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校对)第6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7/1044

  什么见鬼的多线程思路!
  陈大师曾经以为自己是神经病人思路广。
  现在他表示输得彻底。
  在下怕了。
第444章
潜航与永恒困惑
  陈锋曾经幻想过很多次,假如福莱德斯不用死,有他帮忙打点一切,自己只需要当个收集信息的工具人,还有学霸带飞,那浪迹天涯收集信息的计划能轻松多少,小日子能过得多么惬意。
  现在他美梦成真了。
  但是……真一点都不惬意!
  自打薇星能连接上量子网络的七个多月以来,陈锋真没偷懒。
  他稍微得闲了就拿起薇星根据扒拉的信息流整理出来的资料库,持续吸收各种能用的知识。
  由于不能向外主动传递信息,只能在通讯信息流中窃取,所以陈锋得不到系统培养的教材,只能拼凑资料库。
  可如今人类疆域版图太大,人口太多,外部持续交换的信息总量巨大,远超薇星的承受能力,分析不过来,薇星只能用类混沌算法靠“直觉”去抓取可能有用的知识,抓到什么是什么,简单分析后认定有用的,就用自有的贮存能力给分门别类的存下来。
  到目前为止,薇星都没能找到完整的知识培训教材,无法建立成熟的教育体系,呈现在陈锋面前的知识点很碎片化。
  陈锋也没办法,只能选个倾向,然后逮着什么学什么。
  这让他学得很费力,浪费了几个月时间,最近他才转换思路,以这次猎户臂人类发现的特殊物种、矿藏与奇特现象为主攻方向。
  学科分类分别为宇宙生物学、材料学、宇宙规则学等等科目。
  陈锋的思路很单刀直入,毫无花巧。
  人类自有的东西,乃至于以前并未推进成功的科技发展路线,哪怕他不再带回去新的东西,只要太阳系文明尚能维持,理论上人类都有发展出来的机会。
  但灵感与理论基础建立在太阳系外的次级文明、特殊材料和宇宙奇迹上的知识,在太阳系内部却根本不可能凭空想象出来。
  这次他成功走出来了,并接触到无数殖民地用五百年时间扎根闯荡发展于猎户臂内,穷尽万亿计的十数代人的智慧收集到的宝贵财富。
  陈锋认为这些才是重点。
  首先,假如他记住存在可用资源的每一个星球的方位,等回去之后,甭管是否继续严格执行《规划》,他都能把这些信息藏进《狂人猜想集》里,又或是干脆不要脸一点,用科幻小说或者系列电影,直接把这些星球打上标记。
  那么等下次人类在二十四世纪甚至二十三世纪冲出太阳系后,陈锋留下的信息,就是一张打满标记的“藏宝图”。
  人类一开始就知道哪些恒星系里有东西,哪些恒星系纯粹白给,哪些星区里有能够轻易摧毁舰队的自然灾害,人类将能顺着“藏宝图”有的放矢直奔目的地,定能节约不少时间,少死很多人,这肯定能进一步加快银河人类在外面的发展速度。
  另一方面,陈锋还能将自己吃透了的部分“标准答案”放进历史中。
  他也想知道,假定下一条时间线中太阳系人类战胜了二十六世纪初的灾难,文明还能存在,那些一直生活在太阳系物理规则之下,呆在与人类最契合的环境中的后人,能不能在对外界不知情的情况下,就着这些本不该得到的知识迸发出一些耀眼的思维火花。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
  宇宙中几乎不存在两个一模一样的恒星,总会有细微差别,或许是质量,或许是密度,又或许是组成成分,又或许是寿命的阶段。
  不同的恒星将会对宇宙释放出不同的辐射、粒子流、引力场、磁场等等,无数个相关参数都会有或大或小的区别。
  人类可以通过改变各种参数而模拟出与地球表面无限接近的环境,但唯独有一项无法模拟。
  人脑中有磷原子上的量子坍塌形成的漩涡风暴,恒星也有,并且更强烈,笼罩范围与引力场范围基本一致。
  如果某人站在银河系上空几十万光年之外,基本脱离了银河系内每一颗恒星的引力场范围,但却依然逃不脱银心黑洞的引力场,更逃不脱宇宙中无处不在的背景引力场。
  人类除非躲进曲率亚空间,否则无时无刻不在这量子风暴的辐射范围之内。
  当同一个人处在不同的恒星引力场笼罩范围时,受外部环境影响,思维风暴或多或少的都会受到些影响,呈现出细微差别,体现在逻辑思维的底层结构上,具象在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上。
  这差别很小,几乎微不可察,但却客观存在,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强化。
  往夸张里说,将生长在不同星区中的人的认知偏差放大无限倍后,等同于二维生命永远也理解不了什么叫长宽高中的“高”。
  陈锋之前从未考虑到过认知偏差的问题。
  反正分布在14400个殖民星系中的三十五万亿人在面对复眼者时表现得依然团结就行了。
  但现在他不得不重视起来。
  首先,晨风帝国依然团结的原因,是虽然三十五万亿人分布在跨越五千光年距离的庞大疆域中,但几乎每个人都认可自己地球人的身份,都认可太阳系是人类母星的事实,并且都深知没有退路,都愿意为种族之存续而战斗。
  这不是什么逻辑思维,甚至无需理由,对自我种族的认同感,是油然而生的情感,无需推理。
  情感跨越了疆域界限和不同背景量子风暴带来的认知偏差,将庞大的晨风帝国中的几乎每一个人用同一个信念牢牢链接在了一起。
  但科学却不讲感情,讲逻辑。
  因此,陈锋并不能确定生活在强太阳风笼罩,又被压制在太阳穹顶之下,受太阳量子风暴高强度辐射的太阳系人能不能在无法进行实验论证的情况下,靠凭空想象与推理,跨越认知偏差的限制,读懂这些来自太阳系外的知识。
  所以,为了保险起见,他觉得自己不能死记硬背,得结合实际,亲自把这些知识学到融会贯通,再将其以理论上符合太阳系人类思维模式的表达方式总结归纳出来,并能由浅入深的准确表达给太阳系内的后人。
  当他意识到这点时,宣告他以前那种只要死记硬背就能应付一切的好日子到头了。
  这可真是要了他的命,但还是咬牙切齿的强撑着,能啃动一点是一点。
  所以在前面几个月里,他先是用很轻松愉悦的状态记完了绝大多数资源恒星点位,剩下的时间都花在举步维艰的啃这些晦涩玩意儿上。
  这会儿呢,恢复沟通能力的福莱德斯的确当场化身学霸,开始带着他飞。
  陈锋完全啃不动的东西,小福基本上多瞄个几眼就能明白,并且反手完成一套讲解培训教材扔给他。
  这让陈大师回想起自己当年读高中参加物理奥赛时,自己读题才读到一半呢,邻座的畜生却已经提笔唰唰唰的开写,自己才做到三分之一,那牲口就已经提前一小时面无表情的交卷,并顺手拿了国家级一等奖,再保送个清华时的感觉。
  陈锋刚开始被带飞时还很美滋滋,拿着教材就开学,效果是提高了至少十倍。
  然而当他这一本才学到不足三分之一时,小福版的新教材又来了。
  身穿战甲的小福一边在外面带着无数智能机器人化身辛勤小蜜蜂一般的工程师干活,一边还通过薇星的网络一本接着一本的给陈锋扔私人订制的教材。
  真·残暴家庭教师·JPG。
  陈大师心态当场就崩掉了。
  被带飞的感觉是不错,但飞太快太高,高处不胜寒,风太大,我容易闪着腰啊!
  不知不觉,两人又在001号垃圾场里呆了六个多月。
  这六个月里陈锋给关在晨风二号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学到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打个喷嚏看见的星星都是各种公式符号。
  小福先把那枚菱形智脑核心芯片完美融入到了薇星的正方体超大核心中,薇星的实时运算能力当场翻倍,数据贮存能力翻了十六倍。
  他再把之前那艘银河级战舰全拆了,然后修好了拆卸件反物质动力电池,加装到晨风二号上。
  随后他又修复了初级暗能量吸收器拆卸件,正式宣告晨风二号的能源危机就此终结。
  这还不算完,他通过东奔西走搞来无数零件,顺手把薇星扒拉下来的最新型超曲引擎技术给研发了出来,他最后修复的原银河级战舰引擎的性能,比外面的正版还强那么一丝。
  银河战甲、工程机械、智能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均获得了全面提升。
  半年内,福莱德斯和他的腿部挂件组成的二人小团队掌握着的生产力光速拔升,堪比一家传承数百年的手工造船坊。
  得益于生产力的提升,总长五十五公里的晨风二号大改造准时宣告正式完工,新增信息室、生物样本贮藏室、材料样本贮藏室、生物分析室、生态模拟车间、高能物理车间、恒星环境模拟车间等多个功能单元。
  晨风二号的外形依然呈枣核型。
  经福莱德斯的计算,这样设计的枣核型舰船在以21倍光速进行超曲运动时,曲率泡震荡亚空间释放的横波与纵波的比例值最大,纵波总量最少,最不容易暴露行踪。
  是的,现在晨风二号拥有超越人类舰船性能的21倍光速航行能力。
  倒不是说庞大的猎户臂人类科学家加起来都不及福莱德斯一人聪明。
  当飞船进入超曲运动状态后,将会先以20倍光速沿着人类已知的引力线网络进入曲率空间。
  随后,小福会利用他的大脑与量子网络无缝衔接的天然沟通能力,链接上飞船导航系统,将飞船一点一点的拽进顺着宇宙引力线曲率空间延展的下一层介质空间。
  这层空间很薄,上下不足二十公里。
  如果将宇宙空间比做空气,可将曲率亚空间视为水面,水面下方却还有一层超重有机溶剂,结构更稳固,与三维空间的隔绝更彻底。
  福莱德斯发现的这一层空间,便是水面与超重有机溶剂之间的介质层,既有上层水面的部分性质,又有一定下层溶剂的特性。
  福莱德斯将这层介质空间称为镜像层。
  无论是水体中的物事,还是下层溶剂里的物事,都可以投影到镜像层上成像。
  格拉斯人之所以能在靠近时轻易入侵人类网络,正在于格拉斯人的思维天生就建立在这一层介质空间之上,他们能通过观察镜像层上的信息流成像,找到人类量子通讯的加密信道频率,再从更底层的层面往外传递伪装信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7/104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