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为书狂(校对)第6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0/739

  但是,在袁行沛眼中,他却不这么认为。
  虽然他知道秋水先生是现代人,但袁行沛却认为秋水先生所写的神话一定是经过大量的文史以及各种书籍的综合考查之后,这才严谨的写出。就像此前后羿射日的扶桑,之前一众文史研究者就一众认为扶桑指的是一个地方名,或者干脆有人就认为扶桑是日本。但是,经过秋水先生所写的三足金乌从扶桑神树中开始游行世界,才让众人真正的知道了原来扶桑或许并不是地方名,有可能还是一种神树的名字。特别是植物学家出现给出的例证,让袁行沛更加认为秋水先生一定是精通华夏各类学科的大师,所以才能写出如此有人文价值的神话。
  所以,当面对秋水先生时,袁行沛已经将秋水先生所写的神话当成是史料进行研究。
  “袁馆长,我认为秋水先生所写的这一篇神话应该是告诉我们珍惜时间。”
  小组中一位年轻的成员回答说道。
  只是,这位成员说完,另一边的另一人却是摇头:“这个理解只是我们现代人的理解,虽然他可以有这种解释,甚至未来也可以更好的传播这一种解释。但我认为我们应该寻找最为接近这一篇神话的解释,也就是寻找出神话背后的真相。如果夸父逐日就认为是珍惜时间,我倒是感觉这篇神话是告诫我们不要不自量力。”
  这个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太阳离地球这么远,别说是现代人,哪怕就是古代人恐怕也知道自己是永远也追不到太阳的脚步。可是,夸父仍要去追。最后的结果就是夸父在追太阳的时候累死了,这也在另一方面表示不自量力的后果。
  不过,这样的说法肯定得不到中华文史馆的认可,他们研究的不是神话所隐射的意义,他们所研究的是当时神话产生的真相。
  “我倒认为夸父是一位盗火英雄。”
  在前面两人一翻简短的交流之后,另一位小组成员却是站起来说道:“原始时期有相当多的族群并没有掌握火源,可是,当他们尝到‘天火’带来的方便知道,他们便知道了火种的重要性。于是乎,作为一个族群的首领第一条任务就是要取火。取火怎么来,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当然很简单,可是对于原始时期这一些部落族群的人来说却是千难万难。不过,太阳给了他们启示。看到发光发热的太阳,所有人都会认为,那绝对是火种的来源……”
  神话传说中所处的年代绝对是原始时期,原始时期火种是极为珍贵的。太阳发光发热,比喻为火种也很正常。夸父逐日之所以逐日就是为了寻找火种,所以他才开始逐日。只是可惜,寻找火种最后被太阳给烧死了,或者说是被火烧死了。
  这个解释可以说是还算合理。
  即解释了神话所代表的意义,也从神话意义当中找寻到了当时人类祖先的生存情况。
  只是,夸父逐日背后的意义有这么简单吗?
第六百五十章
我不如黄一凡
  事实上,关于夸父追逐太阳的原因,一直以来充满无数的分歧。
  中华文史馆所说夸父是盗火英雄,但其他一些研究团体则反对这种说法。
  来自水木大学的孔书俊便加入到了《夸父逐日》动机的研究当中,孔书俊认为,在原始时期威胁人类生存的原因有很多,有来自大自然的破坏,猛兽的袭击,但是,“火种”绝对不是第一最具有威胁的东西。而最具有威胁人类生命的,则是水源。
  孔书俊的解释不可谓没有道理:没有火种人类还是死不了的,烤不熟东西的话,那就选择生吃。别说是古代了,哪怕就是现代人没有火的话也都可能饿不死。但是,如果没有水的话,恐怕三两天都要渴死。
  所以,孔书俊认为:夸父逐日的原因可能并不是真正的在逐日,而是太古时期人类祖先所做的一场祈雨的仪式。作为部落首领的夸父应该是一个巫师,事实上大都部落首领都是巫师出身。但可惜祈雨失败了,夸父也跟着死亡。
  这一个解释也很符合夸父逐日不成反被渴死的说法。
  另外来自燕京大学中文系的研究也认为夸日逐日并不是真的追逐太阳的说法,但他们认为夸父逐日应该并不是一场祈雨仪式,而是在寻找水源。他们为此还进行了解释,并说明原始时期人类对于坏境的破坏是相当严重的,往往居住一处就会破坏一处。而破坏一处,便会迁移一处。所以,这也是原始社会时期各部落的迁移为什么这么频繁的原因。
  燕京大学中文系还表示:夸父逐日可能是一场大规模的迁移活动,活动的路线是从太阳升起的地方一直往西边迁移。为什么要往西边,因为水源就是在西北之地发起的。而最终想迁移到的地方,应该是太阳落下去的地方,也就是传说中的“禺谷”。但可惜,这一场人类大规模的迁移却失败了。夸父并没有到达禺谷这个地方,走到半路就渴死了。
  当然,其实不管是中华文史馆的研究,还是水木大学,燕京大学……等一系列专业文史机构的研究,他们所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到底夸父逐日的动因仍是一个未知的难题。不过,哪怕不知道什么原因,神话仍是有其独特的魅力。在夸父逐日出现之后,华国又多了一个可以和后羿射日相媲美的传说。
  不过,更为重要的是,华国多了一段人类祖先早期活动的精彩记录。
  而在一边的黄一凡,他却不会站出来解释。
  虽然青年报主编有向自己请教“夸父逐日”的动机,但黄一凡却并没有回答。
  没有回答并不是黄一凡不知道,其实黄一凡在重新整理华国神话之时已经整理出这一些神话大概的脉络。但秋水先生这个笔名,又怎会是给大众解释的主呢。正如以前,黄一凡从来就没有让秋水向大众解释什么。你能看得懂就看,看不懂黄一凡也不会去解释。
  这种高深的哲理并不需要像畅销小说这样流行,但哪怕如此,也丝毫不影响这一些诸子古籍,太古神话在华夏文学当中占据最为重要的地位。
  而如今的黄一凡,却是早已脱掉了秋水的笔名,正陪伴父母一起看潜伏呢。
  是的。
  至前些天央视重榜推出《潜伏》以来,可谓是吸引了无数观众的兴趣。
  人们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别出心裁的内战剧。
  人们也还是第一次看到有关于间谍,有关于特务,有关于偷情报方面的电视剧。
  当然,潜伏的精彩并不仅仅只是如此。
  潜伏的精彩除了他开创性的打出“谍战”这一个招牌之外,潜伏所对当时内战之时各个组织部门的精彩展现,也是让一众观从眼前一亮。
  如国军的军统部门。
  这一个部门就很神秘,没有看过这一类电视剧的朋友可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军统。
  而在潜伏之后,他们才发现,原来军统就是国军的情报机关。
  同时,一系列关于黄浦军校,以及特务训练营之类的组织架构也让人们对于内战时期的华国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
  要知道,这可是在教科书上看不到的。
  教科书上可不会写什么军统不军统,而哪怕写了,也不会写具体的如何搞情报。
  但是潜伏写出来了,不但写出来了,他还拍出来了。
  不过,身为谍战剧鼻主的潜伏又岂会这么简单呢?
  潜伏的精彩绝对不是因为他的创新,也不是介绍了让人眼前一亮的当时的历史情况,而是剧中各个角色以及剧情展现出来的智慧。
  潜伏突破了以往一系列电视剧所播出的主角伟岸正,反角笨丑坏的特点。
  在潜伏里,主角不光自己智慧超群,同样反角也是一个比一个厉害。
  如最重头的余则成和左蓝使出反间计铲锄马奎那段,余则成、左蓝、马奎和吴敬中作为斗智过程中的4个结点,通过剧集的叙述,每两个点之间的关系都清晰展现,尤其是余则成与左蓝相会于我军代表下榻酒店时,吴敬中为了试探二人,让马奎太太打电话借马奎之尸还魂钉在余左之间,而余左一旦有一方失言,满盘皆输不说,余则成的潜伏身份就一下子暴露——最后,左蓝为保护余则成只能与马奎同归于尽。
  这几集剧情可谓是看得无数观众惊心动魄,每一集都是提心调胆,声怕主角余则成一个说话不小心,就此暴露了身份。而在主角成功一次又一次通过自己的智慧化解了自己被暴光的威胁,从内心散发出来的那种爽感简直让人拍案叫绝,直叹潜伏的编剧简直不是人呐,如此复杂的剧情竟然都能设计的出来。
  而对于同是编剧的同行来说,正如这几集当中表现的剧情,他们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因为他们知道这一系列的剧情在设计和创作起来要站在故事中所有主要人物的角度合理设计动作,各人物之间的反应又不至自相矛盾,这种难度实在是太大太大了,稍微一个疏忽就可能让整个剧情变味。特别是此前与黄一凡吵架的那几位编剧,当此前黄一凡写出精武门之时他们虽然震惊但也不觉得什么。他们却是认为精武门只不过是拿着爱国的招牌感动了无数人而已,但潜伏却不一样。当连续看了几集潜伏之后,他们已经被黄一凡通过电视剧剧情所展现出来的智慧压得喘不过气来。直到最后休息良久,才重重的吐了一句气说道:
  “我不如黄一凡。”
  只是,那一些编剧的反省却丝毫没有影响《潜伏》的爆发。
  在潜伏播放到第20集时,潜伏收视率突破9个点,打破央视电视剧频道13年记录。
第六百五十一章
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
  爆火收视率自然又是引发了一场关于潜伏的热议。
  无数观众在看完潜伏之后,都是激动的睡不着觉,与一群同好不时议论说道。
  “潜伏这部剧简直拍得太棒了。”
  “是呀,不仅将主角拍得好,连反角也是这么完美,这部剧简直就是神剧。”
  “不仅如此,该剧还将反角拍得很有人情味,像剧中余则成的顶头上司吴敬中,就是一个相当有魅力的站长。如果不是有余则成这个内奸,京统天津站还真是相当有战斗力的。”
  “不过,高就高在别人聪明,余则成更聪明,这才是潜伏令人叫绝的地方。”
  “对,对,对,我现在已经被这一部剧搞得精神分裂了,特别是要爆光余则成身份的时候,我总是担心,万一余则成被发现了怎么办。还好,余则成总是用着各种机灵巧智,成功化解了一次又一次危机。”
  “呵呵,要我说,余则成为何身份一直没有被暴光,除了聪明之外,最为重要的是他懂得如何混迹职场……”
  “咦,这与职场有什么关系,这不是内战剧嘛。”
  “这是内战剧呀,但你想一想,你将京统天津站当成是一个办公室,余则成与李涯这一些是中层干部,而吴敬中是部门老大,一个职场不就这样诞生了么?”
  “咦,这个想法很新颖呀,来来来,兄弟,具体的说说。”
  “好吧,我就先分析职场第一要素:紧密与顶头上司站在一起。
  试想一下,余则成真的这么聪明吗,余则成的演剧真的这么厉害么,非也,非也。余则成潜伏在天津站的时候不只一次被顶头上司怀疑过,也被其他人怀疑过,但为什么没有被揭穿。除了余则成的聪明之外,还跟余则成事事处心为领导着想有关。
  前几集吴敬中盯上了汉奸商人丰厚的家底,作为部下的余则成就死命的敲竹杠,帮助顶头上司吴敬中获得了万贯家财。在处理陆桥山问题上,余则成也是第一以吴敬中角度考虑事情,而不是从组织去想,这一些都使得吴敬中非常看中余则成并认为余则成能够为自己所用,两人因此建立了一种深破的关系。也正因为这一层关系,这才使得余则成每一次在即将暴露的时候都是险之又险的得以化解。而如果没有这层关系,如果吴敬中真想搞死余则成,真想死命彻查余则成,难道凭吴敬中的聪明他难道查不出来吗?”
  “我靠,这分析的太有道理了。”
  “我了个去,原来还能这样分析。兄弟,你这一说我全都明白了。难怪马奎混得这么惨,其实马奎这个人不错,立过功,杀过敌,干活又拼命,有江湖气,但没有高层背景,全靠自己一步一步打拼上来。这类人能混到这个地步已经很不错了,可是,马奎笨就笨在不懂得迎合领导,政治觉悟太差,没事竟然去找顶头上司吴敬中的黑料,这不是找死吗?”
  “哈哈哈,哈哈哈,这分析得太给力了,我了个去,之前一直没想明白,现在被你们一说,整个京统天津站真的就像职场办公室一样。乖乖,这哪里是什么谍战剧,分明是现代办公室职场争斗剧,我要是有余则成这般职场手段,我非得拿下办公室主任不可。”
  当然,关于潜伏里面涉及到职场生存的智慧还有许多。在有人提出潜伏中的职场智慧之后,一系列与潜伏相关,与职场相关的经验智慧便纷纷刷屏。
  甚至,还有牛人总结出了作为领导的职场智慧,作为部下的策略,以及作为同事的职场策略。
  首先说说作为领导的职场策略:天津中统副站长位置一直空着,于是吴敬中就对每一个下属说你们都有机会竞选副站长之位。于是后面就有了吴敬中部下三人不断争斗,其实在吴敬中眼里,部下的争斗只是自己的棋子罢了,只要他们斗得不过份,吴敬中才不管你呢。
  这个职场经验告诉你:身为领导不能让部下太过于团结,否则被动的将会是你。
  其二,作为领导也得信任有度:正如剧中吴敬中经常对余则成说,老余,你办事,我放心。可事实上吴敬中对余则成从来没有放心过,即让他做事,但还在一边调查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0/7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