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校对)第6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2/1044

  无数个各领域研究院里的学者们,除在原有科技路线上继续奋斗,尝试得到关键突破之外,也严正以待的等候着前线情报,随时准备投入到新领域的攻关中。
  预备兵源同样早已整装待发。
  目前人类的预备兵源总量多达十万亿,从基层士兵到中高级将领都有。
  同时数万亿具备一定天赋的,从二十岁到百余岁的中青年开始脱产,接受专业军事训练。
  这些中青年早已接受过非职业军事训练,平时是工人,战时是军人,现在又有强化训练,有机会上战场的话,不说能比得上精锐战士,起码也可一战。
  最后,新生战士的批量人工培养计划也早已上路。
  最大的人工培养预备士兵即将满二十岁成年。
  这一部分孩子,除了从小就在智商上表现得天赋异禀的能被选拔去别的岗位之外,大部分都从小就接受军事训练,如果能上战场,怕是不会比精锐战士差。
  总之,人类随时可以爆兵,并做好了长期抗战的一切准备。
  看起来场面无限好,然而尽管准备工作已经做到了极致,这场战争的走向却并不乐观。
  一切并未超越陈锋的预料。
  复眼棱舰展现出了压倒性的科技优势。
  复眼者对宇宙引力线的了解,远非人类可比。
  在人类的导航系统里,可能前方只有一条能进入超曲运动的引力线,但在复眼者眼里,却是一张盘根错节的大网。
  人类的行军路线总在复眼者的交通网络内,复眼者却总能从别的人类预想不到的位置突然出现。
  在机动性这一块上,人类输得彻底。
  所以人类精心准备的大威力手段根本无法命中敌舰,连尾灯都看不到。
  复眼棱舰利用其机动优势,再故技重施拿出网格链接切割战场,又派遣出源源不断的刀锋螂进入绞肉机,还时不时开火射出白色光束扫荡,逐步无伤消磨人类的有生力量。
  人类对复眼棱舰的空间冻结和聚能护盾同样束手无策。
  在这七个月里,人类损失惨重,阵亡速度惊人。
  陈锋早已猜到结局,但这过程却依然让他痛苦万分。
第441章
倒下一个我,还有千千万万个我
  主要任务是拖延时间与刺探信息的九十支第三级舰队,在这个七个月内伤亡殆尽,阵亡人数超过两万亿人。
  第二级舰队在与万艘棱形战舰的正面对抗中,经历了初期的混乱之后,对棱舰的涉粒子炸弹、黑洞炸弹、光束冲击、刀锋螂集群冲击、网格链接这几板斧的了解愈加深刻,稳住了阵脚,能利用数量优势和复杂多变的战术与敌周旋,并逐渐占据上风。
  虽然还是不能击毁敌舰,但第二级舰队也收集到了海量的信息。
  巴纳德星舰队则取得了压倒性的上风,无论在阵型上还是在战局走势上,局势看起来都一片大好。
  虽然巴纳德舰队依然时有战损,但在无比庞大的兵力投入面前,这种程度的损失可以承受。
  棱形战舰依然具备机动优势,但双方兵力悬殊太大。
  一旦棱舰进入战场,无论其如何机动换位,附近总会有人类战舰迅速结阵,并调动庞大的能量强行压制。
  虽然人类对能量的运用技巧远不如复眼者,但能以量取胜。
  给双方的处境打个比方,此时双方就像二人决斗,代表复眼者的斗士手持见血封喉的三尺利剑,代表人类的斗士却只有腐朽木棍。
  似乎人类斗士几乎必死无疑,但腐朽木棍却长三丈,重半吨。
  这一棒下去,持剑斗士当然得被砸个人仰马翻。
  复眼棱舰屡试不爽的先用网格链接分割战场,再分而破之的战术失效了。
  因为不管棱舰如何分割战场,每一艘棱舰都处在被团团包围的状态。
  宇宙级巨舰上的舰载恒星炮、黑洞炸弹阵列、反物质炸弹阵列、空间撕裂级高能爆破、融合了人类对曲率亚空间理解的曲速冲击中子弹、性能堪比刀锋螂原版的物理毒素弹、空间坍塌炮、战机机载相位弦流枪、奥氏炮与奥氏枪、类统一力切割弹、吞噬型次级生命的超高能溶解液……
  人类能上的武器,终于都打上去了。
  但是,都没能取得预期效果,甚至连撼动一下敌舰前进的方向都做不到。
  七个月过去,巴纳德星舰队大约损失了百万艘宇宙级战舰,三千余万艘猎户臂战舰,其余中小型舰船和战机不计其数。
  复眼棱舰的数量一艘都不曾减少。
  即便有时候人类的武器能顺利突破棱舰外层的聚能护盾,也拿里面的战舰外壳毫无办法。
  战线后方的科学工作者们已经倾尽了全力,但却就连人类武器的威力到底是只差一线,过了这条线之后就是一马平川,还是差距依然无限大都根本弄不明白。
  身处战场的指挥官们也穷尽了一切智慧,尝试了无数种办法,将不同的原生武器与特质武器形成不同的组合攻击,尝试在不可能攻破的叹息之墙面前寻找代表希望的组合变数。
  但是,通通没有用。
  看起来是巴纳德星舰队将这支棱舰舰队“困住”了,但某种意义上,却又是人类的主战兵力被对方拖在当场。
  此时,九十支原有的第三级舰队几乎全灭,但百大主要战区中的战争烈度并未有丝毫减弱。
  越来越多的后备兵力被投放进了战场。
  各大战区行星系原住民中的青壮年,甚至老者也都陆续就地入伍奔赴战场。
  至于战区星系中的儿童与实在无法应对战场操作强度的老年人,则已陆续坐上逃生舰退向外圈的大后方。
  六十四个发展星区也已经完成战时调配,除了派遣备用兵员重组第三级舰队之外,也将越来越多的冷冻胚胎,以及教育学、心理学、建设学等各种殖民领域内的专家学者送上逃生火种舰,尝试将更多人送出猎户臂。
  人工培养预备兵员的增补计划也早已严格执行了下去。
  人类种群开始快速繁衍。
  更多备用的戴森膜种子被投放到越来越多的闲置行星系,只图开发利用更多恒星的能源。
  备用的模块化行星建造单元也已全速投放,这些都是为了完成快速繁衍计划而建立的临时居住地。
  其实让这些孩子在此时此刻出生,对他们极不公平。
  但没有办法了。
  人类已无退路。
  要么打赢这场战争,要么尽量将敌人在猎户臂内拖住更久,至少能给逃脱出去的人多留一分生机。
  可能这些孩子中的很大一部分都等不到长大成人,但如果基数够大,即便复眼者一个星系一个星系的扫荡过来,总能有人顺利成年。
  那么,一代人倒下了,还有下一代人。
  晨风帝国的领导层早在发现比邻星系中的同胞们毫无反抗之力被屠戮时,便已经定下了这个既残酷,又满含希冀的百年抗争计划。
  晨风帝国的生者们只有一个念头,哪怕战败,也要将敌人在猎户臂内拖上百年。
  无须陈锋给他们上课,这一代的救世会有一个新的理念。
  我们牺牲的意义绝不只是为了下一条时间线的胜利,我们也是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胜利。
  只要逃脱出去的地球人能在复眼者找不到的地方悄悄建立哪怕只一个繁衍生息的殖民地,只要人类还能在宇宙中存在,我们就得到了最终的胜利。
  在陈锋第一次观摩晨风帝国星图时,就曾发现一些地图外的信息流丝线。
  这些丝线代表已经走到五千光年疆域之外的所谓科考探索飞船,既肩负着探索的使命,其实同样也肩负着带走文明火种的使命。
  探索飞船以百人为编制,除配备经验最丰富,最可靠的领航员、操控员与机修技师之外,还配备了足以建立一个完整殖民地的各领域工程师,并且都装备了独立运行的量子智慧繁星的子体。
  每艘飞船上也搭乘了少则十万枚,多则数十万枚冷冻胚胎。
  以这些飞船20倍光速的极速性能,要飞到英仙臂、人马臂至少要数百年,起码要三代人的努力。
  这些小型飞船上的成员一生都将在这狭小的空间内度过,路途当然遥远,行程当然艰苦,但只要能活着,就是成功。
  但在陈锋看到的域外丝线代表的飞船前方,还有更多出发更早,飞行速度稍慢的远航飞船。
  他们早已主动切断与猎户臂的联络。
  同样也有一些基本同期出发的20倍光速超曲飞船,也切断了与猎户臂的联系,悄然潜航,一去不返。
  有人是诱饵,有人是真·种子。
  每个人都肩负着不同的使命。
  由逃生研究院设计的整个庞大的逃亡计划既符合概率学,也都是在赌运气,充满智慧。
  第八条时间线里,人类只是要离开太阳系去往比邻星,便有无数奋进号倒在沿途偶遇的各种不可控的宇宙自然灾害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2/104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