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校对)第7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7/1044

  这大网将快速吸收接触到的一切能量形态。刚刚研发成功不久,被寄予厚望。科研工作者希望这植物网络可以吸收掉棱舰外层的护盾。
  以及更恐怖的戴森膜吞噬能量场,这是影子星系的特产,一张曾经短暂靠近物理黑洞,然后又被敢死队员以反推力重新送出来的伸缩戴森膜,里面的分子呈类似于黑洞物质的高速震荡。
  这统统都是测试。
  百年以来,人类已经在无数次战役中执行了无数次类似规模的测试。
  一切测试的最终目的从未改变——击落棱舰,摧毁敌人。
  这些武器里,容纳了人类迄今为止全部的想象力和科学素养。
  人类一直都在尝试着将猎户臂内自己能看到的一切资源整合。
  人类在不断更了解宇宙的深度,然后吸收更多宇宙的规则,再将自己对宇宙的理解,毫无保留的填塞到了军事科技中。
  这是古老的材料学科技理念,用在了三十一世纪。
  这理念名为穷举法,可以给有限的资源赋予无穷的变化,以不断寻找靠近真理的答案。
  看似古旧的思维模式,其实永远也不会过时。
  每一次测试,都会有大量的死亡,但人类不在乎,也没办法在乎。
  人们的目的仅仅是完成测试。
  人类目前不奢望战胜,每个参与测试的军人和科研工作者都只想完成自己的任务。
  我完成了测试,我就死而无憾。
  到如今,人类已然忘却自己是否是一个爱好和平的种族。
  因为摆在人类面前的选择从始至终都不曾改变过。
  战争。
  唯有战争。
  人类在这近千年的时光里,依靠这量子网络的无缝通讯,建立了无比庞大的统一意志。
  这个意志的落脚处,借用一句先哲陈锋曾说过的话,便是“战火因你而起,我便不死不休。”
  随着无数巨型武器逐渐充能,又一轮新的测试,即将开始。
  部分刀锋螂突进到堡垒舰前方百万公里范围,开始与人类之前放出的碗状智能飞行器交火。
  三百万堡垒舰中的大型主战舰、中型护卫舰和小型单人高性能战机陆续升空。
  在外出部队开拨前,链式堡垒阵总指挥官彭中云元帅在通讯频道中说道:“各位,我们的背后便是我们的最后阵地!我们已经失去了地球,失去了太阳系,失去了整个猎户臂!但是,在我们的背后,还有无数个正奔赴往银河深处,去往遥远太空的同胞!还有正往我们这里赶来的先哲!我们将会死守此地,等待先哲的降临,等待同胞的远去!我们一定可以取得前所未有的,最好的战果!各位,前进!”
  伴随彭中云的咆哮声,链式堡垒阵的外出部队轰然进发。
  三百万艘大型主战舰,三千万艘中型护卫舰,三亿架高性能战机同时启动引擎,开始沿着各自不同的方向极速推进。
  他们要绕开刀锋螂等复眼作战单位的封锁,在更前方迅速汇聚成两只庞大兵力,分别直扑两艘棱舰。
  与此同时,堡垒舰中的舰载士兵也早已登上了自己的中小型机炮控制台,带上神经穿刺头盔,将神经网络与机炮高强度链接,等待与即将靠近的刀锋螂短兵相接。
  在这些士兵的背后,站着他们的轮班战友。
  如果这些士兵用脑过度,在控制台上精神崩溃,大脑液化而死,那么他们背后的战友将会接替他们的岗位。
  在影子星系的内部,一万四千名精锐星影战士组成的洪流特攻队,则正以和冥王星轨道几乎相似的椭圆形轨道快速加速,即将突破光速,准备进入超曲运动状态。
  这支队伍将在十秒后突然出现在战场中,与那冲在最前方的二十八万余只刀锋螂短兵相接。
第475章
哪怕要逆着光,也要在风暴中远航
  战争的第一天,二十四小时里,双方的炮火互相轰击了八万六千四百秒,从未有过刹那止歇。
  这看起来已经是大决战的模样了。
  但人类却深知这只不过是复眼者的第一步试探,只是这试探的强度强到让人难以承受,并为之而感到痛苦。
  人类已经用一百年证明了自己的快速学习和对星系的深度开发能力。
  人类走了一条与复眼者的“拿来主义”截然不同的道路,不是那么狂热的实用派。
  当复眼者决定吸收某种科技时,通常会用生物学知识直接解决问题,让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即可。
  复眼者依靠生物科技走捷径,已经冲出室女座本星系团,统治这片庞大的疆域不知道多少年。
  他们没有必要再去费力不讨好的“学习”。
  这是复眼文明的特点。
  至于宇宙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这些东西能达到这种效果,那不重要。
  人类凡事追求本质,面对任何新事物,都尽可能的想先把其原理搞明白,再化为己用。
  不同的原理会孕育出不同的科技产物。
  深入到微观世界“底层”的超低能级底弦能,亦或是超微观欧莫粒子(三十世纪初期一位名叫欧莫的物理学家发现的一种按照不同排列组合,可组成不同编号底弦能的基本粒子,将微观世界的波粒二象性再度颠覆,同时某种意义上又摧毁了弦理论)程度的质能转化和合成技术,让人类解决了绝大部分宇宙物质材料的合成工艺。
  人类可以任意的改造行星,不会再轻易的因为资源短缺和能源不足而陷入困境。
  同时,宇宙中始终有一部分物质是人类无法复制的,其中典型代表便是迷族核心、巴纳德星的奥氏同位素、天然量子晶片等等……
  这些以欧莫粒子之下的微观世界等级划分的特质材料,造成了人类在庞大的晨风帝国疆域内,以大则星区,小则行星系,再小则是每个不同的行星都会呈现出不同的差异化。
  复眼者在百年战争中已经吃了不少类似差异化的亏。
  各种“土特产”用到人类手中,会有千变万化。
  譬如浆磁诡雷首次出现时,就将一艘落单的棱舰整整困了八年。
  所以复眼者每次进攻一个人类力量格外强大的星系时,多少都会先进行足够的试探,不断加深对该行星系的深度了解,反过来丰富自身的科技信息库,将人类的东西不断存储进自己的文明记忆,以免某些时候又重蹈覆辙。
  大决战第一天的试探,是复眼者求稳的策略,但同时也是历次双方战争中,人类获得最大量测试信息的好机会。
  当复眼棱舰开始涉险突进时,往往就表示他们已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可以适当冒险,并发动总攻了。
  不过复眼者攻破DF-711堡垒星舰也用时两月余,以影子星系如今真正的兵力,敌舰数量也“仅有”三万余艘,双方兵力悬殊差距变小了。
  如果复眼者不想在最后时刻功败垂成,必不会贪功冒进,如此强度的试探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战争,永远铸就史诗。
  在第一个二十四小时里,从星系内部冲出去的不只洪流特攻队。
  第八小时,由一艘特种巨舰,九千艘主战舰,三万六千艘护卫舰组成的东区第一C级舰队——大风舰队,在指挥官叶风中将的率领下,也以类冥王星轨道完成加速,进入超曲运动,并顺利穿越曲率亚空间,出现在棱舰阵列的后方。
  影子星系军队体系的C级舰队属常规兵力的一个分级,特指主战舰数量在一千以上,一万以下的常规战力。
  大风舰队隶属正东战区,为正东战区中的最强C级舰队,拥有最优秀的指挥官,舰船在一个月前刚刚接受了全面改造,也有最先进的装备。
  大风舰队中的特种巨舰,正是刚刚研发成功的黑洞自旋子炮。
  黑洞研究院一共制造了十门自旋子炮,分别被大风舰队与另外九支C级舰队列装。
  在前八个小时里,除大风舰队之外,另外九支舰队已经先后出发。
  但很遗憾的是,其中四支先行者在拖着特种巨舰尝试曲线加速进入亚空间时出了意外,类曲率引擎控制不可避免的失控,进而导致装载了黑洞自旋子炮的巨舰解体爆炸,并将附近撑开曲率泡的拖曳舰队吞噬。
  这四支队伍的牺牲并非毫无意义。
  飞行科学院汲取经验教训,不断改良算法,才终于成功计算出让特种巨舰于小范围内执行曲线运动,并顺利达到光速冲入亚空间的办法。
  但接下来又有三支舰队在尝试通过亚空间穿越战区时,受到外部战区能量和紊乱空间的冲击,遭遇亚空间短暂崩塌而提前跌出亚空间,并落入敌方作战单位的包围,亦或是直接撞击在敌我双方的集火弹道上。
  另外还有两支舰队几乎成功落位。
  但其中一支落位时黑洞炮发生不明故障,未能开火。
  另一支舰队找到了故障原因,并特别加厚了黑洞自旋子发生器主控芯片的外部防护层,以防止被浆磁诡雷造成的异磁场干扰。
  第九支舰队几乎成功,黑洞自旋子炮只差十秒就充能完成,但却还是被蜂拥而至的刀锋螂提前击破,以至于功亏一篑。
  负责最后一门黑洞炮的大风舰队肩上的担子突然重了起来。
  这是黑洞自旋子炮开发第一阶段开发完成后的首次试验,如果大风舰队再失败,那么研究院便不得不重新制造第二批初代黑洞自旋子炮,至少需要耗时三周。
  三周后会发生什么,谁也无法预料。
  即便第二代制造成功,又需要一轮新的测试,也不知能否达成目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7/104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