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为书狂(校对)第4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2/739


第四百九十三章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楚辞,好狂的口气。”
  燕大讲师“方星剑”砰的一声,拍案而起。
  方星剑此前是燕大高材生,本硕连读之后以优异的成绩被燕大留校任教。
  一直以来,方星剑走在哪里都成为人们观注的对象,在学生眼里,他是男神。在领导眼里,他是年轻有为的讲师。在媒体眼中,他是燕大后起之秀,他是一切一切的骄傲。只是,最近一段时间,他这个年轻有为的后起之秀,却是被水木大学一位新来的讲师给超过了。
  这个人,便是黄一凡。
  说实在,对于黄一凡,方星剑有很大的意见。他实在是不明白,为什么像水木这种数一数二的学府,竟然会将这种流行小说作家吸收到学校里上课。而且,这家伙年纪比自己还小好几岁。
  当然,年纪不年纪倒是其次。
  在方星剑眼里,所谓的作家就是与那些歌手一样,所写的作品也与那些流行歌曲一样。最近流行了一段时间,未来就不一定流行了。这其实并不是这一些作家写作有多大的能力,他们只不过是会讲一个稍微不错的故事。而且,这个故事还只是适合了当时的市场,并不是他写的故事真这么经典。如果不是,为什么这一些畅销小说作家只是写个几年,他就不畅销了呢?
  真有实力,完全可以一辈子畅销嘛。
  更不用说,对于黄一凡这种曾经写过网络小说的作者,方星剑实在是没有什么好感。
  真正的学者,是那些做学术的高人,而不是靠这种写网络小说去唬弄人的家伙。
  只是,虽然方星剑心里对于黄一凡十分的不满。但他明面上又不能说什么,而且,自己没什么原因去批评对方,反而会被他人说自己是在嫉妒。更何况,黄一凡之前写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也实在是没有什么好批评的。要知道,这八个字可是有着无比的魔力,当时他用马甲在网上批评了这几个字一下,瞬间,他的那个马甲就被成千上万的网友骂成狗。最后有人还要说是要人肉搜索他,差点将没方星剑吓个半死。
  不过,方星剑最终还是找到了机会。
  “哈哈,楚辞,你竟然敢说你写的是楚辞。”
  看着黄一凡写的那一首诗,方星剑大笑:“不作死就不会死,既然今天你想死,那我就成全你。”
  说罢,方星剑打开文档写道:“惟楚有才,这句话说的是楚国人杰地灵,先后涌现出了无数杰出的人才。不管是经济,政治,军事,还是文化方面,楚国在先秦时期都是最为顶尖。而文化,又是楚国最引人自豪的。其中楚国开辟的楚辞,地位只在圣诗之下,甚至可以和圣诗相提并论的楚辞……”
  洋洋洒洒,方星剑一口气写了2000多字讽刺黄一凡楚辞的评论。
  其中引经据典,一个小时写下来,方星剑大是满意。
  利用自己平时结交的关系,方星剑发给了媒体上的朋友,嘱咐他们当天晚上见报。
  当然,不只是方星剑,当一系列文学类专家,教授,学者得到有人写出了一首楚辞的消息之后,几乎个个都是愤怒而起,想也不想其他,提笔就是攻击起黄一凡。
  瞬间,在这一些专家学者教授文学类从业者同时发力之下,当天晚上数十家媒体报纸,先后刊登了一起“真假楚辞”的新闻报导。
  西都新闻报编辑“利任时”第一个抢先发声:“近年来,随着秋水先生复兴古诗运动的兴起,先后有不少文学爱好者研究起了古诗,并且,不少朋友还写了好一些唐诗宋词元曲。当然,我认为,不管是写唐诗体,还是宋词体,亦或是元曲体都是好的。可是,今天我却听到一位朋友说,有人竟然写了一首楚辞。
  朋友们,我不知道大家听了这一个消息之后是什么反应,起码我是被雷住了。有人写了一首楚辞,这就跟有人对我说,有人写了一首圣诗一样。若是模防一下唐诗,宋词的风格写写还是可以的,但随便写一首诗出来就喊这是楚辞,只能徒增他人笑话。笔者只能奉献那位朋友,不是什么诗都可以称之为楚辞……”
  光明日报特约作家“严照”亦在此时表示:“楚辞是什么,楚辞是我们心中的女神,楚辞是我们寄以最为美好向往的所在。我只希望这不是一个笑话,就像当年废话诗出现一样。如果这是一个笑话,我也希望不应该拿楚辞来开玩笑。”
  知名学者“张猛”亦通过文艺报评论:“或许我能够猜测,这位朋友是多么的喜欢楚辞。当然,其实对于国人来说,楚辞一直是如圣诗一般的存在,任何人都喜欢。但是,我们只想说,如果没有一定的水平,还是别往楚辞上靠比较好,因为,你可能还不够格。”
  ……
  “唉,这一些家伙的攻击力度实在是差了些。”
  看着各大报纸对于自己的攻击,黄一凡叹了一口气。
  这一些家伙说了这么多,其实中心思想只有一个,那就是,大风歌绝对不是楚辞。
  至于为什么不是。
  他们也没有说出什么道理,反正就是不是。
  其实,楚辞这个词语与唐诗宋词一样,是属于年代式的产物。真要细分这一些诗的话,应该是用什么类型诗体。比如,唐诗中的五言,七言等。而楚辞,一般称之为骚体。不过,对于大众来说,人们在欣赏阅读诗词的时候,一般都是以唐诗宋词楚辞这样的分类。
  而且前世黄一凡脑海里这一些诗本来就是楚辞,不将他们名正言顺的安上楚辞这个类别,黄一凡还真觉得可惜……
  想了想,对于这一些媒体上的攻击,黄一凡只写了一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如果大风歌不是楚辞,请问,你们能写出一首比大风歌更像楚辞的诗吗?”
  是的,只有一句。
  不管这一些家伙认不认可大风歌是不是楚辞,黄一凡只想问他们一句。这也是一句黄一凡估计他们看到会吐血的回答。
第四百九十四章
井蛙不可以语海,夏虫不可以语冰
  “无耻,下流,卑鄙。”
  看着报纸上黄一凡对于一众质疑者的回应,方星剑是气得吐血。
  开始的时候,方星剑对于黄一凡的回答也是不屑于顾。
  不就是作一首诗吗?
  难道就他黄一凡会作诗,别人就不会了。
  同样身为中文系讲师的方星剑,自认也是作诗好手。
  可是,当一看到黄一凡写的诗之后,方星剑便瞬间投降。
  风萧萧兮易水寒。
  大风起兮云飞扬。
  力拔山兮气盖世。
  虽然仅仅只有三首,但三首诗都是气势万千,别说是与其比肩了,哪怕就是读一读,也都让人止不住的敬佩。这还怎么写?如此诗句,方星剑自问自己作诗有一手,但看到这三首诗时,也是弃笔。
  只是,虽然弃笔,但方星剑却是不服。诗作得好有什么,自古以来诗作得好者并不算真正的大学问家。包括李天仙,真要说起来,方星剑亦将李天仙比作是当时的畅销小说作家,与现在的小说作家差不多,只会填词而已,也只是流行了他的诗而已。可是,不管方星剑心里多么不服,黄一凡这三首诗确确实实写得太牛叉了。
  不仅牛叉,而且,也确实有一些楚辞的味道。
  不过,再怎么有味道,要让方星剑承认这就是楚辞,那绝对不可能。
  想了想,方星剑走出门,前往了导师住处。
  方星剑博士生导师叫做程礼,程礼是燕大中文系的教授,二十几年前曾经参与过对“楚辞”的研究,他的《楚辞学》一直被认为是国内最具有权威的楚辞研究书目。而且,程礼教授还是地地道道的楚国北湖人,深受楚国文化的影响。前几年程礼教授还带着他对于楚辞的研究上过央视的百家讲坛,引起一翻对于楚辞考究的热潮。
  此时,导师程礼却是在书房练习书法。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书法上面,赫然写着这一行诗。
  看到这一首诗,方星剑却是说道:“原来导师也在关注那个黄一凡呀。”
  “嗯?”
  听到方星剑的话,程礼停了下来:“星剑,你对黄一凡有什么看法?”
  “我认为黄一凡写的并不能算是楚辞,甚至连楚辞体也都不能算,他只能算是还算是有一些气势的句子。”
  “哦,那么,理由呢?”
  程礼放下笔,淡定了喝了一口茶。
  “这个,这个……”
  方星剑尴尬地说道:“虽然暂时没有,但岂是随便一首诗就可以称之为楚辞?”
  “星剑,你这样做学术的态度可不好呀。”
  程礼摇了摇头,似乎对于方星剑的回答并不满意:“那个黄一凡我有了解过,这个人可不仅仅在写诗方面有才华,同样在文章创作方面也是好手。甚至,他在加州大学留学的时候自创过一种叫做十二星座心理学的东西,这个东西与我们中文学看似没有关系。但是,其实世界哲学一通百通,达到了这般高度不管是作诗还是写文章,其实都一样。”
  “那老师您的意思是黄一凡写的真是楚辞?”
  “呵呵,我可没这么说。”
  程礼呵呵一笑,随后又看了一眼自己写下的这一首诗:“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小家伙才是有的,但未免太傲。举世皆浊,众人皆醉,好像说得天下就他一个人是明白人一样。星剑,你先回去吧。”
  挥了挥手,程礼先叫方星剑回去。然后,拿起笔,程礼写道:“楚辞,什么叫做楚辞?一直以来,学术界没有一个公断。大都学者只将那种大气优美,不拘格式,自成一体的诗体称之为楚辞。但是,真正的楚辞如果仅从这一点来判断,那任何诗体都可能被称之为楚辞。
  唐诗人‘孙红景’言:楚辞也作楚词,属于楚国地方的诗词,这强调楚辞具有地方性。汉朝史学家班之称:楚辞应为楚歌,这与圣诗成集看起来一样,都是记载楚国歌曲词赋方面的内容。
  笔者一直做楚辞方面的研究,虽然有生之年未读过楚辞,但却从一些文献资料上总结出了一丝楚辞的特点,一句话概括的话,那就是: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前些天看了黄一凡小友创作了三首佳作,易水歌,垓下歌,以及大风歌。如果单从词作方面来看,黄一凡小友的诗作功力已达到大成之境,笔者亦是佩服。只是,如果单单将这三首歌当成是楚辞,笔者却是不赞同的。
  这三首作品,我认为虽然写得经典,但我认为最多只能算仿楚辞体的作品。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称之为楚辞。只是,这种楚辞与我们一直认为的楚辞却是有相当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也许并不仅仅只是艺术加工方面的差距,这种差距,是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纵然黄一凡小友天纵奇才,能根据汉朝历史背景写出如此以假乱真的诗作,但模防只能算是模防。
  如果黄一凡小友说自己写的是楚辞体诗,那么,笔者上面的话就自当没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2/7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