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为书狂(校对)第4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2/739

  “义博,我怕是再不来,楚辞学协会都要被你们水木给拆了。”
  “哪里,哪里,楚老先生,我们这也是被逼无奈。”
  “好了,义博,别这么急向我解释,我也没有怪你。学术界太死去沉觉了,是时候用这样的革新,带来更为新鲜的空气。不过,今天我来你们水木可不是找你麻烦,我倒是对你们的那位黄一凡讲师很感兴趣。”
  大礼堂坐位正中,水木中文系院长李义博与一位老者小声的交谈。
  这位老者,便是华国文学泰斗楚隐玉。
  与此同时,在两人小小交谈了几句之后,黄一凡也进入了水木大礼堂。
  “这堂讲座,我们一起来聊聊楚辞五歌。”
  楚辞五歌是代表楚辞的五首歌谣。虽然这五首歌谣都没有文字流传,但因为有楚国方言这种山歌式的传承,所以,一直以来,无数楚辞学研究者都将楚辞五歌作为研究楚辞的突破口。黄一凡的最后一场讲座,也拿这五首歌谣作为收官演讲。
  “之前我有与大家讨论过楚辞五歌当中的徐人歌,沧浪歌,现在我们来说说剩下的三首,采薇歌,楚狂接舆歌,以及最后的一首越人歌。”
  对于文坛大师楚隐玉的到来,黄一凡当然不知道,他又不认识楚隐玉,哪怕认识,大礼堂下面将近一千个观众,黄一凡又怎么知道楚隐玉来不来呢。
  “我们先来聊一聊采薇歌。”
  “虽然我们并不知道采薇歌具体的字词,但是,我们却知道采薇歌的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什么呢,他说的是商朝时期‘伯夷’‘叔齐’宁死不食周粟的故事。”
  黄一凡大致的讲解了一下采薇歌的历史背景,随后说道:“只是可惜,采薇歌虽然流传了下来,但却没有文字记载。前些时候无聊,一口气给楚辞五歌填了五首词。虽然我觉得采薇歌是我填写的最烂的一首,但也拿来大家欣赏一下。”
  自己写的是不是楚辞?
  这个时候黄一凡已经不想再去理会了。
  他相信,自己昨天的第二场讲座,必然会在楚辞界留下一个难于磨灭的映像。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适安归矣?
  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黄一凡轻轻唱起了这一首采薇歌。
  这一首歌谣的意思其实也简单。
  翻译过来,那就是:
  【登上那西山啊,采摘野豌豆聊以充饥。
  用凶暴取代凶暴啊,伐纣的武王分不清是和非。
  神农虞夏古代圣君转瞬即逝啊,我要去的乐土又在哪里?
  多么可悲啊,即将身赴黄泉,看来是命途多舛啊,这似乎是注定的!】
  这里有一个典故。
  其实“武王伐纣”是正义的,但是,作为故事中的主角“伯夷”和“叔齐”他们为什么还说武王分不清是非,其实这与“伯夷”和“叔齐”思想眼界受制有关。他们是商朝某个小国的继承人,他们是忠于商朝的。在周朝要讨伐商朝之时,内心的忠让他们表现出对周朝的厌恶。
  当然,如果伯夷与叔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那么,大家都会说他们可恶了,又哪里会夸他们呢。而夸他们的原因,是因为在周朝灭掉商国之后,因为对于商朝的忠,两人竟然不吃周粟,宁愿死也不向周朝效忠,最后饿死于首阳山。
  也因此,虽然伯夷和叔齐有一些愚忠,但他们的忠义精神却流传了几千年。
  特别是在国家危亡之时,伯夷和叔齐这种“宁死不吃周粟”的精神更为的难能可贵。
  一切都在黄一凡的意料当中,这首采薇歌其实写得一般,虽然黄一凡将这一首诗拿来到这个世界是妥妥的原创,但原创如果表现一般,也并没有多少人欣赏。在黄一凡唱完了这一首采薇歌之后,也只有少部人的学子向黄一凡鼓掌。
  黄一凡没有在意,继续开讲。
  “采微歌之后,则是楚狂接舆歌。”
  不过,也很可惜,楚狂接舆歌其实写得也一般。虽然其中一句“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其实写得也相当经典。但一时之间,众人还并没能够完全的体会这一首诗歌的意思。所以,在黄一凡原创了“楚狂接舆歌”之后,仍是奚奚落落的掌声,显得没精打采。
  甚至,当有一些观众欣赏完这两首表现并不出色的歌谣之时,心里却是有一些郁闷,不时与朋友交头接耳,小声的议论说道。
  “唉,黄一凡的诗词功力怎么下降了,这写的什么诗呀。”
  “是呀,是呀,这难道就是我们期待的楚辞?”
  “坑呀,别说是楚辞了,我感觉这样的诗比唐诗还不如。”
  “我也感觉,除了发现这两首诗加了一个兮字之外,真没有发现这两首诗写得多好。”
  “水准大降,水准大降呀,别说比不上昨天的沧浪歌,就是易水歌,大风歌也是严重比不了。”
  不少专门只是来欣赏黄一凡诗作的观众,此时却是大为郁闷。他们来这里可不是听什么学术,对于他们来说,学术什么的听得太难受了。动不动就为了一个词,一句话分析个半小时,哪里有创作诗歌来得刺激人眼球。
  之前这一些人本来也对黄一凡的学术讲座没有兴趣,可是,当两堂讲座传出了一首沧浪歌之后,受此影响,一众看客便纷纷来到水木,期待黄一凡的第三场讲座。
  可惜,期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沧浪歌或许只是黄一凡的神来之笔,要想再写出一首媲美圣诗的诗歌,当真比登天还难。”
  不少观众摇了摇头,有些郁闷地说道。
  但,真的比登天还难吗?
第五百零六章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最后一首,越人歌。”
  楚辞五歌已经讲了其中之四,最后一首歌,正是越人歌。
  虽然感觉到现场的气氛因为自己前两首的作品并没有作好而有些奇怪,不过,黄一凡一点也不担心。而不担心的原因,就是因为有这首越人歌。
  “还是先废话说说越人歌的故事背景,放心,故事背景并不长,不是什么国家,也不是什么道德仁义,这是一首关于爱情的歌谣。”
  其实黄一凡对于楚辞五歌的背景很感兴趣,感兴趣甚至超过了歌谣本身。只是,普通大众又不是黄一凡,普通大众不可能去欣赏这一些复杂而自己又不熟悉的故事背景。既然不熟悉,那么,黄一凡便准备简单讲解。
  想了想,黄一凡说道:“越人歌是楚国一位叫‘子皙’的王子,他初到封地举行了一次舟游。而在封地的越人为了认识新来的领主,便给‘子皙’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集会。在盛会中,有一位越人歌手向子皙拥楫而歌,不过,王子子皙是楚国,那位歌手是越人,楚人与越人的语言并不一样。最后,他的翻译便将歌手的话翻译出来念给了王子听。王子‘子皙’听了这一首歌谣之后,心情非常激动,他被这一首真诚的歌谣感染到了。于是,按照楚人的礼节。王子‘子皙’扶了扶这位歌手的肩膀,又庄重的将把一幅绣满美丽花纹的绸缎披在了他的身上。”
  “义博,这位黄一凡讲师胆子很大呀,竟然想挑战这一首越人歌。”
  听着黄一凡的讲解,坐在台下的楚隐玉却是小声的说了一句。
  楚辞五歌当中,其他四首其实都一般,并不知名。只有越人歌,虽然没有流传下来,但在各个文献当中都在记载。说这一首歌写得非常优美动人,是楚辞当中的精品。之前这几首写得一般那还罢了,反正大家也没怎么听过这一些歌谣。但是,如果连最为经典之一的越人歌也写得一般,恐怕,这第三场讲座将是最大的败笔。
  而同样,有对楚辞比较了解的一些观众,学者,这个时候亦是期待的看着黄一凡。
  要么,黄一凡做出一首大家都公认的作品。
  这首作品绝对不能低于之前的沧浪歌。甚至,还要在沧浪歌之上。
  要么,其实他们认为,黄一凡最好还是不要挑战他们心目中的经典。
  有人紧张,他们有一些害怕黄一凡玷污了他们心目中的佳作。
  有人不屑,因为之前两首来看,黄一凡明显江郎才尽。
  有人仍是看热闹,好者叫好几声,不好,嘿嘿,落井下石也是他们最喜欢做的。
  不过,今天注定是一场让无数人震动的日子。
  今天,也注定是楚辞学翻开新的篇章的一天。
  所有人期待之下,黄一凡缓缓开口:
  【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一首如天籁般的声音,从亘古的传来。
  没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气。
  没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凄美。
  也没有沧浪之水清兮的淡然。
  有的,却是在一句听似平淡,但却蕴含着无比激动内心的吟唱。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2/7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