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为书狂(校对)第5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5/739

  关于黄一凡给泰山写的这一首诗《望岳》也彻底的陷入火爆。
  当然,此中所谓的火爆并不是说《望岳》变得怎么怎么样,事实上,望岳这一首诗在泰山打出广告之后,他就已经火爆的不行,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一首诗。那么,为什么还要再说望岳这首诗火爆呢?
  其实,这里所说的火爆,是研究这首诗的人变得越来越为的火爆。
  不是有很多人不知道“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是什么意思吗?
  不是也有很多人并不明白“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的是什么吗?
  不是还有人问“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到底说的是什么吗?
  那么,现在就由那一些研究这一首诗的专家来告诉你答案。
  让这一些专家来告诉你一首真正的经典到底写的是什么。
  历来一众经典的诗词都有很多人给予评论。
  作为最近这一首极为经典的《望岳》,自然逃脱不了那些诗词研究者人士的赏析。
  当然,如果换做是古代,他们研究也没什么用。
  因为,古代要么自己就会欣赏,要么,完全不识字。
  会识字的读书人一看这首诗就知道意思,而不识字的,你在他面前解释他也不感兴趣。
  可问题是,现在社会却与古代完全不同。
  现代社会很多人都识字,这首诗里面所有的字也认识。可是,认识是一回事,知不知道他的意思也是一回事。不少人除了对最后一句知道意思之外,其他几句,一众人等还真是不解。
  这真是一个极为尴尬的情形。
  于是,一些看不懂的朋友就会说出“望岳”这首诗也就最后一句写得不错,其他写的很一般之类的话。
  只是,真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
  望岳这一首诗,可以说不仅是最后一句,全诗八句都是无比的经典。
  那么,经典在哪呢,下面就由专家来给你分析。
  这位专家呢,便是水木大学中文系的培进。
  没错,就是黄一凡的同事。
  “各位,大家好,我是水木大学中文系的讲师培进。虽然我诗作的不怎么样,但对于诗词的分析还是有一点见解的。之前大家都说望岳这首诗前面的六句写得很一般,有的也写得莫名其妙,看也看不懂。那么,下面就由我来带领大家一起欣赏这首诗。”
  培进最近也算是小火了一阵。
  为什么火,不是培进写了什么大作,而是培进最近开了一个微博。
  这个微博写的也不是自己,写的是关于黄一凡诗词的讲解。
  从几年前的世人欺我,男儿行,再到后面的楚辞,培进可谓是讲解的有声有色。
  一不小心,培进便在讲解黄一凡诗词的时候小火了一把。
  而这一次,培进又怎会错过这一首望岳呢?
  先来说说这首诗的第一句,岱宗夫如何。很多人不明白这句说的是什么,其实意思倒也简单。岱是泰山的别称,又因为泰山是五岳之首,所以便叫做岱宗。岱宗夫如何,意思是说,泰山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那么,我们再来说第二句。
  第二句齐鲁青未了,很多人也同样不明白这一句写的是什么。
  其实这一句也很好明白,这里面的齐鲁两个字,分别指的是齐国与鲁国。
  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作为交界,齐国在泰山的北边,鲁国在泰山的南边。
  “青未了”指的是泰山翠绿的颜色一直连绵不尽。
  这一句可谓是经典之句。
  培进大为感慨的写道:“一般诗人用诗写景,大都直接描写景色怎么怎么样,不管是美丽还是别的。哪怕就是‘欲把西湖比西子’这一首诗也是用‘山色空蒙’等词来形容西湖景色具体写的是什么。
  可是,这一首《望岳》诗人却来了一次突破。
  他写‘山’的景不再具体写‘山’长得怎么样,也不写泰山的气势如何,在诗中,诗人直接就用了一句‘齐鲁青未了’。意思是说,在齐国与鲁国整个地境都能看到泰山青绿的颜色。当看到这一句诗时,你能想到泰山究境有多大?这简直是连绵几千里,无穷无尽呀。而在我们眼中,关于泰山雄伟壮阔的形象也在这一句诗当中无比形象的跳跃了出来。”
第五百二十九章
泰山你不要嚣张,黄山表示不服
  仅仅望岳的第一句,在培进一翻赏析之下,一众人等看得目瞪口呆。
  “我靠,看到培老师的评价,我有一种想撞墙的冲动。”
  “我也有呀,这只能怪以前读书少,明明这首诗写得这么有意境,但我们对于前面几句,却是怎么也看不懂。”
  “培老师继续,继续。”
  不少看客在看到培进的评析之后,一时大长见识,纷纷要求继续。
  自然,对于这种要求,培进又怎么会不答应呢?
  下面分析的则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其中“阴阳割昏晓”同样写得非常经典。
  山前向着阳光的地方为阳,背着阳光的地方为阴。由于山实在是太高了,所以,我们看上去好像泰山将阴阳分割了一样。这本来是很自然的正常现象,但是,诗中运用的一字“割”,却是写出了泰山无比气势与雄伟的一面。似乎天地的力量,泰山都可以主宰。
  这虽然是夸张的说法,但自古以来泰山都被称之为权力以及力量的象征。而这一句话,便是完美的表现了泰山无与伦力的力量。
  评析到这里,培进又是感叹不已,这一句之经典已经不知道怎么说了。
  当然,望岳这首诗的经典只是开始。
  接下来的这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更是拍案叫绝的经典。
  层层云彩让我心胸激荡,哪怕鸟儿归山的时候我仍是一直睁大着眼睛看着泰山。
  请注意,这里的“决眦”写得极其传神。
  决眦是什么意思?
  决眦的意思是眼角要裂开的意思,为什么眼角要裂开,因为看泰山看得。
  你能想像这一个画面是什么样的呢?
  反正看到这一句的时候,我已经感觉到泰山实在是太美太了不起了。
  如果不然,诗人怎么会如此失态呢?
  当然,最后一句我就不分析了。
  不是不想分析,而是不需要分析,因为我想,对于这一句,所有人心目中都有答案。
  不过,其实望岳的经典不只是这八句,真要说的话,这首诗的“诗名”都很经典。
  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名字叫做望岳。
  可奇怪的是,这首诗八句里面却没有一个望字。
  而更为奇怪的是,哪怕一个望字也没有,但诗中却句句都是关于望的介绍。
  如第一句齐鲁青未了,是站在很远地方远望泰山,发现还能看到泰山的青色。
  第二句“阴阳割分晓”则是近望,发现一阴一阳被泰山主宰。
  第三句将眼角都看得撕破了,则是细望。
  最后一句会当凌绝顶,则是从高而下的俯望。
  远望,近望,细望,再到会当凌绝顶的俯望,最终以一句“一览众山小”收笔。这一首诗恐怕不只是说的是泰山,这一首诗一出,恐怕对于无数的诗作以而言,也要一览众山小了。
  评析到这里,培进却是叹了一口气:“当初还想过追赶上黄一凡的脚步,但现在看来,恐怕这一辈子也没戏了。”
  不过,没戏就没戏。
  培进倒是想得开。
  既然追赶不上黄一凡的脚步,那么,当一个绝世大神崛起的见证者似乎也是一件不错的事儿。
  培进细致的将这一首诗评析完,而看了这一篇评析的文章,一众读者内心终于明白:“此前泰山方面有传出,望岳这一首诗之后,可能未来无数人再也写不出更好的一首关于泰山的诗了。”这句话当时被无数人大骂,认为这话实在是太嚣张了。但这一首诗出现之后,或许,真可能是这样的。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5/7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