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校对)第9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6/1044

  这里已经基本是银河系的中心地带。
  如果将银河比作一个城市,将恒星视为城市里的居民,太阳系所在的位置便是人烟稀疏的郊区,每立方光年仅有0.004个居民。
  靠近银心的区域便是繁华的市中区。
  银心附近最核心区的恒星密度高达每立方光年28.9万颗恒星,是太阳系附近的7200万倍。
  那片区域中的行星的夜空中,将会有百万颗比天狼星还要亮的恒星。
  必然群星当空,夜如白昼。
  恒星即为能量源泉。
  对已经超越四级文明,掌握了恒星快速开发技术的人类而言,银心附近既是危险重重的绝地,又是永不枯竭的矿藏。
  此时6322小分队虽未抵达银心,但也算勉强离开了郊区,进入了城乡结合部。
  在这片区域里,恒星密度为每立方光年330颗恒星,是太阳系附近的82500倍。
  此时,在原三维空间中提前巡逻的侦察机送回的情报被投放至6322指挥舰中。
  6322指挥官安德烈·弗雷切克展开信息,一副美轮美奂的星图映入眼帘。
  那是个极其庞大的橄榄型浅蓝色星体。
  星体的绝对亮度为太阳的11.2倍,体积为太阳的19亿倍。
  在这星体的附近,还有数以千万计的庞大星云呈射线状远离。
  星云的体积大小不一,大的达到浅蓝色星体的数亿倍,小的仅有木星大小。
  位于6322第三天文科学舰中的专家迅速提供更详尽的分析报告。
  “该区域曾经是一个由三千余枚恒星组成的小型球状星团。恒星相互围绕运动。六十万年前,其中两枚超大质量恒星受外力影响偏离轨道,发生碰撞,并引发超新星大爆炸,最后留下了一颗不稳定黑洞。黑洞彻底扰乱了这片星团的运动稳定性,不断与其他恒星发生碰撞,最终导致了一场惊人的大爆炸。再经过多年演变,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见的这个特殊星体与放射星云。”
  “星体的总质量仅为太阳的13倍,与其庞大的体积并不相称。原因在于其内部为中空结构。它并不是一颗橄榄型恒星,而是个镂空的星云。浅蓝色光芒并非普通恒星中的量子隧穿效应引发的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而是一种由电能与磁场组成的浆磁风暴。”
  “这风暴只存在于表层。其内部几乎看不到任何高能反应,且受四周的风暴制造的光芒照射。在其内部最中心处,有一个超小型黑洞,质量仅为太阳的2.1倍。小型黑洞提供了引力,将外层的浆磁风暴固定在附近高速旋转,形成我们所见的橄榄体。”
  “更神奇的结构在里面。”
  天体物理专家一边说着,一边缩放立体图。
  安德烈眼前的模拟图开始向里推移。
  “如我们所见,里面有数十个行星正沿着不同的轨道围绕黑洞进行公转。这数十个行星中质量最大的仅为地球的4.2倍,质量最小的是地球的0.7倍,所有行星的平均质量为地球的1.1倍。所有行星的轨道都处在‘地球宜居带’中,每个行星上都有大气层,都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环境。”
  “是的,在短短几万年内,这里的所有行星里都孕育了早期生命。行星轨道十分稳定,并不会与附近充斥着的大量暗能量团与小型暗物质块发生碰撞。这里简直就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宇宙奇观星系!在浆磁风暴能量耗尽之前,这个星系的结构十分稳定。”
  “综合推算可以得出,浆磁风暴至少还能稳定二十亿年!如果给这个星系以足够的时间,这里肯定能发展出个了不起的新兴文明。当然,这文明并没有什么未来,因为在他们获得与我们同等的科技水平之前,他们不可能突破浆磁风暴的封锁。但相对封闭狭隘的空间,又让这里的科技水平最多只能发展至无限接近三级文明。因此,假定这里有文明,也必然会在二十亿年后,浆磁风暴崩塌的同时毁于无比混乱的外部环境中。”
  “这是浆磁风暴的分析参数……”
  安德烈迅速扫了一遍参数,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他没想到仅仅是电流与磁场的交替作用,也能达到如此高等级的能量反应。
  这浆磁风暴彻底切断了内外的折跃通道与曲率通道,绝无可能绕开。
  同时,风暴的超高能反应甚至可以撕碎如今6322舰队中的绝大部分普通舰船。
  现在的舰船可不是当年人类刚迈进太空时的锡箔纸。
  抛开能量与力场复合护盾不谈,单论舰船外壳材质,科学家们在这些材料中将三重统一力运用得出神入化,性能已经超越了上条时间线里的棱舰,具备极强的稳定性、韧性、自修复特性,堪称宇宙四级文明在材料学上的巅峰代表作。
  这般材料却依然会被浆磁风暴给轻易撕碎。
  所以那名天体物理学家的判断十分正确。
  诞生在里面的文明顶多只能摸到三级文明的边界,但要在一切毁灭之前冲出来,却又要至少四级文明的材料学科技水平。
  这是个无解的死循环。
  上述问题,是科学家考虑的层面。
  但安德烈·弗雷切克作为6322舰队军政一体的负责人,考虑的确是更大局的东西。
  他瞬间做出判断。
  这特殊星体简直是给人类远征军量身打造的前线堡垒。
  结合海量唾手可得的高质量能源、可以阻断折跃与曲率飞行的风暴层这两点,完全可以在这里打造出一个易守难攻的,集军事、科研、人口繁殖、快速生产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星空堡垒。
  安德烈当即通过最高等级的绝密频道联系周东来,并使用了传统却最安全的人工密码编译通讯,以五分钟一条信息往来的速度,开始与周东来进行沟通。
  二十分钟后,周东来扩大了会议规模,让6322附近的舰队,以及目前分散在其他舰队里的五名最高军事参谋也参与进来。
  三个小时后,会议作出如下决定。
  第一:将该特殊星系命名为绿洲星系,寓意为沙漠旅客艰难前行时,偶然撞见的救命绿洲。
  第二:批准了安德烈暂时停止前进,在此建立堡垒基地,进一步扩张舰队实力的提案,并围绕上述方案制定出完整的战略规划。
  无名舰队再一次更改了部分计划,但并非对过去的否定,反而更符合周东来本人比秦光更灵活多变的战略思维。
  在广袤的宇宙和漫长的航行中,没有放之四海皆准而一成不变的思路,随机应变本就是理所当然。
  三天之后,6322舰队率先抵达绿洲星的边缘,就停靠在巨大的橄榄型浅蓝星体边缘仅五千万公里处,就地驻扎。
  随后大量侦查队伍被派遣了出去,向着四面八方推进,负责外围警戒。
  与此同时,军事战舰开始以缓慢的速度向四周散开,组成防御阵型。
  科研舰、生产舰、科学考察舰脱离大部队,进一步向绿洲星表层靠近。
  至于人口繁衍舰则位于军事舰与其他功能舰的中央。
  半小时后,根据科研人员获取的遥感数据进行针对性改良的第一代无人科考飞艇从一艘生产舰中飞出,直扑绿洲星的浆磁风暴层。
  三十五分钟后,该科考飞艇在风暴层外先是失去联系,然后失控,最终嘭的一声炸了机。
  不过在炸机之前,飞艇向后方传输了大量的分析数据。
  又十五分钟过去,第二批共计一百艘再次改良过的无人科考飞艇飞了出去。
  第二批飞艇依然全部炸机,但得到了更多信息。
  与此同时,安德烈开始收到警报,显示距离最近的复眼奴族舰队将会在四天后抵达。
  若是往常,6322舰队肯定立马细软跑,但这次,安德烈却开启全面综合评估,进行战争模拟。
  “距离我们最近的8119号小分队也将在同一天抵达,这一仗可以打,能赢。但我们大约会损失一千到两千艘战舰。科考工作得加快速度。科研团队怎么回事儿,怎么老是炸机。”
  安德烈正说着,第三批五百艘无人科考飞艇也全部炸掉了,但这次却并未获得更多新数据。
  6322舰队的科研团队负责人,年仅22岁的青年天才,公认的艾默生·科伯特的继承者路广达说道:“浆磁风暴的能量太狂野,对量子通讯、电磁通讯、引力波通讯等我们的所有通讯手段都造成了巨大干扰,无人飞船靠近后便会失联。我们决定根据现有数据改造携带了黑匣子系统的有人飞船,改为人工控制,能飞多近飞多近。技术改良时间还需要至少半个小时。同时,我们的科考船驾驶员与实地分析人员选拔……太多人报名了,都快打起来了。”
  安德烈闻言,稍微沉默,不再追责,只说了声,“嗯,路博士你再接再厉。对了,代我向那些年轻人们说一声谢谢。”
  这一去,必回不了头。
  但第四代们却把这送死的名额抢破了头。
  安德烈扭头看向透视舷窗外的巨大淡蓝星体,喃喃自语道:“不一样了啊。”
第643章
死守
  从人类史学观的角度讲,宇宙里一切奇迹都不算奇迹。
  如果非要给奇迹一个定义,那么只有人类创造的奇迹才能算真正的奇迹。
  三个小时后,在一万三千余名同事前仆后继带回的更多情报支持下,6322舰队的精英驾驶员江林蔚操控着新型表层材料强化后的穿梭机进入浆磁风暴,并顺利返回。
  与她同行的共有五百艘同款穿梭机,但仅她一人的运气好到了极致,在脱机状态下的操作也正确精准到了极致,仅她一艘船带着完整样品成功返回。
  技术人员拿到材料后,开始对经风暴洗练后的残余材质进行深度分析。
  又六个小时后,江林蔚再次出发,这次她的穿梭机外壳全被改造成了类似之前残余材质的精炼成分。
  她再次成功返回。
  这次她的运气与发挥都比上次差了些,也被数次卷入高能反应的中心,但靠着穿梭机外壳的强化材质,成功化险为夷,穿梭机只受到不轻不重的破坏。
  休息了两个小时后,江林蔚再度驾驶着更大型的穿梭机,搭载着更多实地考察人员与更先进的采集装备飞了出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6/104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