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校对)第3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1/1044

  可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的超高浓度乳酸什么的又没跟过来,以至于疲劳感与身体的真实状况出现割裂感,未能适应,并导致这种如同醉酒的眩晕。
  想起这事,陈锋又试探着在心里喊了喊,“繁星?”
  没有动静。
  他再摸了摸脑袋,仔细感受,原本无时无刻不在的酥痒感消失了。
  他又蔚然一叹,从床上跳了下来,去到卫生间先洗把脸,镜子里的面孔有些苍白到惨无人色,不过正在迅速恢复。
  好起来了。
第275章
一手打造宇宙奇观
  陈锋把脸搽干净,气色好了很多,再打个电话叫客房服务送十人份的早餐过来。
  在等待早餐的过程中,他坐到弧形阳台中的沙滩椅上,自己泡了杯速溶咖啡,双腿搭在小桌上,先远远的望一望钟蕾的寝室窗户,确定灯还关着。
  很好,学乖了,不熬夜了。
  然后他扭头呆呆看着远处正冒头的旭日,脑子里渐渐开始思考。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成败在此一举。
  如果自己这次的操作依然完美,不用指望太多,再稍微往前推进一点就好,那么至少能给人类找出两到三种必胜的策略。
  所以这次的总结很重要。
  又吃过早饭大约两个小时后,他从沙滩椅上坐直,摸出笔记本开始写写画画。
  虽然他现在的记忆力已经很强,但多年的义务教育让他养成了更相信手中笔的好习惯。
  他之所以选择用手写,而不是速度更快的打字,倒也是为了让自己在慢慢写的过程中多些思考,把决策做得更负责任。
  距离胜利越近,他就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他既要在现在的基础上进一步拔高人类的发展速度,同时又要尽可能的避免掉一切潜在的负面影响。
  虽然即便再输也能重来,可倘若能赢,谁又想输?
  比起过去,这次人类取得的进步,简直不能以道理计。
  在与入侵者的对抗中,克制涉粒子炸弹成功、找到克制排斥力场与量子纠缠生物杀伤的办法、逼出丝状光束、首遇隐形蜻蜓战机便将其全数剿灭、勉强应对首次遇见的在可以造成空间坍塌的黑洞炸弹、封锁敌舰折跃能力、击碎流光护盾、涉粒子炸弹重创敌舰等等等……
  其中的每一项,都是陈锋过去无法想象的跨越式进阶。
  他甚至炸死了一个复眼者。
  用了七条时间线,死了七次,从连敌人的面都看不见就惨遭族灭,到也终于能让敌人付出血的代价。
  单凭此成就,陈锋足以自傲。
  最重要的是,文明的科技水平再度拔升,上条时间线里仅相当于2.1级的人类文明,这次至少达到了2.4级。
  人类文明对统一力、类曲率、黑洞、生物、反物质、质能转化、微观世界、宏观宇宙的总体认知均取得长足进步,正式步入卡尔达舍夫二级文明的中期阶段。
  如果不受外力干扰,再给人类以足够的时间,哪怕从此科技停滞,人类依然能将足迹洒满整个银河系。
  一千年,人类从0.7级文明起步,在被封锁五百年限制住发展的情况下,硬生生跨越1.7级的限制,抵达2.4级。
  除入侵者之外,陈锋并未与宇宙中的其他文明打过交道。
  甚至他与入侵者都不曾真个交流过,但在他如今的认识中看来,他下意识的认为别的文明要做到这步,少说也得以万年,甚至十万百万年为单位。
  每个阶段的科技瓶颈突破,可能并不像陈锋看到的人类进程中表现的这样简单。
  宇宙自有规律,在规律下,石油从腐殖质到黑色黄金需要的时间是至少两百万年。
  星球的诞生与泯灭,则是以几十亿年,百亿年为单位。
  但对二十一世纪的人类而言,从有史书记载的近古历史到发射宇宙飞船开发太空,拢共只用了几千年。
  人类从诞生到0.7级文明的短暂历史相较于地球四十六亿年的生命,只不过弹指一挥。
  从蒸汽火车到时速三百五十公里每小时的特快高铁,人类只用了两百年。
  从第一台每秒能完成五千次加法运算的,重达三十吨的二极管电子计算机,到人类进入摩尔定律的短期快车道,手机CPU吊打过去的大型计算机,人类只用了六十年。
  人类的时间跳跃太快,便误以为宇宙都这样快,可陈锋仔细一想,事实未必如此。
  譬如他在轰击敌舰内部能量输送管道时,就曾信手对这艘混杂了生物与机械科技的战舰材料进行了简单的半衰期分析。
  当时数据一闪即没,他也没太在意,只晃眼一瞟。
  如今他重新回想,才发现这艘看起来崭新的战舰内部能量输送管道至少已有五十万年的历史。
  五十万年前,敌人就制造出了这艘球型战舰。
  当时的地球人还在干嘛?
  身上的毛发都未退却,还在拿着木棍与猛兽搏斗,可能连如何保存火种的技能都未曾掌握。
  所以,通过陈锋的暗中操盘,更有无数人前仆后继穷尽心智的奋斗,人类在上一条时间线中取得的进步,或许能称得上宇宙奇观。
  现在他要做的,是让这宇宙奇观的光辉更加耀眼,耀眼到就连太阳系屏障都无法阻隔。
  首先,下次继续保持这次的优良传动,把《世外之歌》的渗透和S菌的围剿摁在地上揍,揍到喘不过气来那种。
  他迷信赖闻明、谢尔盖和弗兰奇这些钉子户们能一如既往的给力。
  其次,继续贯彻对涉粒子炸弹的拿来主义,并且如果材料学等综合基础学科上再有进阶,甚至很可能他一过去就能直接开工。
  至于别的关于入侵者各种手段的针对性布置,陈锋决定对其进行放养,反正先做该做的事,最后能变成啥样,等揭开盖子时自然就知道了。
  陈锋学乖了,不再去构想得不切实际的精确,相信时间自然有其纠错能力与客观规律。
  他打算等下次过去的时候,重点把丝状光束、蜻蜓战机、黑洞炸弹、八足甲虫等入侵者的底牌也加入到作战情报中,不用再茫然的无的放矢,见招拆招,情况自然又有改观。
  就像这次,每种针对性的布置最后都基本取得了预期效果。
  陈锋多次玩弄历史的经验告诉他,人类的智慧值得期待与信赖。
  自己很重要,但其实也没想象的那么重要。
  记录下这些大方针的整体思路后,陈锋又将视野落回当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甭管这次未来还想多做些什么,都得从眼下这能利用的一个月全力构思,并逐步实现。
  他并未急着动笔,而是现在心中回忆了一下上条时间线自己最后的走向。
  他发现一个很僵的事实。
  在上条时间线中,自己的工作量安排得太满,几乎没有喘息之机,以至于堂堂银河人类只活了短短一百二十七年,丢尽了银河的脸面。
  现在基因唤醒度稍涨了一点,但根据繁星的分析,自然寿命恐怕不会有明显增长。
  如果把自己的工作量再加大,恐怕还得更短命,或者就是压根忙不过来,什么事都没做到极致,导致最后反而弄巧成拙。
  这次一定要把这个因素考量进去。
  事情很难,但他用了大半天还是缕清了思路。
  【第一事项】
  继续增加共计十种历史研究院帮他精挑细选出来的重大材料、能源、电子计算机领域的相关成果。
  分别为可以制作碳结构电脑芯片的超纯碳单质技术、无衰减无限循环使用大容量电池技术、低衰减微波高负载输电技术等等等。
  这十项成果中,仅有五项产生在2050年后,另外五项则依然诞生自2030年到2050年间。
  拔苗助长并非越用力越好,跨度太大的科技容易变成无根浮萍。
  而且这条时间线本来就已在他的九大技术与《狂人猜想集》的覆盖之下,已然走到了另一个方向。
  他没必要去强行跳跃,只需要掐准上次改变的时间线,在保持上次成果的前提下,适当的衔接,自然能做到进一步提速。
  现在陈锋除了牵引历史之外,还得保护属于他自己的历史。
  毕竟他留下的影响都还在酝酿中,星锋研究院才刚刚破土动工,《狂人猜想集》才刚刚被人深度消化,一切又重归于混沌的未知。
  举个例子,假如陈锋弄得太过火,贪功冒进,过度催促施工人员加班加点的赶工期,导致星锋研究院的地下工程质量出了问题。
  几年后,房塌了,牺牲了几个重要的研究人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1/104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