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校对)第8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3/1044

  如果先哲这次真死了,两百多年后又真如先哲本人所说的那般,他未能复活,那么整个人类将会失去最高的尖端战力、精神领袖与文明战争中己方拥有的最大变数。
  这对全人类是难以言喻的重创。
  不是精神重创,而是真正无法承受的巨大损失。
  他杨国定的名字,将会在宇宙中以失败者的姿态永恒存在。
  人类灭亡之前,尚且活着的人都会记住一点,是因为他杨国定没能完成工作,导致先哲死亡。
  人类灭亡之后,复眼者与幕后主使也会将此事写进史料中,成为一个历史中的经验教训与反面教材。
  杨国定为了证明自己配得上自己的名字,奋斗了几十年,他怎么可能允许自己的人生以彻头彻尾的失败收尾。
  杨国定在乎的从来就不是自己的生死,只有任务的成败。
  现在这么多人去而复返,哪怕只是将成功率推回百分之百的概率提高个亿分之一点,也意义重大。
  杨国定想了想,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给研究所内的所有人发去一条消息。
  “各位。我们成功机会无限大,失败的概率无限小。但是,我知道,大家之所以和我一样留下来,是因为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承受失败的可能。哪怕这可能只有一丁点!”
  “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我们最终站上了这个舞台,就只能把我们的光和热释放到极致。今日,我们携手并肩,放手一搏。无论成败,人类一定会记得我们曾经奋斗过。”
  他没有对同事们说谢谢。
  他也没像各个组长那般扔什么军令状,说什么“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之类的会增加压力的话。
  杨国定这段简短的发言,变成了最后的誓师词。
  倒计时两小时正式抵达,原本与尸骸星球相隔仅六千公里的母舰缓缓启动远离。
  十八艘蠕虫三型搭载的直径二十公里的巨型反推力发动机外壳开始缓缓交错旋转。
  一轮轮暗红色的光芒从这些外壳交界处往外渗透。
  这是喷射介质正在逐渐被升温,慢慢提高能级时的表现。
  两个小时后,圆筒状的蠕虫三型将会从尾部喷射出肉眼几乎不可见的淡蓝色辉光。
  淡蓝色辉光的组成部分,是具备极高质量密度,但又被加速至光速的高能等离子体,简单的讲,这是有质量的“光子”,也是人类迄今为止创造出的最好的物理反推力介质。
  外部的震动渐渐通过锁链传递到了尸骸星球上,不过研究所内部的自稳定系统完美的对冲抵消了震荡,里面平稳如故。
  林拉的胚胎复制体已经合成。
  她深吸口气,手指微微抖动,控制球上闪过一束承载了数据信息的橙红色电弧。
  刚刚完成的新配比营养液被成功注入。
  模拟神经链接接通。
  一个由繁星人工合成的“仿灵魂”被注入复制体。
  林拉再打开能加速生化反应的辐射催化器,开始观察接下来的反应。
  仿灵魂的数据库开始被还原为波斯纳分子集群排列规律,被一点点刻绘进胚胎复制体的脑细胞。
  融合开始,进度百分比持续提高。
  在进度推升到90%时,林拉不知觉的屏住呼吸,继续一点点观察。
  91%、92%……96.55%。
  啪!
  监测仪里响起一声鞭炮炸开般的脆响,胚胎复制体在营养液中砰的爆开了。
  失败。
  林拉甩了甩头,将自己的失败记录如实上报。
  下一秒,研究所里的项目进度整合小组收到林拉的数据,再将其与其他新数据整合,进行分析。
  三秒后,林拉收到反馈。
  “该成果为有效成果。先哲胚胎稳定度提高三百亿分之一,复活成功率提高六十三亿分之一。谢谢你,林拉。”
  答复言简意赅,颇有嘉许之意。
  但林拉却并未沾沾自喜,而是又马不停蹄的重新吸收其他小组与系外协作单位同步过来的数据,准备开始一场新的实验。
  在这短短几分钟内,研究所内共有千余个细分小组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其中林拉小组的项目贡献率最高,正是六十三亿分之一。
  其他小组的贡献率有相对接近的,但也有差了几个数量级的。
  系外协作单位里也有多达数万个小组提供了正向贡献,贡献度比研究所内部小组又差了几个数量级。
  进展很慢很慢,不过没人垂头丧气,好歹总能看到不断靠近目标的机会。
  曾经有一位物理学家在二十世纪时提出假设,将无数个齿轮叠加在一起后,在不考虑形变与材料刚性的情况下,扭动最前面的齿轮,理论上可以让最后一个齿轮的边缘旋转速度达到甚至超越光速。
  转动最后一个齿轮,又能给第一个齿轮提供足以撼动宇宙的力量。
  虽然在那名物理学家提出时,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假设,只是幻想,但却可以类比成如今晨风帝国里这些研究人员的想法。
  我们穷尽无数人的力量,去做同一件事。
  我们一点一点的向前推进,便能用知识和信念撬动整个宇宙。
  时间不知不觉又过去两个小时。
  蠕虫三型的引擎预热终于完成。
  十八艘长筒飞船的尾端开始喷薄淡蓝辉光。
  锁链被拉得笔直。
  鱼人尸骸星球开始一点点的垂直向上挪动。
  在规划路线里,蠕虫三型将会带着尸骸星球向着垂直于银河系黄道面的方向一直前进。
  在刚刚开始加速的瞬间,研究所基地终于发出轻微震动,再迅速停止。
  一些人缓缓抬头,目光透过透明屋顶短暂停留在远处绿豆般大小的太阳上。
  终于要走了。再见了,家乡。再见了,亲人们。再见了,朋友们。
  杨国定却依然浑然不觉,只死死盯着眼前的模拟胚胎,以及量子数据建模。
  在建模中,他已经能够看到,一团承载着巨大信息量的量子颤动已经靠近,并将整个鱼人尸骸星球包裹其中。
  这,正是先哲陈锋的人格载体。
  林拉却终于停下了手中的实验。
  她正痛苦的揉搓着自己的头发。
  在这短短两个小时内,她几乎燃尽自己全部的知识积累,现在的她陷入了瓶颈。
  或许是情绪过于激动,林拉的胸口又开始隐隐作痛。
  这痛楚仿佛一根针在她的胸口搅动,愈演愈烈。
  若是往常,藏在她衣服扣子里的随身伽马刀已经自动作用,开始定点清除她体内的异体DNA。
  但这一次,随身伽马刀却毫无动静。
  并非设备出了问题,而是她强行关闭了伽马刀的自动生效机制。
  当一个人思考问题钻入彻底的牛角尖时,时不时的会产生一些很匪夷所思的奇葩思路。
  比如给自己换个环境,盼着或许能激发一些灵感。
  一些作家写书卡文时,会背着手出去散散步,一边走一边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想着想着就突然有了新的点子,亦或是理顺了一些之前的困惑。
  又或者,这位作家觉得换个键盘,换个打字的手感,在创作时就能更得心应手,写出来的东西就更流畅了。
  又比如一些搞科研的人,怎么算也算不对一些设计参数时,索性临时放下,然后驱车回家,在回家的路上趁着堵车亦或是红绿灯的间歇,用手指头在空中比划,事情自然而然就又顺了。
  这可能是玄学,但某些时候却又真的管用。
  林拉此时的思路,便属于奇葩中的奇葩,甚至有些癫狂。
  她试图用身体里的痛觉来刺激自己的灵感。
  她甚至这样强迫着自己,在成功找到新的思路之前,绝不激活伽马刀,哪怕是活活痛晕过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3/104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