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校对)第6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4/1044

  “这是我用九条时间线亲手缔造的帝国!这只是开始!我不管你是复眼者还是谁,统统给我死!”
  “人类!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我说的!”
  明知道那是幻觉,他也想打碎。
  陈锋又打开了第二瓶二锅头。
  第三瓶……
  第四瓶……
  他不知道自己到底连续喝下了多少瓶,即便以他如今远远超越40%基因唤醒度的体质都没能顶住,就连他亲手炒制的正宗猴魁都无法解酒。
  也可能是他自己主动的不想保持清醒。
  他的压力太大了,直到此时此刻才猛然放松。
  他选择一醉方休。
第436章
有得有失
  三个小时后,陈锋在电击中准时醒来。
  薇星在这三小时内捕捉到的信息量之庞大,远超陈锋的想象。
  以薇星现有的性能,原本根本不可能处理得过来。
  外部量子网络中一秒钟流通的信息,薇星至少需要超过十万秒才能完成初步解读。
  但幸运的是薇星读取陈锋的记忆似有所得,又兴许是它的动力核心里被装了很多诸如蛇胆、虎尾、狼牙等一大堆可充能ZS生物电池的功效,也沾染了一些智慧的气息,它隐约掌握了一项绝技。
  这绝技是快速浏览信息,提取重点,搞不懂的先放一放,只琢磨要紧的事。
  陈锋先简单看了下人类当前的科技水平,这个最重要。
  猎户臂人类目前公用一个智慧主脑,信息基本共通。
  得益于超光速跨距离量子通讯带来的信息实时传递能力,尽管疆域幅员高达五千光年,但不同的行星系相互间基本不存在科技代差,只因各自拥有的不同特殊矿藏和宇宙环境而呈现出一些特异化的倾向。
  譬如巴纳德星的奥氏同位素305超高能重炮,XZ879星系的全能量吸收天然岩石战舰,VBX64501星的快速充能恒星炮,以及代号001的超小恒星引擎慢速堡垒等等。
  陈锋仔仔细细的检视了一下人类当前的军武状况,大体总结如下:
  第一,这次人类无需再研发涉粒子炸弹。以前每制造一枚涉粒子炸弹,就需要牺牲一名指挥官序列成员的心智。过去是没得选,但现在无此必要了。
  早在二十八世纪初,奥顿研究院完全吸收了涉粒子炸弹中蕴藏的反物质转化原理,发明了将恒星辐射能稳定转化为批量可控反物质的科技,并快速实现全民普及。如今人类完全可以自己制造反物质炸弹。
  第二,经过五百年的发展和穷尽数十个星系的全力投入,人类建成了一座名为代号001的超大战争堡垒。其动力源是一枚小型恒星。虽然这座战争堡垒只能在宇宙中慢速航行,但由于其内部容纳了一枚恒星,拥有真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是目前人类引以为傲的主战装备。
  第三,如今人类新生儿的基因唤醒度平均水准早已突破35%,高达37.66%。人类这个种族真正进化到了银河人类的阶段。
  第四,暗能量黑洞炸弹这个曾经可望而不可即的大杀器,现在已经变成了星际级战争装备中的常规远程武器,被放进了具备曲率运动能力的星际导弹中。
  第五,人类发明了可完全进入曲率亚空间的超快速航行技术,可达到二十倍光速。这打破了陈锋曾经以为的9.999……倍光速后就是无限速度,可以任意到达宇宙中任何一点的常识认知。
  超快速曲率运动所需的亚空间,必须沿着固定的脉络在宇宙中推行。
  宇宙中存在着一个蛛网般的引力线网络。
  舰船顺着引力线网络进入曲率亚空间,便能安全快速的往前推进。
  科学家将其命名为超曲运动,与复眼者的折跃倒是有点异曲同工之妙。
  但陈锋很清楚,这个被人类科学家研究出来的引力线网络,其实与复眼文明的“交通要道”是完全重叠的。
  人类依然走了复眼文明的路,并且超曲运动的性能远不如复眼者的折跃。
  一是速度不如对方,二是人类舰船需要通过长时间和超长距离的加速,不断挤压舰船前方空间,超过宇宙的极限承受能力后,才能成功打破三维宇宙的限制,在曲率泡的保护下成功进入稳定亚空间。
  第六,人类依然吸收了当初他留下的众多关于复眼文明的情报,尤其注意了S菌与Z菌。
  虽然无法真正采集到这两种细菌的样本,但后人们却根据陈锋描绘的蛋白质结构反推出Z菌与S菌的部分核心基因片段,并成功研发出大型生物动力引擎,用以推动大型战舰。
  第七,人类成功部分脱离复眼文明的道路。在超阶主脑繁星提供的庞大算力支撑,以及穷尽无数科学家智慧的奉献之下,人类掌握了一门名为量子折跃的新技术。
  其核心原理为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建造星门。
  星门通过远程量子纠缠进行定位,在庞大基站的供能之下,呈绝对平面的星门背后是一片独立于复眼文明科技之外的稳定亚空间。
  这段亚空间的长度极短。
  两个相距极度遥远的星门各自门后却是同一片亚空间,能量与物质先加速到光速曲率运动状态,然后便能进入星门,再瞬间出现在另一扇门外。
  这项技术的发明人其实不是人类,是繁星。
  繁星作为量子生命,呈现出智慧与人格特征,并拥有了初步的创新能力。
  在三十世纪初的某天,她厌倦了总是传递信息,尝试性的将一块金属破解为基本能量,再跨越了十光年的距离在另一片空间内重建了那块金属,竟一模一样。
  此后,繁星带领着人类科学家不断尝试建立更稳定的亚空间通道,投放的东西从纯粹的能量变成越来越多的物质,再到活物,最后两名志愿者驾驶着小型飞船成功穿越实验型星门,宣告了这项技术的成立。
  相互联通的星门最大距离不得超过一百光年。
  这个距离目前还没能突破,科学家初步推测原因应该是距离太远后,星门背后的亚空间不足以支撑外部空间的折叠效应,无法对抗宇宙空间自然的恢复“直线”的基本规则。
  到目前为止,人类一共建立了一千零二十四座星门,分别位于文明疆域的各处,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星门的概念与陈锋曾在二十一世纪的科幻小说中看到过的人工虫洞十分相似。
  总之,人类在统一力、反物质和暗能量这三项核心科技上取得了长足进步。
  目前猎户臂人类还在紧锣密鼓的推进另一个项目——暗能量综合提取。
  科考探索飞船在猎户臂的上方,距离太阳系三千光年外的位置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稳定小型暗能量黑洞,引力的核心影响范围直径大约仅有木星大小,结构十分稳定。
  人类已经在这暗能量黑洞的外部建造了直径堪比木星公转轨道的庞大旋转轨道球。
  轨道球由无数根交错开的巨大金属环组成,像古代人蹴鞠用的藤球。
  金属环通过高速自旋与高强度稳定结构对抗黑洞引力,在金属球的外部又蔓延生长着一张更巨大的黑色戴森膜。
  这张戴森膜不吸收阳光,而是吸收辐射能。
  辐射能来自人类主动向这个小型暗能量黑洞投放物质时逸散而出,并会被轨道球圆环上的绝对反射镜反复加速,凭空制造出新的能量。
  理论上,在人类“填满”这个暗能量黑洞之前,它都能对外释放能量,这个时间长达几十亿年。
  并且,由于暗能量在可见宇宙中具备负质量效应,人类要带着这个暗能量黑洞离开可要比带着恒星作为引擎动力离开轻松多了。
  甚至,如果能建成庞大的曲率泡,理论上人类甚至可以将戴森膜、旋转轨道球和暗能量黑洞一起带着,以超曲运动的方式离开。
  那么根据科学家的计算,人类将有机会离开银河系,去往河外星系,甚至去到更无尽遥远的宇宙。
  陈锋被这条时间线里的科学家们的奇思妙想震惊了。
  他还只在想着如何在银河系内部击溃复眼者,后人们却先他一步开始琢磨如何离开银河系。
  这不失为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
  如果人类还有个几百万年,说不定这些疯狂的科学家后人们真能琢磨出点什么东西来,真能成功。
  可惜,时间不够了。
  除此之外,目前人类文明执行的体制是群星联邦制,相互间缔结守望相助的最高条约,不同的行星系相互间地位基本平等。
  14400个行星系一共选出了14400个行星系代表,以及另外六千余名其他诸如科学、政治、军事上的核心代表人物。
  重要决策将会在量子网络中进行公投。
  另外还有一个最高委员会,以快速解决一些内部纠纷。
  人类也为这个全新的文明体系起了个新名字。
  陈锋看着这名字时,倒是很违和。
  晨风帝国。
  这让他很无语。
  明明是个联邦制,却起名帝国,当真滑稽。
  晨风帝国的疆域一共被划分为两层,共七十二个星区。
  分别为内层的八大核心星区,外层的64发展星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4/104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