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为书狂(校对)第5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7/739

  温泉。
  三大奇瀑。
  看到这一些景,一众人们都会止不住的赞叹一声大自然的造物之美。
  天下间,怎么会有这么好看的景?
  天下间,又怎么会有这么好看的山?
  而就在这时。
  属于黄山的诗词出现了。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五岳是五座山称的统称,分别是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
  这两座名山非常知名,在中国历史文化当中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基本上很多人提及五岳都会觉得,这五座名山算得上是天下最美的山了。
  于是这一首诗便有“五岳归来不看山”的说法。
  这当然是正确的。
  因为五岳已经很漂亮很美了,所以看了“五岳”之后就不再需要看别的山了。
  但是,这一首诗告诉大家的并不是“五岳归来不看山”,而是“五岳归来不看山”的后面一句:黄山归来不看岳。
  如果你看了黄山之后,你就不用再去看五岳了。
  这句诗。
  或许说他不是诗。
  他只是一句话。
  而且还是一句很嚣张的话。
  但是,不管这一句是诗也好,是嚣张的话也好。在黄山各类风景介绍之时配合着这一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便如泰山一样,瞬间成为了一众游客关注的焦点。
第五百三十一章
桂林山水甲天下
  “黄山归来不看岳,哈哈哈,哈哈合,给力,看泰山还嚣张。”
  “那是,看来,黄山与泰山有得斗了。”
  虽说给黄山写的这一句诗词论境界与韵味不及会当凌绝顶,但这一首诗却自有一股嚣张霸道的底气。你说你“会当凌绝顶”,我便“黄山归来不看岳”。泰山是五岳之一,也被归在了不看之内。如此争锋相对,一众看客看的那可是大为爽快。
  不过,这只是黄山的精彩。
  看过黄山之外,一众看客却是期待起了庐山。
  作为名山大川之一的高峰,又作为全国接纳游客最多的一个恐怖级的名山,庐山一直在国内旅游景点很是火热。不过,庐山虽然名声很大,但要完美的形容庐山倒也很困难。
  他兼之泰山的雄伟,又有华山的险峻,即有衡山的烟云,又有黄山的飞瀑。
  如果用四字来形容的话,那就是雄奇险秀。
  只是,如果单单只是介绍庐山雄奇险秀这样的特点,鬼才来看。
  因为哪怕再雄奇险秀别人也不知道到底这个雄奇险秀是怎么样的,就算是配上图与画都没用。
  所以,他一定要有很吸引人的台词。
  就像西湖的欲把西湖比西子,人们一听,哟,原来西湖比西子还漂亮,这得去一下。
  又有泰山的“会当凌绝顶”,这更得去,不去怎么能体会到“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呢。
  还有刚刚打上广告的“黄山归来不看岳”,既然泰山都去看了,如此嚣张霸道的黄山怎么说也是要去看一看的。
  所以,哪怕是鼎鼎大名的庐山也得来一句无比牛叉的广告台词。
  但如果是普通的台词,以前或许可以。可现在,不好意思,现在不行了。
  看看人家西湖泰山黄山吧,那可是一人一句诗,每一句都是经典。
  你若是再说什么“庐山怎么怎么好看,不看后悔”之类的台词,分分钟游客都要将你屏掉。
  为了不掉价,庐山也必需跟上节奏。
  为此,一众游客以及诗词爱好者又跟着期待,期待这又将会是一首什么样的大作?
  不得不说,一众游客以及一众诗词爱好者是幸福的。
  因为,他们虽然不是出生于唐诗宋词的年代,但他们却欣赏到了不弱于唐诗宋词的作品。
  此前给西湖写的诗是。
  给泰山写的也是。
  给黄山写的同样还是。
  给庐山写的,那则更是。
  当天晚上,庐山终于出手,砸出了他们的广告。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没有人能够形容他们第一次听到这一首诗时的感觉。
  也没有人能够形容他们第一次听到这一首诗时是什么样的表情。
  因为,在这一首诗念出来之时,他们整个人都已经呆住了。
  这是一首写景的诗吗?
  是的,这的确是一首写景的诗。
  看看第一句与第二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庐山之所以是如此有名,除了有雄奇险秀之外,他与他的面积庞大有关。庐山事实上不是一座山,他是由无数座山头组成的,面积达到282平方公里。所以当你进入到庐山之后,你并不能看到庐山的全貌。而是如诗人所说的一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管是横看还是侧看,他都不一样。
  也不管是远看,近看,高看,低看,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有不同。
  而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庐山很大。
  当然,你现在知道了,那是因为上面已经解释过这个原因。
  但是,诗人却给了一个更为完美,更为有哲理的回答。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为什么你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因为你是身的山的里面。
  当然了,如果这首诗仅仅只是字面意思,那么,这首诗也不可能让人无比惊呆了。
  正如泰山一样,为什么一句“一览众山小”会让无数人为之疯狂。不是因为他们想真正的站在山顶,而是人们看到这一首诗所想到的如果自己真正站于最高峰之时,那么,到时候你再看你以前所碰到的人与物,那么你就会出生“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当然,哪怕你没有在现实世界站在最高峰,去泰山体会一下这种装逼的感觉也是好的。
  这一首诗同样如此。
  甚至,这一首诗所体现的哲理却更为的明显。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如果换一句话来说的话,那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可是,这一首诗又比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更为的有意思,也更为的赋有哲理性。
  哪怕不说别的,就是逼格,这一首诗也是逼格达到了顶点呀。
  当听到这一首诗的时候,无数游客又是尖叫起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好诗呀好诗,我一定要去庐山看看庐山的真正面目。”
  “兄弟们,结团去吧,庐山的走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7/7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