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校对)第2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7/1044

  中型运输舰的指挥官客舱里,陈锋的培养箱孤零零的摆在这里,唐天心在指挥舱那边负责航行指导,防止可能出现的智能战舰拦截。
  陈锋的视线透过指挥舱超韧玻璃隔板,能看见极远处笼罩在土星轨道与天王星轨道之间的戴森膜独有的淡黄色反光。
  它无比的绚丽壮观与宏伟。
  这次的戴森膜似乎比过去颜色更深一点。
  这条时间线的科技水平明显又长足进步了,但戴森膜依然是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陈锋又把目光转向眼前的投影光幕,开始翻阅时代情报。
  现在的戴森膜建成于2687年,比上次的2755年提前了六十八年。
  由当时的世界各国联合建成。
  提出戴森膜理念的,依然是吸收了生物学家赖闻明的知识的疯狂科学家谢尔盖·波诺马伦科。
  并且这次他把工作做得更细致,设计理念更为完善,为后人节约了不少时间。
  最终人类制造出来的戴森膜科技水平的确比过去更高,依然具备生物特性,但在长成形后并未瞬间停止生长,直到再又长得更厚实些才消停。
  体现在功能上,就是其能量转化效率更高,平均每秒转化的可为人类所用的总能量更多。
  即便到如今又数百年过去,人类和镭对强化戴森膜的能量利用总额加起来也才堪堪达到百分之百。
  在之前的数百年,戴森膜制造出来的庞大电能与生物电池大半都给浪费掉了。
  谢尔盖这位仁兄是真的虎,自从第一次出现在史书中后,就变成了个顽强的钉子户,每次还会更厉害一点。
  时代造英雄,英雄铸史书。
  足够强悍的人只要别英年早逝,又或是遇到什么不可抗力,总能释放出自己应有的光华,照耀前路指引方向。
  陈锋又感慨着,在人类冲出太阳系又或者彻底掌控反物质科技之前,获取能量的终极手段应该就是戴森膜了,不可能更强了。
  有件事让他感到格外惊诧。
  戴森膜如今不但未被摧毁,依然存在,甚至并未被军事实力占据绝对优势的镭完全掌控。
  人类当然不会摧毁戴森膜,在失去地球的肥沃土壤后,以当前的科技水平,无论人类对其他星球再怎么改造,也不可能得到与地球一模一样的环境。
  人类必须依靠戴森膜的能量才能利用原子仪大量生产食物。
  镭也需要戴森膜提供能量。
  如今的戴森膜能量供应分布情况如下。
  百分之六十的电能输送往地球,百分之四十的电能分别输送往各大基地。戴森膜的生物电池南极点,则在被镭夺走的舰队控制中,人类时不时的偷袭一下,抢点电池出来。
  总体而言,相当于人类其实只能得到20%左右的能源,镭控制了80%的能源。
  双方形成了诡异的默契,无论打得再激烈,都没去动戴森膜。
  镭明明占尽了上风,但却又并未断绝人类最后的生路。
  它既不摧毁,又不曾夺取对戴森膜的完全掌控。
  这很奇怪。
  也不知道它是做不到,还是不想做。
第213章
战士出征人未还,独留遗愿待天青
  镭的动机,陈锋是无法去揣度的了。
  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镭对人类都不存在任何心慈手软。
  自从人类逃亡至其他行星后,镭从未停止过对人类的侵袭与追击。
  平均每年小的战役多达数百次,大的战役也有一两次。
  平均每十年,至少会发生一次或许是由人类发起,也可能是镭挑起事端的大战役。
  人类的战舰全面落后,各方面性能都不及镭开发的战争兵器。
  若非是鹰击甲性能卓越,让本该在星际战争中成为炮灰的单兵武器打破力量平衡,人类的自由怕是早已覆灭在镭的铁蹄之下。
  但即便如此,自由阵线依然伤亡惨重,在医疗条件如此发达的今天,每次大战伤亡依然以亿计。
  最近的一次大战发生在六年前。
  当时年仅十八岁的唐天心只是一名小型战舰舰长。
  她原先所属的纵队在一场激烈的会战中被击溃,甚至纵队长都阵亡了。
  同时,镭突然拿出了刚刚研发成功不久的光晕战兽,即便这等极其强悍的特种作战机械数量不多,也打了自由阵线一个猝不及防。
  大面积的溃败不断蔓延,自由阵线岌岌可危。
  唐天心说动了另外几艘其余溃败纵队残存的小型战舰舰长,全员躲藏进半截被摧毁母舰的残骸中,在宇宙中漂浮潜行了两个月,靠近戴森膜南极点的生物电池大型太空站,突然从残骸中冲了出来,发动舍生奇袭,利用战舰引擎和无数鹰击战士冲锋自爆的威力摧毁了上万艘镭的运输舰,短暂切断了镭的补给线,自由阵线趁势反扑,人类这才幸免于难,迎来点休养生息的时间。
  是役人类阵亡近两亿人。
  唐天心崭露头角,并成立天心纵队。
  这种事情并非孤例,已然持续近百年。
  若非人类依然能得到戴森膜的能源供应,在新医疗技术下,人类又能自主选择生育模式,对繁衍后代的意向十分强烈,且新生儿存活率极高,智能保姆与教师又能解决很大一部分抚养及教育问题,自由阵线在漫长的战争中将种族繁衍的大业做到了极致,自由人类的人口怕是早已下降到不能看了。
  由此可见,灭亡人类这条逻辑在镭的意志里,优先度一定极高。
  近二十小时过去,战舰终于抵达位于火星北半球的天心纵队基地。
  唐天心先回到指挥官客舱,“陈锋,现在你的情况需要保密,所以我得把你锁进箱子里,不能被其他人看到。你稍微忍耐一下。”
  陈锋瓮声瓮气的点头,“好吧。”
  唐天心又道:“你放心,这种箱子是单向屏蔽,外面的人看不到,你能看见外面,并且我们两人的脑波通讯一直联通,你有什么事都可以给我说。等会儿回基地后,我马上把你放出来。为免节外生枝,你最近暂时就住我卧室的衣柜里吧。如果你嫌太闷,我可以不关衣柜门。”
  陈锋默默点赞,你繁衍后代的意向果然好强!
  笼罩在巨大力场罩中的天心纵队基地占地面积很大,布局让陈锋觉得有些似曾相识,与曾经的大雪山基地至少有七八分相似。
  即便换了颗星球,但冥冥中似乎有些事情真是天注定。
  不过建筑格局与大雪山基地依然有些区别。
  几乎没有一栋建筑是完全固定在地面上,晃眼一看觉得这些是建筑,但仔细瞧去,却又能发现建筑的设计很精巧,呈模块化布局,可以自由的拆解组合。
  譬如那栋远远就能瞧见的高约一百五十米的宿舍大楼,至少由八个部分拼接而成,且每个部分都可以切换为全封闭模式,拼接位置的中段,有一些斜向四十五度角分布在四周的大型金属圆筒,那分明是收缩后的粒子发动机喷射口。
  如果有变故,所有建筑都能迅速起飞逃逸。
  当真是把游击策略执行到了极致。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一切为了生存。
  战舰里众人简单整理仪容。
  算上陈锋,一行共计二百七十一人的天心纵队残部陆续走向战舰出舱口。
  前方并不宽敞的广场里,挤满了大约数十万人。
  这些人里部分是天心纵队基地里的非战斗成员,还有一部分是没那么精锐的普通士兵。
  其中有五六千人凑在最前方。
  前方人群里这些人有老有少,但也几乎只有老和少。
  中青年不多,约莫只占十分之一。
  年长者白发苍苍,年幼者蹒跚学步,又有些孩童与青少年。
  年长者通常是战士的家中长辈,年幼者则是战士的后人。
  几乎所有人都伸长脖子打望着走下台阶的战士,想从里面找到熟悉的面孔。
  他们想知道自己的家人朋友是否生还。
  其实这消息本可以通过数据通讯的方式早早传回来,但现在自由阵线各大纵队都约定俗称的自发形成了个习俗。
  如果纵队里尚有幸存的战士,那么噩耗要在最后才让阵亡者的家属亲朋知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7/104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