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校对)第6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6/1044

  倒是有个意外惊喜,本以为会有残缺,但最终的成品却十分完整。
  半个小时后,陈锋用自己写的程序完成面容模拟重建。
  看着显示屏里的照片,陈锋叹了口气。
  有些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
  这张脸的主人正是谢尔盖。
  根据自动识别的骨龄显示,谢尔盖死亡时的年龄才二十余岁。
  所以谢尔盖到底还是死了,并且死得很年轻?
  如果是之前的陈锋,大约会心态爆炸,但现在他却很快调整过来,只叹了口气,继续行动。
  随后他操作机械臂将岸边的沙滩椅、遮阳伞和烧烤架等等物事快速收拢,即刻启程回自己在沿海城市堆放物料的基地。
  他先睡一觉,翌日清晨起床开始拼装设备。
  等到傍晚时,他以夸克仪上的拆卸件扫描探头为核心,搭建了一台检测精度可达到三十天范围的半衰期检测仪。
  检测结果显示,CD机的年代并不久远,距今不足三十年。
  谢尔盖的骸骨停止生命迹象的年代与CD机基本一致,同样不足三十年。
  新的疑问产生了。
  意思大约在三十年前,不足二十岁的谢尔盖葬身鱼腹,并且由于其骨骼异乎寻常的坚韧,所以和CD机一起在巨鲸腹中藏了三十年。
  表面看来这合乎情理,但其实又有逻辑漏洞。
  首先,谢尔盖·波诺马伦科生于2543年这个时间节点,应该是不会变化的。
  在这条时间线中,2543年必定是个兵荒马乱的战乱年代,倒也是谢尔盖趁风而起的好时机。
  但2543年距离3020年却已有477年,距离2990年也有437年。
  谢尔盖怎么可能在2990年时不足二十岁?
  所以我可能并未穿越至3020年,而是2593年左右?
  但陈锋又测了一些其他东西的半衰期,可以明确认定自己是在3020年。
  矛盾无法解开了。
  陈锋继续强行推演。
  又有两种可能。
  第一,不足二十岁的谢尔盖掌握了人体冷冻技术,并在三十余年前苏醒,然后被巨鲸吞掉。
  第二,谢尔盖得到了可以返老还童的科技,一直活着,直到三十年前殒命。
  但这两个可能其实都不现实。
  假定可能性成立,那么如果谢尔盖真的已经死了,又已经三十年过去,以ZS菌的信息传递能力,以及ZS菌载体动物相互间的联系,敌意指令中关于谢尔盖的部分应该已经逐渐消散了,但却并没有。
  每当陈锋想解答一个疑问,总会得到更多的疑问。
  如果是之前的他,必然已经放弃思考,但这次他决定继续深入琢磨。
  渐渐的,第三种可能从他脑海深处浮现。
  谢尔盖对他自己进行了克隆,并建立了秘密基地,在这五百年来,一直利用自动设定的默认程序对自身进行克隆。
  那具尸骸的主人不是谢尔盖,而是他的克隆人。
  每一个谢尔盖的克隆人死去后,每隔一段时间,总会出现新的谢尔盖。
  所以,动物们一直在追杀他。
  当这判断出现之后,陈锋只犹豫了不足十秒,便认定了这看似只是可能,却根本是必然的结论。
  所以,新的重点出现了。
  谢尔盖的秘密基地到底在哪里?
  他的秘密基地里到底还保存着多少东西?
  陈锋脑海中的量子风暴再度爆发,海量的信息喷泉般涌出。
  被他杀死的巨鲸虽然是变异种,但变异之前应该是蓝鲸。
  二十一世纪时,地球上的蓝鲸分布情况,以及大型蓝鲸的活动规律是什么?
  谢尔盖本人的生平事迹中表露出的他的个人性格与倾向。
  如果要实现自动化克隆,并且在四百余年后还能保持如此精准的控制,那么这项技术中必定不只谢尔盖一人的功劳,二十六世纪中的另一个比他更年长的天才赖闻明,很可能也有参与。
  那么综合考虑这两人的性格特征,以及当时的世界环境,还有蓝鲸的生活规律,陈锋逐渐得出结论。
  巨鲸吃掉谢尔盖克隆体的位置,并非发生在亚洲大陆上,而是另一片澳洲大陆!
  澳洲一直都有地广人稀的特点,且与其他大陆分割较远,是个飞地。
  谢尔盖是个疯子科学家,经常会冒出些疯狂的念头,赖闻明也好不到哪儿去。
  在S菌首次出现的那条时间线中,赖闻明完成自我升华,走向历史舞台的地方,也正是澳洲。
  所以赖闻明与澳洲大陆间存在着一些命运牵绊也不足为奇。
  所以如果这两人联手建立基地,很可能会选择飞地澳洲。
  拿定主意后,陈锋果断起飞,跨越太平洋,直扑澳洲。
  时光如梭,他在澳洲又呆了一个月。
  这个月里他不断狩猎动物,收集更多信息。
  同时他也不断探寻澳洲上分布较稀疏,但却依然存在的各种城市和小镇的遗址,以及连接聚居地的大型铁轨等道路遗迹。
  3020年6月1日下午,陈锋将重建后的路网图和城市分布点,以及变异动物的综合分布情况全部输入服务器,再投放到他面前的超大显示器上。
  他端坐当场,双目凝聚,一边肉眼扫图,一边在脑海中疯狂催动直觉去推演。
  整整四个小时后,他缓缓的站将起来,拿起笔,在手绘的澳洲大陆地图上画下了一个小小的圆圈。
  前进!
  直奔哈默斯利岭!
第426章
更孤独的等待
  哈默斯利岭位于澳洲大陆西南部,濒临大海,占地极广,绵亘260公里。
  山脉山高沟深,纵横交错。
  千余年前这里曾是个重要的铁矿基地,几乎提供了澳国80%以上的铁矿石。
  当时哈默斯利岭植被稀疏,只有些顽强的草甸艰难生长。
  但如今这里的地形地貌虽无变化,植被状况却有天壤之别。
  群山的上端铺满了动辄长达百米的粗大藤蔓。
  藤蔓如龙游走,宽大的树叶仿佛蒲扇,茎干直径粗则一米,细也有数分米。
  细密的根须则从藤蔓茎干各处如同蜈蚣腿密密麻麻的刺入地面。
  藤蔓相互交错,爬满峰顶,几成生态霸主。
  这是种陈锋在二十一世纪从未见过的植物,大约是气候变化后产生了某些强势变异出现的新品种。
  山脉的中部则主要生长着一些枝干粗壮至极的大树。
  大树的根部极粗,即便最细的也要数十人环抱,粗的直径则达数百米,高度更有数百上千米。
  树冠仿佛撑伞般扩张开来,层层叠叠互相交错着,像是被堆放在菜篮子里的西蓝花,以至于从上往下几乎看不出山沟的痕迹来。
  要不是陈锋能通过飞船的探测仪扫描地形,他几乎能把树冠当平地给停靠下去。
  考虑到晨风一号没有能量护盾,强行停进山沟里可能受损,修起来麻烦,他先停在山巅上,然后穿上崭新的作战服,提上刀,拿了把裂变散弹枪,再背上个背包,走出舰船。
  他的背包里装了个微波炉一般大小的铁盒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6/104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