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为书狂(校对)第4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8/739

  “李兴平,搞不搞笑,你还是自己去看看吧。”
  “切,这种吊味口的把戏对我没用。”
  “谁稀罕你看了,你不看就算了,我们自己欣赏。”
  话不投机,李兴平关掉了TT群。
  “这帮家伙,真有一些被洗脑了。”
  心里面鄙视了那一帮身为燕大的学子,李兴平登陆了水木BBS。
  “好吧,我就登陆水木BBS看看你们所说的新诗体确立的诗到底又是什么诗?”
  虽然刚才拒绝了前往,但毕竟还是有些好奇,李兴平进入水木BBS中文版块。
  此时,黄一凡的贴子已经被置顶并且加精。
  “水木为了炒作也是蛮拼了,置顶加精都用上,如果这也有用,我就呵呵了。”
  带着一丝不屑,李兴平点击了这则贴子。
  贴子内容是一则对于黄一凡的个人采访,李兴平有些无语。通篇都是对那一首诗的赞美,难道堂堂的水木学术就靠写一首两首诗搞上去的吗,难怪水木大学从原来的中文系第一掉到了第三,还是我们燕大好呀,与时俱进,还请了宫白羽先生。只是最近宫白羽的武侠理论却是被这种破新诗体给压住了,想到这里,李兴平又是不爽。
  继续看下去。
  “荆轲刺秦。”
  当看到荆轲刺秦这一则故事之时,李兴平稍稍有一些意动。心里面不自然间,却是浮现出一幅场景。
  风萧萧,易水边。
  好友齐致为荆轲送行。
  荆轲自知此去有去无回,但却未退缩一步,反而高歌唱曰:壮士一气兮不复还。
  有诗,有历史,有背景,一位顶天立地刺客荆轲的形象完美的表现了出来。
  荆轲的名字,也在此时进入了李兴平内心。
  当然,风萧萧这一首诗也在历史背景的加入之下,变得猛然沉重了三分。
  “新诗体?”
  不知道为何,李兴平脑海里又浮现出了新诗体的概念。
  如果说此前李兴平完全不愿意接受,那么,现在的李兴平却是有一些犹豫起来。
  如此经典,如此人物,身为燕大中文学的李兴平知道,这绝对是传世的名篇。
  不论是诗,还是诗中的故事。
  而一旦传世,那么在这一首诗的影响之下还真可能形成新的一种诗体。
  只是,单单仅仅只是一首,李兴平还是有一些不能接受。
  一种新的诗体,一种新的新歌流派哪能只有一首诗就能确立?
  唐诗宋词元曲哪一个不是有成千上百首的作品,这才形成了一个流派。
  李兴平一边看着黄一凡的个人采访,脑海里一边细想。而当看到采访的最后,李兴平呼息有一些急促。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看到又一首与风萧萧同样经典的诗句,李兴平知道,为什么刚才群里那些家伙说“兮体诗”确立的原因了。
第四百六十八章
黄一凡,我们江湖上见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看着这一首诗,宫白羽心情极度的复杂。
  前些天,他还在不断对外推广他的武侠理论,可没想到,仅仅只是几天之后,让他吐血的是,他的武侠理论竟然没有人观注。一翻了解之余,宫白羽才发现,并不是他的武侠理论没有人关注了,而是他人都去关注了一个更为吸引他们的事物。
  这个事物,便是学术界最近一直热聊的“兮体诗”。
  兮体诗。
  什么是兮体诗?
  当时第一次听到关于“兮体诗”的消息,宫白羽是不屑的。习惯了一些互联网媒体夸大,以及一些国内媒体只喜欢恶搞娱乐,宫白羽认为这种“兮体诗”只不过是让人娱乐的一个东西,就像网络流行词语一样,今天出了一个网络流行词语,大家玩一下之后,大家就没兴趣了。
  可是,当宫白羽真正的看到了所谓的“兮体诗”之后,宫白羽才发现,原来传说中的“兮体诗”,竟然有如此的震撼。
  正如这一首“易水歌”,宫白羽可是武侠小说的大家,他除了善于写武侠作品之外,自身对于国学,对于中文亦非常的有研究。易水歌这一首诗不论是诗体的格式,还是整个诗的风格,都与此前他所研究过的唐诗宋词不一样。
  如果论深度的话,宫白羽会认为,他甚至在唐诗宋词之上。
  哪怕就是现在,当读起这一首诗的时候,宫白羽内心仍是无比的激动。
  这一份激动,就像他写的武侠小说主角大发神威之时的激情。
  而这一首诗,同样给宫白羽带来如此的快感。
  更不用说,当易水歌暴光出写的是一位关于刺客的故事之时,宫白羽却是发现。这位开创出“兮体诗”的家伙,仅仅凭着一首诗,他便写活了一位人物。
  这个人物,便是荆轲。
  虽然以前宫白羽也并不了解荆轲这个人,但现在,他想,他一辈子也忘不掉荆轲。
  这样的功力,想必是任何一位作者所羡慕的。
  不过,震撼宫白羽的可不仅仅是这一首易水歌,除了这一首易水歌之外,还有一首垓下歌。
  垓下歌写的是什么?
  不用别人介绍,熟悉历史的宫白羽就知道,项羽死于垓下,垓下歌写的就是项羽。
  只是,与所有人对于项羽的描写不一样。很多人描写的项羽是作为一个失败者的角度来描写的,因为他与刘邦争斗,最后失败。一般而言,历史对于失败者的描写都没有太过于正面。对于项羽这一个人物,亦被认为是反面教材。
  可是,一首垓下歌,却是完美的将项羽的命运描写了出来。
  力拔山兮气盖世。
  不用看其他,就是这第一句,每个人读后都会为之拍案叫绝。
  想想项羽这一生,他当年是多么的辉煌,多么的英勇。
  一句力拔山兮气盖世,简直将项羽完全的描写了出来。
  宫白羽已经可以想到,未来形容项羽之时,可能不需要再说什么,你不要学习历史,也不要不断去研究项羽的生平,直接就只要念这一首诗就可以了。因为,在这一首诗中,他说的就是项羽,他写的也是项羽,在这一首诗中的项羽,超过任何史学家对于项羽的评价。
  可惜,在力拔山兮之后,戏剧性的转折:时不利兮骓不逝。
  天时不利我,连我的乌骓马都不走了。
  这是怎么样的一个境地?
  于是就有了后面“骓不逝兮可奈何”,连马都不走了我该怎么办?
  最后转头对自己喜爱的美人说:虞姬虞姬我该怎么办?
  我该怎么办?
  宫白羽叹了一口气。
  他不知道。
  但是,不管宫白羽知不知道,他却是知道,不管从什么角度,这都是一首英雄的诗。
  同时,这也是一首英雄末路的诗。
  如果你将他当成是英雄,那么,你只要记住第一句就可以了。
  但不管是英雄还是英雄末路,当你读了这一首诗之后,你一定能记住“力拔山兮气盖世”。
  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那是一个楚汉争雄的时代。
  而这一首诗,便将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人物,完全的表现了出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8/7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