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校对)第9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1/1044

  在刚刚过去的第九条时间线里,情况稍微变复杂了一点,外部殖民地里也曾多次出现过动荡。
  但当时的人类依然持悲观态度,对未来依然没有憧憬。
  也从未有过哪一只核心队伍承担了与无名舰队同样等级的重大任务。
  影子星系的时代价值大约能与无名舰队相提并论,但影子星系内部的发展模式与前面八条时间线中的太阳系高度相似,并未出现大规模的混乱,其星系文明的特性带来的容错率也远大于无名舰队。
  可这一次,周东来稍微纵览全局,便可以发现焦灼战争与过去时间线里节节败退的绝望战争不同。
  现在人类既看不到短期内的取胜希望,也不可能迅速战败,在双方不断纠缠厮杀的过程中,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和结构的走向变得更为复杂。
  前线星系里互有胜负的焦灼战争局面,本身是一个陷阱。
  人类在蒙蔽复眼者,意在互相对抗的过程中,更进一步的快速吸收对方的核心科技,同时也在大后方利用前线获得的战争经验与技术进阶完成科技储备,并快速转化为持续提升的军事力量,等着给对方来一记狠的。
  但很显然,从无名舰队碰到的吞噬虫与蜂巢巨舰来判断,复眼者在之前的对抗中,乃至于在过去九条时间线的漫长战争里,也从未彻底掀开过真正的底牌。
  人类并非必胜,这一点很多人都该明白,但在不知不觉间,人类已经也跳进了自己给复眼者挖的坑里。
  这坑并非战术层面的勾心斗角,也不是战略层面的尔虞我诈,而是更高层面的,牵扯到意识形态走向的思想陷阱。
  放眼全人类,没人能独善其身,置身事外。
  不知不觉间,有太多人开始在心中产生错误认知,认为人类并未全力以赴,就能对复眼者甚至强于过去主力棱舰的奴族军团见招拆招,觉得人类已经掌握了必胜法门。
  没人否认虚无历史中人类的战败经历,但无法亲见的虚无历史比起真实历史的确更浅层一些,无法形成足够的思维烙印。
  并且这部分人又在陈锋留下的意识灌输下,更坚定的认可人类作为宇宙核心种族的优越性。
  过去的人心里一直绷着的那根向死而生的弦放松了,便容易滋生过度自信。
  自信不是坏事,可过度自信会带来松懈。
  这错了。
  正确的情况应该是这样的。
  在必输无疑的情况下,盲目自信可以振奋人心。
  但当真正有取胜的机会时,却反而应该将自信往回收,对无垠的宇宙中诞生的其他高级文明保持敬畏。
  道理谁都懂,可人心的微妙之处就在于知易行难。
  长期潜伏行动,且脱离主体文明太久的无名舰队里涌现出名为自由意志,实为盲目自信的走出去便能活下来的逃亡主义,就是十分明显的表征。
  在帝国内部,虽然有执行力极强的帝国政府、救世组织、时空拓扑学研究院、先哲院等多个了不起的智囊团掌控全局,且随着人均基因唤醒度的提高也带来了更强的创新能力、生产力,但问题也已经渐渐暴露出来,只是程度没有无名舰队内乱时明显,分歧也稍微小一些。
  帝国里,大部分人依然心系文明的整体利益,但依然有不少人安于享乐。
  过度自卑与过度自负的逃亡主义依然在萌芽。
  甚至在部分星区里出现了各种科学与不科学的教派。
  在完整的帝国共和制体系下,于部分星区里也根据不同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产生了不同的附庸体系,有军事制、共和制、议会制、宗教制、科学宗教制、科学制、工业制、农业制、娱乐制等等不同的复杂意识形态和文化属性在互相影响。
  众多不同体系杂糅在一起,才形成了一锅大杂烩一般的帝国共和。
  这复杂的整体环境正在动摇人类的统一意志。
  这是钝刀子割肉,也是人类内部分裂与瓦解的潜在危机。
  这不可避免。因为人类思维具有不确定性和无限随机性。
  短暂的寿命既是人类的优势,同样也是劣势。地球人很难像复眼者那样,靠着克隆永生来让意识形态在几十万年,甚至上百万年间都不发生变化。
  如今战区人民和大后方人民逐渐产生意识分歧,并且由于各族认知和人种性格的不同,这差异化正在愈演愈烈。
  很多有识之士都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甚至不少人反过来向周东来这一批经历过动荡的舰队成员取经。
  这问题的确困扰了周东来好几个月,也是他与唐夏傲讨论的来由。
  周东来再度开始反思上次内乱的前因后果。
  他认为,虽然制定计划的是老师秦光,执行计划的是他本人,但毫无疑问童玲才是扭转乾坤的那把开天辟地的钥匙。
  正是童玲的存在,舰队才能在关键时刻稳住局面。
  后续工作之所以能顺利开展,与童玲的强悍实力,以及在所有舰队成员心目中不可动摇的崇高地位也息息相关。
  顺利扛过内乱动荡,舰队既完成了练兵,又重新强化了管理体系的职能,更让舰队成员清醒认识到社会的本质、信念的价值、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内乱后,舰队成员重新具备了辨证的人生观,学会了正视责任。
  舰队共和顺利实施后的关键战役里,没有逼迫,没有强权,更没有猜疑,所有人团结一心同仇敌忾。
  每个人都深知,无论是否为了不同的信念而前进,都一定要前进,向着永恒前进。
  正因如此,舰队才能从吞噬虫与蜂巢巨舰联手营造的必死之局里逃离。
  现在舰队已经化整为零,大家兵分一万二千路,但在舰队共和营造的更强的凝聚力之下,秦光情感上愿意相信其他人一定可以在2960年完成汇合,不过理智在告诉他,得再做点什么预防变局。
  四十年的时间放到慢节奏的古代也足以改朝换代,更遑论如今。
  所以周东来认为自己的思考不仅仅是在反哺帝国,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
  周东来再又不眠不休的想了很久,一边想一边做笔记,最终手写出一段话。
  “只有伟大的领袖才能成为凡人的精神支柱,才能让偏听偏信、能力有限的凡人无须知道所有真相,便能走上正确的道路。”
  “人类需要领袖。领袖留给人类的,绝不仅仅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而是一种无法磨灭的精神力量。”
  “真正的伟大领袖来之不易,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太多因素达到标准。在时间长河中,文明必然要面对领袖断档的情况,那么至少得把领袖留下的精神力量传承下去。”
  “精神力量的传递,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传递,不能依托于人工智能。因为人工智能本身缺乏情绪,自然教不会每个人真正的精神属性。”
  “可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在人心中刻下精神的烙印呢?”
第639章
命运公约
  周东来用了整整三个月来思考“怎么做”。
  但这件事与军事层面截然不同,甚至与常规的政务管理工作也大相径庭。
  周东来没能就这事思考出一个明确方向。
  幸运的是,在这几个月里,散是满天星的舰队文工工作人员也没闲着。
  分散在不同小分队里的近十万名在政治理念、历史分析、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科技经济学、文明学、时空拓扑学等领域有不同专长的专业与非专业社科类天才学者们,在经过火花四溅的密集讨论与近乎“你死我活”的思辩后,提出了一个既极具开创性,但却又十分返璞归真的方案——制定公约,用个体与整体文明间的约定来替代伟大领袖的功能。
  这理想中的公约既能在大处约束组织,又能在小处具体到个人。
  公约既有类似于法律的约束效应,又是一套适用于所有人的自发行为准则。
  公约的源头并不仅仅建立在先哲陈锋的人生理念上,而是即往前追溯,又向后顺延,对古往今来在人类文明史中扮演了重要作用的众多“公约”、“盟约”、“协定”、“名人名言”、“哲学思辨论述”、“名著金句”进行了综合分析,再以如今三十世纪初人类面临的全新局面为基本盘与时代背景,寻找出一条对当前时代下复杂变迁的人心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公约将在某种程度上继承领袖的功能,既是约束人的行为指导准则,又可提醒所有人,人类为何而存在,个人应该在文明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这道理将会在人心中形成牢固的辨证思维模式,以指引每个人在面对重大的人生抉择时,总能做出对集体有利的决策。
  如果真能完成具有如此神效的公约,周东来与其他有识之士担心的危机将会迎刃而解。
  但公约本身并不是一个合理的东西。
  假定人类并未受到外星威胁,也没有从外星文明处获得科技援助,更没人可以从未来反复将科学知识带回现代,在正常的文明进程中,让人类以符合基本逻辑的方式,仅靠自身的能力推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再一步步走出地球,踏足外星。
  在这过程中,各个殖民地与人类星系的建设发展时间,各项关键技术的孵化及成型所需的时间必然得拉长少则十倍,多则数十倍。
  那么,要人类成为恒星系级文明,从2000年开始算起,理论上至少需要一万年。
  要想发展到如今晨风帝国的规模,则很可能需要两万年的周期。
  耗时更长,那么从生到死的人口基数,也将同样呈比例放大。
  需要用更多人次的人口来堆,才能一点点堆出现在的帝国规模。
  在发展中,地球人可能还需要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星系级大规模内战,不断的分裂再统一,部分星系或许能先短暂强势,然后做出一些贡献,再被淘汰。
  人类又会经历更多内部的战争与和平的交替演变,会有体系间的斗争、思想间的斗争以及更多各个层面的对抗。
  文明的正常升阶之路不可能是如今的历史中不符合逻辑的阶梯式快速跳跃提升,而是需要更长的时间,有更多的参与者组成的更曲折的螺旋上升。
  大集体之下的小集体相互间既竞争又在某种层面相互协作的关系,战争与和平、发展与倒退的交替演变,会让人类对宇宙和自身的思考逐渐深入,将会给人类文明这个整体带来更复杂与全面的思想演变过程。
  在这过程里,人类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发展会你方唱罢我登场,形成既互相抗衡,又相辅相成的关系,形成文明的两条腿,并由庞大文明自身具备的纠错能力在这两条腿中提供调和作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1/104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