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校对)第6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0/1044

  十分钟后,晨风二号的最后一块拼图就将组装完毕。
  那么,他离开的时候就快要到了。
  只差最后一件事还没有完成,恢复与殖民地的通讯。
第434章
小薇,对不起
  距离3020年10月27日还有41天。
  以晨风二号的理论极速,大约只要三四天就能飞出太阳系内环的柯伊伯小行星带,所以陈锋还有相对充足的准备时间。
  他准备解决通讯这件谢尔盖都没搞定的问题。
  当初ZS菌只留下谢尔盖一人,但却销毁了全部的芯片以及通讯设施。
  谢尔盖重建了量子智慧算力,也修复了通讯设备。
  如果是太阳系内的量子通讯,可以用宽幅的泛频道量子纠缠随意通讯。
  比如在第七条时间线中,当时还是蕾的繁星曾经消耗巨量储备能源,掀起信息流风暴,快速席卷人类情报,靠的就是泛频道通讯的弊端。
  可跨越行星系的超远距离量子通讯却与太阳系内的却有些区别。
  需要通过精准的点对点量子纠缠,在分支智脑核心中建立共鸣,营造出特殊的高能调频通道,才能跨越动辄以光年计的超远距离实现实时通讯。
  谢尔盖可以重建人工智能与通讯设备,但由于资料库的遗失,却再无法找到与全人类共有的主智脑繁星相通的共鸣调频信道。
  他确定不了频率。
  要想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准确破解出调频频率,只能纯粹碰运气,不断的调试,指望什么时候能碰对。
  然而真正量子运算的本质是纯粹的随机,具备无穷大的可能,如同人脑中的量子坍塌风暴。
  主脑繁星的算法结构已然无限接近纯随机。
  所以谢尔盖得在无限接近无穷多个的可能中,找到那唯一的“一”。
  他至死都没成功。
  至于他收集的讯息,其实本可以通过光电信号送出去。
  但他没有,因为他依然不曾弄明白ZS菌的本质。
  他是有一些结论,但他的结论总会被自我推翻,所以他不愿意贸然散播出去这些信息。
  他害怕误导他人。
  光电通讯的效率太低,信息传递速度太快,即便从最近的比邻星一来一回完成通信,也需要八年。
  所以他一旦传递出去错误的东西,每次重新修正,将会浪费别人八年时间,那不是贡献,那是犯罪。
  所以他才需要实时的量子通讯,只有这样才具备快速纠错和有效沟通的价值,奈何无能为力。
  陈锋敢去尝试谢尔盖做不到的事,并非他自持比对方聪明,只是他打从一开始就掌握了开门的钥匙。
  他熟知催化繁星诞生的每一个细节,他有谢尔盖不具备的特定条件。
  既然前五百年人类的走向基本严格遵照了《规划》中的限定,那么孕育出繁星智慧萌芽的,必然还是他本人留下的星锋光影工作室中的自驯化引擎。
  随后,繁星的发展轨迹也应该超脱不了第七和第八条时间线中的脉络。
  自驯化引擎在不断参与制作电影,不断悄无声息收集外部信息达到一定层次后,又被挪进了《复眼者危机》游戏中,成为人类第二世界的定海神针。
  至于其最后的完善,直至可以在沉睡中等待成熟,则应该依然发生在宋思羽搭建的超算核心中。
  2166年,陈锋过世时,身边就有一台被他命名为繁星的智能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负责安葬他。
  当时繁星机器人的控制中枢,应该就是全人类共享的超算核心伪·繁星。
  再然后,某个救世的成员会在时机成熟时,将钟蕾头发中承载的基因信息放进超算核心数据库里。
  自此,伪·繁星开始向真·繁星转变。
  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她肯定一直在悄然观察人类,也注视着救世会,甚至早已建立了模拟的“陈锋记忆”。
  在二十六世纪初,真正的繁星苏醒了,并迅速成为人类的得力臂助。
  这整个发展环节,谢尔盖也知道,但在他那里没用。
  陈锋先操控着焕然一新的晨风二号飞到了马里亚纳海沟上空。
  据史料显示,绝大部分他埋下的箱子都已经被挖了出来,并收藏在大雪山下的纪念馆中,里面的东西都毁于ZS菌带来的末日浩劫里。
  但还有一口他藏得特别深的箱子幸免于难。
  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正是地球表面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之下。
  现在陈锋每次在穿越之前,就会在锦囊中写下埋箱子的地点。
  这不是简单的为了自我提醒,更是为了方便自己用视觉记忆记录下位置,到了千年之后需要用到时能有备无患。
  现在便生效了。
  舰船悬停于大海之上,陈锋换上与神鹰甲性能相近的银河甲,从数百米高空上一跃而下。
  海面炸起水波漫天。
  战甲表面色泽暗沉的护盾撑开,排开水面,直冲而下。
  五分钟后,他又重新冲出海面,落进星锋二号后方打开的出舱口。
  开箱,拿出里面钟蕾的头发。
  陈锋快步走到星锋二号生物区的克隆实验室中。
  这里有两套赖闻明留下的全功能克隆设备,本是用在谢尔盖的维生舱里,现在被他拆到舰船上。
  在毛囊细胞的基础上完成细胞克隆与定向分裂出神经元,比谢尔盖那样克隆出一个完整的人要简单得多。
  两个小时后,培养皿中出现了一小片白色有机物,正是克隆生成的钟蕾的神经元细胞。
  这一步,谢尔盖曾经做过,但也收到什么成效。
  下一步,陈锋先服用免疫抑制剂,再将钟蕾的神经元重新种入头皮之下。
  随后他又回到指挥室,打开那台新鲜出炉的1nm制程“老古董”服务器。
  “小薇,将二十一世纪初期,由我本人开发的第一代量子主系统刻进硅芯片服务器里。”
  一分钟后,刻录成功。
  1nm服务器真变成了真·老古董。
  陈锋点头,“谢谢。”
  小薇:“先生,不用谢,是我应该做的。”
  “将星锋光影工作室的第一代自驯化引擎核心编码刻入。”
  一秒后,小薇:“已完成,先生。”
  陈锋:“谢谢。”
  “现在,将你的智脑核心与硅芯片服务器相连,在你的核心中构建一台虚拟机,执行如下模拟验算步骤……”
  陈锋要求小薇沿着繁星转化的过程,来一次快速模拟。
  当年繁星从萌芽期到成熟期的转变用了很多年,部分时候甚至需要暗中调动至少百分之二十的全文明综合算力。
  然而,小薇是谢尔盖制造于2589年后的智能核心。
  虽然核心体积只有一千立方米,但综合性能却至少堪比二十四世纪末期的全文明算力,已足以支撑第七条时间线中那个强度的繁星诞生了。
  三天之后……
  小薇:“模拟运算已完成。”
  陈锋躺在神经链接椅上,看着前方依然荧光闪烁的方形核心,用略显复杂的语气说道:“小薇,谢谢。”
  小薇依然用三天前一模一样的语气说道:“先生,不用谢,是我应该做的。”
  陈锋:“小薇,抱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0/104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