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为书狂(校对)第5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1/739

  说后,黄一凡又是笑了笑。
  “你……”
  形势比人低,杨如风只好忍着下这一口气:“我希望各位也不要被他带着走,鬼谷子这个人太过于神秘,所以才会让我在作品当中出错。至于有关于苏秦与张仪两人的故事背景,我参考的并不是战国演义,也不是其他野史,而是太史君的史传。”
  说完,杨如风却是看向黄一凡:“您觉得太史君的《史传》也有问题?”
  这个世界的“太史君”与前世“太史公”司马迁的地位差不多,一个是写出了史传,另一个是写出了史记。两部作品虽然不一样,但在历史文献当中都有着巨大的作用。几千年来,无数史学家,学者,研究人士,无不是将太史君的史传当成是金科玉律。
  所以,杨如风搬出太史君的史传,他料想黄一凡也挑不出半分毛病。
  只是,杨如风却是猜错了。
  “难道太史君的史传就不可能有问题吗?”
  这个回答一出,不止是杨如风,连现场的所有作家,包括无痕,豆沙包,三十二他们也是一脸的吃惊。
  太史君的史传有问题?
  这怎么可能?
  如果说太史君的史传有问题,那么,那岂不是我们所有的历史都有问题。
  要知道,太史君的史传可是二十四史之首,这样的一部牛叉的作品怎么可能有问题?
  不得不说。
  黄一凡的质疑就像质疑一位圣人一样,只要是个人都会认为黄一凡太过于狂妄。
  “呵呵,这位少年,刚才的确是杨如风的不对,你年少气盛找回场子我们也觉得没什么。但是,请不要随便说出一些让人贻笑大方的话。”
  不用杨如风说话,其中一位传统作家就已站了出来,反对黄一凡说道。
  甚至,这会儿与黄一凡一起的豆沙包也拉了拉黄一凡的衣服,提醒黄一凡不要乱说话。
  质疑谁也不能质疑太史君呀。
  若是能指出太史君哪里出错还好,若万一没有指出,被媒体一暴光,那可真就要完的。虽然这会儿没有媒体的记者到来,但是,他们肯定相信。一会之后,这一些传统作家就会将黄一凡质疑太史君的事儿给爆料出去。这一放到网上……豆沙包打了一个冷颤。
  “贻笑大方?”
  黄一凡惊讶的道:“尽信书不如无书,不知道这个道理,各位懂还是不懂。太史君也是人,是人就会犯错,更不用说所写的作品了。且不说太史君的史传,就拿四大名著的战国演义来说,里面就有不少BUG。如果说仅仅只是质疑就算是贻笑大方,那么,在我眼里,你们这些连质疑都不敢的作者,恐怕才是真正的贻笑大方吧。”
  这番话说得极是在理,本来还在为黄一凡担心的豆沙包等人,却也被黄一凡这番话给说服了。
  “说得好。”
  无痕,三十二激动的叫了一声,为黄一凡鼓起了掌来。
  这才是网络文学第一人的魅力。
  “厉害。”
  黄一凡这一席话说得堂堂正正,自有一翻浩然正气加身。
  此时黄一凡站在那里将这一番话说出,一众传统作者内心却是叫了一个好字。
  不管他们与网络作家这一块有多大的仇恨,但是,这个少年当真不凡。只是,哪怕就是如此,若是这会儿被黄一凡继续压了一头,那他们传统作家的脸还往哪割。哪怕认可黄一凡的说法,一众传统作家仍是不服。随即,另一位传统作家亦是走了出来说道:“这位朋友说的对,我们如果连质疑的胆量也没有,还怎么写书。我为之前两位朋友对您造成的误解向您道歉,希望您不必记在心上,也不必因为这一点小事而迁怒所有的作家。不过,要质疑太史君也得拿出质疑太史君的证据,如果不然,光有这种质疑而没有凭证,有这种胆量也没用。”
  “好说,好说。”
  黄一凡连连点头:“这才是你们传统作家应有的骨气。”
  不过,有又如何?
  既然你们传统作家恢复了应有的骨气,那我就打断你们的骨头。
  连骨头都断了,看你们的骨气还有没有。
第五百九十一章
张仪与苏秦根本不在同一个年代
  整理了一下语言,黄一凡说道:“连横合纵的故事在华国家喻户晓,哪怕就是初中生估计也能将这个故事说出来,这是因为太史君公羊望写的史传专门对于连横合纵做了详细的介绍。这个故事说的是,苏秦与张仪都是同门师兄弟,学成之后,苏秦去了赵国游说,然后在赵国声名远扬,并且游说各国结成了合纵协议。
  而此时的张仪却是去了楚国,但却被诬陷偷了和氏壁,被楚国的国王打了个半死。随后张仪离开了楚国投奔苏秦,但苏秦却并没有怎么接见张仪,反而羞辱了张仪一顿,最终张仪便去了秦国。当然,苏秦所谓的羞辱也只是激励张仪。最终张仪凭着他出色的才华,使用连横之策,破了苏秦一手达成的合纵之策,使得秦国成为天下霸主……”
  “这位朋友,苏秦与张仪连横合纵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你还是直接节省点时间,说重点吧。”
  一位传统作家在边上打断了黄一凡的说话。
  “也行。”
  黄一凡并不介意,点了点头,说道:“虽然这个故事家喻户晓,但是,这个故事却有一个严重的问题。”
  “什么问题?”
  “苏秦与张仪并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所以,两人根本就不可能相交。”
  “这不可能。”
  “为何不可能?”
  “这还用说,苏秦与张仪明明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物,而且还师出同门,怎么可能不相交呢?”
  “呵呵,这只不过是史传的说法。刚才我已经说过,哪怕就是太史君的史传,也有可能出错。当然,我倒不是说太史君怎么样,但错就是错。”
  “那请问,错在哪?”
  两方连续交锋,态度越演越热。
  “其实要证明太史君的说法有误很简单,我们只需要查找张仪与苏秦的出生时间便可。”
  “笑话,苏秦与张仪到底出生于何年这是整个史学界的难题,从来没有人考证出来,你怎么查找两人出生时间?”
  “这位作者朋友,做学问得灵活一样,怎能顽固不化。虽然张仪与苏秦两人的具体出生年月我们不知道,但我们可以从别的方面推测两人在历史当中的活动时间。张仪成为秦国宰相的时间是在‘秦惠王’时期,当时与张仪的对手是公孙衍。相信对于公孙衍,各位应该并不陌生,与张仪一样,公孙衍也是一位出色的纵横家。这在太史君的史传当中也有提过,并且,汉书,后汉书,包括战国策以及其他历史文献也都有提及。
  但很奇怪的是,除了太史君的史传之外,在史传之前的任何历史文献都没有提及苏秦。直到张仪死后,才有史传写出苏秦与张仪是同门师兄弟的说法,并且,也因为史传的历史地位,后世基本上所有的历史文献都采用了太史君的说法,认为张仪与苏秦是同门。但真实的苏秦活动时间是在秦昭王,也就是‘秦惠王’儿子之时才出现,也只是在那个时期,苏秦才成为了燕国的宰相……”
  这一个说法,可谓是直接点中了史传的错误之处。
  几位本想找回场子的传统作家,这时却是一愣。
  他们虽然是作家,但作家也并不是万能的。
  对于这一些历史文献的考据,那是历史学家做的事情。
  此时黄一凡连翻将一系列的资料提出,却是将世间真理一样的史传就此推翻。
  “所以,真实的历史可能恰恰相反。苏秦不仅不可能激励张仪,反而,苏秦活动的时间还在张仪之后,更不用说两人是同门了。两人虽然都是连横合纵的名家,但是,如史传一样的剧情,只能是小说或是电视剧里才能真正的出现。”
  真实的历史有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完美。
  真实的历史,有的时候与记载的历史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这是真的?”
  几人相互看了一眼,都不愿意相信。
  “是不是真的,各位不仿查下资料。若是暂时不好查,倒不如问问历史方面的专家曾楚先生。”
  看到一众作家不相信,刚好曾子学院院长曾楚却是走了过来。
  黄一凡与曾楚是老相识了,却是将话题抛给了曾楚。
  “曾院长,你说呢。”
  说完,黄一凡却是看向了曾子学院的曾楚。
  其他一干作家也纷纷向曾楚打着招呼。
  “快开会了,你们都在讨论什么呀,这么热闹。”
  “是这样的,这位小伙子竟然公开质疑太史君的史传,说史传将张仪与苏秦的故事剧情写错了,真实的历史是两人根本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所以不可能发生交集。您是历史方面的专家,您来评评理。”
  “其实黄小友并没有说错。”
  想都没想,曾楚便直接说道:“关于这一个问题,我们在今年还开了一次历史类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的目的,那就是考据张仪与苏秦的活动时间。虽然太史君认为两人是同门,又因为太史君在历史中的地位,大家都认为这是真正的历史。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至于证据,在史传之前有一部叫作《战国纵横家书》,这部历史文献比之史传对于张仪与苏秦的记载更为的详细,大家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曾楚不愧是历史类的专家,三两下便已解决了这一个重磅难题。不过,曾楚也说到:“虽然我们研究得出张仪与苏秦并不是处于同一时间,甚至张仪在前,苏秦是在后,但是,因为连横合纵的说法已然深入人心。所以,我们也并没有刻意去纠正这一段历史。不过,我们已经着手准备在大学历史课上加入这一个话题的研究。这不仅让更多的人知晓这一段真实的历史,更为重要的是让我们的学子知道,并不是我们认为经典的作品,他就没有出错的地方。怀疑经典,是作为学术研究必备功课之一。”
  “原来如此。”
  在曾楚讲解之后,不少传统作家恍然大悟。
  没想到,直实的历史竟然是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1/7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