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校对)第4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2/1044

  他拍了下自己的手。
  你咋这么贱呢?
  手一滑,你咋就整这么多字出来了呢?
  你不去写网文真是白瞎你的才华了。
  陈锋长叹口气,我可能是贱,能放假都不给自己放。
  算了,可算能松口气歇歇。
  陈锋伸个懒腰,戴上耳机准备听两首歌放松一下。
  他的目光瞟过显示器屏幕。
  Emmm……
  有点僵。
  习惯性的全部用中文写的。
  咋整?
  再亲自翻译一遍?
第282章
我就喜欢你们没见过世面的模样
  五十八万字,还得改配图,陈锋突然想上吊。
  比起干这活,他宁肯被入侵者捆起来用涉粒子炸弹来个全身按摩。
  学渣的本质并不在智商,在于内心是否有一颗坚定不移的学渣之心。
  当你面对困境,学渣之心可以教会你如何穷尽智慧找到放弃的理由。
  陈锋对此经验丰富。
  翻译它干嘛?
  我可以趁机推广中文啊。
  以此为借口,陈锋迅速放弃了亲自翻译的馊主意。
  直接发中文!
  你们不是能耐吗?
  瞧不起咱吗?
  你有能耐就别学,别看。
  几个月前钟蕾用《浴火》掀起过一次英语母语人士学中文的热潮,但范围大多集中在狂热音乐爱好者和专业音乐人的范畴。
  这次陈锋决定来点狠的。
  消除文化差异,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逼迫别人学习博大精深的中文。
  如果不学中文,又呆在中国的外国人,甭管他表面显得再友善,很可能等他结束工作一回国,反手就能写出一本《论中国妞的一百零八种勾搭技巧》。
  这种人的善意是演技还是真诚,需要掂量掂量。
  但一名英语母语者经历千难万险掌握了中文,并怀着刺探敌情的心境来到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泱泱华夏之后,很容易沦陷在各种美食,各种诸如手机支付和网购的便利,各种五千年沉淀的文化氛围中,变成个假洋鬼子。
  这是语言的力量。
  汉语和拉丁语系作为截然不同的语言,其差异并不简单的只存在于发音和文字记载上。
  掌握不同的语言,便等若掌握不同的思维方式。
  语言对人性的影响与渗透,某种层面上比《世外之歌》更隐蔽,更坚固,更底层。
  用不同的语言在脑子里想事情,组建逻辑,呈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截然不同。
  不管其学习中文的动机是什么,只要他一旦开始学了,便注定已悄然在语言的渗透影响之下。
  敌意自然会慢慢消除,进而变得互相认可,这是大概率发生的事件。
  当然肯定会有顽固的敌对派,但这不是陈锋这位自封的文明领航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他只尝试牵引大方向,剩下的交给时间和文明本身。
  陈锋反手把东西通过星峰娱乐的官方网站与自己的个人微博发了出去,上床睡觉。
  他打算明早起床看看动静,实在不行的话再说。
  当天夜里十二点,又一枚重磅炸弹悄无声息的落入互联网络。
  这是本大部头学术专著。
  《狂人猜想集2.0版》——陈锋。
  翌日清晨。
  难得舒舒服服的睡了个懒觉,陈锋精神抖擞的从床榻上跳下。
  昨晚为了避免被某些搞不清状况的国内时差党敲电话过来,他屏蔽了所有陌生号码来电,没人给他汇报,所以他自己也不知道情况怎么样了。
  但他并未急不可耐的摸出手机扫荡社交网络。
  如果不出所料,《狂人猜想集2.0版》此时正处在国内发酵的阶段,应该已经有些热度,但不会太过惊悚,毕竟这才半天过去嘛。
  吃过早饭,陈锋再定下回洛杉矶的机票,这才有心思打开手机,翻墙回国内微博上瞅瞅。
  咦?
  一看之下,他倒有些惊讶。
  他的心理预期参照了上次1.0版的情况,但这次事情的发展比预想的快了不只一倍,现在国内社交平台里差不多都快裂开了。
  稍微思量,陈锋想透了其中道理。
  上次他刚发专著时,面对的第一批受众并非学界人士,而是星峰娱乐的歌迷,以及一些他个人的创作粉。
  经过这部分人与学界少量重叠人士中转,1.0版的影响力才像水流浸透毛巾般缓缓深入学界范围内,经历了许多质疑与争论,最终因为证伪者接连碰壁,才突然厚积薄发的轰然炸开。
  这次情况变了。
  即使他从未领取过任何学界头衔,也从未参与过什么大型的学术讨论会,但经过这么多天的沉淀,《狂人猜想集》的价值依然在持续发酵。
  他的江湖地位不一样了。
  世人看见他的东西的第一反应,从惊诧与质疑悄无声息的变成了另些个念头。
  “《狂人猜想集2.0版》?原来之前的是1.0版吗?这本里讲的是什么?”
  “赶紧学,赶紧看。”
  “别问,问就是你菜。”
  “证伪?先把1.0版搞定,再来考虑这本。”
  “咦,这本字数更多了,他又有什么大计划?”
  是的,这次打从一开始,陈锋就不需要面对什么质疑。
  同样的事情,换一个阶段,他做起来难度直线下降。
  这就是名气的好处,权威的价值。
  由于中美时差,陈锋这边是睡了一觉,国内那边则是无数学者在中午时拿到专著的电子版,或就着电脑看,或打印下来提笔一边看一边划线做笔记。
  现在这边天亮了,那边的人们却忙乎了一整个下午,才入夜。
  赖恩做得更过分,他再次召集了另外十一名菲尔兹奖得主,对陈锋在2.0版中关于六大难题的终极解答进行艰难晦涩但目标明确的推进验算。
  赖恩可不管什么时区不时区的问题。
  对数学家而言,只要灵感来了,每天每秒都是巅峰时刻。
  头发?生物钟?不存在的,哪有在数学的海洋里冲浪好玩。
  赖恩的动机很明确,另外十一人倒也不是真无聊着白打工。
  自从上个月消化了猜想集1.0版中关于六大数学难题中的知识后,这十一人收益颇丰,手头各自卡在瓶颈的研究进度突飞猛进一日千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2/104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