不缺钱,也不缺人,只要确定了地方,把钱砸下去,要不了多久,知味轩就能重现。
李丰满的思绪再次飘了起来。
“李公子!李公子!”
耳边传来杨震的轻唤,李丰满回过神向杨震看来,杨震道:“李公子,您的那个随从跟守宫门的禁卫打起来了,这可不是小事,您还是赶快去劝劝,否则闹大了,对谁都没有好处!”
李丰满一惊,第一反应就是,根福那厮又闯祸了!
“让开!俺我保护俺家少爷,谁也别拦俺!谁拦俺就揍谁!”
远远的,李丰满就听到了根福的声音,根福的声音震天,情绪有些不太稳定,小暴脾气又发作了。
不过李丰满也从根福的吼声中明白了缘由,并没有急着下车,而是扭头向杨震看来:“杨总管,能不能让根福随某一同入宫?”
杨震脸一黑,这不是扯呢吗?
合着刚刚跟李丰讲的那些规矩全都白费了,这位爷根本就没听到耳朵里面。亏得杨震还以为李丰失忆是假,还以为发现了李丰的小把柄。闹了半天,刚才人是神游物外,走神了。
“好,明白了!我这就下去交待一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0/3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