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校对)第8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0/1044

  繁星在传统的量子网络中为他建立了第一个信息通道,T100那边的思维共鸣却又成为了第二个可用做数据对比的参照通道。
  当外面的技术人员读取信息时,将会同时通过两条通道得到相同的信息片段,然后互为对照,两相参比,以尽可能的提高准确率。
  起初外面的技术人员在面对同一片汪洋大海时统统满脸茫然,仅能获得的部分推算信息,还来自陈锋从上条时间线里带回的关于奴星的描述。
  但同步开始三十七秒后,太阳系地球生物所提出重要结论。
  他们认为鱼的语言属于“堆叠式”语言。
  堆叠式语言的定义如下:
  某些记忆特性奇特的种族在相互沟通时将会采用持续叠加的语言。
  假定该智慧种族有一对初次诞生智慧的始祖。
  两个智慧始祖碰面时的第一句话只有一个字,“你”。
  第二句话就变成了“你好”。
  两者的交流继续深入下去,互相间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在前一句话的后面增加一个字。
  以人类的角度去理解,或许只是二“人”的闲聊到后面时字数已经多到人类无法想象的地步。
  并且,采用堆叠式语言的种族的记忆会跟随表观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下一代相互间的沟通内容,从第一句话开始便是在上一代流传下来的信息基础上继续叠加,一直到信息量“无穷大”。
  这看似很不可思议,但在地球上就有鲜活的例子。
  人类曾有个误解,总喜欢用“鱼的记忆只有七秒”来调侃某人记性差。
  但其实这句话错得彻头彻尾。
  鱼的记忆不但持续时间很长,甚至可以跨代传递给下一代。
  譬如景区中的观赏鱼,只要刚一出生,甚至不需要别人教,自然就知道当有人靠近水面时就得赶紧靠拢过去,因为那边会有投食。
  再比如,鱼类从一生下来就知道什么区域是危险水域,什么区域相对安全,可以躲避天敌。
  从纯地球科学的角度讲,DNA承载记忆的方式并不神秘,只是很浅显的甲基化修饰的作用,含义为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通过特定酶的修饰,在核苷酸上共价结合一个特定的甲基团。
  不同的甲基团组合到一起,就成了可以被传递给下一代的庞大信息,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堆叠式语言。
  所以地球生物所中的人认为,鱼星人使用的就是堆叠式语言。
  当然,地球上的鱼并没有掌握堆叠式语言,因为语言本身就是智慧种族的象征物之一。
  对方作为一个智慧种族,其语言中的信息量和复杂程度,远非地球上的普通鱼类可比。
  之所以鱼星人明明表现出种类繁多的种族分化却依然能保持统一,却也正在于不论鱼星人活跃在何种高度的悬浮大陆,具备怎样的体态特征与特殊能力,其最早初诞生智慧的始祖却依然是同一种族,只是该种族在迁移的过程中,自身形态和基因序列随环境变化而出现了差异进化。
  但所有种族的语言最早初都可以追溯到同一对始祖身上。
  最终,生殖隔离并未导致鱼星人彻底分裂。
  所以陈锋现在所看到的这“一段话”,本身就代表了鱼星人从诞生在到现在出现在旅行者星系战场的全部历史。
  这一句话,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全面史书,讲述了一个庞大文明从诞生到茁壮成长,再到被奴役的全部历史。
  陈锋与这一只鱼对话,就等若与对方整个文明的历史对话。
  既然明白了对方的信息就是历史,接下来的分析工作反而变得简单了很多。
  陈锋扩大了自己的检索面,果真碰到了很多不同世代的虚拟鱼。
  有的鱼的形态与外部环境表现得格格不入。
  譬如这里明明是个时常喷薄岩浆的高温悬浮大陆,却生活着一看就更适应低温环境的种族。
  这些错位的种类,正是曾在历史里某一个阶段存在过,但后来随着悬浮大陆上的环境改变,而在进化中被淘汰了的旧时代里的鱼星人。
  在某些固定区域内的环境也在持续变化中,有时候当陈锋的注意力放到某一片区域时,前一秒这里还是强磁场悬浮大陆,下一秒就变成了带电大陆。
  无数碎片化的纷杂信息被他不断的捕捉,收集,再传递出去,最终由外面的人和繁星将其一点点拼凑为一部宏大的史书。
第581章
虚无的亚特兰蒂斯
  比起岁月短暂的人类,鱼星人早在两千万年前便拥有了基本智慧。
  那时候统治银河系的还不是复眼者,而是上一个世代的迷族。
  作为一枚奇异的全液态星球,鱼星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孕育生命的摇篮。
  其物种多样性的进程甚至要快于地球。
  早在地球尚且只有单细胞生物时,鱼星上已经形成了由大量的水生光合菌落与同样种类繁多,各具特色的异养型菌落。
  当地球终于开始产生具备光合作用的叶绿体时,鱼星上却已经开始出现体型庞大的水生植物与原始动物。
  初代的鱼星人诞生于星球表面,正是光合作用最活跃,生物多样性最复杂的区域。
  由于鱼星人从一开始就靠鳃呼吸,属于鱼类,随着个人习性的差异化显现,以及由于不同种群之间的资源争夺,又或是需要探索新区域以满足发掘更多物资的需求,鱼星人开始往下潜,同时种群分化也开始显现。
  历经一千多万年的发展,在鱼星人被复眼者找到时,鱼星人已经拥有了多达数千亿的庞大人口。
  当居住环境开始显得拥堵后,鱼星人的兴趣脱离大海,往天空发展,并且已经走得很远。
  鱼不能离开水,但这对掌握了现代科技的高等智慧种族而言,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他们的舰船里的空气本来就是液体。
  由于其文明极富特色,鱼星人受到了相对友善的迷族的重视。
  刚好地球上也有很多水,大约在七八百万年前,迷族还曾邀请过已经达到1.3级文明的鱼星人来到地球,协同进行科研考察,摸索地球上神奇的物种多样性诞生的源头。
  鱼星人经过层层选拔,派遣出了与地球上当时智力最高,最有可能进化成智慧物种的古猿形态上有部分相似,发音结构和审美观等多方面也有共通之处的类猿形态鱼星人前往地球,并在地球上建立了水下城市。
  在当年迷族与复眼者旷日持久的战争中,鱼星人作为迷族的深度合作者,并且科技水平也突破了一级瓶颈,也属于复眼者的眼中钉之一,最终遭到了灭顶之灾。
  生活在地球上的这一脉也在千万年前惨遭剿灭,城市被摧毁,平民被屠戮。
  他们曾在地球上生活过的痕迹遭到了彻头彻尾的清除。
  他们曾经存在过的印记,只残留在海生动物与当时曾与之打过交道的古猿的表观遗传信息记录中。
  哺乳动物的甲基化会有擦除现象,所以古猿与随后进化生成的人类本不会记得鱼星人的存在。
  但地球上鱼类的始祖却将这些信息传递了下来。
  当人类食用鱼类时,双方发生物质交换,部分残留的量子信息便进入了人类的大脑。
  这些信息极其渺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就连最底层的幻觉意识都算不上。
  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能会被人在潜意识里察觉到。
  比如这人刚好是个哲学家,刚好极其喜欢想象,又刚刚好在某些区域里位高权重一言九鼎。
  这名哲学家的名字叫柏拉图。
  他根据自己的“臆想”虚构了一个不存在的文明,名为亚特兰蒂斯。
  他将其写在《克里特阿斯》和《提迈奥斯》这两本书里。
  此后,关于这失落文明的传闻流传了几千年而经久不衰。
  在二十一世纪时,以人类当时掌握的地质勘探科技,如果水下真有个庞大的古代城市遗址,那肯定早就挖出来了。
  但为什么明明没发现就证明不存在,很多人心中依然对其有幻想,并且看似神话的传言依然没有被完全证伪?
  或者说就算证伪了,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依然愿意在心中相信其存在的真实性?
  原因很简单,鱼类传递给人类的甲基化堆叠记忆依然在影响着人类,并形成了十分广泛的关于这件事的“曼德拉效应”。
  当陈锋和其他科研人员读到这一段历史时,不由得纷纷感慨。
  谁也不曾想到,人们眼前的生死之敌在千多万年前竟曾与人类的祖先和睦共处。
  甚至人类祖先在漫长且缓慢的进化过程中得到了不少次鱼星人的帮助,如若不然,当初人类部落首批产生智慧的古猿未必能从一次又一次可怕的天灾中坚持下来,并繁衍至今。
  这个发现让陈锋与学者们的心情顿时变得复杂起来,尤其在看着旅行者星系里一刻也不曾停歇的剧烈战争时,这种复杂的心态便更加难以言喻。
  借用一句半人马座科学院里的青年研究员的惊叹来讲,便是“我们竟在于亚特兰蒂斯文明交战!这也太让人难以接受了!”。
  对方的历史还在继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0/104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