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校对)第6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0/1044

  诚然,赖恩的成功与他个人的天赋和努力脱不开干系,但他的存在起码也给陈锋奠定了信心。
  同时陈锋也要追求后天的融合。
  真正的学问家可以跳出先天母语环境的束缚。
  幼时生长在汉语环境,在成长阶段进入英语环境,然后以极强的学习能力熟练掌握英语,并将两种语言的优势汇合到自己一人的脑子里。
  这种后天的完美融合可以选出的代表人物更多,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童第周等人。
  陈锋觉得这也不错,起码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但或许有人会质疑他,对他的看法表示不服,并讽刺他,“你是不是认为纯汉语环境出不了大学问家?”
  陈锋则只能无奈的表示,有,但数量和质量还不够让人满意。
  并且全球化的意义就在于融合,你非要退融合,只守住自己的语言,那不是开历史倒车,闭关锁国?
  每种语言都代表了一种宝贵思想,每种思想都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多元化的语言是文明发展演变的进程中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你偏偏要放弃到手的财富,去推行极端的民族主义?
  那当然是不可取的。
  世界上的优秀学术论著本就既有中,又有英。
  你只看中,不看英?
  那你看到的东西永远都片面化了。
  这样还指望能出大学问家?
  这时候杠精们又有话说了。
  那为什么不能把所有有价值的英文论文全部翻译成中文?
  陈锋则会两手一摊。
  就算他能靠这先知先觉甄选出哪些论文具备价值,也能组织出足够多的人力物力进行翻译。
  但却不能忽略了一点,学习者本身的完美领悟需求。
  一种语言的文章被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改变的不仅仅是表层的意义,其逻辑内核也必然将在这个转译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流失。
  只看译文的结果就是,你吸收的东西一定会呈现出部分片面化。
  无论中译英还是英译中,都一样。
  陈锋想打赢千年之后的战争,所以他得追求极致,从现在开始就要探索符合人类大脑结构的完美逻辑运转方式——快慢结合,中西不分。
  他要让后人的大脑里方块文字和拼音文字并行,随时随地无缝切换。
  然后,当后人的知识水平不断拓展,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再自行选择接下来的侧重点。
  如果部分后人准备从事纯技术工种,则以中文为主。
  部分后人准备从事最纯粹的理论研究,则让其思维模式逐渐偏向英文。
  这是一种相对的侧重偏向,在具体实践中也会因个体差异而呈现不同选择。
  最后必然还有一小部分人从不同的道路殊途同归,对两种语言自然而然的都掌握到熟练精通,可以既广且深的涉猎所有核心知识,成为引领时代的大学问家。
  至于陈锋如何实现这看似天方夜谭的构想?
  其实一点都不难。
  他甚至早就计划好了准备工作,并且其实已经做过。
  正是《复眼者危机》游戏。
  通过虚拟现实的技术,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覆盖第二世界。
  在上条时间线里,十八年磨一剑的《复眼者危机》发布于2038年。
  世界从此改变。
  人们提前一百年玩到了全方位以假乱真的真·次时代“游戏”。
  人们在这游戏里无所不能,既能享受虚拟现实娱乐带来的满足感和愉悦感,还能在这里完成基础知识的奠基。
  全球各地的人都因为这一款似游戏非游戏的软件而联系在了一起,许多因为相互不了解而存在的文化隔阂在无形中消弭。
  并且更恐怖的是,陈锋完全不像个资本家。
  他做游戏的初衷压根就不是为了赚钱,所以他的骚操作很多。
  为了防止冲击到第一世界的生产力发展,他将人均在线时长卡得很死。
  听说你想增加在线时长?
  那可以,你去学东西,去考试,考试合格增加游戏时长。
  你要能在游戏里读成个博士,那你每天能玩八个小时。
  当然了,博士也有博士的苦,博士的游戏任务直接就变成了要求你在现实里达到什么成就。
  就是这么坑,这么霸道。
  最终解释权归本公司所有。
  要换个人这样做游戏,早死得透透的了。
  但偏偏陈锋手中又掌握着旁人无法企及的技术优势。
  并且全球各地政府吃到了《复眼者危机》这种奇葩运营模式的人才红利,非但不捅陈锋的刀子,反而“为虎作伥”,成为星锋游戏的羽翼。
  等到星锋研究院和星锋游戏联合开发的全息头盔问世,并且低价全面发售后,人类的全息时代正式降临,《复眼者危机》的影响力再涨,并最终火了两百年,成为了文明大融合的重要助力。
  用第二世界去覆盖第一世界,让文化先在第二世界中融合,可以有效消弭矛盾。
  在上条时间线里,当时陈锋为了方便不同语种的人在游戏里交流,嵌入了统一翻译功能。
  这次他拿出了新的主要思路。
  削弱翻译功能的适用范围,故意错位不同语种用户在游戏里进行某种互动时的语言。
  比如汉语用户要使用某种功能,结果打开一看却是全英文界面,还直接不让开翻译,只能使用游戏自带的字典一个一个的去查单词。
  这种功能的奖励还特别丰厚,一旦错过悔恨终身的那种。
  甚至更丧病一点,文字都没有,直接就纯语音,逼着你练听读。
  当然,他在游戏的推广阶段不会弄得这么丧病,但等稳住阵脚,陈锋就准备开始各种花式作死了,反正别人拿他没办法。
  他也不求一蹴而就。
  假定这次他加大投入后,《复眼者危机》可以在2035年开始公测,那么他将用接下来的五十年时间,横扫两代人,总能见到成效。
  打定主意后,陈锋反手将孟晓舟叫了过来。
  “光影工作室和游戏公司的筹备情况怎么样了?”
  孟晓舟:“一切顺利,光影工作室最迟两个月后就能挂牌成立。星锋游戏大约还需要五个月。”
  陈锋大手一挥,“加大吸金力度!尽快筹备《纵横星空》电影制作团队,去银行洽谈贷款,我要加大对星锋游戏的投入,三个月内,必须给我把摊子搭起来。我这里有一份名单,你按图索骥。”
  陈锋给了孟晓舟一份长长的名录。
  统统都是在上条时间线中,曾在《复眼者危机》游戏开发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的知名人物,譬如陈良奇、何安琪、向日等人。
  这些人在上辈子对陈大师爱恨交加,被他三年又三年的十八年超长开发周期折磨得死去活来。
  项目一直在封测,测了又测。
  这些梦想青年熬啊熬,等啊等,等不下去了就各种来又走,走了又来。
  江湖俗称黄埔军校多次进宫。
  更悲惨的是,他们的名字都被陈锋看史料时牢牢记住了。
  孟晓舟正要走人,陈锋再叫住了他,重点点了几个名字,“这几个人合同签长一点,工资待遇和业绩奖金额度给高一点。”
  孟晓舟不解,“看他们的履历,不是很亮眼吧?”
  陈锋笑而不语,“相信我的判断。”
  孟晓舟秒懂,看来这些人都是些游戏领域的未来大牛,这是要被陈锋提前收割了。
  “好的,那我和他们直接签十八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0/104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