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校对)第6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3/1044

  2121年,金星基地建成。
  2133年,第一艘大型矿勘飞船前往水星。
  2137年,第一块水星戴森云光伏模块被投放进入环太阳公转轨道。
  说来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在这五次事关人类航空航天业重大变革的标志性事件中,每一次都有陈锋本人的身影。
  他不是去当什么总工程师的,他压根就是去干苦力活的。
  从驾驶员到操作员,他什么都能干。
  哪怕最后一次时,他当时的年纪已经高达141岁,他却还是能穿着沉重的操作甲行走于太空之中。
  从修复舰船的损毁部件,到利用单人装备的引擎强行校正空间站轨道,再到精细化的太空设备拼装,又到同时远程操控数十个智能机器人快速切割失控轰向戴森云模块的太空陨石,哪里都是他。
  他完全不像个老头,精力旺盛至极,临场反应和操控能力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他也压根不参加训练,总之就是上手就会,一会就最溜。
  根据后人的估测,要不是每次都有他,这些重要的时间节点至少还得往后推个几十年。
  起初他要上天的时候,地面上的人们都拦他,但总被他拒绝。
  他只乐呵呵的说:“你们懂个屁,我该留下的东西都留下来了。这些事情我要不去做,换毛头小伙去?万一给我搞没了一个飞船,损失多大?得浪费多少时间?就得我亲自上,干什么都贼溜。”
  人们拿他没辙,觉得头大如斗。
  但等他每次都力挽狂澜化险为夷,再安全带着小弟小妹们返回地球或者在太空基地上落地生根后,人们知道厉害了。
  你个糟老头子,是挺强啊!
  2166年,也就是陈锋过世的那年,水星为他殉葬,彻底被分解为完整的戴森云。
  自此,陈锋重新走完了漫长悠久且孤寂的人生。
  他在2081年送走了欧俊朗,此后几十年间,再分别送走欧国华、孟晓舟、赖恩、卢薇。钟蕾和宋思羽等等等人。
  他的人生既简单,又复杂,既平凡,又壮阔。
  他这一辈子看起来很圆满,但其实也充满了遗憾。
  他终究是没有能够留下一个后人,让他的庞大基业无人继承。
  他仿佛命中注定了只能孤独终老。
  据史料记载,他仿佛能提前感知到自己的死亡。
  所以他提前五年准备好了自己的墓地。
  在他临死那天,他一个人穿上刚刚研发成功的,被他命名为晨风作战系统的单兵作战装甲飞往了大雪山。
  他一个人坐在大雪山下,身边是一台只听命于他的,被他命名为繁星的智能机器人。
  他一边喝茶,一边用迷惘的眼神看向天空。
  他说的话,当时大部分的世人,包括救世的成员都听不懂。
  “这一次,我到底还在不在?对不起,这次我欠你一个婚礼。”
  直到最后,世人也没看懂他的婚姻状况。
  没人知道他欠的婚礼到底是谁的。
  他死后,星峰集团从一家被他个人完全掌控的庞大私人集团,变成了全人类公有制企业的首个代表。
  当然,说是公有制,其实核心控制团队,基本都全是救世的成员。
  星峰集团的任务除了发展科技推动文明之外,还肩负着为救世的各种行动提供资金资源的重任。
  失去了创始人的救世并未就此衰落,反而继续发展壮大,变成了一股谁也无法忽视,无处不在的庞大势力。
  2213年,人类在太阳系内绝大多数行星上均建立了基地与殖民站,人类的控制范围扩张到了柯伊伯小行星带。
  2235年,基因液改造技术再度诞生,比上次提前了154年。
  世界格局严格按照《规划》中细致勾勒的框架而前进,一直在加速。
  2241年,随着一位可能只是同名同姓巧合,也可能是某种宿命必然,也叫潘达的程序员破解了《狂人猜想集》1.0版的内容,关于未来的很多东西轰然浮现在人类眼前。
  多年前,著名作家刘卡德在《锋蕾》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假如科幻不再是科幻,而是事实,人类应该何去何从?人类如何才能在混乱中找到一线曙光?”
  面对新的,必然降临的危机,人类陷入了短暂的混乱。
  但这混乱来得快,去得也快。
  对文明的掌控力从未衰落的救世悍然出世,以极快的速度消解了分歧与混乱,将全人类捏和成了一股团结的力量,并围绕已然掌控绝对领袖地位的华夏民族,成功组建世界政府。
第430章
为什么不能是我
  世界格局的陡然变化,稍微出乎陈锋的预料。
  毕竟在《五百年规划》中并未考虑到会有个同名同姓的程序员潘达能提前两百余年破解掉陈锋的加密锁。
  但结果倒是可喜的,S菌的秘密暴露后,潘达再接再厉,连续破解了《狂人猜想集》后面多个版本中暗藏的信息。
  复眼文明的威胁愈加全面的暴露在世人面前。
  自此,一些发生在陈锋身上,世人曾经看不懂,理解不了的东西,渐渐被找到了答案。
  当初他与牛津教授合作完成的大型社会实验,到底表达了什么?
  为什么他宁可短时间内背负骂名,也要通过52区悄悄的阴另一个国家一手。
  为什么他明明掌控了绝对优势,但心态上却始终能保持对全人类相对的一碗水端平。
  为什么《复眼者危机》这款可以让他瞬间席卷巨量财富的游戏,会被他用完全违背游戏开发客观规律的理念做成了个第二世界般的大学。
  为什么他临到老了,却依然不肯放一天的假,甚至还亲自上太空干那些既累又苦,看似简单,但被他证明技术含量超高,换个人就得GG的活。
  在这条时间线中,由于陈锋本人的马甲多开,以及刻意压制自身在科技领域内的存在感,由他培养或者带动的科学家一个又一个声名鹊起,导致他过世之后,江湖上再没了他的神奇传说,他变成了一个只是相对比较耀眼的时代印记。
  再加之他与钟蕾的爱情在世人眼中不再那么“神仙”,他又多了个解释不清的公开“妻子”卢薇,却又老和钟蕾搁在一起,他身上开始出现复杂的争议,以至于他的个人名望不像以前那样被拔高到令人只可仰视的程度。
  削弱自己的地位,这是陈锋的故意为之,初步达成了目标。
  但是救世的成员对他的个人崇拜却从未减弱,他们知道救世的几名创始人员做出了多么大的牺牲,也知道陈锋为什么会让自己名节有亏的深意,救世成员们更深刻的明白了自己加入这个组织的意义。
  这一切要素结合起来,成了救世能以最快速度消灭末世来临时混乱意识形态的核心驱动力。
  2241年底,世界政府初具雏形,然后便是漫长的谈判与讨论,同时也伴随了一些小规模的地区性冲突。
  正是从此时开始,原本隐藏在暗处的救世成员陆续走上台面。
  这些人不需要接管权柄,因为权柄本就在他们手中。
  他们开始彻底贯彻陈锋的理念,强势推进融合,不断巩固与加强世界政府的权力以及对世界的掌控力度。
  在这个时候,陈锋之前的布局再次发挥作用。
  《复眼者危机》这融合了娱乐与学习功能,几乎成为每一个新人类成长历程中绕不开的必修课的游戏便体现出了价值。
  长达两百年时间的第二世界渗透,让全球语言结构变成了以汉英为主的模式,同时一些具备特色的小语种依然并未消亡。
  全世界超过70%的人口至少同时掌握了两门语言,汉语和英语。
  大约63%的人口同时还掌握了具有其民族特色的另一种语言。
  语言的畅通带来了思想意识分歧的快速消弭。
  按照陈锋当初的本意,推行双语并轨制是为了将汉语和印欧语系各自的优点结合到一起,尽可能将世人的三观往既有远见卓识,又足够务实的方向推进。
  陈锋这个目标很大,非常宽泛,影响也只在潜移默化中呈现。
  可在另一个方面,科技、经济和文化方面在双语并轨模式下的收益却非常直观,交流变得无比顺畅,信息传递共鸣,再到迸发思想火花的速度也变得更快。
  只有少数过于看重传统,拒绝一切改变的特殊地区,亦或是生活在融合地区,但过于懒惰,压根不爱动的自暴自弃者只掌握了一门语言。
  这类人的表现让人挺失望,完美符合了牛津教授的社会调查中呈现出的少量精致利己主义者的人设。
  他们抗拒融合,抗拒奋斗,表示几百年后的事,与我们有神马关系?
  要奋斗,要努力,那是你们的事,我们可没兴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3/104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