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为书狂(校对)第4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6/739

  只是,让黄一凡远远没想到的是。
  开始不少学子一直都在顶贴,直叹黄一凡的儒道之侠理论很是不错,可以和宫白羽的武侠理论争锋相对。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一些学子不时顶贴之时,楼却突然歪了。
  “嘿,楼上的,其实我更喜欢‘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一句。”
  “哈哈,楼上的,其实我也早想说了。只是看到大家都说喜欢士为知己者死,我就觉得有一些不好意思说。毕竟,士为知己者死这一句也的确经典,看过之后亦无比的沸腾。只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当看到风萧萧这一句时,心里面的感觉却比士为知己者死更来得有力量。”
  “同顶楼上。我也感觉是,这首诗似乎透露出无数多的感情。即有悲情,又有雄壮。明知是赴死,但却如此的豪情万丈。这一首诗的力量,恐怕在士为知己者死之上。或者说,这一句才是真正的对于士为知己者死的最好诠释。”
  虽然一般来说学术的价值普遍在诗词之上,与此同时,学术理论的逼格也在诗词之上。这就好像古代科举考试更看重的是“策论”而不是诗词一样。哪怕你诗词作得再好,也只是诗人而已。诗人能做什么,只会吟下诗而已,对于国事没有什么帮助。
  但是,如果这一首诗是一首极为经典的诗呢?
  经典的诗,自然不能用普通的眼光来看待。
  有一些对诗歌有研究的学子,内心无比激动,第一时间发表了自己对于这一首诗歌的理解。
  【这首辞仅两句,乍一看,浅近易懂,直白如话;细细品味,却意蕴深长,正气凛凛,而且颇具艺术功力。全辞仿拟《圣诗》“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首先以西风易水起兴,进而引出勇士的壮志情怀,一气贯通,颇有气势。
  首句交待了出征的时间、地点。萧萧秋风,寒冽易水,皆自然景物,本无情感可言,而诗中主角在此寄心中之情志于眼前之景物,情满于风,意溢于水,使其带上浓郁的感情色彩。象声词“萧萧”和形容词“寒”的选用,十分独到精彩。前者诉诸听觉,后者诉诸触觉,营造出一片肃杀、愁惨、悲壮的自然氛围和社会氛围,为下句主旨的出现作好了艺术铺垫。
  末句紧承首句。点明本诗主旨。因前句蓄势充足,故此句直抒胸臆,高唱出壮士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豪迈而凝重的情怀。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之举,倘若没有非凡的勇气和胆魄,怎能做到。因此,虽然这诗仅仅只有一句唱出便戛然而止。但这仅仅一句,却胜过百句,千句。】——水木大学中文系3年2班“安齐”。
  如果这还不够,如果有人再告诉你,这一首诗不仅仅是一首经典的诗,而且还是一首开创另一种诗体的诗呢?
  【各位,各位,难道大家没有发现这一首诗与我们现在所学过,所听过的诗有什么不同吗?】
  是的,有眼尖的学子已经发现了这一个问题。
  风萧萧这一首歌与现今的诗歌完全不一样。
  他即不像唐诗,也不是宋词,更不是元曲,同样不是属于汉朝的乐府诗。
  他有一些像现当代的自由诗,但却比现当代的自由诗更为的自由奔放,赋有韵味。
  “那么,这一首诗到底是一种什么类型的诗呢?”
  水木BBS中文版块的学子都是学中文的高材生,隐藏在里面的还有一系列的水木中文系的讲师,学者,甚至是教授。当一首诗出来之时,一众人士都是议论纷纷。只是,因为风萧萧这一首诗实在是与众不同,一众人士都没有统一的答案。
  有学者说,风萧萧这一首诗根本就不是诗,其实就像之前的那句士为知己者死一样,是一句话而已,但这样的一句话却成为了经典,表现的像诗一样。
  不过,这样的说法很快就有人反对。从风萧萧这一首诗的艺术手法上来看,前后两句都用了一个语气词“兮”字,虽然兮字现在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意思。但是,也正因为加入了这两个兮字,却是让整首诗提升到了一个质的高度。从这一点来看,这显然是诗人有意为之。
  “如果是这样的话,难道这是一首新诗体?”
  这一个猜测一出,水木BBS论坛某一些人物却已然有一些颤抖起来。
  或许你以为这是一句普通的猜测。
  猜测这是一首新诗体又有什么?
  只是,谁人都知道。
  华夏上下五千年,诗体其实也就那么十几种。
  最早的是圣诗,接着的是乐府诗,随后就是唐诗。
  如果再细分的话,唐诗里面又会分五言绝句,七言律诗。
  亦或是再简单一些,将诗分为两言诗,三言诗,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
  至于宋词,严格来说已经不能算诗,他是词,词是根据乐配而成。也就是先有词牌名,所谓的词牌名也就是曲调名。用现在的话来讲,那就是宋词必需遵守曲调来填词,就像一首歌一样,先创作好曲,再有作词人根据曲调慢慢填词。
  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格局几乎一模一样的词,像蝶恋花之类……说简单一些,蝶恋花是一首在古代很流行的流行歌曲。因为太过于流行了,一些文人也就根据着蝶恋花的曲词,填上了自己的歌词。于是,这就有了无数传颂的宋词。
  从古至今,能够流传至现在的诗都是属于上述诗体当中。
  但是,这一首风萧萧却是完全与上述诗体不一样。
  他即不是所谓的五言七言,也不是所谓的乐府叙事。
  他即看起来像没有格式的自由诗体,但前后两字“兮”字却又好像完美的分出了诗体的格式。
  这是一种完全创新的新诗体。
  当然,如果仅仅也只是这样,他也不能引起太多的人惊讶。
  诗歌的影响力太广了,全球不知道有多少人每天都在不断的研究诗,并且也在不断的创作出一些真正的新体诗。只是,这一些诗新体是新体了,但他们却没有一首能够流传出去的。
  不能流传出去的,哪怕你再有创新,也没有用。
  但风萧萧却不一样。
  几乎看了这一句诗的,所有人都相信,这一首诗必然能够传世。
  也就是说,这将是一首传世并且能够开创一种新体诗的经典之作。
  如果是这样,那么,风萧萧这一首诗,那就不仅仅是一首诗了。
  而黄一凡这个诗人,也不再是一个普通的诗人。
第四百六十六章
荆轲是谁?
  一首诗。
  一句话。
  令人无比神奇的是,原来议论的沸沸扬扬的武侠理论,便在此时就此停歇。取而代之的,则是风萧萧兮……的全新诗体。
  “黄一凡,师姐我是真佩服你了。”
  林心情在TT上,激动的对黄一凡说道:“你不知道,现在有多少人在讨论你的新诗,还有你创作出来的新诗体。”
  “呃,只是胡乱写的诗而已。”
  黄一凡谦虚地说道。
  “真的是胡乱写的吗?”
  “好吧,也不算是胡乱写的。”
  风萧萧兮这样的诗句,可是前世中国最为牛叉的诗人屈原发明的诗体。后世不知道有多少诗人,是受到了屈原的影响,写下了无数灿烂辉煌的作品。甚至,唐诗宋词元曲,也是在屈原“兮体诗”的影响之下,流传了几千多年。
  这是前世诗体当中的最高成就,甚至,他的地位可以媲美诗经。
  虽然黄一凡想谦虚,但一想到屈原,一想到离骚,一想到这一些况世奇诗,黄一凡都有一些不敢开玩笑。对于他来说,屈原是至高神圣的,简直就像圣人一样。
  “呵呵,就知道你乱说。那这么看来,风萧萧这一首诗确实是新诗体了。”
  “也可以这么说。”
  黄一凡点了点头。
  自己现在已是水木中文系的讲师,未来说不得也要将这一些诗发杨光大。
  “不过,这一首诗不是叫风萧萧。”
  “不是叫风萧萧?”
  林心情一愣,随后便想起来。
  是的,这一首诗并没有写名字,至于大家称之为“风萧萧”只是取这一首诗开头的三字,“那这首诗叫什么名字?”
  “易水歌。”
  黄一凡回答说道。
  “易水歌,好名字。”
  林心情点了点头,“那能不能跟我说说这一首诗里面的故事?”
  “林师姐,我怎么感觉你是在采访我。”
  黄一凡笑了笑,说道。
  “哈哈,竟然被你发现了,好吧,其实我确实是想采访你。你也知道,前期我们水木一直被燕大压了一头,好不容易你的一首风萧萧,不对,是易水歌出来,我们水木怎么会不想宣传呢。再者,你的这一首易水歌实在是太有气势,太有韵味了,不说整个的格局比之一般的诗词高上一层,就是诗体的格式也与一般的诗词并不一样,这简直太有学术魅力了。若是不采访一下你这位新派诗体大师,那怎能成。”
  “新派诗体大师,你说的是我?”
  “对呀。”
  “这个,这个,太嚣张了吧。”
  “哪里,哪里,难道作为讲师的你,你不想让你的学术发扬光大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6/7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